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三年规划.doc
8页陵水县民族中学学校发展规划(2012---2015)(征求意见稿)第一部分: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一、指导思想以《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的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始终坚持“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亮校,文化润校”的办学策略,秉承“博学笃行,至真至美”的校训,以“办陵水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为学生一生幸福奠基”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注重基础,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从管理入手,强化规范和精细化管理;从思想入手,提高教职工的责任意识;从德育入手,提高学生的自信品质;从教师入手,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从文化入手,提高学校的办学品味;从课堂入手,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从课外入手,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二、总体目标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教学质量达到县级一流,省内同类学校前列通过三年的努力,学校通过省一级学校的评估验收,创建省“平安校园”、省“文明单位”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打造三生校园(让校园充满生命性、生活性和生态性),努力把我们的校园打造成充满生命的光芒,生活的情趣,生态和谐的美丽校园 第二部分:学校的现状分析一、学校概况陵水县民族中学位于陵水县椰林镇中心西北方向1.5公里处,校园占地面积98666㎡。
学校创办于1981年9月,设高中部和初中部二十多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教育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学校的办学规模从小到大,办学水平和社会效益不断提高,为我县各方面的建设,特别是为我县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合格的人才作出了很大的贡献1998年秋季,县委、县政府和上级教育部门决定撤掉高中部并入陵水中学2005年秋季,为了把我县的教育做强、做大、做精,推动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县委、县政府和上级教育部门决定把原陵城镇初级中学并入我校2006年9月,为整合城区教育资源,加速陵水高中教育的发展,我校恢复高中部招生,办成完全中学,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2007年,县委、县政府投资2300万元扩建民族中学,建设校舍16545平方米,主要有教学楼、科学馆、办公楼、学生公寓、艺术馆、体育馆、教师工作间和学生食堂大楼等建设塑胶跑道运动场16574平方米民族中学成为可容纳5000名学生就读,学校食堂可同时容纳1000名师生就餐,学生宿舍可容纳1500名学生住宿的学校目前,我校有教学班61个,其中初中部30个,高中部31个;在校学生3100人,学校教师236人,高级职称33人,占14%;中级职称78人,占33%;初级职称125人,占53%;女教师114人,占48.3%;研究生学历6人,本科学历158人,本科以上学历占65.5%;专科学历60人,占25.4%;职工21人,占8.9%。
二、学校现状分析(一)优势1、我校始终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陵水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尊师爱生、自觉修养、刻苦学习、全面发展”为校风,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全面发展,不断加强和改进学校的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不断完善,办学水平和社会效益不断提高,教育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我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一定的贡献2012年中招考试综合指标进入县前七名高考成绩逐年提高2、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断探索和发展,特别是2006年秋季为整合城区教育资源,加速陵水高中教育的发展,我校恢复高中部招生,办成完全中学以来,学校各方面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资源整合后的民中,认真落实民族政策,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并得到上级领导的关心和重视先后有中央、省、县各级主要领导莅临我校指导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重视下,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我校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充分发挥自身办学优势,勇于开拓创新,在民主办学、教师队伍建设、德育工作、课程改革、教学科研等方面稳步推进,成效显著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正在形成3、学校校园设计合理,校园环境优美,办学条件比较先进4、2012年,教科局出台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十项工程”,县委出台了《陵水黎族自治县关于进一步加快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陵水县办好教育的大环境已经形成。
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提高了有力的保障5、学校通过整合、分配和培养,有了一支稳定的结构比较合理的教师队伍,尤其是2006年以后,陵水县从全国重点大学引进一批优秀教师,目前我校有一大批年轻优秀教师,30岁以下的教师达105人,研究生学历有6人我们已建立起一支团结协作,敬业爱岗的教职工队伍,学校发展处于上升的势头6、学校在“为学生一生幸福奠基”的新理念指导下,不断推出新思路、新举措,建立了适合学校发展的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教学质量评价多元化,评价过程规范化,促进教学向个性化的方向发展,激活了公平竞争的机制,调动了教和学的主观能动性7、新课程教学改革有了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学校从课改的理性高度上注重教学过程管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教师的主导作用学校正在推行“组间合作教学模式”,教育教学研究的氛围正在形成8、学校的管理制度基本健全,学校的管理体制科学规范,学校已经形成了以年级管理的层级管理模式,并实行岗位负责制9、德育工作形成内外交叉的网络,创设多种德育载体,寓教于乐,构建了和谐的师生关系10、理念与目标系统基本能够统摄师生行为,学校文化环境与理念基本一致;学校目前运行良好:校长在学校决策与管理中的作用无可替代;教师团队的自主性总体较强;决策层的决策能力较强。
