
2021年山西省长治市黄家川中学高一物理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
5页2021年山西省长治市黄家川中学高一物理月考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如图为表演杂技“飞车走壁”的示意图.演员骑摩托车在一个圆桶形结构的内壁上飞驰,做匀速圆周运动.图中a、b两个虚线圆表示同一位演员骑同一辆摩托,在离地面不同高度处进行表演的运动轨迹.不考虑车轮受到的侧向摩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a轨道上运动时角速度较大 B.在a轨道上运动时线速度较大C.在a轨道上运动时摩托车对侧壁的压力较大D.在a轨道上运动时摩托车和运动员所受的向心力较大参考答案:2. 质量不等但有相同动能的两物体,在摩擦系数相同的水平地面上滑行直到停止,则( )A. 质量大的物体滑行距离大 B. 它们滑行的距离一样大C. 质量小的物体滑行距离大 D. 质量大的物体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多参考答案:C3. 参考答案:BC4. (多选)关于力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B. 一物体竖直向上运动时,它一定受到竖直向上的力C. 若一物体是施力物体,则该物体一定同时也是受力物体D. 只有互相接触的物体才存在相互作用力参考答案:AC5. (单选)小蔡驾驶的某轿车在某一段时间内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初速度为10m/s,加速度为4m/s2, 则: A.该汽车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是 B. 该汽车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是 C.2s内汽车的位移为14mD.4s时汽车的速度为12m/s参考答案:A二、 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6. 做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
根据图中信息判断:0~1s内的加速度为m/s2(填写大小和方向,方向用正、负号表示);0~3s内的位移为 m (填写大小和方向,方向用正、负号表示);0~4s内的路程为 m参考答案:2m/s2; 1m ; 4m 7. 带电量为C的粒子先后经过电场中的A、B两点,克服电场力做功J,已知B点电势为50V,则(l)A、B间两点间的电势差是;(2)A点的电势;(3)电势能的变化;(4)把电量为C的电荷放在A点的电势能.参考答案:(1)V;(2)V;(3)J;(4)8. 如图所示,一重物静止在斜面上如果将斜面倾角θ逐渐减小,那么,斜面对重物的摩擦力__________,斜面对重物的作用力的合力_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不变) 参考答案:减小,不变 9. 现有下列物理量或单位,按下面的要求选择填空.(填序号字母)A.密度 B.米/秒 C.牛顿 D.加速度 E.质量 F.秒 G.厘米 H.长度 I.时间 J.千克(1)属于物理量的是 .(2)在国际单位制中,作为基本物理量的有 .(3)在物理量的单位中不属于基本单位的是 .(4)在国际单位制中属于基本单位的是 ,属于导出单位的是 .参考答案:(1)ADEHI;(2)EHI;(3)BC;(4)FJ,BC解:(1)属于物理量的是密度、加速度、质量、长度、时间,即选:ADEHI.(2)在国际单位制中,作为基本物理量的有质量、长度、时间,故选:EHI.(3)米/秒、牛顿是导出单位.故选:BC(4)在国际单位中属于基本单位的是秒、千克,故选:FJ,属于导出单位的是米/秒,牛顿,故选:BC.故答案为:(1)ADEHI;(2)EHI;(3)BC;(4)FJ,BC10. 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中,某同学记录了A、B、C三点,取A点为坐标原点,建立了右图所示的坐标系。
平抛轨迹上的这三点坐标值图中已标出那么小球由A运动到B的时间为 s,小球平抛的初速度为 m/s,小球运动到B点的竖直分为 m/s,小球抛出点的坐标为 参考答案:11. 图6 物体从高处被水平抛出后,第3s末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成45°角,那么平抛物体运动的初速度为 m/s,第4s末的速度大小为 m/s取g=10m/s2,设 4s末仍在空中)参考答案:12. 质量为m =4kg的木块,在与水平成370大小为10N的水平恒力作用下,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由静止开始运动,运动时间t=5s,则力F在t=5s内对木块做功的平均功率为 W, 5s末木块的动能为 J参考答案:_40_______, _20013. 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若速度轴正方向为向南,则从第l s末到第4 s末乙的位移大小是 m;第4 s末乙的加速度方向为 在0-6s内,两物体最大距离是 m,两物体第二次相遇时甲的位移大小为 m。
参考答案:18 向北 4 24三、 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计22分14. (1)在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使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 ,再 ,让小车在钩码牵引下运动2分)(2)在实验得到纸带上确定七个计数点A、B、C、D、E、F、G,如图所示,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0.10s,测得CD间的距离为=5.20cm,DE间的距离为=5.99cm,FG间的距离为=7.62cm①根据和计算D点的瞬时速度= m/s(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②实验作出小车运动的速度图像是一条倾斜向上的图线,说明小车速度随时间在 地变化,小车加速度 ,做 直线运动;(3分)③对于匀变速直线运的判别式△x=aT2可推广到不相邻的两段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n,m表示不为0的自然数,如1,2,3……,n>m)试用此推广式,利用已知的和,粗略求小车的加速度= m/s2(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④某同学用两种方法处理数据求小车加速度方法A:运用△x=aT2,由,,…,,求平均值方法B:运用,由,,,求平均值 方法A求得加速度的最终表达式为 (2分);方法B求得加速度的最终表达式为 (3分)。
