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土栽培绿豆芽的科技实践活动报告正式.pdf
9页无土栽培绿豆芽科技实践活动报告无土栽培绿豆芽科技实践活动报告南康市大岭中心小学科技实践活动小组指导老师:龚小伟邱慧莲一、研究活动的背景一、研究活动的背景一般植物都生长在土壤中离开了土壤,植物能不能生长呢?植物的生长究竟与土壤有着什么样的关系?我们知道一些比较具体的实例,比如:鲜花可以插在营养泥中,仙人掌可以生活在沙漠中,水仙花只要有水就可以成活……于是我们对“无土栽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我们的了解是非常有限的虽然,书本上也提供了相关的资料,但不具体、不全面于是我们好奇地想:除了这些植物外,我们身边那么多的植物是不是也可以进行无土栽培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去请教了老师老师建议我们采用绿豆种子自己去动手研究因为绿豆种子取材简便,而且绿豆芽是日产生活中较常见的一种蔬菜,是由绿豆种子在无光无土和适当的温度条件下培育的芽菜因此,本次栽培绿豆芽的实践活动便诞生了二、无土栽培绿豆芽实践小组成员及分工二、无土栽培绿豆芽实践小组成员及分工组长:张越负责整个研究活动的计划、组织、协调副组长:江瑶 唐开辉参与实践研究,负责活动报告的撰写组员:钟菁卢汇参与实践研究,负责资料的收集、整理李娟 钟叶月参与实践研究、负责撰写实践活动记录钟燕参与实践研究,负责摄像三、活动准备:三、活动准备:1.选择优质绿豆种子。
2.选择两个大小适宜且相同的容器3.工具:矿泉水瓶子、小塑料桶、毛巾、天平、不锈钢盘子、量杯、照相机等4.查阅有关无土栽培的资料四、实践活动计划表四、实践活动计划表经过我们实践小组成员的共同讨论,制定了如下“实践活动计划” :时间11 月 10 日11 月 11 日至上网查阅无土栽培相关资料11 月 13 日11 月 14 日11 月 15 日11 月 16 日11 月 17 日11 月 18 日至11 月 23 日11 月 24 日11 月 25 日至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撰写研究实践活动报告11 月 29 日到附近种植豆芽的阿姨家了解豆芽的生长过程参观菜市场的豆芽到市场上购买绿豆种子浸种催芽小组成员继续开展实验实践活动,对催芽过程进行认真的观察和记录归纳活动结果、进行活动成效分析内容成立无土栽培绿豆芽实践小组五、实践活动的过程五、实践活动的过程第一阶段:成立无土栽培绿豆芽实践小组及查找资料第一阶段:成立无土栽培绿豆芽实践小组及查找资料11 月 11 日至 11 月 13 日,我们组全体成员观看了有关“无土栽培”的视频(见网址: ) ,钟菁和卢汇查阅了大量关于绿豆芽生长的资料,使我们了解到了无土栽培绿豆芽的基本方法和一般步骤。
同时也了解了栽培绿豆芽所需要的条件,包括光照、温度、水分等内容1)光照管理绿豆芽生产过程要求在黑暗或弱光条件下进行在有光照的情况下,绿豆芽的幼茎表面具有刺毛、纤维多、色绿,口感较差为达到黑暗或弱光条件,栽培容器上面必须加盖或播种后在种子上面加盖毛巾2)温度管理一般来说在20~25℃时为最适温度但低于20℃时生长缓慢,易烂种、烂根,不利于产品的形成高于 25℃时生长迅速,纤维化程度高,易倒伏、烂脖、根系生长明显,产品质量差在生产过程中,温度的控制可以通过水温调节来进行如气温高时可多浇井水或自来水,气温低时可用温水进行浇灌亦可通过透气或强制通风等进行温度调节3)水分管理由于绿豆芽栽培所采用的基质是纸张或白棉布,其保水能力不同于一般无土栽培的其它基质 (如砂) , 加之绿豆芽本身鲜嫩多汁,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容易造成脱水形成烂脖,或产生酒精味因此必须进行频繁的补水工作一般每天应进行 4~5 次喷淋,以保持较高的空气相对湿度以上资料为我们活动的开展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提供了丰富的指导要求第二阶段:了解绿豆芽的生长过程及选种第二阶段:了解绿豆芽的生长过程及选种11 月 14 日,我们活动小组成员到陈阿姨家了解豆芽的栽培过程, 主要有以下步骤:1、精选豆种;2、投洗干净后泡种子; 3.装入容器中进行培育;4.催芽、淋水;5.采收。
11 月 15 日早上,我们在学校食堂观察已经成熟的豆芽11 月 16 日下午,李娟、 钟叶月前往种子店购买绿豆种子在浸种前我们进行选种,把破瓣的、干瘪的、虫蛀的绿豆都去掉第三阶段:第三阶段: 泡种培育泡种培育 ((1111 月月 1717 日上午开始浸种并观察填写活动记录)日上午开始浸种并观察填写活动记录)我们把 200 克的优秀种子和 200 克的 25℃温水放入容器中浸泡 6 小时后,发现种子已充分饱胀,大部分绿豆呈“露白”状态我们把泡胀后的豆子装入容器中进行培育,并将育芽的容器放在空气稳定的弱光环境处,在容器上面盖上毛巾 (见下图)校零校零正在称豆正在称豆称好称好 200200 克绿豆种子克绿豆种子净水净水 200200 克克把称好的种子平均放入两个量杯中把称好的种子平均放入两个量杯中将水倒入杯中将水倒入杯中将容器置于弱光处将容器置于弱光处浸泡六小时后的种子浸泡六小时后的种子观察饱满种子观察饱满种子第四阶段:催芽,淋水第四阶段:催芽,淋水豆芽生长必须有充足的水分,可以通过定时的淋水来供应水分,我们了解到的淋水方法有二种,一种是每次淋水时水量要多,应将整个容器内豆芽普遍淋到,使淋下去的水与出来的水温度一样。
