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粉末涂料与附着力.docx
7页粉末涂料与附着力1前言粉末涂料行业是现代涂料工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普通的热固性粉末涂料和热 塑性粉末涂料, 到专用功能型粉末涂料、 重防腐粉末涂料、 铝型材专用粉末涂料 等,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及高新科学技术息息相关附着力是粉末涂料机械性能中的基本性能, 但遗憾的是自从引进粉末涂料 30 多 年来,这一理论还没有得到合理的科学解释 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 以及在一些 实验的基础上,对粉末涂料附着力作了一些尝试性论述,以供商榷2 粉末涂料成膜及附着机理粉末涂料一般在粉末状态下经静电涂装至工件上, 经过聚集、 流平、 固化三个过程后固化成膜 粉末涂料涂膜的附着机理分为机械附着和化学附着 机械附着力取决于底材的性质(如粗糙度、多空性)以及所形成的涂膜强度;化学附着力指 涂膜和底材之 间界面的作用力, 包括静电的力、 范德华吸引力、 氢键及化学结合 力,这些决定了涂膜对被涂物体表面的附着性3 附着力附着力涵义目前,国内外化学家还没有对附着力下一个确切的定义,一般在大多数情况下, 认为分开涂膜涂层与底材两个相互粘连的界面所需要做的功, 暂且称为涂层的附 着力涂层与底材之间的界面, 理想状态下,底材光滑平整, 那么将底材和涂层联系在 起的作用力是单位几何面积上的界面吸力, 实际底材都是具有微小尺寸的粗糙 表面。
所以涂层与底材表面之间的实际接触面积远远大于其几何面积, 由于表面 粗糙度存在于微观甚至亚微观尺度, 此种情形类似于液体渗入毛细管, 故可以引入如下的方程式:二工 2" [(I ■■■ 1)(rcoc・*八 > ■[严式中:L 渗透值,cm;r---进入毛细管的半径, cm;t——时间,s ; 丫一-面张力,mNm - 1 ; n■占度,Pa s ; 0触角需要说明的是涂层的表面张力高,渗透速率 Lt -1就较大,毛细管的半径是底材 的变量,非涂层的变量特别关注的一个变量是粘度,从微观和亚微观尺度,裂 纹和小空,涂 膜涂层中的一部分颜填料与聚合物颗粒都至少比一些表面不规则尺 寸要大,因此临界粘度是 涂层连续(外)相的粘度,而不是涂料的总体粘度外 相的粘度越低,渗透得越快,粉末涂 料成膜过程是一个粘度从高到低再到高的过 程,如图1所示/J・/了融K第丁血剑;M平!: V咎联刈住H M把粉末涂料涂覆到被涂物上面, 经过加热烘烤, 粉末开始熔融, 并将粉末粒子之 间的空气排 出, 熔融的粉末涂料逐渐流平, 逐步失去流动性固化成膜 当反面开 始熔融时粘度很大, 随着烘烤时间的延长, 粘度下降得很快, 这个区域叫做熔融 区域;然后熔融的粉末涂料的粘 度开始缓慢地增加, 当涂膜的表面基本上看不到 流动时,这个区域叫流动流平区域,这时的涂 膜用钢针拉丝时还可以拉成细丝; 接着涂膜失去流动性,开始明显胶化,完全失去流动性,此 时涂料被固化,这一 区域叫做交联固化区域。
假设引起粉末涂料流动的主要力是表面张力,当涂膜厚度比通常的厚度(25 75 ) m m大时, 重力成为重要的因素在烘烤时涂料的熔融粘度起着阻碍流 动的作用, 如果表面张力引起的熔 融涂层的流动, 那么粉末粒子的曲率半径将起 着决定的作用因为引起两个球型粒子间的压力 与被粒子半径隔开的涂料表面张力成比例关系,其流动时间t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表示:t=f ( n R c /) ( 2 )式中:n 涂料的粘度;R c――粉末粒子的平均曲率半径;c 涂料的表面张力所以,保持足够长时间的低粘度对彻底渗透来说是很重要的影响附着力的几个因素粘度 一般树脂熔融粘度随分子量的增大而增大, 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期望采用较 低分子 量的树脂来赋予涂层交联后优异的附着力, 事实证明确实如此 低分子量 树脂的另一个可能 优点是他们的分子能比高分子量树脂分子渗入更小的缝隙润湿效应及表面张力涂膜的附着力, 产生于涂料与被涂金属表面极性基的相互吸引力, 的相互 而这种极性基 力取决于涂料对被涂金属表面的润湿能力,这又取决于涂膜的表面张力如果液体的表面张力低于固体的表面自由能,那么液体在底材上能自发地展布, 如果液体的表 面张力太高,一滴液体将在固体表面保持滴状 ,接触角为 180 °, 如果液体具有足够低的表 面张力,它可以在底材上自发地展布,接触角是 对于一般情况,中等表面张力,有中等的接触 角。
