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9篇.docx
18页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9篇[篇一]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 首次接触这本书,我脑海中浮现的是在组织活动时,我在前面讲,孩子在后面讲的场景我一直在探索让孩子愿意听我讲话,能够专心听我讲话,并积极回应的方法工作中也在不断地尝试各种方法,但是一直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也许这本书对我会有一些帮助吧?也许书里无非是“尊重、理解、承受、包容、平等、站在海孩子的角度”等等……这些个词吧?带着这两种想法,我开始翻阅这本书浏览中,案例图片深深的吸引了我不仅因为每次我的处理方式都和错误的范例不谋而合,而且还有那些正确的引导方式让我佩服细读下去,又有了其他的收获,让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克服了一般书籍空洞的理论说教的毛病,它结合众多的故事,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了很多简单实用的方法我觉得这本书本质上是一本人际交往的书,其中很多的理念和方法不仅适用于家长与孩子之间,也适用于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交流 通读全书后我有一些粗浅的收获: 一、关于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消极情绪对幼儿入园情绪问题的启示: 在小班,早上入园经常会出现幼儿哭闹着不肯来园的情况一般情况,当幼儿情绪不好,我们总试图用成人的观念去安慰、用自己的道理去说服他。
孩子其实更多的时候是想把自己的情感说出来并得到认同,找到一种归属感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将需求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人人都有归属与爱的需要也许理解、赞同才是最好的安慰良药当孩子感受到被接纳,他们才会鼓起勇气面对自己的问题认可孩子的感受,并用适合的话说出来你的理解,不要急着给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孩子自己说出自己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倾听者的角色帮助幼儿走出自己的困境 那么该如何让幼儿面对他们的感受呢?书中给了我们可操作性的建议:1、全神贯注的聆听2、认同孩子的感受3、把孩子的感受表达出来4、借住想象满足孩子的愿望 二、关于如何夸奖孩子对美术活动作品评价的启示: 我在评价幼儿的作品或行为时不经意间往往用“你做的很棒”,“这幅画很漂亮”有时甚至不知道从哪里评价评价语言通常存在着用词单一、内容空洞贫乏这样一来评价语言成了纯粹的形式语言,对幼儿语言表达、情感提升的帮助几乎为零书中对于如何夸奖孩子提出以下方法:描述你所见的事物,描述你的感受,用一个词来概括孩子值得表扬的行为在评价时,可以先描述一下眼睛中看到的事物,说出自己的感受,也引导孩子来说说自己的感受。
在尝试利用这样的方式来评价幼儿的作品后,我听到两个幼儿的对话A:你的画很好,我喜欢B:为什么啊?A:因为很漂亮B:……A:因为你的画上面有两个蜗牛,一个大的一个小的,我很喜欢那个小的蜗牛A小朋友美美的笑了A在B的评价中得到认同,增强了自信并且知道的自己的作品的优点,今后可以继续发扬B也从中学到了A的优点,从而在以后学习、提升 三、关于如何用其他方法替代惩罚对处理孩子不当行为的启示: 我们都一直不认同惩罚行为,惩罚会有很多的副作用如:惩罚给孩子带来的感受:敌意、仇恨、抗拒、罪恶感、没有价值感、自怜;孩子在惩罚中会把精力分散,错失了对自己不当行为的反悔以及思考修正错误的时机;不利于孩子发自内心地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惩罚作为一种行为是会被孩子效仿的,“以强欺弱”会成为他面对问题的处理方式;孩子受到的惩罚,会减轻他们对错误行为的内疚感,他们认为“惩罚”可以抵消他们的“罪行”,可以心安理得地重复自己的错误 那出现问题后我们就束手无策了吗?专家认为一个孩子应该经历自己不当行为所带来的自然后果,而不是受罚有的后果是无法模拟的,怎么样才能让孩子经历自己不当行为所带来的后果呢? 书里给我我们七种方法来替代惩罚:1、转移注意力:把孩子对“问题”行为的注意力转移到帮助老师做事或者有趣的事情上。
