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车构造期末考试复习提.docx
5页1. 行驶安全,节约能源,环境保护 2. 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供给系统,冷却系统,润滑系统,点火系统,起动系统 3. 地盘:传动系统,转向系统,行驶系统,制动系统 4. 前置前驱,后置后驱,前置后驱,中置后驱,全轮驱动 5. 驱动力画图: 6. 发动机,地盘,车身,电器及电子设备 7. 发动机发动机:是将自然界某种能量直接转换为机械能并拖动某些机械进行工作的机器工作工作 循环循环:在发动机内,每一次将热能转变为机械能,都必须经过吸入新鲜充量,压缩,使 之着火燃烧而膨胀作功,然后将生成的废气排出气缸这样一系列连续的过程,称为一个 工作循环发动机排量发动机排量:一台发动机全部气缸工作容积的总和压缩比压缩比:压缩前气缸中 气体的最大容积与压缩后的最小容积之比 8. 可燃混合气的形成和着火方式不同 9. 动力性能指标,经济性能指标,运转性能指标有效转矩有效转矩:发动机通过飞轮对外输出的 平均转矩有效功率有效功率:发动机通过飞轮对外输出的功率燃油消耗率燃油消耗率:发动机每发出 1KW 的有效功率,在 1h 内所消耗的燃油质量 10. 发动机的速度特性发动机的速度特性:当燃料供给调节机构位置固定不变时,发动机性能参数随转速改变 而变化的曲线。
最高动力性能最高动力性能负荷负荷:发动机驱动从动机械所耗费的功率或有效转矩的 大小 11. 曲柄连杆的功用曲柄连杆的功用:把燃气作用在活塞顶上的力转变为曲轴的转矩,以向工作机械输出机 械能组成组成:机体组,活塞连杆组,曲轴飞轮组 12. 水冷,风冷 13. 直列式发动机,V 形发动机,对置式发动机 14. 顶部,头部,裙部气环和油环气环作用:保证活塞与气缸壁间的密封,将活塞顶部 的大部分热量传给气缸壁油环:在气缸壁上涂布一层均匀的机油膜,起到封气的辅助 作用 15. 连杆的功用连杆的功用:连接活塞和曲轴,把活塞的往复运动转变为曲轴的旋转运动,并将活塞承 受的力传递给曲轴曲轴的功用曲轴的功用:承受连杆传递的力,并由此造成绕其本身轴线的力矩, 并对外输出转矩 16. 配气机构的功用:配气机构的功用:按照发动机每一气缸内进行的工作循环和发火次序的要求,定时开启 和关闭进,排气门,使新鲜充量及时进入气缸,而废气及时从气缸排出充量系数充量系数:发 动机每一工作循环进入气缸的实际充量与进气状态下充满气缸工作容积的理论充量的比 值 17. 气门组和气门传动组零件 18. 配气定时:进,排气门的实际开闭时刻。
延长进排气时间:在排气行程接近终了,活塞 到达上止点之前,即曲轴转到曲拐离上止点的位置还差一个角度时,进气门便开始开启, 直到活塞过了下止点重又上行,即曲轴转到曲拐超过下止点位置以后一个角度,进气门 才关闭 19. 使发动机在所有的工况下都保持在适当的温度范围内 20. 风冷,水冷 21. 强制循环水冷系统强制循环水冷系统:水泵-(将冷却水由机体外吸入并增压)分水管-(流入)气缸体水套 -(冷却水从气缸壁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流到)气缸盖水套-(再次升温流到)节温器 22. 