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荣昌猪品种资源保护方案.doc
23页重庆荣昌猪品种资源保护方案一、荣昌猪保种的目的意义 (一)荣昌猪概述 1、荣昌猪形成历史及主要特征 荣昌猪是我国优良的地方猪种之一,其品种形成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据文献记载,大约从明末清初的广东、湖南大量移民四川时带来,经过人工定向选育和自然适应形成主产区位于重庆西部,成渝两地间这里处于亚热带地区,气候温和多雨,适合作物生长,农产品丰富,为荣昌猪繁衍提供了丰富的自然物质基础多年来群众对荣昌种猪的体型外貌和繁殖性能十分重视,要求毛稀、鬃毛粗长,头部黑斑不超过耳部,全身皮毛白色,身躯长,四肢结实,结构匀称,母猪乳头6—7对经过长期选育形成了现在的荣昌猪体型中等,头大小适中,面微凹,耳中等大小而下垂,额面皱纹横行,有漩毛,体躯较长,发育匀称,背腹微凹,腹大而深,臀部稍倾斜,目前按毛色特征分别称为:“金架眼”“黑眼瞠”、“黑头”、“两头黑”、飞花”和“洋眼”等,其中“黑眼瞠”和“黑头”约占一半以上 2、荣昌猪的主要生产性能 荣昌猪除具有性情温驯、育子力强、适应性好等地方猪种的一般优良特性外,其优良的遗传素质还表现在:①成熟期早育肥猪在高、中等营养水平饲养条件下,八月龄体重达90kg。
②瘦肉率较高在限饲条件下,75~90kg体重屠宰,胴体瘦肉率达46%左右③肉质好肉色、大理石纹、pH、系水力、熟肉率、贮存损失等,肉质评定的各项指标均属优良,且对杂交后代的肉质有改良作用④配合力好与汉普夏、杜洛克、长白、大约克等外种公猪二元杂交后代、日增重、饲料转化率,分别提高16%~20%和11%~18%,胴体瘦肉率为55%~60%,提高6%~11%各地引进荣昌猪与本地猪和培育种猪杂交,亦表现有明显的杂种优势⑤皮毛白色,鬃质优良,是我国地方猪种中具有代表性的白色猪种 3、荣昌猪的分布及其在国内外的影响 荣昌猪原产于荣昌县和隆昌县,后来扩大到永川、沪县、合江、大足、纳溪、璧山、宜宾等十几个县市,是我国推广数量最多,分布范围最广,影响最深远的地方猪种之一目前荣昌猪在产区内已形成一定的规模群,是个巨大的基因库,据99年不完全统计产区有繁殖母猪25万头其仔猪现已销往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仅荣昌县年销仔猪就达150万头以上1957年荣昌猪被载入《世界家畜品种及名种辞典》;1986年列入《中国家畜家禽品种志》;我国于1987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荣昌猪国家标准》,为荣昌猪品种鉴别和种猪等级鉴定起了重要指导性作用,成为国际国内公认的优良地方品种。
如今我国已加入WTO,面临进一步与国际接轨,与国外种畜禽贸易扩大的机遇,相信荣昌猪的国际影响必将更加深远,荣昌猪这一优良品种必将引起世界生物学界、遗传学界的研究重视和广泛关注,亦将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利用 (二)荣昌猪保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目前人类社会正面临可利用生物资源逐渐减少的趋势,为此,满足人类社会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已受到国际社会强烈关注1992年6月我国在里约热内卢《生物多样性公约》上签字,向世界承诺要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而畜禽品种资源是最重要的生物资源,那就更需要保护,否则将是全人类的损失荣昌猪作为我国三大地方优良猪种之一,其品种形成历史悠久,是全国生猪生产上推广利用最多的地方优良品种,对我国畜牧业乃至包括朝鲜、越南、日本等在内的世界养猪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为此,荣昌猪在1987年就被农业部列为国家级保护猪种,2000年又被农业部列入了《国家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所以,荣昌猪的保种选育不仅仅是保持生物多样性的需要,更是我国畜牧业长期健康发展的需要 2、是我国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长期以来,由于许多发达国家强调培育高产的“专门化品系”,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品种资源的保存和利用,使遗传资源受到严重威胁,甚至丢失,造成品种单一,基因贫乏,同时也难以避免基因过于纯化而带来了遗传疾患,为适应复杂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和市场多样化的需要,保持养猪业可持续发展,他们就不得不千方百计四处搜寻,甚至不惜重金从国外购进资源。
