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儿童多动症.pdf
7页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儿童多动症(修订)儿童多动症(修订) 1 范围 本指南提出了儿童多动症的诊断、辨证、治疗及预防调护建议 本指南适用于 418 周岁人群儿童多动症的诊断、治疗及防治 本指南适合中医科、儿科、精神科等相关临床医师使用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儿童多动症 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本病是一种儿童时期较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 属于中医心肝系疾病范畴 我国儿 童发病率为 4.9%6.6%,常在 12 岁以前发病,以学龄儿童为多,病程至少持续 6 个月,其 表现与同龄儿童发育水平不相称, 主要临床表现为注意缺陷、 活动过度和冲动三大核心症状 常伴学习或工作困难、情绪和行为方面障碍,但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可有家族史1-3本 病西医病名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本病因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护不当导致脏腑功能失常,阴阳平衡失调所致,其主要病 变在心、肝、脾、肾西医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是遗传与环境不良因素共同作用的 结果 3 诊断4,5 由于儿童多动症症状的非特异性, 缺乏鉴别意义的病因学或病理学改变, 支持诊断的体 征及辅助检查资料不明确,故本病的诊断主要依据可靠病史和对特殊行为症状的观察和检 查,并对各种资料综合分析。
参考 2013 年 5 月美国精神疾病协会(The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APA)公布 的 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 (第五版) (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 DSM-V)的 ADHD 诊断标准制订如下标准 3.1 症状标准 3.1.1 多动/冲动 下列症状存在 6 项(或更多),持续至少 6 个月 (1)多动难静,不能自控; (2)坐立不安,常离座位; (3)不分场合,跑来跑去; (4)玩耍时过于兴奋,无法安静; (5)经常忙个不停; (6)多言多语,自说自话; (7)问话未完,抢着回答; 1 (8)很难按序排队; (9)干扰别人,擅拿他人物品 3.1.2 神思涣散 下列症状存在 6 项(或更多),持续至少 6 个月 (1)粗心大意,做事马虎、不重细节,时常出错; (2)神思涣散,难以集中; (3)心不在焉,似听非听; (4)兴趣多变,难按要求完成任务; (5)工作凌乱,没有条理,做事拖拉; (6)懒散懈怠,缺乏恒力; (7)丢三落四,有头无尾; (8)不耐干扰,易于分神; (9)记忆力差,容易忘事。
3.2 多动/冲动、 神思涣散的症状与同龄儿童发育水平不相称, 且存在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场 合(例如:在家里、学校和工作场所,与朋友或亲戚相处时,从事其他活动时) 3.3 有明确的证据显示症状干扰或损害了患者的社会、学业或职业功能 3.4 这些症状不是发生在精神分裂症或其他精神障碍的病程中, 也不能用其他精神障碍来解 释(例如:心境障碍、焦虑障碍、分离障碍、人格障碍、物质中毒或戒断症状) 4 辨证 4.1 心肝火旺证6-11 多动多语,冲动任性,急躁易怒,做事莽撞,好惹扰人,神思涣散,面红目赤,语声高 亢,大便秘结,小便色黄,舌质红或舌尖红,苔薄黄,脉弦或弦数 4.2 痰火内扰证7,8,11,12 狂躁不宁,冲动任性,多语难静,兴趣多变,胸中烦热,坐卧不安,难以入睡,口苦纳 呆,便秘尿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4.3 肝肾阴虚证7,8,10,11,13,14 多动难静,时有冲动,烦躁易惹,神思涣散,记忆力欠佳,作业拖拉,学习成绩落后, 五心烦热,盗汗,遗尿,少寐多梦,舌质红,苔薄或少,脉细数或弦细 4.4 心脾两虚证7,8,10,11,15,16 神思涣散,记忆力差,学习成绩落后,多动而不暴躁,做事有头无尾,神疲乏力,形体 消瘦或虚胖,面色欠华,自汗,偏食纳少,睡眠不实,舌质淡,舌苔薄白,脉细弱。
