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四讲 兵团特色城镇化研究.ppt

38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53812670
  • 上传时间:2018-09-05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50.50KB
  • / 3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四讲 兵团特色城镇化研究,倪超军,主要内容,城镇化相关理论 兵团城镇化的特殊性 兵团城镇化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制约因素 未来兵团特色城镇化的构想及对策,城镇化相关理论,城镇化的S模型 区位理论 人口迁移理论 产业结构演变理论 增长极理论 区域发展不平衡理论 生态学派理论,城镇化的S模型,,区位理论,城市区位理论又称中心地理论,由德国经济学家克里斯托勒创造该理论的核心是城市服务功能地域(空间)网络体系规律它认为,中心地是为居住在它周围地域的居民提供商品和服务的地方中心地(城市)的基本功能是作为影响区的服务中心,为其影响区提供中心性商品和服务由于这些中心性商品和服务依其特性可分为若干档次,因而城市可按其提供的商品和服务划分为若干等级,各城市之间构成一个有规则的层次关系根据一定区域内各中心地提供货物和服务的高中低档次来分析和定性,可以确定一个中心地在中心地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城市区位论可用来说明一定区域内城市等级及空间分布特征增长极理论,增长极理论是由法国经济学家佩鲁斯于1955年首先提出来的佩鲁斯将增长极与推动型产业(或经济的主要部分)结合在一起研究,认为经济增长不可能在各地同时出现,而只能以不同程度发生在有限的区域极点内,然后以不同速度扩散到周围地区。

      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于少数几个城市,能比分散状态更快、更有效,区域经济的发展都是由增长极(城市)来启动的,而启动区域和增长极经济发展的又主要是推动型产业推动型产业主要有三个基本特征:(1)在企业中处于支配地位;(2)产业集聚,价格处于有利地位;(3)与其他企业有高关联性区域发展不平衡理论,美国经济学家威廉姆森在要素具有完全流动性的假设下,认为在国家经济发展的起飞阶段,随着整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区际差异呈扩大趋势,区域经济倾向于非均衡增长;起飞阶段之后,区域间的不平衡程度将趋于稳定;当经济发展到成熟阶段后,区域差异将逐步缩小,区域经济增长呈均衡趋势生态学派理论,生态学派的城镇化理论是针对现代城市发展的结构及其问题而提出的,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生态环境关系的协调,突出了“以人为本”的中心思想,其目的在于改进城市的布局,强调与自然生态的一致性,增强城市的生态吸引力生态学派理论包括田园城市论、古典人类生态学论、有机疏散论、城市复合生态系统论、山水城市论等人口迁移理论,,配第—克拉克定理是由英国经济学家配第和克拉克分别提出来的配第认为,制造业比农业、商业比制造业能够得到更多的收入这种不同产业间相对收入上的差异将会促使劳动力向能够获得更高收入的部门转移。

      后来克拉克提出,随着经济发展,即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产业转移劳动力在产业间分布的状况是,第一产业将减少,第二、第三产业将增加克拉克、库兹涅兹等人研究表明,产业结构高度化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所出现的共同趋势,表现为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升级演进,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优势的阶段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占优势的阶段演进,以产值高度化、资产结构高度化、技术结构高度化、劳动结构高度化为特征我国一些学者通过对城镇化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研究,认为城镇化首先是产业结构优化过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构成中所占的比例越高,则城镇化水平越高兵团城镇化的特殊性,兵团城镇具有维护边疆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双重功能; 兵团城镇化发展的背景具有国际和国内的双重特性; 兵团城镇化发展的环境具有资源丰富和生态脆弱的双重特性; 兵团城镇化动力机制具有市场机制和计划机制的双重特性兵团城镇具有维护边疆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双重功能,自古以来,城镇具有维稳固边和发展经济的双重功能对于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新疆地区来说,兵团城镇化发展更是具有特殊的功能,即具有维护边疆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双重功能。