润滑系统的功用润滑系统的功用:在发动机工作时连续不断地把数量足够的洁净润滑油输送到全部传动 件的摩擦表面,并在摩擦表面之间形成油膜,实现液体摩擦,从而减小摩擦阻力,降低 功率消耗,减轻部件磨损,达到提高发动机工作可靠性和耐久性的目的压力润滑,飞压力润滑,飞 溅润滑,润滑脂润滑溅润滑,润滑脂润滑组成:机油泵,机油滤清器,机油冷却器,油底壳,集滤器 汽车行驶系:汽车行驶系:23. 轮式汽车行驶系统:轮式汽车行驶系统:车架,车桥,车轮和悬架汽车行驶系统的功用汽车行驶系统的功用:(1)接受由发动 机经传动系统传来的转矩,并通过驱动轮与路面间的附着作用,产生路面对驱动轮的驱 动力,以保证汽车正常行驶。
(2)传递并承受路面作用于车轮上的各向反力及其所形成 的力矩 (3)尽可能缓和不平路面对车身造成的冲击,并衰减其振动,以保证汽车行驶 平顺性 (4)与汽车转向系统协调配合工作,实现汽车行驶方向的正确控制,以保证汽 车操纵稳定性 24. 车架:车架:支承连接汽车的各零部件,并承受来自车内外的各种载荷边梁式车架,中梁式 车架,综合式车架 25. 边梁式车架:边梁式车架:由两根位于两边的纵梁和若干根横梁组成,用铆接法或焊接法将纵梁与横 梁连接成坚固的刚性构架 26. 承载式车身:承载式车身:以车身兼起车架的作用,将所有部件固定在车身上,所有的力也由车身来 承受优缺点优缺点:承载式车身由于无车架,可以减轻整车质量,使地板高度降低,使上下 车方便但是,传动系统和悬架的振动和噪声会直接传入车内,应采取隔声和防震措施27. 28. 转向桥组成:转向桥组成:前梁,转向节 “弓”:使发动机位置得以降低,从而降低汽车质心,扩展 驾驶员事业,并减小传动轴与变速器输出轴之间的夹角 29. 自动回正:自动回正:当转向轮在偶遇外力作用发生偏转时,一旦作用的外力消失后,应能立即自 动回到原来直线行驶的位置 30. 自动回正作用是由转向轮的定位参数转向轮的定位参数来保证的,也就是转向轮主销和前轴之间的安装应 具有一定的相对位置。
31. 主销后倾角(形成回正的稳定力矩) ,主销内倾角(使车轮自动回正) ,前轮外倾角(定 位作用) ,前轮前束(减少轮胎磨损) 32. 主销后倾角:设计转向桥时,使主销在汽车的纵向平面内,其上部有向后的一个倾角, 即主销轴线和地面垂直线在汽车纵向平面内的夹角主销内倾角: 33. 稳定力矩 34. 半轴分段用万向节连:由于转向时转向车轮需要绕主销偏转一个角度,故与转向轮相连 的半轴必须分成内外两段,其间用万向节连接 35. 轮辋和轮辐由于货车后轴负荷比前轴大的多,为使后轮轮胎不致过载 36. 轮胎作用:(1)与汽车悬架一起用来缓和汽车行驶时所受到的冲击,并衰减由此而产生 的振动,以保证汽车有良好的乘坐舒适性和行驶平顺性 (2)保证车轮和路面有良好的 附着性,以提高汽车的牵引性,制动性和通过性 (3)承受汽车的重力,并传递其他方 向的力和力矩 37. 悬架悬架:车架与车桥之间一切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功用:把路面作用与车轮上的垂直反 力,纵向反力和侧向反力以及这些反力所造成的力矩传递到车架上,以保证汽车正常行 驶 38. 弹性元件,减振器,导向机构缓冲,减振,导向 39. 非独立悬架:两侧的车轮由一根整体式车桥相连,车轮连同车桥一起通过弹性悬架与车 架连接。
