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潜水轴流泵.pdf
10页C ,1 / 'r 3 0 6 0 -1 9 9 6 前言 本标准的编制在国内尚属首次 本标准的编制参考了瑞典、 德国等国的标准、 样本, 同时最大限度地 引用了国内相关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 附录B 、 附录C为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建设部水处理设备器材标准技术归口单位归口 本标准由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主编单位) 、 扬州市亚太特种水泵厂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张大群( 主编) 、 金宏、 常庆昌、 杨光荣、 王立彤、 周庆明、 田玲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建设行业标准 潜水轴流泵 C ,I / T 3 0 6 0 一 1 9 9 6 S u b m e r s i b l e a x i a l - f l o w p u m p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潜水轴流泵( 以下简称“ 电泵” ) 的型式、 基本参数、 技术要求、 检验规则、 试验方法、 标 志、 包装等 本标准适用于输送清水以及物理、 化学性质与此类似的液体排放的三相电泵 流量5 5 0 ^ - 1 1 0 0 0 m ' / h , 扬程 1 . 5 一1 2 m, 轴功率 3 . 5 ^ - 2 8 5 k W,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 在出版时, 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这些标准都会被修订, 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 B 1 9 1 -9 0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 B 7 5 5 -8 7 旋转电 机 基本技术要求 G B / T 1 1 7 6 -8 7 铸造铜合金技术条件 G B 1 2 2 0 -9 2 不锈钢棒 G B 2 8 2 8 -8 7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 适用于连续批量的检查) G B 3 2 1 6 -8 9 离心泵、 混流泵、 轴流泵和旋涡泵试验方法 G B 4 9 4 2 . 1 -8 5 电 机、 外壳防护等级 G B 5 0 1 3 . 2 -8 5 额定电 压4 5 0 / 7 5 0 V及以 下橡皮绝缘软电 缆 第二部 分: 通用橡 套软电 缆 G B 7 0 2 1 -8 6 离心泵名词术语 G B 9 1 1 2 -8 8 钢制法兰管类型 G B 9 2 3 9 -8 8 刚性转子平衡品质 许用不平衡的确定 G B 9 4 3 9 -8 8 灰铸铁件 G B / T 1 2 7 8 5 -9 1 潜水电 泵试验方法 G B / T 1 3 0 0 8 -9 1 混流泵、 轴流泵技术条件 G B / T 1 3 3 0 6 -9 1 标牌 G B / T 1 3 3 8 4 -9 2 机电 产品 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C J 1 8 -8 6 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 C J / T 3 0 3 8 -1 9 9 5 潜水排污泵 J B 5 2 7 4 -9 1 Y系列( I P 4 4 ) 三相异步电动机技术条件( 机座号3 5 5 ) J B / Z 2 9 4 -8 7 交流低压电机散嵌绕组匝间绝缘试验方法 J B / Z 3 4 6 -8 9 交流低压电 机散嵌绕组匝间绝缘试验限值 Z B K 2 2 0 0 7 -8 8 Y系列( I P 4 4 ) 三相异步电动机技术条件( 机座号8 0 - - 3 1 5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 9 9 6 一 0 7 一 0 2 批准1 9 9 6 一 1 2 一 0 1 实施 C J / T 3 0 6 0 一 1 9 9 6 3 定义 术语按G B 7 0 2 1 和( : B / T 1 3 0 0 8 中的规定。