另一种方法可以将水灌满整个容器,然后放走水,这样重复二、三次即可我们采取了第二种淋水方法淋水前将培育容器上方的毛巾掀开,将温水均匀地洒在容器中的绿豆芽上,淋完后将毛巾及时重新盖密 (淋水时间一般 6 小时一次) 活动图片如下:将杯中多余的水清除平铺于不锈钢方盆内用毛巾将其盖密六小时后进行淋水(淋水图片 1)淋水过程(淋水图片 2)淋水过程(淋水图片 3)11 月 18 日催芽过程(图片 1)11 月 18 日催芽过程(图片 2)11 月 19 日观察到的(图片 1)11 月 19 日观察到的部分豆芽已长至大约 8 毫米(图片 2)11 月 20 日部分豆芽已有一厘米长11 月 21 日豆芽图片 1(豆芽长势良好,呈玉白透明状)11 月 21 日豆芽特写图片 2(豆芽长约两厘米)11 月 22 日豆芽图片 1(芽长约 3 厘米,部分有 4 厘米)11 月 22 日豆芽图片 2(部分长至 5 厘米长)11 月 22 日豆芽图片 3(局部特写图片)11 月 23 日豆芽图片 111 月 23 日豆芽图片 2(大部分的豆芽已有 5 厘米)11 月 24 日豆芽图片(豆芽都已经长至 5-6 厘米)第五阶段:归纳活动结果、进行活动成效分析第五阶段:归纳活动结果、进行活动成效分析经过六天的观察实验,得出以下结论:容器中的绿豆种子发芽率约为90%。
我们已初步完成无土栽培绿豆芽的活动,并且成功培育出了绿豆芽经测量,豆芽重量为 1165 克,长势良好称重图片如下:计算后得出种子与豆芽的比例约为 1:6,基本符合我们实验前的预测结果以下为本次实践活动成果的部分图片:以下为本次实践活动成果的部分图片:第六阶段: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第六阶段: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通过半个多月来的研究实践,我们获得了无土栽培绿豆芽的第一手资料和宝贵经验,既增长了知识,又得到了锻炼一)知道绿豆芽确实可以进行无土栽培在实践操作中,大部分绿豆芽生长较好,虽然其中有少部分出现生长缓慢或根部腐烂的现象,但总体来说通过无土栽培,我们还是成功培育出了绿豆芽,成效显着分析绿豆芽的培育过程,我们得出如下一些经验1、精选种子种子的选择很重要,在去除虫蛀的、破瓣的、干瘪的种子后,还要尽可能选择体积较大的,以保证营养供给2、在催芽的最初阶段,我们将容器放在不通风的弱光环境中,发现其长势缓慢,翻阅资料后知道水培生长中植物最缺少的是氧气,而不是水分所以我们进行了调整,将其放置在通风的弱光环境处实践证明,在通风弱光环境中豆芽的生长得更快3、豆芽的成长与温度有关我们的实验是在冬天开展的,对温度的要求比较高,所以在淋水过程中,我们都确保水温保持在 25℃——30℃,以保证绿豆芽的正常生长。
二)了解了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在研究实践活动过程中,全组成员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研究实践活动之中从方案的拟定——分组分工——查找资料——实地参观、采访——实践研究——撰写研究实践报告等环节我们都亲身参与,收获颇多每一个环节我们成员都分工明确,任务落实到人,实现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由于我们事先的周密安排,制定了详细具体的日程安排,因而在开展整个研究活动时就显得有条不紊通过活动也使我们了解了科学实践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丰富了我们的课外知识三)培养了我们多方面的能力在本次实践活动中,我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提高了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得到了逐步的提高当今世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业的发展,以及交通、河流的变通,使我们所拥有的耕地面积越来越少但人口却在不断的增长,使农业生产面临了一个极大的困难 我国拥有全世界 21%的人口,却只有世界 7%的耕地,虽然袁隆平爷爷的杂交技术解决了我们的“温饱问题” ,但面对人口加速增长,耕地面积逐渐减少的情况下,我们不得不为将来的生活思考解决的办法。
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小组才选择了无土栽培的实践活动,因为我们相信,能够充分利用空间的无土栽培技术一定会成为未来粮食种植的首选到时候我们在家里的窗台、阳台、走廊、屋顶及其它空闲地栽种植物,这样不仅可以让我们吃上健康的蔬菜,还可以净化空气、节约用水,又能减少杀虫剂的使用,既不污染环境,也不为环境所污染我们的实践活动虽然已经告一个段落,但我们还会为他做更多的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