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贸易理论知识(共40页).ppt
40页第五章 保护贸易理论 汉密尔顿的保护关税论 幼稚工业保护论 对外贸易乘数理论 中心外围论 战略性贸易理论第一节 汉密尔顿的保护关税论 1791年,汉密尔顿向国会递交了一份报告关于制造业的报告在报告中,他指出了制造业的发展对国家利益关系重大,而美国工业起步晚、基础薄弱、技术落后,很难与英法等国进行自由竞争因此,必须用关税将美国新建立起来的工业保护起来,使之生存、发展、壮大 汉密尔顿的保护关税论标志着西方国际贸易理论两大流派基本形成第二节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者,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是德国保护关税政策的首倡者,从他开始逐渐建立起贸易保护完整的理论体系1827年在美国出版的美国政治经济学大纲一书中,李斯特首次系统地表述了他的贸易保护主张,之后,又于1837年在法国出版了政治经济学的自然体系,1841年出版的代表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进一步完善其贸易保护理论 一、理论基础生产力理论 “财富的生产力比之财富本身,不晓得要重要到多少倍 正是从生产力理论出发,李斯特认为一国开展对外贸易,也应着眼于生产力的提高,而不应只着眼于财富存量的多寡二、理论依据经济发展阶段论 原始未开化时期 畜牧业时期 农业时期 农工业时期 农工商业时期. 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上一国要采取不同的贸易政策三、贸易保护理论内容 1保护对象。
农业不需要保护,对尚处于建立和发展时期,还不具备自由竞争能力的幼稚工业进行保护 2保护手段应以关税保护为主. 3保护期限时间应以三十年为限4.保护的实施保护应有步骤地实行. 关税税率应随国内工业的发展、引进技术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当本国工业具有竞争力后,应逐步降低保护程度,以竞争来刺激本国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保护程度:20-60%. 技术工业部门建立时:40-60%; 建成进入正常生产活动后,20-30%四、关于幼稚产业的选择标准的理论拓展 1.穆勒标准:所谓幼稚产业是指那些技术不足,生产率低下,成本高于国际市场,而在贸易保护之下,能够成长起来,将来可以在自由贸易中获利的有前途的产业 2.巴斯塔布尔标准:所谓幼稚产业是指那些经过保护以后,将来获得的利润总和超过进行保护所需付出的社会成本的产业 3.肯普标准:所谓幼稚产业是那些经过保护不仅使自己成长起来,还可以产生技术的外溢效果,对其他产业的发展也具有促进作用的产业 第三节 普雷维什的“中心外围”理论 一、中心与外围 中心国家由高度工业化的少数发达国家组成.外围国家由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组成.二、外围国家贸易条件不断恶化 1.技术进步引致利益分配不均; 2.进口的制成品市场结构具有垄断性、需求收入弹性较大; 3.中心和外围工会的作用不同。
三、外围国家必须实行工业化, 独立自主地发展民族经济 1.实行保护贸易政策来保证工业化的 顺利实施 2.工业化分阶段进行 进口替代工业化 出口导向工业化第四节 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理论 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论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处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国家建立在走向工业化基础上的贸易保护论,而是建立在已经实现工业化的国家试图寻求经济稳定增长基础上的贸易保护理论 一、投资乘数原理 Y=KI (1) Y= I (1/1-c) (2) 二、对外贸易乘数理论 一国的出口和国内投资一样,属于“注入”,对就业和国民收入有倍增作用;而 一国的进口,则与国内储蓄一样,属于 “漏出”,对就业和国民收入有倍减效应 Y=I +(X -M)(1/1-c) Y=I +(X -M)K 在I和K一定的条件下,贸易顺差越大Y越大,即国民收入增加越大;反之,若贸易差额为逆差,则Y将缩减,即因投资增加带来的国民收入倍增为贸易逆差所致的国民收入倍减所抵消 Y=C十SM 1= C/Y+S/Y+M/Y c+s+m=1 1-c=s+m K=1/1-c=1/s+m三、凯恩斯主义贸易保护论与重商主义的异同 1、出发点不同 2、重视贸易保护机制的作用过程不同。
3、主张的保护期限不同第五节 战略性贸易政策 一、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基本内容 二、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博弈分析 三、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有效性 四、战略性贸易政策有效推行的条件 五、战略性贸易政策的运用一、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基本内容 (一)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内涵 所谓“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一国政府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下,可以凭借生产补贴、出口补贴或保护国内市场等政策手段,扶持本国战略性工业的成长,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从而谋取规模经济之类的额外收益,并借机掠夺他人的市场份额和工业利润二)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基本模式 创立者:布兰德(加拿大);斯宾塞(美国) 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有两个国家各有一个厂商(寡头),他们均向外界出口某产品,但它们并不消费该产品,他们都遵循古诺竞争行为模式每一个厂商都假设当自己改变产量时,另一个厂商的产量保持不变 一国政府采取征收关税或对本国厂商进行补贴等战略性贸易政策,就可以把垄断租金从国外厂商转移到国内厂商,从而使本国总福利水平改善二、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博弈分析 假定:(1)在美国和欧洲,它们各拥有一家企业波音公司和空中客车公司,在生产某种新式客机方面具有相近的技术能力,这种客机的生产具有规模经济效应。
