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配套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docx

50页
  • 卖家[上传人]:锦晨****资源
  • 文档编号:219648926
  • 上传时间:2021-12-0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803.28KB
  • / 5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单元概述本单元以“舐犊情深”为主题,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慈母情深》《父爱之舟》、一篇略读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个口语交际、一次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课文有的写了无私的母爱,有的写了深沉的父爱,还有的写了父母对孩子不同的爱的方式,展现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点点滴滴这些课文对故事中的场景、人物言行举止中的细节都有具体的描述,字里行间蕴含着真挚的情感1. 掌握本单元生字词2. 默读课文,能通过课文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感受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爱3. 理解题目和句子的含义,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4. 通过交流,总结“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的方法5. 能联系生活实际,发现和感受生活小事中蕴含的父母之爱, 设身处地体会作者的情感6. 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7. 背诵有关勤俭节约的名句重点1. 默读课文,能通过课文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感受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爱2. 理解题目和句子的含义,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难点能联系生活实际,发现和感受生活小事中蕴含的父母之爱,设身处地体会作者的情感。

      《慈母情深》2 课时《父爱之舟》2 课时《“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1 课时口语交际:父母之爱 1 课时习作:我想对您说 2 课时语文园地 2 课时18 慈母情深《慈母情深》是一篇叙事性散文,讲述了“我”的母亲在家境极端贫困的情况下,毫不犹豫地给“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体现了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也表达了“我”对母亲的爱和感激五年级的学生,能够通过自读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知道从文章中找出场景和细节描写,但对这些描写进行感悟有一定困难教学时, 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母爱体验来感受人物精神品质,感受文章主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自主认读、理解字词的基础上,根据事情的发展顺序理清层次,初步把握课文内容然后找到印象深刻的场景、细节细细品味,感受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母爱和“我”情感的变化最后结合自己的生活写一写“鼻子一酸”的经历教学时应该以学生阅读交流为主,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引导知识与技能】1. 学习本课生字词2. 默读课文,想象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慈母情深”3. 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4. 能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过程与方法】通过文中的场景、细节描写,体会母亲对孩子无私的爱以及“我”对母亲的爱和感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平凡母亲的伟大,感受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热爱重点1. 默读课文,想象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慈母情深”2. 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难点通过文中的场景、细节描写,体会母亲对孩子无私的爱以及“我”对母亲的爱和感激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课文2 课时第一课时1. 学习本课生字词2. 根据事情的发展顺序理清层次,初步把握课文内容3. 学习第 1~5 自然段,了解时代背景重点根据事情的发展顺序理清层次,初步把握课文内容难点学习第 1~5 自然段,了解时代背景一、揭示课题,提出“情深”母爱是永恒的话题,今天,让我们跟随当代作家梁晓声一起,走进一位普通的母亲,感悟一份浓浓的慈母情怀板书课题:慈母情深)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1. 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课后生字2. 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词,指名学生认读,教师提示易错字词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 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我”向母亲要钱买书的事)2. 课文的段落较多,篇幅较长,如果给课文划分层次,可以怎么划分?每部分讲了什么内容?(1)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2) 师生共同总结: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 1~5 自然段):为什么要钱,在什么情况下要钱第二部分(第 6~34 自然段):写出了向母亲要钱的经过第三部分(第 35~38 自然段):“我”最终拥有了《青年近卫军》这本书3. 为什么这样划分,依据是什么?(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划分)4. 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家境贫寒的“我”非常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就到母亲工作的厂房向她要钱辛苦忙碌的母亲毫不犹豫地把钱给了“我”,“我”拥有了人生中第一本长篇小说)5. 教师总结:可以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划分层次, 进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四、学习第 1~5 自然段1. 默读第 1~5 自然段,想一想,为什么作者买一本一块五的书,向母亲要钱时会那么犹豫、不忍心呢?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看出来?(1)教师补充梁晓声的《母亲》片段和相关时代背景资料2)全班交流:①从“母亲还从来没有一次给过我这么多钱”可以看出,这一元多钱对于“我”家来说是一笔“巨款”;“我也从来没有向母亲一次要过这么多钱”,说明“我”是个很懂事的孩子②从“那时我家的破收音机已经卖了,被我和弟弟妹妹们吃进了肚子里”可以看出,“我”家当时很穷,连吃饱饭都是一件困难的事,没有买书的闲钱。

      ③从“为了每月二十七元的收入”可以看出母亲为了支撑这个家辛苦工作,挣钱不易④从“想得整天失魂落魄”可以看出“我”非常想拥有这本书, 所以才鼓起勇气向母亲要钱3)回想一下你们跟父母要钱买书的经历,你们是怎么跟父母说的?父母又是如何做的呢?2. 教师总结:结合生活经验和时代背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慈母情深第一部分(第 1~5 自然段):起因第二部分(第 6~34 自然段):经过第三部分(第 35~38 自然段):结果第二课时1. 默读课文,想象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慈母情深”2. 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3. 能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重点默读课文,想象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慈母情深”难点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一、复习导入1. 听写词语2. 通过上堂课的学习,你对文中的“我”有了怎样的了解?( 生活贫困、懂事、爱读书)二、体会场景和细节,感悟“情深”1. 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中的场景,在感受最深的地方作批注然后进行小组交流,说一说最触动自己的场景、细节有哪些1) 小组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2) 师生共同梳理归纳场景:初到厂房——寻找母亲——向母亲要钱——母亲塞钱给“我”。

