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二政 治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7页1 - 周口中英文学校周口中英文学校 2012---20132012---2013 年下期高二第一次月考年下期高二第一次月考 政治试题政治试题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选择题部分(选择题部分(6060 分)分)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各是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的选项,请选出并工整地填写在答题栏中 每题 2 分,共 60 分 1.穿梭在都市的大街小巷,打量着身边来往的人与物,享受着都市的文明生活,这身边的 一切,都是一种潜在的文化这说明 A.文化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B.文化与世界相伴而行,是自然形成的 C.文化与文明是同一的 D.文化是一种潜在的精神生活 2.青藏高原的文化之美无处不在譬如帐篷这一供藏族同胞栖身的特殊“居所”,便带有 高原特有的神秘和深厚的藏传佛教及民俗文化的色彩这说明 A.生活就是自然,自然就是生活 B.文化包括纯自然的景观 C.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D.不同区域的文化具有鲜明的特色 3.每年在庄稼黄熟、准备开镰之前,藏族农民总是身着节日服装,手捧预示五谷丰登的 “切玛”(五谷斗)和青稞酒,来到农田载歌载舞,欢庆—年一度预祝丰收的“望果节”, 这在全国其他地方是很少见到的。
这说明 A.必须在全国各地发展先进文化 B.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生活 C.文化只有地域之别,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D.文化与政治是相互交融的 4.文化修养往往产生于良好的内心从容之中这说明 A.文化素养是与生俱来的 B.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的体验来培养的 C.接受文化知识教育就能形成良好素养 D.人们的交往方式取决于其价值观念 5.对“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文化能够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②文化能够对社会发展 产生深刻影响 ③文化对社会发展起巨大的促进作用 ④文化的影响既表现在个人的成长 历程中,又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6.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 A.受教育程度 B.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C.学术水平 D.道德修养 7.“重男轻女”本来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意识,是生产资料私有制财产继承关系的反映, 但时至今日,这种思想依然残留在一些人的头脑里这说明 A.文化的发展总是落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B.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完全是亦步亦趋 C.文化可以脱离经济而存在 D.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 8.美国的“麦当劳”在全球开设了那么多连锁店,靠的不是资金,而是“麦当劳”文化。
这说明 A.经济与文化日益交融 B.不同地域的文化日益融合 C.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重要 D.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 2 - 9.民族精神是—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坚持弘扬和培 育民族精神这是因为 A.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反作用 B.文化决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 C.先进文化才能反作用于社会 D.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 10.中国有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如果我们不去开发,不使其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随着我这 逐步融入国际社会,就会被别的国家利用,反过来向我国出品前几年,美国根据我国古代 花木兰的故事改编的动画片在我国热播就是一个明证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大力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积极引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B.充分开发我国的文化资源,提高民族文化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C.树立品牌意识,加大对民族文化的保护 D.拒绝外来文化,保护民族文化,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11.思想文化是同政治、经济联系在一起的,它虽然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所制约,但又 对政治、经济起反作用一个国家和民族,没有思想文化上的独立,就不会有政治上、经济 上的独立这主要说明 A.一定的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 B.一定的经济决定一定的政治 C.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D.一定的文化对经济和政治产生重大的影响 12.“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One World One Dream),北京奥运会主题口号一诞生, 就得到了国内外的一致好评。
这一口号是全世界人民对和平与繁荣的期盼,也必将给世界的 和平与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这表明 A.优秀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B.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 C.世界文化将取代各国和民族文化 D.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13.不同民族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有着不同的特点,文化具有多样性人们常说,法国人 浪漫,德国人严谨这种差别的形成是由各民族的 A.自然地理环境决定的 B.遗传因素决定的 C.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 D.自然、社会环境等因素综合决定的 14.英国人认为人应该随时保持绅士作风,所以与人讲话时总会刻意保留一段距离,而阿拉 伯人认为朋友之间应亲密无间,所以与朋友在一起时总不由自主地靠近朋友,这说明了 A.文化影响人们的社会活动 B.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 C.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D.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15、 “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他们放下苍老的父母,是为了成为最 好的父母不是绝情,是极致的深情;不是冲动,是不悔的抉择他们是高原上怒放的并蒂 雪莲, ”这是 2011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坚守雪域高原 12 年的义务支教者”胡忠、谢晓君夫 妇的颁奖词,这对夫妇的事迹深深感动着观众。