4.5 脾虚肝亢证7,10,13 神思涣散,多动多语,坐立不安,兴趣多变,小动作多,烦躁不宁,情绪不稳,易激动 激惹,记忆力差,食欲不振,睡眠不实,大便不调,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5 治疗 2 5.1 治疗原则 本病治疗, 按泻实补虚, 调和脏腑, 平衡阴阳的基本原则进行辨证论治 根据不同证候, 分别予以清心平肝、清热豁痰、滋补肝肾、养心健脾、扶土抑木等治法同时,还可以配合 中成药、针刺疗法等治疗应注意结合对患儿进行教育引导,心理疏导,行为矫治及感觉统 合训练治疗 5.2 分证论治 5.2.1 心肝火旺证 治法:清心平肝,安神定志 主方: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合龙胆泻肝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推 荐级别:D) 常用药:淡竹叶、生地黄、醋柴胡、黄芩、栀子、龙胆、决明子、当归、通草、甘草 加减:急躁易怒者,加钩藤(后下)、天麻、珍珠母(先煎);冲动任性,烦躁不安者, 加夏枯草、石决明(先煎)、炙远志;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后下)、枳实 5.2.2 痰火内扰证 治法:清热泻火,化痰宁心 主方:黄连温胆汤(六因条辨)加减推荐级别:D)12 常用药:法半夏、陈皮、竹茹、枳实、天竺黄、石菖蒲、黄连、茯苓、甘草、炙远志。
加减:烦躁易怒者,加钩藤(后下)、夏枯草、青礞石(布包先煎);大便秘结者,加 决明子、生大黄(后下);食滞纳呆者,加莱菔子、槟榔、炒谷芽;狂躁不宁者,加礞石滚 痰丸 5.2.3 肝肾阴虚证 治法:滋阴潜阳,宁神益智 主方:杞菊地黄丸(麻疹全书)加减推荐级别:D)14 常用药:枸杞子、菊花、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牡丹皮、茯苓、龙骨(先煎)、 炙龟甲 加减:盗汗者,加浮小麦、牡蛎(先煎)、五味子;少寐多梦者,加酸枣仁、首乌藤、 炙远志;大便秘结者,加火麻仁、当归、桑椹;烦躁易怒者,加夏枯草、知母、黄柏,或改 用知柏地黄丸加减 5.2.4 心脾两虚证 治法:养心安神,健脾益智 主方:归脾汤(济生方)合甘草小麦大枣汤(金匮要略)加减推荐级别: D)8,15,16 常用药:党参、黄芪、白术、茯苓、当归、龙眼肉、远志、酸枣仁、木香、小麦、大枣、 炙甘草 3 加减:神思涣散严重者,加益智、龙骨(先煎);睡眠不实者,加五味子、首乌藤;记 忆力差,动作笨拙者,加何首乌、石菖蒲、郁金;苔腻者,加薏苡仁、豆蔻、广藿香 5.2.5 脾虚肝亢证 治法:健脾和中,平肝定志 主方: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推荐级别:D)15 常用药:醋柴胡、白芍、当归、郁金、夏枯草、茯苓、白术、枳壳、薄荷(后下)、甘 草 加减:睡眠不安者,加酸枣仁、五味子;情绪不稳,郁郁不欢者,加香附、青皮、合欢 皮;烦躁易怒者,加石决明(先煎)、钩藤(后下);食欲不振者,加炒谷芽、焦山楂 5.3 中成药 静灵口服液(熟地黄、山药、茯苓、牡丹皮、泽泻、远志、龙骨、女贞子、黄柏、知母、 五味子、石菖蒲):每支 10mL口服,35 岁每服 5 mL,每日 2 次;614 岁每服 10mL, 每日 2 次;14 岁以上每服 10 mL,每日 3 次用于肝肾阴虚证推荐级别:D)17,18 小儿智力糖浆(龟甲、龙骨、石菖蒲、远志、雄鸡):每支 10mL口服,每服 46 岁 5 mL、710 岁 10 mL、1113 岁 15 mL、1418 岁 20 mL,每日 3 次用于心肾不足、 肝肾阴虚证推荐级别:B)17,19 小儿黄龙颗粒(熟地黄、白芍、麦冬、知母、五味子、煅龙骨、煅牡蛎、党参、石菖蒲、 远志、桔梗):每袋 5g口服:每服 69 岁 5g、1014 岁 10g,每日 2 次用于阴虚阳亢 证、肝肾阴虚证推荐级别:B)20 知柏地黄丸(浓缩丸)(知母、黄柏、熟地黄、山茱萸、山药、牡丹皮、茯苓、泽 泻):每 10 丸重 1.7g。