      特别是对于兵团58个边境团场来说,这种双重功能更加具有特殊性兵团边境团场是按防区布局,扼守交通要道、战略要冲,基本上是在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生产和生活条件的边境荒漠地区开发创业、屯垦戍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边境团场分布表,,自1962年组建以来,边境团场的广大职工服从党中央的安排和国家的需要,坚持自力更生,发扬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忠实执行生产队、工作队、战斗队的任务,坚持劳武结合,屯垦戍边,在开发建设新疆,巩固西北边防,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的伟大斗争中,发挥了其他组织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作出了特殊的贡献兵团履行屯垦戍边历史使命的过程,主要表现为兵团城镇或团场建设的过程兵团城镇这种维护新疆社会稳定的功能,也是兵团体制、性质和作用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兵团存在与发展的基础除了具有维护边疆稳定功能之外,兵团城镇还具有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兵团城镇的经济功能主要表现在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进出口贸易额等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长方面自1990年来,兵团主要经济指标都有不同程度上的增长,特别是生产总值、进出口贸易等指标十五”时期兵团大部分经济指标均是两位数的增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主要经济指标增长率 单位:%,,,,城镇化是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中都要经历的过程,并且是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相伴的。

      城镇化与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关系十分密切,具体体现在:一是城镇化和工业化密切相关工业化推动城镇化,城镇化促进工业化兵团城镇化发展,不仅可以提高兵团职工的收入水平,促进兵团劳动力的有序合理流动,还可以调整和优化兵团产业结构,壮大兵团经济实力,进而推动新疆经济建设因此,兵团城镇化发展具有维护边疆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双重功能兵团城镇化发展的背景具有国际和国内的双重特性,从国际发展环境来看,新疆及兵团处于世界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格局特别重要的中亚地区中亚地区是资源高地,即该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能源资源同时,中亚地区位于欧亚大陆的中心地带,是连接中国与欧洲的必要之路基于中亚地区的资源优势和地缘优势,该地区逐渐成为世界各国角逐的地区,各个经济强国和大国竞相实施中亚战略各国中亚战略实施的结果,必然推动中亚地区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这会给新疆及兵团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不小的压力而作为兵团屯垦戍边新方式之一的城镇化战略,必然面临巨大的发展压力这种特殊和复杂的国际政治环境也增强了兵团实施城镇化战略,发展城镇化的必然性从国内环境来看,兵团城镇化的发展也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和挑战。

      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兵团在履行国家赋予的屯垦戍边历史使命的同时,也形成了一些极具代表性的军垦城镇,如石河子、五家渠和阿拉尔等并且,从某种意义上讲,兵团城市或城镇具有一定的屯垦戍边职能 2007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考察新疆和兵团时的重要讲话中指示:“要加强戍边维稳力量建设,对战略地位重要、团场集中连片垦区,抓紧开发设市的前期研究”这都说明,城镇化道路是符合兵团事业发展需要的纵观历史,城镇历来具有维护社会稳定的基本功能兵团的175个团场,特别是58个边境团场为中国边疆安全做出了卓越贡献兵团南疆团场在维护南疆地区社会稳定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国发[2007]32号文件指出,“加强兵团戍边维稳能力建设完善兵团布局,重点加强边境团场、南疆新建团场建设2009年8月,胡锦涛总书记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干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兵团在国家和新疆工作大局中肩负着党中央赋予的屯垦戍边神圣使命要进一步加强兵团工作,为新疆发展和稳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积极参加和支持新疆开发建设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瞻远瞩,着眼战略全局,从新时期新疆改革发展稳定的实际出发,从新疆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对进一步做好新疆和兵团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因此,从国内环境来看,发展城镇化道路是兵团更好的履行屯垦戍边历史使命的主要途径兵团城镇化发展的环境具有资源丰富和生态脆弱的双重特性,理论与实践证明,城镇化发展不是孤立的一个系统,而是一个包括人口、资源、生态和产业等支撑条件在内的完整系统也就是说,城镇化发展过程是一个劳动力人口迁移的过程,是一个产业快速发展的过程,是一个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不断优化的过程对于兵团来说,兵团所处的新疆地区资源优势特别明显,特别是能源矿产资源非常丰富,是一个资源高地;同时,兵团所处的新疆地区的水资源又相对匮乏,分布不平衡,成为制约兵团特色城镇化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新疆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极为脆弱,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限制了兵团及新疆城镇化进程因此,从发展环境看,兵团特色城镇化发展具有资源丰富和生态环境脆弱的双重特性新疆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特别是在水土光热、能源、矿产等方面新疆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预测资源量,分别占全国陆上预测资源量的30%、34%和40%,铀、铁、铜、金等矿产资源储量在全国也占有重要地位除此之外,新疆水土资源丰富,地表水资源为79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为85亿立方米,分别居全国第12位和第4位。