2、明确表达强烈不同意的立场(但不攻击孩子的人格),让孩子了解问题本身的影响3、说明你的期望:对于已经发生的错误不过分追究,并说明对孩子下次行为的期望4、提供选择:提供应孩子合理的、且我们能承受的选择,给他被尊重感,而不是被强迫感5、告诉孩子怎么弥补自己的失误:当孩子的知识经验不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可以直接告诉幼儿该怎样去做来帮助他弥补失误6、当孩子出现不当行为,对于并不是对我们有很严重的影响的事情我们可以采取行动,让幼儿直接面对行为背后的后果 当然,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了解了到一些如何做的建议、方法,并不能给我们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关键在于实践,针对不同问题具体的做法还是需要在实际情境中去不断的探索对于我刚参加工作,接触这本书也就半年时间,没有细细去挖掘,工作经验较少,理解的也只是些皮毛这本书需要经常的拿出来翻阅,我相信它在今后还会不断的给予我们启示与帮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篇二]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 对一本教育类书籍的的阅读方式有多少种可能性呢?安静地进入,让作者带着你简单游弋在各种教育观念间,寻觅着教育中的清风明月,陈震老师的《做温暖的教育者》一书做到了。
陈震老师是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他的语言功底深厚,善于敏感把握身边事物,对各种话题,信手拈来,皆从教育的角度开展表达,日积月累,坚持书写,构成了二十七万余字的教育类著作 书中文章大多短小精炼,无赘言赘语,给人很强的阅读愉悦感书中话题涉及丰富,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一位普通教师为师、为学、为人的自在寻觅过程应对现实的琐碎与繁杂,陈震老师始终以教育者的智慧照顾教育现实,展现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与生活姿态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寻求有境界的工作姿态 书中对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姿态提出了很多推荐,如:教师的基本要求是发奋创设宽松的和谐环境,调节构成宽容的内部心境,坚持宽厚关爱的沟通心态;“小疑获小进,大疑获大进”,能够发奋培养出有怀疑态度,批判思维与创新精神的学生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教师不断寻求的! 对于教育者的工作姿态陈震老师认为有境界为上,借鉴王国维先生对于境界的经典描述,即: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众里寻他千**,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有境界的教育自成风格,有境界的教育才有生命力。
境界有大小、高下之分,并无优劣教知识,教方法,教心态能够成为教育的三种境界,对于成长中的人来说,知识,方法,心态都是重要的,境界由低到高,低层次是知识获得,高层次是心态培育,只要能够有效整合,就能促进终生的和谐发展同事生日祝福语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寻求有品质的生活姿态 有品质的生活姿态是内涵多元的,阅读是良好的通道读书能够愉悦身心、提升自己读书让生活更有品位,读书使人内心更加宁静,读书使职业更有智慧 教育工作者是文化的传承与引领者,读书不仅仅是提升自我的需求,也是职业的要求一位教师只要愿意与书为伴,坚持“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态度,就能寻觅到心中的清风明月,就能塑造出有品质的生活姿态 让每一点感动在心中融化,让每一点感触在心中发芽,并将思考记录笔端陈震老师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为我们带给了工作与生活姿态的良好范本 让我们以温润的内心,寻觅着教育中的清风明月,成为温暖的教育者! [篇三]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 在这本书中作者偏重于孩子能否在精神和思想上顺其自然的不受伤害不被扭曲的成长,如:安安和弯腿的昂弟在抢一辆小卡车,昂弟抢赢了,把东西紧紧抱在怀里,死命抵抗敌人的攻击。