11、学校在当地已经有了较好的影响;学校规模适中,综合实力较强,各方面成绩显著;学校社会声誉和影响力正持续扩大;学校质量状况稳定二)存在的困难1、师资整体力量相对薄弱,教师队伍不够成熟,由于缺少骨干教师、名教师的引领,青年教师业务水平提高缓慢,教科研能力较弱,运用现代教育手段进行教学的能力不强,教师整体素质还有待于提高2、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能适应现代学校管理的要求,团队意识不强,执行力不高3、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软件建设、硬件设施、教学设备和办公设施等条件明显落后和不足,也给学校管理和教学等方面带来较大的困难4、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与本地资源如何结合,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学校自主发展之路尚待更加深入地研究5、学校特色教育尚未真正形成学校在科技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已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还未形成一定的规模,有的项目离特色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6、部分教师教育观念与教学行为的不一致导致新课程理念贯彻不够到位,课堂教学策略和效益有待于改进和提高7、德育教育手段与学生心理需求存在一定差距,校园文化建设有待加强8、学校生源质量得不到保证,高中招生规模扩大的同时也带来生源质量的下降9、学校现代化管理制度尚未完善,学校管理效率不高,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不够。
10、教职工的福利待遇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偏低11、学校在班主任的选拔培养、班级及学生管理工作等方面还需进一步落实、加强12、后勤管理与服务的质量不高,管理的模式有待进一步的探索13、学校的规章制度存在结构性问题,尤其是制度的程序性不强,影响了规章制度的执行;制度的操作系统较差,随意性很大;师生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尚未健全14、教学质量还不尽人意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厌学问题严重,升入重点学校的学生数距社会和家长的要求尚有很大距离三)、发展的机遇1、县委、政府对教育的重视,学校正处一种新旧交替,不断发展的时期2、学校生源比较稳定,而且出现回流的状况3、上级加大对学校的投入,今年学校争取了校园广场改造及附属工程的改造工程项目,通过项目的落实,学校的校园环境会得到进一步改变4、信息化正在改变我们的行为方式,也在改变着我们的管理与教学5、随着海南省绩效工资的实施、教师资格认定工作的推进,教师的敬业精神将会进一步提升,教师的管理会进一步规范,也会促进学校管理的效率进一步提高第三部分:目标与定位(一)学校目标:1、学生发展目标 ①德育工作建设目标依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的主线,构建以学生的道德体验为基础,以发展学生的道德责任感和道德实践能力为核心,以提高德育的实效性为价值取向的开放性学校德育体系,充分发挥班主任、政治教研组、团委、学生会的作用,精心设计、组织和实施一系列有序的德育实践活动,从而使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具有正确的方向。
②学生发展目标学校按照“为学生一生幸福奠基”的理念和有关教育课程政策,建立起有利于学生选择学习、自主学习和主动发展的富有弹性的课程体系,为每个学生提供高标准、高质量的现代人文教育和现代科技教育,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研究性学习能力和应用性实践能力,使学生的潜能和个性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发展同时,学校重视体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美学教育,劳动技术教育,让学生成为“基础厚、能力强、身心健、有特长”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合格的公民2、教师发展目标①教育工作建设目标全体教师树立教服务于学的观点,扭转重教轻学的倾向,注重情感交流、人际合作、主动参与和探究学习的课堂教学氛围的形成,潜心进行课堂教学方法与策略的研究,探索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传统教学观念的转变,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研究中取得显著成果,课堂教学效率获得明显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得到普遍应用,课堂教学改革经验得到丰富积累②教师培养目标按照教师培训的有关政策,逐步构建个人(自我教育)、组级(教研组中互研互学)、校级等三级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在校级层面上逐步建立开放式的教师培训机制,形成“走出去,请进来,走进来,请出去”的战略,选送一批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省、市县各级培训学习。
三年内培养出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尤其是青年教师要成为学校的骨干,基本形成老教师看家,中年教师兴家,青年教师发家的格局,三年内中高级教师的比例要达到60%,争取在三年内我校出现特级教师,努力建设一支敬业爱岗、充满活力、业务精良、结构合理、一专多能能胜任新课程教育教学、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创新型师资队伍3、学校管理目标(1)干部队伍建设目标:讲责任扬正气、讲规范显大气、重效率显才气2)管理体制发展目标调整充实学校领导班子和中层管理人员,健全学校行政管理的组织体系建立校长出思想,副校长出措施,中层执行的管理模式,促进学校中层管理机构的职能由行政向管理和服务职能转变建立制度第一、校长第二;刚性第一、弹性第二;奖励第一、惩罚第二;教师第一、学生第二的执行制度继承和发扬民族中学的特色学校文化,继续推进文化管理,让学校管理从制度管理向文化管理过渡在民主集中的原则下,继续健全和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压缩管理路径,实行科学管理;健全教职工全员聘用制和岗位责任制度,真正达到学校管理的规范、精细、高效的目标4、教学质量目标:通过三年的努力,中考综合指标进入全县前四名,高考在全省同类学校进入前列学校教学工作要认真落实国家课程标准,在各项考察的学科要达到国家的相应要求。
5、学校创建目标:争取到2015年,学校通过省一级学校的评估验收,争取省文明单位的验收,省平安校园的验收二)、学校定位1、学生规模定位 学校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保持稳定的招生规模每年招七年级新生10个班,每班50人,初中部保持1500人;高中部每个年级保持10个班,高中部总人数保持在1500人,学校总人数在3000人左右2、学校建设定位:通过三年的努力,学校办学条件达到省级先进行列2013年底,学校完成中心广场的改造以及乒乓球场地建设、排球场地建设、围墙的改造、学生用水的改造、校园文化建设;2014年底完成学校综合办公楼的建设以及图书馆建设、阅览室建设、多功能报告厅建设;2015年底,建立信息网络化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