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名医治银屑病.pdf
39页------------- 名医治银屑病 age=&star=3 第六章 中医名医、专家论治银屑病 一、朱仁康论治银屑病 朱仁康认为 “ 禀素血热 ” 是银屑病的主要病因禀素血热,或感外六淫,侵袭 肌肤,或心绪烦扰,七情内伤,或过食辛辣,饮食不节,使血热内蕴,外壅肌肤 而成初发者常因热盛生风, 风盛化燥,为血热风盛;久者阴血已伤, 毒热未尽, 肌肤失养,为血虚风燥;银屑病多郁热,易形成湿热,为风热兼湿或湿热化毒; 或肾阳不足易夹寒,为风湿瘅滞等临床分为六型论治 (一)内治法 1 血热风盛证多见于银屑病进行期 初起多发于外感之后, 新皮损不断出现, 皮损鲜红、心烦口渴、大便干,脉弦滑,舌质红紫,苔黄证属:由于血热内盛, 外受风邪,内外合邪,血热风盛或伤营化燥,是血热毒邪外壅肌肤而发病治宜 清热凉血,祛风解毒方用土茯苓汤或土茯苓丸或克银一方 土茯苓汤:土茯苓30g,生地黄 30g,草河车 15g,生槐花 30g,紫草 15g, 山豆根 9g,白鲜皮 15g,大青叶 15g,忍冬藤 15g,甘草 6g 土茯苓丸:土茯苓310g,草河车 250g,山豆根 250g,夏枯草 250g,白鲜皮 125g、黄药子 125g。
上药共研细末, 炼蜜为丸,每丸 6g,每次 3 丸,每日 2 次 克银一方: 土茯苓 30g,草河车 15g,北豆根 10g,白鲜皮 15g,板蓝根 15g, 忍冬藤 15g,威灵仙各 10g,甘草 6g 2血虚风燥型多见于银屑病静止期病久不退,皮肤干燥,皮损小如钱币, 大如地图,色淡白或黯褐或黯紫,鳞屑干燥不易剥离,瘙痒剧烈,舌淡苔白或舌 红少苔或舌黯有瘀斑,脉弦细证属:风燥日久,伤阴耗血或为平素血虚之人 治宜滋阴养血润燥、清热解毒,用养血润燥或山白草丸或克银二方 养血润燥:生熟地黄各15g,当归 12g,桃仁 9g,红花 9g,丹参 12g,玄参 9 g,天冬 9g,麦冬 9g,麻仁 9g,甘草 6g ------------- ------------- 山白草丸: 山豆根 90g,白鲜皮 90g,草河车 90g,大青叶 45g,鱼腥草 90g, 夏枯草 45g,炒三棱 45g,炒莪术 45g,王不留行 45g上药研末,炼蜜为丸,每 丸 6g,每次 3 丸,每日 2 次 克银二方:生地黄30g,草河车 15g,北豆根 10g,白鲜皮 15g,丹参 15g, 玄参 15g,大青叶 15g,连翘 10g,麻仁 10g。
3风热兼湿证多见于腋窝、腹股沟等皱褶处,皮疹潮红或黯红,搔之浸渍黄 水或见糜烂,舌红苔黄脉濡滑治宜散风利湿清热,凉血解毒,用凉血除湿汤 生地黄 30g,忍冬藤 15g,丹皮 9g,赤芍 9g,稀莶草 9g,海桐皮 9g,地肤子 9g,白鲜皮 9g,六一散 (包)9g,二妙丸 (包)9g 加减:若舌红苔黄腻者,用龙胆泻肝汤;舌苔白腻者,用除湿胃苓汤;流水 多者,可加重苍术用量 4湿热化毒证为脓疱型银屑病或掌跖脓疱型银屑病,伴有身热面赤、 舌红苔 黄脉滑数证属:风热外受,湿热内蕴,外不得疏泄,内不得引导,郁久化毒, 毒热内盛治宜理湿清热,搜风解毒;或治以凉血清热解毒,方用五味消毒饮或 普济消毒饮 理湿清热,搜风解毒:土茯苓30g,乌蛇 9g,生槐花 9g,白鲜皮 9g,秦艽 9 g,漏芦 9g,黄连 9g,苦参 9g,苍术 9g,白术 9g,防风、大黄各 6g 五昧消毒饮: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各15g,紫背天葵 6g 普济消毒饮:升麻 3g,板蓝根 15g,黄芩 9g,玄参 9g,连翘 9g,牛蒡子各 9 g,桔梗 3g,黄连 6g,柴胡 6g,陈皮各 6g,马勃 15g,僵蚕 3g,甘草 3g,薄 荷(后下)各 3g。