这表明( ) A.优秀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B.先进文化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C.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 3 - 16、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讲述了我国研制“两弹一星”前前后后的曲折历程,再现了钱 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科学家的传奇人生,好多场景催人泪下,不少观众强烈要求重播该 剧这表明(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④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7、 “学校教育应该是:给你一部历史让你翻阅;给你一种文化让你感受;给你一些时 间让你安排;给你一个舞台让你表演;给你一些机会让你创造;给你一个期待让你自我成长 ”这说明( ) A.终生学习是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B.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需要自觉与主动 C.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D.人对文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 18、从文化对人影响的 角度看,下列说法体现的道 理与漫画寓意一致的是( ) ①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②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③耳濡目染 ④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19、2012·合肥模拟)2011 年“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发生后,中国网友 自发形成强大的救援力量。
事发仅 48 小时内,在网络上,关于“寻亲”的微博已突破百万 - 4 - 条一条一条的微博承载着一个个家庭的希望,平民力量在一次又一次的转播中迸发 “微 博寻亲”的兴起是因为( ) A.微博作为一种交流平台,日益显示出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是最有效的寻 人途径 B.微博依托网络技术,能最大程度的超越时空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 C.微博具有传播同网、全球同时、受众主动、双向互动的特点,是最直观、最常见、 最丰富的媒体 D.微博的原创性、便捷性日益凸显 20.经济全球化极大地推动了世界各国的商品流通而商品往往带有其自身的文化属性, 如流行世界的牛仔裤和可口可乐,都被视为美国文化的代表,这说明商品贸易 A.是文化传播的一种途径 B.决定文化传播的发展 C.导致强势文化侵略和吞并弱势文化 D.是文化传播的最重要的途径 21.秦灭六国之后,派兵平定南越为了巩固其统治,将大批故六国的人流放到南越之地 这些人到了南越之地后,便长期与越人共同生活长期的共同生活诞生了一种特有的文化现 象——客家文化这说明 A.商业活动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 B.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C.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D.人际交往是文化传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形式 22.大众传媒的出现是以 为标志的 A.语言的产生 B.电视的广泛推广 C.网络的普及 D.印刷媒体的推广 23.在传统文化中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的是 A.传统习俗 B.传统建筑 C.传统文艺 D.传统思想 24.(2012·济南模拟)我国著名书法家柳公权博采众长,创造了著名的“柳体” ,至今影响 着我们,这说明( ) A.这是对传统思想的继承 B.书法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C.传统文化渗透在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D.中国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生活有重要影响 25.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既有过“兼收并蓄、全盘继承”的守旧主义,也有“全盘抛弃, 彻底西化、完全欧美”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它们的共同错误在于( ) A.否定了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 B.违背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 C.否定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D.违背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著名作家冯骥才认为,一个民族的文化应该像金字塔一样,塔尖是最民族的,也就是文 化遗产等部分,国家应该下大力气保护据此回答 26-27 题 - 5 - 26.文化遗产之所以是最民族的,是因为文化遗产 A.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B.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C.可以充分展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D.对于研究人类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27.国家应该下大力气保护塔尖文化,这启示我们对待文化多样性首先要 A.承认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B.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C.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D.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2010 年,大事件层出不穷,网络新词也海量增长,产生更迅速,变化更快,传播更广 像“蒜你狠” 、 “犀利哥” 、 “给力” 、 “秒杀”等“雷词”(很有震撼力的词语)多为新事件.新 闻人物的浓缩和概括据此回答 28 题 28.网络新词的出现和传播表明 A.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完全同步 B.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C.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D.文化创造的主体是网络经营者 29.中国父母事事为孩子操心,美国父母却鼓励孩子自立,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源于不同的 文化背景,代表着不同民族的文化,但都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这集中反映了 A.不同文化的表现形式都不一样 B.文化具有多样性复杂性 C.不同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D.不同文化必须和谐共处 30.以前古孝称“父母在,不远游” ,但现在为了求学.为了事业,许多年轻人都不得不离开 父母到别的城市去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孝,只要经常给父母打个,报个平安,关 心一下他们的生活,父母就很满足材料主要说明 A.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 B.传统文化不适应社会发展,应彻底否定 C.传统文化应与时俱进,不断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D.传统文化应随着个人的需求相应变化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非选择题 (共(共 4040 分)分) 31.“在生命的长河里,总有一段经历让你终生难忘;总有一份情感让你刻骨铭心;总 有一种理想让你永不放弃;总有一种力量让你奋然前行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 32 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方面,是国际竞争中备受关注的“软实力” 美国通过好莱坞 电影等大众传媒和大众文化产品大肆推销他们的一套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法国非常重视在 世界上传播法兰西文化;不少发达国家都有着自己的文化战略 材料二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力推进文化建设的关键时期。
为此, 十二五规划提出要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1)联系当前国际竞争的形势,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加强文化建 - 6 - 设。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