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古典诗歌教学要重视音韵美.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拖***
  • 文档编号:307404131
  • 上传时间:2022-06-1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8.16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古典诗歌教学要重视音韵美音韵 诗歌 重视 古典 中国古典诗歌自它产生之日起,就跟音乐有不成分割的血肉关系毛诗序?:“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缺乏故嗟叹之,嗟叹之缺乏,故咏歌之,咏歌之缺乏,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音乐美使得中国古代诗歌具有长存不衰的魅力但在实际教学中,诗歌的音韵美--音韵的吟咏、揣摩、对情感的生发等往往被忽略了,只提防字词句的理解,意境的赏析,主题的挖掘等,忽略了诗歌的第一形式要素   一、要了解相关音韵学识,主要包括平仄、押韵、对仗、节拍  所谓“平仄〞,就是现代四声再分为一声二声为平、三声四声为仄声两大类在古代也分为两大类,但平的一类指平声, 仄的一类包括上、去、入三声古平声到今天分化为阴平和阳平,古入声字分别变成普遍话里的四声于是, 今天用普遍话念唐诗宋词觉得有的地方平仄不调假设我们懂一点古平仄的识别, 就能更好地体会到唐诗格律中用符合语感的平仄交替和粘连方式所造成的回环美错综美  押韵,这是用回环往复的方式以表现音乐美韵字一般放在句尾押韵的格律要求是韵字要同韵,今读,遇到韵字古今音不同〔包括平仄不同〕的,可以从旧,以保持押韵的音乐美。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清晰怨恨曲中论!  末字按今读四声明显不协调,这个字古音本来是平声  用什么韵脚,对诗歌的情感基调也有影响一般说来,韵字开口度越大者,越轻易表达昂扬豪迈之情开口度小,那么和凄婉感伤之情吻合平声韵符合大气之音,仄声韵易于表达抑郁之情如李清照的,?声声慢?不仅选用轻微而且短促的入声韵,开头的七组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大多属于开口度较小的齿音念起来就有轻细凄清的况味  对仗又称对偶对仗是一种形成文字整齐美的修辞手段,也是构成格律形式、呈现格律气氛的重要因素对偶一般要求两句同一位置上词语务必相对,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  律诗中间两联务必对仗,否那么就不成其为律诗它的首尾两联可对仗可不对仗排律的对仗和律诗同,首联、尾联可用可不用,但中间不管有多少联,务必全部对仗绝句对仗未有必然的要求对仗使句式整齐均匀、语言节奏鲜明;音调铿锵和谐、富有音乐之美节拍是音节的停顿,一般两字一节,转换处为一字一般五言就是二三或者二二一!七言的多数是二二三或者四三。

        传统的吟诵,节奏完全依照自然的声律节奏,而不管意义布局如何现代阅读,划分节拍要照管词义的完整,不能拘泥不变另外,拟声词,双声叠韵,叠字,反复修辞,重章叠句,长短交织句式等都对诗词的音韵产生影响诗经当中有大量的例子坎坎伐檀,鸟鸣喈喈,关关雎鸠,��草虫,青青子衿,盈盈秋水,脉脉含情,淡淡远山,长路浩浩,不赘述  二、加强吟咏讽诵的教学  周振甫在?论诵读?中说:“读时分轻重缓急,恰好和文中情事的起伏相应,足以扶助对文章的了解,领会到写作时的心绪;懂得音节和心绪的关系,到写作时,自会采取适合的音响节奏来表达胸中的情意〞怎么读,可以借鉴朱熹的见解南宋朱熹说:读之,须读得字字嘹亮,不成误一字,不成少一字,不成多一字,不成倒一字,不成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长久不忘  在教学中当然采用更为生动的方式激励诵读,朗诵比赛,朗读小组,学生范读,自由方言讽诵,诗词歌曲演唱等等,让学生明白,诵读是诗歌的第一要求,音韵是诗歌的第一特征,不读,无以披文,不读,无以入情让诵读成为学习诗歌把握诗歌的本能方法  三、诵读要与理解揣摩相结合  不能只迷醉于音韵之美,而忘却了内容的把握,情感的领悟,意境的联想领会。

      诗歌,其含义不仅仅通过文字来表达,更重要的是通过声调、韵律、节奏、曲调等等声音的形式来表达的形式本来是为内容服务的,虽然形式自有它的独立价值  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概括指导,主要包括诵读时候停顿、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节奏变化的不同,结果达成了解思想感情和心理变化之间的微妙关系之目的  音韵美是古典诗歌美的不成分割的一片面,是最先打动读者的诗歌外在形式,是沿声溯情的重要手段不局限于内容感情的把握,即使是不谙古文者,也能被它的抑扬顿挫、和谐顺耳、铿锵昂扬、缠绵低回所吸引,在教学中理理应受到更多的重视 — 4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