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深化报刊业体制改革的几个问题.pdf
2页关于深 报列业 体制改革的几个问题 2003年7月,以中央颁布 关于深化文化体制 改革的若干意见))为标志,我国报刊业体制改革进 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六年来通过部分试点单 位和地区的探索和实践,通过对出版、影视等其他 相关文化领域改革成果的借鉴,报干U业体制改革全 面展开的时机目前已基本成熟报刊业以其时效性 强、公信力大、传播面广、内容敏感、观点鲜明 等特点,在整个文化领域中占有特殊地位因此, 报刊业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完成报刊业 体制改革的任务也更加艰巨做好报刊业体制改革 这篇大文章,必须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好几个问 题 深化报刊业体制改革 必须坚持正确的文化发展方向 方向引领未来建国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 放30年来,我国报刊业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方 面,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两个文明 建设和推动社会进步方面,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 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新 的历史条件下,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文化交 流日益频繁和加深的大趋势,面对现代信息传播手 段日益更新对传统媒介提出的新挑战,面对中国在 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地位日益提高对文化发展提出的 新要求,面对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和文化软实力亟待 提高形成的反差,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了深化文 化体制改革的重大决定,提出了振兴文化产业的发 展战略。
中央的决策高瞻远瞩,站在促进民族文化 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高度,为中华文化的复兴和走 李建臣 上科学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因此,深刻认识报刊 业体制改革的背景和出发点,对于我们正确理解文 化领域这场深刻的变革、正确把握改革的方向,具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通过改革,不断提高民族文 化的实力、影响力和传播力,不断提高民族文化的 质量和水平;要通过改革,进一步弘扬先进文化, 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进一步促进国家 的文化安全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要通过改革,使我 们的民族文化产业能够更好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鸣锣开道和保驾护航,为中华民族走向更加 团结、和谐和富强提供舆论保障和智力支持这应 该是我们认识和推动报刊业体制改革的基本出发 点 深化报刊业体制改革 必须有利于提高文化生产力 毋庸讳言,从总体上看我国报刊业还处于发 展的初级阶段,还存在着规模较小、基础较差、实 力较弱、竞争力不强、产业结构趋同、产业集中度 低、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市场条块分割、资源分 散、地区封锁、创新能力不足、人才队伍建设和经 营管理水平不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等问题数十年的 管理经验和改革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在体制的层面 上作出调整,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我国传统报 刊业作为计划经济的遗存,目前总体上还保留着事 业单位的体制在新的历史形势下,传统报刊业不 仅面临着极大的生存压力,而且缺乏足够的成长活 力和发展条件事业体制制约发展的关键在于出资 人不到位、所有权和经营权不清晰、责任和权力不 64· 谚完·201 o年第3期 明确、分配方式存在局限性以及正常的经营行为诸 如兼并、重组、融资、上市等无法突破政策障碍 这些问题的存在,必然带来组织架构不合理、运营 机制不科学、劳动生产率不高、劳动者积极性和创 造性调动不足等一系列不适应市场经济规律要求、 制约和束缚报刊业做强做大的问题通过转企改 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基本 上可以在政策层面和制度层面解决这些问题,能够 使报刊传媒更好地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走上 科学发展的轨道转企改制的实质在于通过调整生 产关系的部分要素,激发出我们这个民族潜在的文 化创造力,妥善解决有资源的没能力、有能力的没 资源、急需人才进不来、冗余人员裁不掉、要活活 不好、要死死不了的问题转企改制是手段,解放 和提高文化生产力是目的只有生产力得到了提 高,企业具备了社会存在和生存发展的经济基础, “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才能落到实处。
深化报刊业体制改革 必须从实际出发,分类进行 我国目前有报纸近2ooo~$,期刊近万种它 们的历史沿革、隶属关系、办刊宗旨、读者对象、 营销模式等各方面差异很大这些报刊在各自的层 面上,以各自的特长,在满足社会多层次、多角 度、多样性、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上,发挥着各 自的作用,寻找着各自的存在理由和生存空间因 此,在深化报刊业体制改革的总题目下,必须根据 报刊性质、类别、特点的不同,分门别类、按部就 班、有条不紊地进行改革对于承担社会公益性宣 传任务的报刊,应该以完成社会使命为宗旨特别 是部分以意识形态宣传为主、以时事政治报道为主 和为少数民族同胞提供特殊服务的报刊,应该作为 事业单位保留其公益性的基本属性,享有特殊的地 位和保护政策在保证公益性社会服务功能正常行 使的同时,可以把经营环节剥离开来,按照市场经 济规律去运营而对于此外的以服务行业发展、服 务技术研究、服务能力培训、服务知识普及、服务 群众生活、服务文化娱乐等为主要办刊宗旨的、以 市场经营为主要生存手段的绝大多数报刊,通过转 企改制,使它们作为市场经济的独立主体,投身到 市场经济的海洋中,利用市场化手段进行扩张和兼 并、联合和重组、融资和上市,尽快做强做大,既 是完全可行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市场经济的一个 基本特点是优胜劣汰一批企业的壮大总是伴着另 一批企业的消亡要完成从文化大国向文化强国的 转变,要打造出一批可以走出国门的航母、真正使 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要实现国家的文化产业振兴规 划,把文化企业真正推向市场,是一个必要条件 深化报刊业体制改革 必须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 党对媒体的绝对领导,党对干部的绝对领导, 党对舆论导向的绝对领导,党对媒体重大事项的绝 对领导,这是我党多年来一贯坚持的管理媒体的 基本原则实践证明这也是保证我们的媒体能够服 从服务于国家大局、以宣传社会主流价值体系为己 任的基本经验和基本保障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媒 体转制为企业后,还要按照 公司法 的要求开展 运营活动 公司法 是市场经济的一个极其重要 的产物,是协调和保护创造社会财富的各个方面的 责任、权利和义务的重要法典它对公司从设立到 管理、从经营到分配、从管人到管事、从扩张到倒 闭都作了十分具体、明确的规定股东大会、董事 会、监事会和总裁室各自的职权范围是什么、如 何行使、以及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等在法律层面 上都规定得清清楚楚报刊社转企改制后,建立现 代企业制度,实行法人治理结构,按照 公司法 的要求开展经营活动,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营和发 展,就必须改变积习多年的传统管理方式和思维模 式。
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根据形式的发 展变化,把党管媒体、党管干部这个基本原则融入 到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后形成的新型的社会组织结构 中,这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十分重要的新课题 实际上,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结构相结合,应 该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原则两者优势互补,相 辅相成,是促进文化企业既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又形成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局面的重要保障 回顾我党自执政以来,在面对各种纷繁复杂的环境 和条件下,在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方面一直在不断 地完善和提高相信在振兴民族文化产业这个重大 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党的领导依然会发挥出应有的 主导和决定性作用 总之,深化体制改革是推动我国报刊业发展壮 大的根本性措施,它必将给我们民族文化产业带来 一次质的飞跃,也必将为我国报刊业走上法制化轨 道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是中国保险报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中国保 险报社社长) 2O l o年第3期· 砖完·6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