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节 细胞的增殖40.doc
4页第一节 细胞增殖(第2课时)的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细胞增殖”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1(必修)──分子与细胞》(人教版)第六章第1节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细胞生命系统的物质组成、结构和功能之后,来认识细胞这个系统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细胞不能够无限长大、细胞增殖及其意义、细胞周期、有丝分裂等其中模拟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和有丝分裂的过程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通过模拟探究实验可使学生明白细胞分裂的必要性其中有丝分裂是学生学习减数分裂和遗传规律的基础,还是学生学习DNA复制及遗传信息传递的重要基础,甚至是生物班的学生学习选修模块的基础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较高,对生物课程的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较强他们在初中曾学过“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但是在当时对细胞分裂的了解还是很浅,没有深入到细胞分裂过程的水平因此,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使新知识有效地整合进学生原有的知识网络中,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丰富和发展教学目标分析】1、 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明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2)简述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3)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并概述其过程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有丝分裂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图像、解读图像的能力2)学习用染色体模型来表示不同时期的变化规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形成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生物学思想2) 使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教学内容分析】教学重点(1)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2)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教学难点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时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以及DNA数量的变化教学策略设计】1、教学策略本节课教学内容理论性很强,比较抽象繁杂,所以课前我会指导学生预习和搜集有关资料,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认真思考和记笔记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推理等方法分析问题在讲有丝分裂时,为了能够让学生真正掌握各个时期的主要特点,我采用了多媒体课件逐步演示的方式分步讲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整个学习过程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到认识和分析一个生命现象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即除了一般的文字描述外,还可以用图形描述特点,用图解突出重点,最后通过模型让学生到黑板展示出不同时期染色体的数目及行为变化进一步对有丝分裂过程内容的加深。
2、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相结合3、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旧知识导入新课展示图片:从受精卵到婴儿个体,经历哪些过程,过程中都发生了什么变化?提示:细胞的数量增多,体积发生了变化学生回答:是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的结果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细胞通过分裂进行增殖讲授新课上节课探究细胞体积不能无限长大,那么,生物体积的增大必然要靠细胞增殖来增加细胞数量细胞是如何增殖呢?组织学生讨论:什么是细胞周期?真核细胞增殖的方式有哪些?细胞周期包括哪几个阶段?它们在时间分配上有什么特点?关于细胞周期的概念,教师要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例如皮肤的生发层细胞、根的分生区细胞等演示幻灯片,点评学生的回答并补充、总结:①关于细胞周期的概念,要强调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例如皮肤的生发层细胞、根的分生区细胞等;而高度分化,失去分裂增殖能力的细胞,例如神经细胞等不具有细胞周期②分裂期的四个时期是人为划分的,它们之间没有明确的分界 周期性:细胞周期是指从上一次细胞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不同种类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是不相同的;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较长)和分裂期(较短);细胞分裂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各个时期之间无明显的分界,被人为的分为前、中、后、末四个时期。
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建构新知识高等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讲授新课教师通过模拟动画逐步展示高等植物有丝分裂各时期的动态过程在间期,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染色体复制后可形成姐妹染色单体,由于染色体呈细丝状,在光学显微镜下还看不清楚染色体复制后,染色体本身的数量并没有发生改变,但是DNA数量加倍,每条染色单体各含有一个DNA在前期,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出“细胞核中出现了什么、什么消失了”,并且要学生知道是从细胞两极发出的纺锤丝形成纺锤体,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纺锤体中央在中期,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出在纺锤丝的牵引下,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的最好时期关于赤道板,要让学生明白是由于它与纺锤体的中轴相垂直而得名,实际上并不存在这个结构在后期,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出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在纺锤丝牵引下染色体向两极移动,形成两套数目和形态完全相同的染色体在末期,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出细胞核中什么消失了?什么重新出现了?植物细胞在赤道板位置上出现了细胞板,进而形成新的细胞壁,最后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最后,教师再一次利用3D动画整体演示有丝分裂过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各时期的特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有关动画,思考并学会概述各个时期的主要特点。
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来观察细胞内所发生的现象,引起思考,加深理解课件中的模拟动画可将微观、抽象的生命现象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眼前,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各时期的特征,也可使学生理解有丝分裂的各个时期是为了研究方便人为划分的,它们实际上是一个动态的连续过程总 结提 升为了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突出重难点开展动动手环节,让学生利用染色体模型到黑板摆出各时期染色体行为变化特点然后再完整观察高等植物有丝分裂全过程视频板书设计】第一节 细胞增殖细胞周期【教学反思】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比较多,时间十分紧凑,教师一定要合理安排好各个环节的教学内容,做到重点突出为此,我充分运用了“问题探究教学法”,尽力挖掘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体现学生主体性学习,使学生由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探索者和研究者,最大限度地培养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处理问题能力、获取信息能力以及逻辑推理等能力本节课教学内容十分抽象、微观,学生学起来觉得比较困难为此,我很注重课程资源的选择、整合和优化通过课件逐步演示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很好地让学生感受了细胞分裂过程的动态性和连续性黑板板图的应用又克服了多媒体手段转瞬即逝的弊端,较好地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形象,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此外,我还将模拟实验引入课堂,通过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感知知识的形成,领悟科学的研究方法──模拟方法,更有助于知识的建构,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种亲身探究、生生互动的教学场景和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学习方式正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但是,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如何做好引导、指导工作,如何调动每一位同学的积极性,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