(2)这两家公司都只有两种选择:生产或不生产只有在一家单独生产的情况下,生产的那家企业才会有足够的市场需求而获得垄断利润 表1 无政府补贴时的利润矩阵 (单位:百万美元) 波音公司空中客车公司生产不生产生产(-5,-5)(100,0)不生产(0,100)(0,0) 所谓博弈,是指参与人在相互依存的状态下做出理性决策的过程无论何种博弈,都包含三个基本要素:一是博弈的参与人(又称局中人);二是每个参与人所选择的若干战略的集合;三是参与人在不同战略选择下所获得的效用水平 1、假定在没有政府干预的情况下,波音公司由于历史的原因而先于空中客车生产并占领了该产品市场,此时均衡的结果是矩阵右上角的(100, 0),即波音公司独占市场并获利在这种情况下,空中客车不会进入市场竞争,因为两家同时生产的结果是两败俱伤,都将面对-5的亏损 2、假如欧洲政府希望通过积极的干预来改变波音公司垄断市场的局面,于是不管波音公司采取何种战略,欧洲政府都对空中客车补贴10.表2 欧洲政府进行补贴的利润矩阵(单位:百万美元)波音公司空中客车公司生产不生产生产(-5,5)(100,0)不生产(0,110)(0,0) 欧洲政府10的补贴竟给空中客车带来了110的利润,并使本国的国民收入净增加,其中100是从波音公司转移过来的垄断利润。
这就是政府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结果当然,这不可避免地会损害到他国的利益三、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有效性 (一)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成功必须以利润转移部分超过政府补贴金额为前提 在现实中,由于信息不完全和市场的不确定性,通常很难实际预测政府实施产业与贸易政策的效应,即便表中有一个小变化也会彻底改变博弈结果 1、波音公司由于拥有某种技术专利,则盈利10(无任何补贴)表3 波音公司具有技术优势时的利润矩阵(单位:百万美元)波音公司空中客车公司生产不生产生产(5,-5)(110,0)不生产(0,100)(0,0) 在无政府介入的情况下,市场均衡的结果是矩阵右上角的(110, 0) 2、如果欧洲政府仍然向空中客车提供10的补贴表4 欧洲政府补贴下的利润矩阵(单位:百万美元)波音公司空中客车公司生产不生产生产(5,5)(110,0)不生产(0,110)(0,0) 市场均衡的结果是矩阵左上角的(5, 5),即两家共同瓜分市场欧洲政府的补贴并没有能够阻止波音公司进入市场,使本国企业获得垄断利润,并且从国家整体来看是净福利的减少假如继续生产,空中客车就会年复一年地需要补贴在这种情形下,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可能性和有效性就很值得怀疑。
(二)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成功运用是以竞争对手不实施报复为前提的 (三)在当今贸易自由化发展的趋势下,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还受到多边贸易规则的制约四、战略性贸易政策有效推行的条件 1.受补贴的产业确实能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内保持自己的垄断优势; 2.被保护的目标市场存在新厂商进入障碍; 3.产品市场需求旺盛,能够保证企业的规模收益递增; 4.政府掌握齐全可靠的信息并对实行补贴所可能带来的利润做到心中有数; 5.不会招致别国政府采取相应的报复措施 结论:1.战略性贸易政策下所保护的行业应是正面临巨大或潜在的国外竞争的行业,它有着与国外竞争行业同样高的集中度,而且其生产过程必须具有规模经济或学习效应的特征; 2.政府在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时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它必须是一个尽可能信息完备、决策独立和干预有力的政府 五、战略性贸易政策的运用 (一)日本 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电视机和半导体产业部门已经垄断了世界市场,计算机工业已与美国平分秋色,汽车工业优势已显著超过美国以电子计算机为例,在财政补贴方面,1960-1983年计算机工业的各种政府补贴共计亿日元;在投资贷款方面,1960-1982年计算机工业的财政投资及贷款共计5576亿日元。
(二)美国 美国经济摆脱70-80年代的长期不景气而发展成新经济的良好态势,在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其对高科技产业实施的战略性贸易政策 1、高科技产业具有外溢效应和规模收益递增性质 2、该行业易于形成垄断,阻止别国进入该行业的市场 据法国科技观察所1997年底发表的一份报告表明:美国在关键性科技领域拥有的专利数占世界总量的43.8%,欧洲占36%,日本只占13%,其中美国在电子计算机、电子元件、生物技术等部门拥有的优势更为明显复习思考题 1.李斯特提出的幼稚产业保护理论的主要 观点有哪些? 2.理论界关于幼稚产业的选择标准主要有哪些代表性的观点? 3.普雷维什的“中心外围”理论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4.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内涵及其有效推行的条件分别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