5 风湿痹滞证为关节型银屑病, 肢体关节疼痛,轻者小关节红肿,重者肘膝、 脊柱可变形,皮损赤红或黯红,鳞屑较厚,脉弦滑,苔薄白腻证属:风湿之气 相搏,瘅阻经络,气滞血瘀治宜通络活血,祛风除湿;或治以搜风除湿,败毒 祛瘅主用桂枝芍药知母汤或独活寄生汤方药组成: 通络活血,祛风除湿:鸡血藤30g,桑寄生 9g,当归 12g,赤芍 12g,桂枝 9 g,知母 9g,防风 9g,怀牛膝 9g,忍冬藤 15g,桑枝 15g,络石藤 9g,甘草 6 g 桂枝芍药知母汤:炮附子6g,麻黄 6g,桂枝 12g,芍药 9g,白术 12g,知母 12g,防风 12g,生姜 15g,甘草 6g ------------- ------------- 加减:关节痛加鸡血藤、 秦艽;上肢为甚加姜黄、 海风藤;下肢为甚加防己; 关节变形加穿山甲、透骨草,或加全蝎、蜈蚣、蝉衣等驱风之品 6毒热伤营证为红皮病型银屑病,发病急骤,周身皮肤潮红、壮热面赤证 属:多由日久燥邪伤营,亦可因外用刺激性太强或剧毒药砒汞之类,毒热入营, 蒸灼肌肤,气血两燔,伤阴耗液而成治以凉营滋阴,清热解毒主用清营汤, 合养血润肤饮 加减:头皮甚者,可加升麻、荆芥;四肢甚者,可加威灵仙、桑枝;上肢为 重者,可加川芎;下肢为重者, 可加独活;脱屑多者,可加徐长卿; 舌质紫黯者, 加桃仁、红花、凌霄花;妇女月经不调者,可加当归、丹参等。
此外,久病者还可选用以下成药: 1草河车 30g,夏枯草 30g,山豆根 15g制成糖衣片,每15 片含生药 l 帖 量每日 3 次,每次 48 片4 周为 l 疗程 2克银丸三号土茯苓30g,草河车 30g,北豆根 10g,白鲜皮 30g本方由一 号方化裁而成 3克银丸四号生地黄30g,丹参 30g,北豆根 10g,玄参 30g,苦参 10g,麻 仁 10g本方由二号方化裁而成 (二)外治法 血热风盛证可用玉黄膏或黄柏膏;血虚风燥证可用红粉膏;湿热化毒证可用 黄柏膏或红粉膏; 风湿瘅滞证可用玉黄膏; 毒热伤营证停用药膏 皮损泛发周身 或头面皮损勿用玉黄膏:姜黄90g,当归 30g,白芷 9g,甘草 30g,轻粉 6g, 冰片 6g,蜂白蜡 90125g 红粉膏:玉黄膏 30g,红粉 6g 黄柏膏:黄柏 30g,凡士林 70g 外擦,每日 1 次注意观察是否有过敏现象,初次使用时可先选一块小皮损 试用,然后再酌情使用 二、李林论治银屑病 李林认为银屑病是因机体内有蕴积之热,外感风热之邪,内不得疏泄,外不 得宣透,郁滞肌肤而成临床辨证分七型论治 ------------- ------------- (一)内治法 1风热郁肤型多为初发或复发不久的患者,皮疹发展迅速,泛发全身,色红 或深红,鳞屑易脱落,伴瘙痒、发热、咽干咽痛,舌红苔黄,脉浮数。
治宜疏风 解表,清热凉血方用消风散加减 槐花 10g,草河车 15g,北豆根 10g,金银花 10g,连翘 10g,牛蒡子 10g,黄 芩 10g,白芷 10g,板蓝根 12g,丹皮 12g 加减:瘙痒明显者,加白鲜皮;咽干肿痛者,加马勃、桔梗;口干甚者,加 麦冬、石斛;大便秘结者,加大青叶 2血热风燥型多为初发或复发不久的患者,皮疹发展迅速,呈点滴状、钱币 状或混合状,色鲜红或深红,散布于体表各处或几处,以躯干四肢为多,亦可从 头面开始,逐渐扩展致全身,鳞屑干燥易脱落,偶见同形反应,伴瘙痒、心烦口 渴、便秘溲黄,舌红赤,苔薄黄或根部黄厚,脉弦滑或滑数治宜凉血化斑,清 热解毒方用克银一方 生地黄 30g,土茯苓 30g,生石膏 30g,草河车 15g,北豆根 6g,大青叶 15g, 白鲜皮 15g,忍冬藤 12g,丹皮 12g,黄芩 10g,知母 10g,板蓝根 15g 加减:红斑面积大者,加重生地、丹皮用量,再酌情加紫草、白茅根;心烦 口渴者,加麦冬、黄连;大便秘结者,加大黄、火麻仁 3血瘀风燥型多见于病程较长的患者,皮损硬厚,小如钱币,大如地图,少 数为蛎壳状,色紫黯或黯红,鳞屑较厚干燥不易剥离,新皮损较少出现,伴有不 同程度的瘙痒或不痒,一般全身症状不明显,舌黯紫或黯红,有瘀斑,苔薄白, 脉弦涩或沉涩。