      地表水径流量884亿立方米,暂不能利用的有250亿立方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潜力巨大绿洲是土地承载人口的主体,由耕地、夹荒地、人工林、城镇乡村、道路和水利工程占地等构成的绿洲总面积约7.1万km2,是解放初1.3万km2的5.5倍,但仍仅占全疆土地总面积的4.3%,绿洲人口却占总人口的95%以上,人口密度达到215人/ km2绿洲为荒漠分割和包围,彼此间存在着相对独立性,绿洲城市的发展程度也深受其所在绿洲可利用水资源量的影响,目前尚无法形成密集且相互呼应的城市群,而只能依绿洲的空间分布和其水资源承载力形成一些呈点状、团块状分布的中、小城市(镇)新疆特殊的自然环境条件制约着绿洲城市的数量和人口规模,使得兵团城镇化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新疆及兵团城镇化发展的生态环境的主要特征是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且时空分布严重不均;植被稀少,土地沙化,盐渍化严重,环境容量小,易于受到风沙的侵蚀和人为造成的污染等这些特征决定了新疆及兵团城镇外部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不稳定性和累加性,一旦遭受破坏,则难以恢复因此,生态环境问题对新疆及兵团城镇化提出了一大挑战 兵团城镇化发展的环境具有资源丰富和生态脆弱的双重特性,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是,资源优势为新疆及兵团的城镇化和工业化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另一方面是,生态环境脆弱性又成为新疆及兵团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兵团城镇化动力机制具有市场机制和计划机制的双重特性,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是指推动城镇化发生和发展所必需的动力产生机理以及维持和改善这种机理的各种经济关系和组织制度所构成的综合系统的总和而关于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的具体内容,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推动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主要有:政府推动是城镇化的外部动力;农业发展是农村城镇化的基础动力;非农产业的发展是城镇化的核心动力;比较利益机制是城镇化的内在动力城镇化发展动力系统是由推力系统和阻力系统所构成的复合系统具体是由利益动力、产业动力、制度动力和农民排斥力形成的综合体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推动着农村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其中,非农产业的吸引是城镇化的根本动力机制;农民的利益需求是城镇化的实现机制;制度安排是城市化的推阻机制;农民的排斥性是城镇化的阻力机制对于我国一般地区城镇化发展动力机制来说,可简化为二元理论模式,即自上而下型和自下而上型前者指国家(主要由中央政府)有计划地投资建设新城镇或扩建旧城镇,以实现乡村向城镇转型;后者以乡村集体或个人为投资主体,通过乡村工业化来实现乡村城镇化显然,兵团的城镇化虽有市场经济的影响,但更加偏重于行政力量的推动。

      而成立兵团的初衷,也是一种国家的行政行为随着兵团特殊管理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融合,兵团的经济发展更要遵循市场经济原则进行,也就是说,在保证兵团性质与作用不变的基础上,兵团经济发展更要依靠市场力量来完成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对于兵团团场布局来说,有的时候更要依靠国家行政力量 因此,兵团城镇化发展既要依靠市场经济的力量,更要依靠国家行政力量如完全依靠市场力量来推动城镇化发展,难以兼顾新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边疆安全的双重目标,城镇的布局难以服务于建设新疆和稳定新疆的任务,同时也会大大延缓兵团城镇化的进程。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