面对世界范围广泛存在的家畜遗传资源枯竭的教训,我国作为世界上畜禽品种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畜禽品种类群596个,其中猪113个,这些地方品种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形成了独特优良的种质特性,如肉质鲜美,繁殖力高,抗逆性强,性成熟早等独特性能,已成为世界珍贵的种质资源库部份品种已输出到一些国家和地区,对发展世界畜牧业经济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荣昌猪作为我国的优良地方猪种的典型代表,在养猪生产中有很高的推广利用价值,具有性成熟早,肉质优良,抗逆性强,皮毛白色,鬃质优良等特性,是一些外来品种猪无法替代的,实践证明,荣昌猪适当导入外血培育的新品系,可有效地提高生产性能,特别是瘦肉率和饲料转化率例如新近培育的新荣昌猪I系,经产仔数达12头以上,15~80kg日增重为635g,瘦肉率55%,料重比3.2,与外种猪杂交,商品代日增重达680g,料重比3.1,瘦肉率60%因此,加强对荣昌猪的保种选育,既能为我国当前乃至今后长时期对这一品种的研究、开发和利用奠定坚实的基础,也能促进我国养猪业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3、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荣昌猪已推广到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是我国地方猪种覆盖面最广的猪种之一。
加强对荣昌猪的保种选育、提高、推广和开发利用,不但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而且可增强我国养猪优势,提高国际竞争能力中国加入WT0后,畜禽国际竞争十分激烈,只有打出中国资源特色,才能体现中国畜牧业的精品而荣昌猪在肉质风味、繁殖力、抗逆性、耐粗性等方面都显著优于国外品种,进一步加强对这些优良特性的保持和研究,将荣昌猪独特的优良特性和国外品种猪生长快、瘦肉率高的特点进行兼容,进而开发出特色生猪产品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我国养猪业国际竞争力的新途径 二、荣昌猪保种选育的现状 荣昌猪作为中国地方猪种,其特殊的优良性状是几百年来在中华大地这块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所赋予和先辈的长期选育留下的宝贵资源,是祖国的一笔财富,是培育优良品种和杂交优势利用的原始材料,是现在或将来人们对畜产品需求变化的原始自然物质基础,值得珍惜和保护 (一)荣昌猪保种选育成果 由于荣昌猪具有优良的遗传素质,早在三十年代后期许振英教授等对荣昌猪产地进行调查,并对品种性能和改良作过研究,1953年在主产区建立了种猪试验站,1957年相继建立地区种猪场(即现重庆市种猪场),从事荣昌猪的选育研究和纯繁推广工作,1972年荣昌猪纳入《全国猪育种科研协作计划》重点选育的地方种猪之一,由主产区有关单位组成了荣昌猪育种科研工作组,进一步加强了纯种选育和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与推广工作。
多年来,对荣昌猪保种选育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荣昌猪种质性能研究 《我国地方良种种质特性测定》重点课题的计划并先后进行了荣昌猪生长发育,繁殖性状,遗传参数,5项生理指标,头骨阶段发育,公猪性行为与精液品质,母猪生殖器官解剖学,繁殖等10多项内容的观察测定,进一步为系统深入的了解荣昌猪种质性能和荣昌猪品种资源的保存、选育提高和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2、荣昌猪标准研究 