图 2为接触角的示意图cos 0 ( Y SVY s) /丫 lv( 3 )(3 )式表明的是个平面上接触角为 0的底材表面自由能丫 SV、液体表面张力Y Iv、液体与固体之间的界面张力YS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降低表面张力,才能提高润湿效率,增加涂膜对金属表面的附着力底材表面 一般,要求符合粉末涂料施工的底材表面的表面张力比任何潜在涂层的表面张力 高例如:如果金属表面被油腻沾污,其表面张力非常低,此时,具有极性分子 的涂料也不会 得到附着力好的涂膜涂膜与被涂表面的粘附程度将随成膜物质极性增大而增强, 因此在成膜物中加入附着力可用下列基团来提高:羧酸也会造成极性点的减少, 附着力会主要是由于环氧树脂与金属间形成的各种极性物质时,将会使附着力增大一般,基(强氢给予基团)、氨基(强氢接受基团另外,涂膜聚合物分子内的极性基自行结合,降低例如:环氧树脂对底材的附着力好, 氢键连接,-0H以适当的距离分散着,相互之间吸引困难,极性基没有减少,所以涂层对底材 产生良好的附着力当然,附着力除了与聚合物的极性有关外, 也取决于分子的移动性, 对于高分子 化合物的大 分子, 移动困难, 当其被涂在底材表面上熔融流动于底材表面时, 由 于大分子的定向作用较 差, 极性基就不容易起吸附作用, 这就是聚酯粉末涂料附着力低的主要原因。
相反,在金属表面上涂以较低分子状态的成膜物质, 则低分子的极性基就容易吸附在底材表面上, 得到较好的附着力,如采用小分子量固化 剂固化环氧的 纯环氧粉末涂料的附着力就很好内应力 同类物质分子间的内聚所引起的力,称之为内应力涂层中的内应力能抵消附着 力, 使得只需较小的外力就能破坏粘合键内应力是由于在刚性底材上成膜,涂 层无法收缩产生 的可以降低涂层的厚度,来缩小内应力;另外可以加入适当的 颜料,降低内应力,所以一般色漆比清漆附着力要好其它 底材的表面处理也很重要,经过打磨过的底材能增加涂膜的附着力, 是由于底材 表面形 成粗糙不平的凹凸面,使有效的附着面积增大底材的材质对附着力的影响也很重要4附着力的检测图2接触角示意图 由于附着力现象非常复杂,国内外涂料界还没有给出满意的测试方法, 尤其 在将 测试结果数值化,特别表现在没法提供因组成变化而带来的微小附着力变化的基 准现在涂膜的测定方法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使涂膜从底材表面上分离时所需之力 的直接测定方法;另一种是涂膜在其它性能测定时的间接测定法 通常,采用划 格法的ISO标准,检验时用30角的单刀,在涂粉末涂料的样板上保持切割工具处在试验表面的平面上,用均匀的压力和每格 1mm的间距及以(2030)mm/s 的切割速度进行纵横、垂直方向的 6条条痕,应该切穿涂膜的整个深 度,然后用软毛 刷轻轻沿着格子图形的二对角线前后各轻刷 5次,然后根据涂 膜从板面上脱落的程度来评定优 劣。
国内测试一般方法是参照 GB/T9286-88 , 采用的是胶带试验法,按划格法划成间隔 1mm 的方格后,用胶粘带粘贴在涂 膜表面上,再用匀速撕下胶带来评定脱落的程度 ISO 标准的评 定分为 5级 ( ISO2409 ): 0级:完整,没有一个方格脱落; 1级:切割交叉处涂层脱 落 <5%; 2级: 5%< 切割交叉处涂层脱落 <15% ; 3 级: 15%< 切割交叉处涂层脱落 <35% ; 4级: 35%< 切割交叉处涂层脱落 65%< 切割交 <65% ; 5级: 叉处涂层脱落当然,可以更直观地对照对应图片,直接判断是几级虽然最为广泛的测试方法是划格法,但也存在问题,比如: ① 划格的速度,如果划得比较慢,划得比较均匀;但如果划得较快,由于在较高速率的应力作用 下,涂层比较 脆,有可能裂纹就从切割处向外扩展; ② 压敏胶带的选择,以 及作用于涂膜上的压力; ③ 压敏胶带揭离涂膜表面时的角度与速率; ④ 测 试涂层的表面,以及表面状态等等5 结语 附着力作为考核粉末涂料涂膜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如何认识附着力,并且在此 基础 上更好地应用意义重大只有粉末涂料涂膜具有一定的附着力, 才能满足附 着在被涂物体上, 才会发挥粉末涂料所具有的高装饰性能和保护作用, 达到粉末 涂料应用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