为使每段位移都用到,减小偶然误差,选择 方法(填“A”或“B”)更合理(1分)参考答案:(1)开启电源(或接通打点计时器) ; 释放小车① 0.560 ; ② 均匀 ; 不变 ; 匀加速(匀变速)③ 0.807 ④ ; ; B 15. (9分)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 (1)实验室提供了以下器材:打点计时器、一端装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钩码、刻度尺、交流电源、弹簧测力计.其中在本实验中不需要的器材是 .(2)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如图所示为实验所打出的一段纸带,在顺次打出的点中,从O点开始每5个打点间隔取1个计数点,分别记为A、B、C、D.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已在图中标出,则打点计时器打下计数点C时,小车的瞬时速度v= m/s;小车的加速度a= m/s2. 参考答案:(1)弹簧测力计.(2)0.23,0.40.考点: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专题:实验题.分析:(1)根据实验目的明确实验步骤和所要测量的物理量,即可知道实验所需要的实验器材;(2)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利用逐差法△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大小.解答:解:(1)在本实验中不需要测量力的大小,因此不需要弹簧测力计.故答案为:弹簧测力计.(2))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因此有:根据逐差法△x=aT2将△x=0.4cm,T=0.1s代入解得:a=0.40m/s.故答案为:0.23,0.40.点评:考查了有关纸带处理的基本知识,平时要加强基础实验的实际操作,提高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要注意单位的换算和有效数字的保留.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47分16. 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0m/s ,加速度为2m/s2 。
试求该质点: (1)第5s末的速度 (2)前5s内的位移 (3)前5s内的平均速度参考答案:17. 运动员驾驶摩托车做腾跃表演,如图所示,AB是平直路面,BCE为上坡路,其中BC段可视为半径为R=20m的圆弧且与AB、CE平滑连接运动员驾驶摩托车在AB段加速,到B点时速度vB=20m/s,再经t =2s的时间通过坡面到达E点后水平飞出已知人和车的总质量m=200kg,坡顶高度h=5m,落地点F与E点的水平距离s=16m若摩托车的功率始终为P=15kW,求:(1)人和车从E点飞出时速度大小;(2)人和车过B点刚进入圆轨道时受到的支持力大小;(3)人和车从B到E的过程中重力所做的功和阻力所做的功参考答案:18. 如图所示,倾角为37°的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质量m=1kg的物体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恒力F作用下,从A点由静止开始运动,到达B点时立即撤去拉力F,此后,物体到达C点时速度为零.通过速度传感器测得这一过程中物体每隔0.2s的瞬时速度,下表给出了部分数据.求:t/s0.00.20.40.6…1.82.02.2…v/m?s﹣10.01.22.43.6…6.04.02.0…(1)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恒力F的大小;(3)AC间的距离.参考答案:解:(1)匀加速过程:a1==6m/s2撤去力后匀减速:a2==﹣10m/s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37°+μmgcos37°)=ma2解得:μ=0.5 (2)匀加速过程,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gsin37°﹣μmgcos37°=ma1解得:F=16N (3)设加速时间为t1,减速时间为t2最大速度:vm=a1t10=a1t1+a2(t2﹣t1)在2.2s时的速度为2.0m/s:有:2.0=vm﹣a2(2.2﹣t1) SAC=联立解出:SAC=10.8m 答:(1)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为0.5;(2)恒力F的大小为16N;(3)AC间的距离为10.8m.【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分析】(1)利用表中的数据,根据加速度的定义求加速度;然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式求解出动摩擦因素.(2)先由匀变速运动求出加速度的大小,再由受力分析和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力的大小.(3)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求出最大速度,再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求解位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