50年代制订的《荣昌猪种猪鉴定标准》及《荣昌猪农林猪业鉴定标准》,对提高主产区种猪质量曾起到一定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推广地域的扩大,猪群质量与选育方向有了变化,加之现代遗传育种理论、方法的应用,1980-1982年期间,由四川省养猪研究所、重庆市种猪场等几个单位协作系统整理了核心群与农村近年来的试验,调查数据近10万个,制定出《荣昌猪标准》,由四川省标准局、畜牧局批准,颁布为省企业标准(川350-82荣昌猪,1982-12-31),1984年又根据农业部下达的任务进行了《荣昌猪国家标准》研制,经国家标准局批准,正式成为荣昌猪国家标准(GB7223-8)并于1987年8月1日实施 3、荣昌猪品系选育 为了开展品种选育,不断提高猪群质量,在荣昌及周边地区荣昌猪类群调查整理的基础上,通过十年的努力,培育出了新荣昌猪I系,并在重庆及西南地区推广。
4、荣昌猪杂种优势利用试验 荣昌猪杂种优势:荣昌猪杂种优势利用研究与成果的推广,对提高商品猪的质量和经济效益有较好的效果多年来,先后进行长白、约克、杜洛克、汉普夏等外种猪和国内多个地方猪种进行杂交实验,如新金猪,烟台黑猪,北京黑猪等 5、荣昌猪的繁育推广 荣昌猪的推广与其开发利用密切相关,荣昌猪适应性强,肉质好,体型健美,驰名中外,多年来,主产区保持15万头猪群,重庆市种猪场建立育种核心群150头左右并积极推广及开发利用荣昌猪,是地方经济建设的一个特有品牌,种猪场和主产区每年向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推广荣昌猪在10万头以上,特别是荣昌猪在重庆市、四川省及西南其它地区养猪业生产发展上占的比例较大,是全国推广面最宽的品种,历史上曾出口到朝鲜、越南、日本等国家 (二)荣昌猪保种选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荣昌猪面临优良基因流失和品种资源退化的威胁 荣昌猪虽然具有适应性强,母性好,耐粗饲,配合力强,繁殖力强等优良特征,但随着二元杂交、三元杂交技术改良生猪生产的广泛应用,使得荣昌猪主产区及推广区域纯真的荣昌猪规模群不断萎缩,保种纯繁基地不断缩小,加之广大农村对荣昌猪的选育通常只是通过个体外貌特征加以选种选配,致使相关优良的性状隐性基因流失,母猪就地选留形成“母族新系群”血缘封闭,荣昌猪的优良特性和生产性能保持不力,品种退化现象较为突出。
2、荣昌猪遗传特性研究还不够深入 由于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原因,我们对荣昌猪认识还较肤浅,很多遗传特性还没有完全掌握或未曾发现,以致很多有用的性能丢失,到目前为止,我们对荣昌猪研究只限于外貌、生产性能、适应性等方面观察,对其内在潜质、遗传基因等方面的认识还未深入下去随着现代生物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对荣昌猪的特异抗病力、特异敏感性、早熟性、肉质风味、母性等性状进行现代技术的深入研究显得十分迫切 3、荣昌猪保种工作必要的资金投入不足 保种是一项既花钱又费力的长期性工作,必须依靠国家、社会、企业共同支持和投入才能完成的任务但是,在一九九九年后,地方猪种选育未再列为科研课题,经费来源断位,国营场站体制改革,实行经济管理体制定额差补,资金严重缺乏,设备陈旧,经济效益差,致使核心群缩减,选育工作呈现速度减缓状态,农村种猪为农民私养,受价值法则支配,近年来推广经济杂交,即使在划定的育种纯繁区内,亦有不少农民采用杂交,甚至个别地方出现将杂交后代留作种用的不良情况 三、荣昌猪保种选育的指导思想、方法和目标 (一)保种选育的指导思想 荣昌猪的保种必须以我国畜禽品种资源保护的总体思想为指导,坚持保护、开发、推广、利用相结合的方针,加强资源保种场和保种区的建设,建立起完整的种质资源基因库。
同时,要严格按照《种畜禽管理条例》及《实施细则》的基本要求,大力应用现代先进的多学科理论和技术,切实搞好荣昌猪的纯繁保种和选育提高工作 (二)保种选育方法 根据我国畜禽资源保护的指导思想,结合荣昌猪多年来的保种经验和现有条件,采取资源场和保种区相结合的方法,对荣昌猪优良性状加以保护和提高,在资源场采用开放式继代选育,实行定向保种,在保种区实行群选群育重庆市种猪场地处荣昌猪主产区,从事荣昌猪的纯繁选育有30多年的历史,是国家级重点种畜埸,2001年已取得国家级荣昌猪资源场的资质认定通过资源场和保种基地相结合,实行开放式保种,可将保种基地优秀的个体随时纳入资源场培育,将上一世代优秀的个体直接进入下一个世代培育,这样能使资源埸保种有血缘更新和发展特性的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