成人剂量:口服,每服 8 丸,每日 3 次儿童建议剂量:每服 69 岁 4 丸、 1012 岁 6 丸、 1318 岁 8 丸, 每日 3 次 用于肝肾阴虚证 (推荐级别: D) 17,21 杞菊地黄丸(浓缩丸)(枸杞子、菊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牡丹皮、 泽泻):每 8 丸相当于原药材 3g成人剂量:口服,每服 8 丸,每日 3 次儿童建议剂量: 每服 69 岁 4 丸、1012 岁 6 丸、1318 岁 8 丸,每日 3 次用于肝肾阴虚证推荐级 别:D)14,17 5.4 针刺疗法 5.4.1 头皮针 取穴:百会、四神聪、定神针,用平补平泻选用直径 0.25mm,长 25mm 毫针,针体 与头皮成 1530角快速刺入皮下,进针 1520mm 后快速捻转 35 次,留针 2030 分 钟,1015 分钟行针 1 次隔日 1 次,15 次为 1 疗程推荐级别:C)22,25 5.4.2 体针 取穴:神门、合谷、三阴交、阳陵泉,配穴:心肝火旺者加劳宫、太冲;痰火内扰者 加丰隆;心脾两虚者加内关、足三里;脾虚肝亢者加足三里、行间;肝肾阴虚者加肾俞、 4 肝俞选用直径 0.25mm,长 25mm 毫针,快速进针,留针 2030 分钟,1015 分钟行针 1 次。
隔日 1 次,15 次为 1 疗程推荐级别:B)23,24 5.4.3 耳针 取穴:心、肝、脾、肾、神门、交感、脑干、缘中、皮质下、枕、额、肾上腺、三焦、 肝阳上述耳穴用王不留行籽贴压,随证取穴 68 个,隔日 1 次,15 次为 1 疗程推荐 级别:C)25,26 5.5 心理及行为疗法 (推荐级别:C)27-29 包括认知行为训练、学习训练、教育疗法、心理治疗、感觉统合训练和脑电生物反馈治 疗等 感觉统合训练主要采用滑板、滑梯、平衡台、吊缆、圆桶、球、绳等器材,每周 36 次,每次 90100 分钟,20 次为 1 个疗程 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每周 36 次,每次 30 分钟,20 次为 1 个疗程 6 预防和调护 30,31 6.1 预防 (1)孕妇应保持心情愉快,营养均衡,避免早产、难产及新生儿窒息 (2)注意防止小儿脑外伤、中毒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6.2 调护 (1)关心体谅患儿,对其行为及学习进行耐心的帮助与训练,要循序渐进 (2)进行个性化教育,注重激励,配合心理疏导,对动作笨拙的儿童可进行感觉统合 训练 (3)加强管理,防止攻击性、破坏性及危险性行为发生 (4)保证患儿合理营养,避免食用有兴奋性和刺激性的饮料和食物。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Committee on Quality Improvement and Subcommittee on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ADHD: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the diagnosis,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JPediatrics,2011,128(5):1007-1022 2童连,史慧静,臧嘉捷中国儿童 ADHD 流行状况 Meta 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3, 29(9):1279-1283 3郑毅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临床诊疗变化要点解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4,29(7): 489-496 4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Fifth Edition (DSM-5)MWashington: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