      2. 品读“初到厂房”的场景1) 默读第 6~9 自然段,想一想,“我”看到、听到、感受到了什么?“我”的心情是怎样的?(2)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我”看到了厂房的空间很低矮,墙壁潮湿;听到了缝纫机发出的震耳欲聋的噪声;感受到了厂房的闷热和压抑我”知道母亲挣钱不容易,但是怎么也没想到她竟然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的, “我”非常震惊)(3) 教师总结:可以通过联系生活和上下文,边读边想象场景,抓住关键词等方法,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和细节中流露出的慈母情深3. 小组合作,体会其他场景和细节每个小组选择一下场景,运用前面总结的方法,合作学习,最后全班汇报交流)(1) “寻找母亲”的场景汇报交流:①第 16 自然段中“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 头凑到缝纫机板上”,这句话为什么不说“看见我的母亲弯曲着瘦弱的脊背,头凑到缝纫机板上”?②为什么要重复连写两声“妈——”?想象“我”喊母亲的时候,语气会是什么样的?③结合第 16~19 自然段,说说“我”看到工作中的母亲是什么样子的?反复出现“我的母亲”,你感受到“我”怎样的心情?教师重点点拨:①作者写“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而不是“看见我的母亲弯曲着瘦弱的脊背,头凑到缝纫机板上”,是因为在阴暗、狭小、嘈杂的厂房中,刺眼的灯泡下,要不断地辨认才能确认到底哪个人是自己的母亲,而不是一眼就能看出。

      ②“我”重复喊两声“妈——”,语气应该是带有疑惑的因为在那么拥挤、嘈杂的环境里,人人都戴着口罩,“我”很难一下子找到哪个是自己的母亲,所以一开始喊“妈”的时候没有那么确定③“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这几个分开的动作描写,让读者从中感受到母亲长时间俯身工作,身体已经麻木僵硬的状态反复出现的三个“我的母亲”,表现了“我”的心情随着发现母亲而变化:从一开始的不敢相信,到辨认后的震惊、心疼2) “向母亲要钱”的场景①小组成员分角色朗读“我”与母亲的对话②追问“我”与母亲的对话特别简短,读完后你有什么感受,为什么?③从对母亲掏钱、数钱的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教师重点点拨:①母亲的问话干脆利落,能看出母亲工作时十分紧张忙碌的状态;对辛苦工作的母亲的心疼让“我”不忍心要钱,但想买书的冲动又使“我”说出了口,看得出“我”内心对“要钱”这件事是有迟疑和懊悔的②体会到母亲工作非常艰辛,攒下这些毛票非常不容易3) “母亲塞钱给‘我’”的场景①母亲把钱塞给“我”的时候,“立刻……立刻……”反复出现四个“立刻”,你感受到了什么?(四个立刻,写母亲丝毫不停地投入了工作,体现出一种紧张感,体现出母亲挣钱养家的不容易。

      )②为什么“我”拿到钱时会“鼻子一酸”?(对母亲的愧疚令“我”鼻子一酸瘦弱疲惫的母亲竟在那样辛苦忙碌地工作,挣钱这么不容易,还毫不犹豫地、无私地供“我”看书,于是“我”鼻子一酸;对母亲的心疼令“我”鼻子一酸经过这件事,“我”觉得自己“应该是一个大人了”,要关心母亲,帮助母亲)三、学习结尾部分1. 默读第 35~38 自然段,思考:“我”为什么要给母亲买一听水果罐头?(因为“我”看到母亲这么辛苦地工作,还给我买书的钱,心里既心疼又愧疚,想通过自己的行动表达对母亲的关心和感恩)2. 怎样理解“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这句话的意思?(教师可引导学生把问题转化成:①为什么没有权利用那钱为母亲买任何别的东西?②为什么没有权利用那钱为自己买任何别的东西?)(1)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2) 师生共同总结:①家里的钱来之不易,“我”已经因为给母亲买水果罐头受到了责备,不能再乱买其他东西②不能再违背母亲对我的期望和支持我”买书不再单纯是满足自己对读书的渴望,更是对母亲的感恩和责任四、完成练笔,拓展“情深”1. 你们有过“鼻子一酸”的经历吗?试着写下来提示:“鼻子一酸”可以是感动的、委屈的、难过的……可以运用课文中通过场景、细节表达情感的方法。

      2. 学生完成练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3. 全班交流、评价五、布置作业根据同学和教师的建议修改自己的练笔慈母情深初到厂房——寻找母亲——向母亲要钱——母亲塞钱给“我”本课教学设计,我始终努力坚守以学生为主体,以情感教学为主线,以个性悟读为手段,通过让学生交流自己感触最深的场景、细节, 让学生入情入境,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母爱的伟大与无私美中不足的是我对学生激励性的评价不多,导致部分学生的情绪调动不起来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19 父爱之舟。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