治宜活血化瘀,通络散结方用丹参活血汤加减 草河车 15g,白鲜皮各 15g,赤芍 10g,红花 10g,豆根 6g,茜草 10g,北丹 参 12g,泽兰 10g 加减:皮损厚硬色紫黯者,加青皮、乌蛇理气通经,并加重活血化瘀药的用 量;瘀中有热,皮损紫红者,加生地、丹皮以凉血;皮损为蛎壳状者,加苦参、 木通等清热祛湿之品 4血虚风燥型患者体质虚弱,病久不退,皮损较薄,多为斑块状,色淡红或 黯淡,鳞屑厚重,层层脱落,新皮损较少出现,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或不痒面 ------------- ------------- 色无华,肢体倦怠,或头晕、少眠、食欲不振,舌淡红,苔少或净,脉弦细或沉 细数治宜养血和营、益气祛风方用养血润肤饮加减 鸡血藤 30g,熟地黄 15g,白鲜皮 15g,炙黄芪 12g,党参 12g,玄参 12g,当 归 12g,白芍 12g,麦冬 10g,麻仁 0g加减:若初发即为此证者,加土茯苓、 北豆根、草河车等 5血燥阴伤型病程缠绵El 久,皮损经久不愈,呈斑块状、环状、混合状, 色淡红或黯红,干燥易裂,鳞屑干燥不易脱落,新皮损较少出现,伴有瘙痒或痒 不甚,咽干唇燥,五心烦热或掌心发热, 舌红少津,苔薄黄而干,脉弦细或细数。
治宜滋阴润燥、清热驱风方用养血润肤饮加减方药组成: 生地黄 30g,熟地黄 15g,草河车 15g,何首乌 15g,白鲜皮 15g,刺蒺藜 15 g,当归 12g,沙参 12g,天冬 10g,麦冬 10g,北豆根 10g 6风湿血热型好发于皮肤皱褶处,如腋窝、腹股沟、胭窝、肘窝、RF 下部、 阴部等,皮损基底转薄,色潮红或淡红,常融合成大片,局部湿润有渗液,鳞屑 少而薄,伴微痒、身热、体倦,舌红苔黄或根腻,脉滑数治宜清热利湿、凉血 解毒方用萆薜渗湿汤加减 生地黄 30g,土茯苓 30g,草河车 15g,茯苓 12g,泽泻 12g,龙胆草 10g,苦 参 10g,黄芩 10g,萆解 10g,苍术 10g,丹皮 10g,北豆根 6g 7冲任不调型皮损的出现与女性经期、怀孕、分娩有密切关系,多数是在经 前、产前发病或加重,也有再经后、产后发病或加重者皮疹色鲜红或淡红,伴 微痒,周身不适,心烦口渴或头晕腰酸,舌红或淡红,苔薄,脉滑数或沉细治 宜调摄冲任方用二仙汤 生地黄 30g,熟地黄 20g,女贞子 12g,旱莲草 12g,仙茅 10g,仙灵脾 10g, 巴戟天 10g,菟丝子 10g,当归 10g,知母 10g,黄柏 10g。
(二)外治法 发病初期一般不用外用药,若内服药效果不显著,或病情处于静止期时,可 外涂玉黄膏或红粉膏 ------------- ------------- 三、赵炳南论治银屑病 赵炳南认为血热是机体和体质的内在因素-是发病的主要根据,而血热可因七情、饮食、风 邪或风邪夹杂燥热之邪客于皮肤,内外合邪而发病临床中赵炳南对寻常型银屑病主要分为血热 和血燥两型热壅血络,风热燥盛,皮疹潮红不断出现者为血热型;病程日久,阴血内耗,血枯 燥而难荣于外,皮疹呈硬币或大片状者为血燥型临床可分为四型论治 (一)内治法 1.血热型多见于进行期银屑病皮损潮红,皮疹不断出现,舌红脉弦或数证属郁热内蕴, 积于血分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活血用白庀一号加减 生槐花 30g,生地黄30g,紫草根15g,赤芍 30g,鸡血藤30g,丹参 15g,白茅根30g 加减:风盛痒甚者,加白鲜皮、刺蒺藜、防风;夹湿者,加苡仁、茵陈、防己、泽泻;大便 燥结者,加大黄、栀子;因咽炎、扁桃体炎诱发者,加大青叶、板蓝根、连翘、元参 2.血燥型多见于静止期银屑病病程较长,皮损多为斑片状,屑多干燥证属阴血不足.肌肤 失养治以养血滋阴润肤。
用白庀二号加减 土茯苓 30g,当归 30g,干生地黄30g,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