4 型号 电泵标记用汉语拼音字母和阿拉伯数字表示 口Q Z 一 口口 匕- - F -G .高 “ “ L -D: 低扬 程 比转速的 1 / 1 0 潜水轴流泵 泵名义排出口径, m m 示例 泵排出口 直径3 5 0 m m, 比转速为7 0 0 , 低扬程 其标记为: 3 5 0 Q Z - 7 0 D , 4142 5 垂本参数 5 . 1 电泵在频率为5 0 H z , 电压为3 8 0 V时, 基本参数应符合附录A中表A和附录B中图.B的规定 5 . 2 电泵电机外壳的防护等级应符合G B 4 9 4 2 . 1 中I P X 8 的规定 6 型式 6 . 1 电泵为潜水式, 泵与电机同轴 6 . 2 电泵叶轮叶片为固定式或半调节式安装 6 . 3 叶轮的旋转方向, 从进水口方向看为逆时针旋转 了 技术要求 7 . 1 电泵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并按照经规定的程序批准的图 样及技术文件制造 7 . 2 电泵 的定额是连续工作制( s I ) 为 基准的连续定额, 了 . 3 电泵在下列使用条件下应能连续正常运行: a ) 输送介质温度不超过+4 0 0C ; b ) 输送介质p H值为6 -9 ; 。
) 输送介质中的容积比在 1 . 0 5 肠以下; d ) 输送介质的运动粘度为( 7 -2 3 ) X 1 0 - ' m ' / s ; e ) 输送介质的密度小于1 . 0 5 ^ - 1 . 1 X 1 0 ' k g / m ' ; f ) 输送介质为满足C J 1 8 的要求且不含大颗粒、 长纤维的城市污水、 雨水 7 . 4 电泵运行期间, 电 源电压和颇率与额定值的偏差及对电动机性能和温升限值的影响应符合 G B 7 5 5 中的规定 了 . 5 电泵性能及偏差 7 . 5 . 1 电泵的额定功率小于或等于5 5 k W时, 其额定功率应大于规定点轴功率的1 . 2 倍, 电泵的额定 功率大于或等于 7 5 k W时, 其额定功率应大于规定点轴功率的1 . 1 倍 7 . 5 . 2 电泵在规定的流量下扬程允许在一6 0 o ^ - 1 0 %规定扬程范围内变化, 但电泵效率应符合附录A 中表 A的规定 C J / T 3 0 6 0 一 1 9 9 6 7 . 5 . 3 电泵效率应符合附录A中表A的规定, 其偏差值应符合G B 3 2 1 6 中C级中的规定 7 . 6 电泵电机的电气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 7 . 6 . 1 在功率、 电压及频率为额定值时, 效率和功率因数的保证值应符合C J / T 3 0 3 8 中的规定。
7 . 6 . 2 在额定电压下, 电 机堵转矩对额定转矩之比 的保证值, 应不低于Z B K 2 2 0 0 7 及J B 5 2 7 4 和附录 C中表C中的规定 7 . 6 . 3 在额定电压下, 电 机最大转矩对额定转矩之比的保证值, 应不低于Z B K 2 2 0 0 7 及J B 5 2 7 4 和附 录 C中表C的规定 7 . 6 . 4 在额定电压下, 电机最小转矩对额定转矩之比的保证值, 应不低于Z B K 2 2 0 0 7 及J B 5 2 7 4 和附 录C中表C的规定 7 . 6 . 5 在额定电 压下, 电 机堵转电 流对额定电 流之比的保证值, 应不大于Z B K 2 2 0 0 7 及J B 5 2 7 4 和附 录C中表C的规定 注: 额定电 流用额定功率、 额定电压、 效率和功率因数的保证值( 不计容差) 求得 7 . 6 . 6 电机电气性能保证值的容差应符合Z B K 2 2 0 0 7 及J B 5 2 7 4 和附录C中表C中的规定 7 . 7 电泵在规定工况下连续运行, 在额定功率时, 电机定子绕组的温升限值( 电阻法) 应符合G B 7 5 5 ( 1 9 8 7 ) 中5 . 2 . 6 的规定。