妈妈看见安安突然松了手,退后一步她正要安抚他,却见这两岁小娃儿端起两只小手臂,做出猎人射击的姿势,对准昂弟,口里发出“碰碰”的枪声,然后满意地说:“死了!”妈妈觉得惊心动魄,只有她知道安安“杀人”的灵感来自哪里孩子爱听故事,妈妈给孩子讲过《小红帽》,他就是模仿故事中猎人的动作,有了“杀人”的动机 妈妈为了不让孩子看到某些童话里的残酷和暴力,她用心去为儿子选择,哪些书该让两岁的孩子读?哪些不能读?她看了《白雪公主》、《**四十大盗》后,就自言自语起来:我怎么能跟两岁的孩子讲这种故事?在他往后成长的岁月里,他会见到无数的人间丑恶事,没有必要从两岁就开始知道人与人之间的仇恨人的快乐童年何其匆促,何其珍贵!他很慎重地把这些有残酷和暴力的书移到书架上最高一格,保证她的儿子即使搬来小椅子也够不到的地方,把对孩子有益的书放到下一格让孩子看从她的言行中,我们能看到,母爱的伟大母爱,让她理性思考 在我们现在的社会,看看我们的孩子,周末、暑假有补不完的课、上不完的兴趣班,根本没有时间自己休闲,根本没有时间慢慢来每个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总以为给孩子的是最好的教育,但事实上呢?我们的孩子并不快乐,他们小小的年纪真的能承受这些额外的知识吗?孩子宛如植物,生长有个体之别,有时令之分,我们现在做的就是现代版的“拔苗助长”。
曾经我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幼儿园的孩子真的有必要学英语吗?在我看来肯本没必要,有很多家长跟我交流过,孩子上了小学后经常把英语和拼音混在一起,弄得孩子非常辛苦,其实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他自然而然的就会承受很多事情,不管是作为家长还是教师,我们都要谨记:教育不是赛跑,人生更不是,请多点耐心,给点时间,等待孩子的成长,教育是慢的艺术,教育孩子,请慢慢来 [篇四]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 《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绝对不要忘了:孩子们一向看着你,他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之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一个别想愚弄小孩,他们很聪明,必须会识破的 这段文字告诉我们:教师的示范作用是很重要的,教师的人格水平越高,其榜样作用也就越强欲齐其家,先修其身作为教师,就应经常反思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学校大力倡导和发扬礼貌礼仪教育,以“星级”奖励制度鼓励学生进步,要求学生进出校门、校园内看见老师主动打招呼;进出教师办公室,主动敲门,征得同意,方可进入;用心认真地参加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上学不得迟到,有事提前请假或事后补假……对学生的一系列鼓励措施,大部分学生用心参与。
学生是认真执行了,但教师是否为学生做了榜样呢早上进校门,学生有礼貌地敬礼并问声“老师好”!学生认真打扫保洁区……我们的教师又是怎样的一种表现呢!学生有会怎样想呢有一位学生对我说起过:有的老师我主动与他打招呼,他竟然睬都不睬我,也无任何脸部表情,以后我再也……当然,这只是一种极个别的现象,但每每看到或听到这种现象,心里总不是滋味 我自己也以前在无意中没能主动与学生打招呼,而被学生质问有一学生很认真地问我:“老师啊,上次我叫你,你没回我!为什么”我一脸茫然,怎样都想不起来,也许是我真的没看见或听见但不管怎样我已伤了学生的自尊,我主动对学生道歉,说声:“对不起!”学生还是很开心地走了对我来说是一件微缺陷道的小事,但对学生来说是大事,他们感觉老师的眼中或心中有他们的位置,对你老师的教育我就愿意理解,融洽了师生关系,无意中也缩短了老师和学生的距离,对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就应都是有所帮忙的从此我无论走在哪儿,还是在校园内外,无论我是否教过他们,只要是学生我主动与他们打招呼,融洽师生关系此刻有的学生站在教学楼走廊中,看到了也要与我招招手,我也主动回应 可见,教师散播一种榜样,收获的是一种目标。
有人说:“播撒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撒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撒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撒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就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