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教育科研大会交流报告(共5页).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des****85
  • 文档编号:214230458
  • 上传时间:2021-11-2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5.52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教育科研大会交流报告[范文仅供参考,自行编辑使用]  教育科研大会交流报告  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  作为优秀课题获奖的代表发言,我感到非常荣幸,同时也有点紧张说实话,课题研究很高深,很累,累在哪里?累在常常迷茫,不知道要干什么?不知道怎么做才是做课题?从课题立项开始,我告诉自己,就按照课题规划来吧,研究一点是一点,把平时对于这方面的素材积累下来,也许就是课题了所以向大家汇报一下在这个课题方面所做的一些东西请批评指教  本课题自__年3月,申报校级课题并立项,进而申报区课题 9月起,正式开展课题实验活动,到__年10月,结题年3月,获得__区个人课题二等奖  主要有三点原因:  1、 新课程实施以来,把计算与解决问题的进行了整合,从教材的编排来看,不再独立安排计算单元或是纯粹的解决问题单元经过几年的新课程改革,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是得到了加强,但计算能力反而减弱了  2、轻重不分主要表现在对与一节课的处理上,教师无法把握,到底是计算教学多一点,还是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多一点很多教师在实际处理上,往往想一把抓,既想扎实的把计算教学教好,又想把解决问题的意识深入培养,但一节40分钟的课,如何完成这么多的教学任务,即使完成了,学生是否真正意义上的接受?  3、教师缺乏改进意识。

      我们都知道计算与解决问题要相结合的去教,但又不知道如何把两者很好的结合起来,缺乏改进的意识,导致在思想上有种“过掉就算”的思想于是日常的教学中,要么一带而过,要么重新回到计算归计算、解决问题归解决问题的老路上去  由此,产生了对这个课题研究的动力  第一阶段:确定研究方法  针对上述的问题,采用调查法、访谈法和课堂观察法,当然以课堂观察法为主,进行实验研究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  要做的三件事:  (一)、统观教材,分析整合化教学实施基础  (二)、借助情境,优化整合化教学课堂组织  (三)、多维设计,开展整合化教学外延活动  (一)、统观教材,分析整合化教学实施基础  我们从一到三年级的教材的安排来看,突出了几个特点,体系完整,融合算用,螺旋上升,整体关联这就需要我们在进行课题研究课,进行课堂教学时,不仅考虑一个课时的计算与解决问题如何整合化,更要关注整个单元,整一册书、整个年级需要如何整合  第二,我制定了每个年级每个学期的双向明细表,从表中,非常清楚的看到本册书中,我们的计算教学、解决问题教学要达成怎样的目标,给日常的课题研究以更清晰的指示  (二)、借助情境,优化整合化教学课堂组织  本课题的研究,重点放在课堂教学的研究,采用课堂观察法,每一次的研究课的开展,分成了几个步骤,制定了详细的操作方案。

        1、确定观察的目的,制定计划  2、进入课堂,及时记录资料  3资料的分析与结果的呈现  4拟定新的行动方案,并实施与新的课堂以加法的教学为例  首先确定了本次教学的目的:关注孩子加法技能的掌握和加法含义的理解  接着进入课堂,对孩子在以上两点上的表现,及时记录  再者,对课堂记录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学生加法的计算正确率是多少?解决问题方面,能答对多少?得出加法技能教学与含义的掌握程度  由此在设计对于加法教学的后续教学设计  像这样的典型课的研究,开展了很多,同时邀请了校内的骨干教师,一起研讨,并请专家前来指导  同时,我们的研究课不单单针对一个课时,我们还以一个单元的计算教学进行研究如,三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乘除法,我们有针对性的研读了教材的前后安排,并对学生进行测试,了解学生在计算与解决问题板块已有的知识,进而有针对性的开展整个单元的系列研究课,使计算与解决问题更好的融合在一起,加强计算机能的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多维设计,开展整合化教学外延活动  1、口算的过关训练,让学生提高了口算的技能  2、丰富的数学课外活动,使孩子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计算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  课题成果:经过一年的实验研究,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加强的同时,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从两次检测中可以看到这些:口算比赛,过关率达到98%期末考试中,计算板块、解决问题板块失分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2%  我的困惑  1、如何检验取得的成果  计算与解决问题整合化的教学,产生的效果是非常隐性的东西,虽然从试卷上可以反映部分情况,但如何更好的检验?一直困扰着我  2、我是一个人在战斗  课题实施期间,寻求了我校专家,特级教师王老师、教研室邱老师的帮帮助,校内的骨干教师也积极给予帮助但在最后资料汇总,总结分析阶段,一个人的力量还是显得如此渺小  感谢各位的认真聆听,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教育科研大会交流报告第 5 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