7 . 8 电机的定子绕组对机壳的绝缘电阻冷态时不应低于2 0 MO , 热态或温升试验后应不低于1 M11. 了9 当电机由三相电源平衡供电时, 电机的三相空载电流中任一相与三相平均值的偏差不应大于三相 平均值的l o yo, 7 . 1 0 电机的定子绕组应能承受历时1 m i n 的耐压试验而不发生击穿 实验电压的频率为5 0 H z , 并尽 可能为正弦波形, 试验电压的有效值为1 7 6 0 V , 7 . 1 1 电 机的定子绕组应能承受匝间冲击耐电压试验而不击穿, 其试验冲击电压峰值按J B / Z 3 4 6 中的 规定执行, 试验方法按J B / Z 2 9 4 中的规定执行 7 . 1 2 电泵应设有过热、 过电流保护装置, 应设置密封泄漏保护装置 7 . 1 3 电泵的引出电缆性能要求应符合G B 5 0 1 3 . 2中的Y Z W 和 Y C W 型橡套电缆或性能相同的电 缆, 电缆长度不少于l o m, 电缆输出端应注有相位标记 7 . 1 4 电 泵 组装后, 水泵侧的密 封装置应能 承受压力为 . 2 M P 历时5 m in 的 气压试验而无渗漏现象。
7 . 巧电泵在规定的条件下使用时, 其密封装置在 4 0 0 0 h 运行期间, 其渗漏量以2 4 h 计, 不应大于 2 . 4 mL, 7 . 1 6 电泵应有明显的红色旋转标记 7 . 1 7 电泵中承受工作压力的零部件均应进行水压力试验而无渗漏, 试验压力为1 . 5 倍工作压力, 但最 小时不 得低于0 . 2 M P a , 历时5 m in , 7 . 1 8 电泵组装后, 内腔( 电 机) 应能承受压力为 . 2 M P a , 历时5 m i n 的气压试验而无渗漏现象 7 . 1 9 电泵应有可靠的防腐蚀、 防污染措施 7 . 2 0 电泵应转动平稳、 自 如, 无卡阻、 停滞等现象 7 . 2 1 电泵应有可靠的接地装置, 引出电缆的接地线上应有明显的接地标志, 并应保证该标志在使用期 间不得磨灭 7 . 2 2 电 泵在出厂试验时, 空载电 流、 空载损耗, 堵转电 流与堵转损耗应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以保证电机 电气性能符合7 . 6 的规定 7 . 2 3 在规定条件下, 电泵首次故障前平均运行时间不少于3 0 0 0 h , 7 . 2 4 泵名义排出口 管法兰应符合G B 9 1 1 2 中的规定。
如果有特殊需要可按合同提供 7 . 2 5 电泵在空载时测得的A计权声功率级的噪声值不应超过Z B K 2 2 0 0 7 09 8 8 ) 中4 . 1 8 的规定 了 . 2 6 叶轮平衡 7 . 2 6 . 1 叶轮应作静平衡试验, 精度应不低于G B 9 2 3 9 ( 1 9 8 8 ) 中第4 章的规定 C J / T 3 0 6 0 一 1 9 9 6 7 . 2 6 . 2 半调式叶轮每组叶片之间质量差: 叶轮直径小于 1 0 0 0 m m时, 为单叶片名义质量的2 %; 叶轮 直径大于或等于 1 0 0 0 m m时, 为单叶片名义质量的4 0 0 , 7 . 2 7 电泵主要零部件材料规定如下: 7 . 2 7 . 1 过流零部件、 机座、 端盖采用的材料性能不应低于H T 2 0 0 , 7 . 2 7 . 2 轴采用的材料性能不应低于3 C r 1 3 , 7 . 2 7 . 3 外露紧固件采用的材料性能不应低于2 C r 1 3 , 7 . 2 7 . 4 泵用材料应有合格证或工厂检验数据, 证明 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当用户有要求时, 应提供材 料的化学成分, 力学性能和无损探伤报告。
7 . 2 7 . 5 电泵的铸铁件应符合G B 9 4 3 9 中的有关规定, 电泵的青铜件应符合G B 1 1 7 6 的有关规定, 电 泵的不锈钢件应符合G B 1 2 2 0 的有关规定 7 . 2 8 叶 轮外圆 与壳体的间隙应均匀, 直径方向的最大间隙应符合G B / T 1 3 0 0 8 09 9 1 ) 中4 . 2 . 7 . 2 的规 定 8 试验方法 8 . 1 电 泵噪 声应在空载运行时测定, 测定方法按G B / T 1 2 7 8 5 的规定 8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