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土地资源与农业.ppt
37页第二节 土地资源与农业,建造房屋,种植农作物,植树种草,修筑道路,放牧牛羊,一、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开发矿藏,草地,耕地,沙漠,戈壁,林地,二、中国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季风区,非季风区,东北林区,南方林区,林地,西南林区,黑龙江大兴安岭的樟子松,海南岛热带季雨林,以水田为主的耕地,,,江南水田插秧,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耕地,以旱地为主的耕地,东北平原的耕地,收割小麦,草地,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西藏牧区,青海牧区,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青藏高原北部羌塘高原的草原,,沙漠、戈壁、荒漠,,甘肃敦煌附近的戈壁荒漠,新疆塔里木盆地中的沙漠,三、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1.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少2.山地多、平地少3.后备耕地资源匮乏4.利用类型多样四、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由于地形、气候等条件的差异形成了多样化的农业 农业部门主要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如何合理安排农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2.农业的地位:,3.农业的分类:,农业是指人们利用生物的生长规律,采取人工 培养和养殖的办法,以取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1.定义:,南方:降水较多,水田耕作,主要种植水稻东部季风区:,,西部非季风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北方:降水较少,旱地耕作,主要种植小麦、棉花。
种植业,林业: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南方林区,草地广布,适宜发展畜牧业渔业:沿海地区、沿河、沿湖地区平原地区,山区,我国的三大棉花产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北地区、新疆地区(长绒棉)五、珍惜每一寸土地 切实保护耕地,1.土地资源的危机,包括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乱占耕地等1、水土流失,据估计,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150万平方千米,每年流失土壤约50亿吨仅黄河水系每年流失土壤就达16亿吨之多如果将这些流失的泥土堆成高宽各1米的堤坝,就可以绕地球20圈以上原因:,1.自然原因:我国多为季风性气候,夏季降水集中2.人为原因:陡坡开荒、植被破坏等在陡坡上耕地合理吗?为什么?,2、土地荒漠化,2004年,全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为263.62万平方千米,占国土总面积的27.46%,全国沙化土地面积为173.97万平方千米,占国土总面积的18.12%,二者合计45.58%.也就是说我国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近1/2的土地已荒漠化和沙化另外,还有近32万平方千米的具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据专家估计,目前我国的沙漠正以每年1 560平方千米的速度继续扩大原因:,2.人为原因:人们乱砍滥伐,过度开垦草地,过度放牧、开发矿产等。
1.自然原因:气候干旱,降水较少东北防护林,华北防护林,西北防护林,3、土地盐碱化,原因:,2.人为原因:人类过度的灌溉和沿海地区过度抽取地下水导致海水倒灌1.自然原因:地下水位上升,水分蒸发快4、乱占耕地,“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我国坚持着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耕地面积不少于18亿亩,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我国的土地资源,,一、利用类型:草地、林地、耕地、水域、建筑用地等,二、主要特点,,1.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少2.山地多、平地少3.后备耕地资源匮乏三、因地制宜发展农业,,1.耕地: 东部季风区,,2.林地:东部山区,3.草地:西部非季风区,四、土地资源的危机:,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乱占耕地五、十分珍惜、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4.利用类型多样北方旱地,南方水田,A,1.下列关于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我国水土流失不严重 B.森林资源有日益减少的趋势 C.草场普遍超载,导致草质下降,草场遭到破坏 D.土地沙化严重,南方也出现了成片的沙荒地,练习,2.有关我国土地类型利用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 A.积极毁林垦荒,不断扩大耕地面积 B.大量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C.在半干旱地采取退耕还牧政策 D.控制工业、交通、城镇建设和生活用地,A,3.下列地区中,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的是( )A.长白山地 B.内蒙古高原 C.塔里木盆地 D.四川盆地,D,4.以下土地利用类型为非农业用地的有( ) A.耕地 B.林地 C.建筑用地 D.草地,C,5.下列有关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叙述, 正确的是( )A.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非季风区B.我国的林地主要分布在山地C.我国的草地主要分布在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以东D.我国的旱田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地区,B,6.我国下列土地利用类型中,面积最大的是( ) A.耕地 B.草地 C.林地 D.工交、城市用,B,7.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的土地类型( ) A.旱地 B.水田 C.草地 D.林地,C,、,D,8.根据“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下列搭配合理的是( ) A.我国西北地区——发展林业为主 B.我国南方丘陵、山地——开辟梯田,发展种植业为主 C.长江中下游地区——围湖造田、扩大商品粮基地 D.内蒙古高原——退耕还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