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教育的质的规定性.doc

28页
  • 卖家[上传人]:汽***
  • 文档编号:471287418
  • 上传时间:2023-10-2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81KB
  • / 2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什么是教育(Education)西方的观点夸美纽斯:教育是生活的预备裴斯泰洛齐:教育是“依照自然法则,发展儿童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涂尔干:教育就是系统地将年轻一代社会化杜威: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 教育即经验之不断改造前苏联加里宁:教育是对于受教育者心理上所施行的一种确定的、有目的和有系统的感化作用,以便在受教育者身上养成教育者所希望的品质什么是教育我国古代观点《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荀子· 修身》:以善先人者谓之教《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孟子 · 尽心上》: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上天所赐予的称作性,顺从和发扬本性称作道,把道加以修明和推广,叫做“教”即,修道即为教育教育的构成要素教 育 者凡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着教育责任(包括直接承担者和间接承担者)和施加教育影响的人都是教育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受教育者凡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责任和接受教育的人都是受教育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是基于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和科学文化发展水平之上,学校向学生传授的知识和技能,灌输的思想和观点,培养的习惯和行为的总和。

      是教育实践活动中师生共同认识的对象 教育手段教育手段是教育者借以将教育内容作用于教育对象的媒介物,或者说,是教育者借以实现认识客体的媒介物是教育实践活动得以进行的基本条件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一)什么是事物的质的规定性: 把一个事物与其它事物区别开来的内在属性即只有这个事物具有,而其它事物不具有的那些属性二)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人这一规定把教育与其它的社会实践活动区别了开来 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执教人员o 孟子曰:“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孟子·滕文公上》)o 设立庠、序、学校以教育民众庠”有养的含义;“校”有教的含义;“序”有射的含义夏代的教育机构称“校”;商代的教育机构称“序”;周代的教育机构称“庠”三代都进行教育,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上层人士明确了人伦关系,下层民众就会相互亲附o “明人伦”的教育目的论对中国封建计会的教育产生过深刻的影响所谓“人伦”,是指人与人这间的相互关系在封建社会,强调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在这“五伦”中最基本的是“父子”和“兄弟”两伦要求子对父孝,弟对兄悌家庭中的“孝”和“悌”应用到社会上,便是臣对君要忠,民对官要顺两千多年来,我国封建社会的教育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明人伦”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成为现代教育规律之一o 社会生产、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要求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o 社会政治也需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o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也需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什么是教育学任何一门学科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这门学科所包含的客观规律和内在的本质而规律本身是内在的、抽象的、本质的和概括的,是我们的眼睛看不见、耳朵听不到、手接触不到的这也就决定了我们不能从规律本身出发去研究和揭示规律,我们只能从规律的外在表现的现象出发来揭示规律和本质由此出发,我们认为,任何一门学科的研究对象都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这门学科的现象和问题,另一就是这门学科所包括的本质和规律什么是教育学o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o 广义教育概念: 一切社会活动均存在教育o 狭义教育概念:学校教育具体在教育的本质进行阐释)教育学的学科性质: 1、衡量和判断一门学科学科性质的两个维度: ①这门学科属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还是思维学? ②这门学科属于理论学科、应用学科,还是两者兼有的学科?2、教育学的学科性质: ①教育学属于一门社会科学; ②教育学属于一门实践性极强的理论性学科。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二)独立形态教育学形成的阶(三)教育学发展多样化的阶段 (四)教育学理论深化的阶段教育学的萌芽阶段:1、时间跨度: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2、发展的特征:出现了一些著名的教育家和有关教育的思想和言论教育学还包含在一个庞大的哲学体系中,还没有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3、出现了一些教育家和有关教育的著作 《学记》世界上最早的一本教育专著,作者:乐正克; 《论演说家的教育》古罗马 昆体良 是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独立形态教育学形成的阶段: 1、时间:17世纪——19世纪中期2、发展特征: 教育学从庞大的哲学体系里面分化出来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3、标志:o 捷克 教育家 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是近代教育学形成的开始;o 德国 著名哲学家 康德 第一次在大学讲台上讲授教育学这门课程;o 德国 教育家 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一般认为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形成的标志教育学发展多样化的阶段: 1、时间:19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50年代2、发展的特征: 出现了大批的教育家和大量的教育专著,是教育学空前繁荣和发展的阶段3、掌握一些有代表性的教育家及其教育专著。

