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0年整理)悲剧的定义与解读.doc

2页
  • 卖家[上传人]:摩西的****12
  • 文档编号:135514031
  • 上传时间:2020-06-1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7.04KB
  • / 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学 海 无 涯悲剧的定义与解读摘要: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在西方文明史上,不论是从哲学、文学还是美学角度来看都可谓一部经典著作,它确定了西方文艺学领域的很多基础话语,对于后世的影响可谓巨大它是一部比较繁复的著作,不仅论述了关于艺术本质、起源等问题,还讨论了悲剧甚至语言修辞等问题由于本人能力有限,所以面对这样一部翻译来的几千年前的西方文艺著作,很难在很短的时间写出一个全面的读书报告,所以我就《诗学》中关于悲剧情节的定义写点自己的看法关键词:悲剧 性质 情节 一、悲剧的性质 亚里士多德在研究和总结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的创作实践基础上,提出了悲剧学史上第一个悲剧概念,“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句的各个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这句话的落脚点是“行动”,悲剧作品是对人行动的摹仿,“行动则是由某些人物来表达的”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任何表演艺术都应遵循,悲剧艺术更是如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任何一部悲剧作品都是悲剧创作者的自我表露,都表达作者深层的情感。

      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的主人公应当是“高尚的人”“比一般好的人既然悲剧的主人公是高尚的人,那么悲剧又从哪里得来?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是由于性格有缺陷的主人公看事情不明白而错误的行驶事件而最终酿成的悲剧悲剧事件的发生往往是先充满期待,而且过于信赖这种期望而走向最终的错误而导致悲剧的发生亚里士多德认为主人公的错误行动往往是发生在亲属之间、仇敌之间或非亲属非仇敌的人们之间以《窦娥冤》为例:元杂剧是以“曲”为核心的戏剧形式,它强调从表演者的口中唱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与情感,但行动在杂剧艺术中同样占有重要地位,如果没有窦娥拒绝张驴儿的无理要求,就不会发生被人诬陷、受刑、替婆婆死等壮烈的行为,也就无法在观众心中产生强烈的悲剧震撼力现在无法重现当时的表演情形,但戏剧表演中人物的行动是不可缺少的一方面表演者在戏剧舞台上一直站着唱,会使下面的观众产生厌倦情绪,而且元杂剧的消费主体是普通劳动者,他们喜欢观看富有故事情节的戏剧,故事情节正是由行动构成的,行动是推动情节发展的 一个重要因素并且表演者的动作往往与观众的心连在一起窦娥临刑时走的每一步都牵动着观众的心,激起强烈震动二、悲剧的情节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论中把情节作为悲剧中最重要的因素,“情节是行动的摹仿”,换句话说情节就是事件的安排。

      这与他在悲剧定义中把行动看成核心是一致的,他认为“情节是悲剧的根本,用形象的来说,是悲剧的灵魂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在于组织情节,完美的情节才能有完美的悲剧故事的突然转变”、“通过发展产生的发现”和“原本一帆风顺的故事开始出现大幅波动或者出现苦难的开始”是悲剧情节发展的三大因素故事的突然转变”是指剧情突然向相反的方向转变,窦娥从小被父亲卖给蔡婆作童养媳,可以说是一个身世悲惨的小姑娘,长大嫁给蔡婆的儿子,可是好景不长,丈夫又去世了,只留下她与蔡婆两个人相依为命本来婆媳完全可以过平静的生活,但只是婆婆的一次偶然的遭遇,引来了两个恶人,从此窦娥的命运朝着相反的方向改变她拒绝张驴儿的无耻要求,却从此走上了生命的不归路,她被张驴儿诬陷为杀其父的凶手,官府严酷刑使她对官府的纯真梦想破灭了,最终被黑暗的社会政治所迫害通过发展产生的发现” 是指窦娥在现实面前终于认清了官府的嘴脸,认清了这个社会,最终向这个吃人的社会发出了最后的怒吼苦难是突转的结果,人们从顺境转入逆境,就走上了苦难的历程窦娥被诬、被杀正是反映了这个善良、朴实、勤劳女性的苦难,她的苦难是社会造成的这也可是说是亚里士多德悲剧的目的就是在于引起怜悯之情,达到“惊心动魄”的效果。

      这就决定了情节组织的重要性了,如果事件安排的不合理,在不该“发现”的时候“发现”,那么悲剧目的就无法实现,意义也就不存在了《窦娥冤》的作者关汉卿的很好的诠释了窦娥的性格软弱却又在遇到事情的时候处在不乱不慌的地位,但同时是经过了严刑拷打后才认清了社会事实并且含恨完结一生的时候所有的怜悯之情发挥到极致悲剧的目的悲剧的目的是净化情感、陶冶人的品性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主人公的厄运是由于他的“过失”引起的,主人公不应该因此遭殃而遭了秧,所以才引起众人的怜悯之情之所以会怜悯就是因为我们和悲剧的主人公差不多,正是因为差不多所以害怕悲剧的主人公经历的事情会在自己的身上重演而发起的一种共鸣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心理感情是一种自然性的东西我们在对待这种自然情感时不能用强制性的手段压制它或者消灭它,而是让她在自然的环境下让其在适度的范围内自然地宣泄,使心理保持一种和谐和平静,这样就会产生一种重回轻松地舒畅感,从而获得心理健康社会教育和审美快感在“净化”作用中得到了综合和统一社对于维持社会的稳定和和谐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说,亚里士多德的“净化”说是一种很有积极向上意义的学说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是西方悲剧发展的源头,影响着西方悲剧理论的发展,他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古希腊思想家,他利用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古希腊的悲剧,创立了悲剧理论,成为世界文学史上最富盛名的思想家。

      他的悲剧理论集大成著作《诗学》是他的重要代表作品,代表了古希腊悲剧理论的最高水平亚里士多德是深刻的上述仅着重于悲剧的性质、悲剧的情节、悲剧的目的来简单地叙述一下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并且通过了解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在回头阅读《窦娥冤》的时候,不难发现其中有许多吻合处,这可能也正是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和《窦娥冤》在东西方都引起如此反响的重要原因参考文献:1.亚里士多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XXXX年版2.唐光能浅谈亚里士多德的悲剧情节观XXXX年3.蒲剧电影《窦娥冤》。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