      教育学理论深化的阶段: 1、时间:20世纪50年代以来2、发展的特征: 教育学在理论上有较大的发展和深化3、出现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教育家及其教育专著o 美国 心理学家 布卢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o 美国 心理学家 布鲁纳《教育过程》o 前苏联 教育家 赞可夫《教学与发展》教育学的研究方法(一)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方法论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①以理论的学习为主 ②组织学生参加一定的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 加深学生对教育学理论的理解和认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技能和能力 2、坚持正确指导思想的原则 3、学习教育学与学习教育学相关学科相结合的原则教育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1、教育观察法:(1)意义(2)概念(3)注意的问题2、教育调查法:(1)意义(2)概念(3)注意的问题3、教育实验法:(1)意义(2)概念(3)注意的问题第二章第一节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一、 教育的起源二、 ㈠ 教育起源的认识观点1:教育的神话起源论· 这种观点认为,教育跟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 东方有:中国的盘古开天创世、女娲补天救世传说;· 西方有:上帝创世、诺亚方舟济人的神话故事。

      评价· 在人类之初,人类对自然与自身的认识有限,知识总体水平比较低,因而这种教育起源的观点是缺乏科学根据的观点2:教育的生物起源论· 利托尔诺(法):母鸭带雏鸭,母熊教幼熊,雌象教幼象以及老兔教小兔沛西·能(英):生物的本能冲动是教育的主要动力;教育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评价看到了人类教育与动物界类似教育行为之间的相似性,否定了教育的神话起源说,其开创性值得肯定但是,它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没能区分出人类教育行为与动物类行为之间的差别 观点3:教育的心理起源论孟禄: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评价· 这种观点把模仿作为教育的途径之一,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但是,把全部教育都归于无意识状态下产生的模仿行为,从而把有意识的和在意识支配下产生的目的性行为排除在教育之外,这就走向极端了 观点4:教育的劳动起源论· 恩格斯:劳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是教育产生的基础评价 这种观点认识到了推动人类教育起源的直接动因是劳动过程中人们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实际社会需要,它克服了教育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在教育社会属性上的认识缺陷,承认“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一个人,人是教育的产物”的观点,看到了社会性是教育起源的关键问题。

      观点5:教育的生活起源论杜威:教育是促进儿童通过主动活动去经验一切并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所以,教育自然是在生活中提出的评价 教育的生活起源论看到了教育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认识到了教育源于生活,要求教育与生活融合,强调教育的情景性、经验性、真切性,重视教育实践的作用,赋予了教育以生活的活力但是,就教育本身的历史起源而言,教育的起源跟教育和生活的关系是两个不同的问题,而教育生活起源论却未将二者加以区分,当然也无法正确回答教育的起源问题 ㈡ 教育起源的研究叶澜:教育起源于人类的交往论证:“起源”不同于“产生”、“出现” 人类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探讨“起源”则要找到“原型”;同时,既要明白起源结果物与“原型”之间的联系,更要区别二者间的差异,切不可把起源结果物等同于“原型”本身 二、教育的发展㈠ 原始社会的教育 原始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 第一,生产力水平低下,教育具有原始性· 第二,教育与宗教等活动联系密切,教育具有宗教性· 第三,教育对象没有等级的区分,教育无阶级性㈡ 古代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 第一,出现了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与非学校教育并存;其中学校教育的目标比较狭窄,多为学为仕官、学为僧侣。

      · 第二,学校教育为统治阶级服务,教育性质具有明显的阶级性· 第三,以伦理道德、宗教经典为主要教育内容,教育内容比较封闭· 第四,教育方法比较呆板、机械,主要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强迫性的道德灌输;允许教育中的体罚手段· 第五,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获得了逐步的科学教育认识 古代社会的教育思想东方有孔子的教学思想、孟子的道德教育思想、荀子的教师思想、墨子的教育内容思想、朱熹的学习方法、王阳明的儿童教育思想· 西方有苏格拉低的“问答法”、亚里士多德的“三育理论”、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福绿贝尔的儿童教育思想、斯宾塞的科学教育思想等等㈢ 现代社会的教育1.现代社会教育的共同特征· 第一,普及教育,不断扩大教育对象,教育对象具有广泛性· 第二,教育密切联系社会生产、生活实际,教育性质具有生产性· 第三,学习对象涉及科学、人文众多学科,教育内容极为丰富,教育内容具有开放性· 第四,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教育具有法制性· 第五,提倡教育贯穿人的一生,教育呈现终身化第六,重视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教育具有国际性· 第七,重视教育科学研究,提倡按科学规律办教育,教育具有科学性2.资本主义教育的个性特征· 第一,出于各阶层利益的冲突与协调,要求在教育目的上兼顾各个阶层的需要。

      · 第二,建立了体系比较完备的现代学校制度,学校教育管理比较成熟· 第三,基于民主、平等的社会理念,要求不断推进师生关系的民主化3.社会主义教育的个性特征· 第一,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第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方法论观,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 第三,坚持理论联系实 际,倡导教育与生产劳 动相结合 现代化教育的基本特征· 第一,现代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日趋紧密;第二,现代教育的普及性与专门性日趋结合;第三,现代教育形式更加多样化;第四,现代教育具有商品性;第五,科学性与人文性融合;第六,现代教育具有。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