独立:车桥做成断开的,每一侧的车轮可以单独地通过弹性悬架与车架连接 整体式车桥,断开式车桥 40. 减振器功用:为加速车架与车身振动的衰减,以改善汽车的行驶平顺性 41. 车架与车桥的相对速度,油液的粘度 42. 要求:(1)在悬架压缩行程内,减振器阻尼力应较小,以便充分利用弹性元件的弹性来 缓和冲击 (2)在悬架伸张过程内,减振器阻尼力应较大,以求迅速减振 (3)当车桥 与车架相对速度过大时,减振器应当能自动加大有也流通道截面积,使阻尼力式中保持 在一定限度之内,以避免承受过大的冲击载荷43. 44. 钢板弹簧,螺旋弹簧,扭杆弹簧,气体弹簧,橡胶弹簧 45. 钢板弹簧:它是由若干片等宽但不等长德合金弹簧片组合而成的一根近似等强度的弹性 梁主片:钢板弹簧的第一片,两端弯成卷耳空隙:为了使得弹簧变形时各片有相对 滑动的可能 46. 螺旋弹簧优点螺旋弹簧优点:无需润滑,不忌污泥,所需的纵向安装空间不大,弹簧本身质量小缺 点:本身没有减振作用,因此在螺旋弹簧悬架中必须另安装减振器只能承受垂直载荷, 故必须装设导向机构以传递垂直力以外的各种力和力矩扭杆弹簧有点扭杆弹簧有点:悬架质量较轻, 结构比较简单,不需润滑,通过调整扭杆弹簧固定端的安装角度,易实现车身高度的自 动调节。
47. 钢板弹簧应用广泛:钢板弹簧应用广泛:由于钢板弹簧本身可兼起导向机构的作用,并有一定的减振作用, 使得悬架结构大卫简化 48. 副簧目的:副簧目的:货车后悬架所承受的载荷因汽车行驶时实际装在质量不同而在很大范围内变 化,因而为保持车身固有频率不变或变化很小,悬架刚度应该是可变的,而且变化幅度 应较前悬架为大 49. 独立悬架特点,优点:独立悬架特点,优点:两侧的车轮各自独立地与车架或车身弹性连接 (1)在悬架弹性 元件一定的变形范围内,两侧车轮可以单独运动而互不影响,这样在不平道路上行驶时 可减少车架和车身的振动,而且有助于消除转向轮不断偏摆的不良现象 (2)减少了汽 车的非簧载质量 (3)采用断开式车桥,发动机总称的位置可以降低和前移,使汽车质 心下降,提高了汽车行驶稳定性同时能基于车轮较大的上下运动空间,因而可以将悬 架刚度设计得较小,使车身震动频率降低,改善平顺性横臂式独立悬架,纵臂式独立横臂式独立悬架,纵臂式独立 悬架,麦弗逊式悬架,单斜臂式独立悬架悬架,麦弗逊式悬架,单斜臂式独立悬架 50. 螺旋弹簧,扭杆弹簧螺旋弹簧,扭杆弹簧 51. 单单 52. 两摆臂不等长:两摆臂不等长:如两臂长度选取适当,可以使车轮和主销的角度以及轮距的变化都不太 大,不大的轮距变化在轮胎脚软时可以有轮胎变形来适应。
53. 单纵臂不用转向轮:单纵臂不用转向轮:转向轮采用单纵臂式独立悬架是,车轮上下跳动将使主销的后倾角 产生很大的变化双用双用:双纵臂式独立悬架的两个纵臂长度一般做成相等,行程平行四 连杆机构这样,在车轮上下跳动时,主销后倾角保持不变 54. 烛式:烛式:车轮的转向姐沿着刚性地固定在车架上的主销上下移动这种悬架对于转向轮, 当悬架变形时,主销的定位叫不会发生变化,仅轮距轴距稍有改变麦弗逊式:麦弗逊式:由滑动 立柱和恒摆臂组成 55. 主动悬架:主动悬架:如果悬架系统的刚度和阻尼特性能根据汽车的行驶条件进行动态自适应调节, 使悬架系统式中处于最佳减振状态,成为主动悬架半主动悬架:不考虑改变悬架刚度, 而只考虑改变悬架的阻尼,因此它是由无动力源只有可控的阻尼元件组成的 转向和制动转向和制动 56. 保证汽车能按驾驶员的意志而进行转向行驶机械转向系统,动力转向系统机械转向系统,动力转向系统机械:转 向操纵机构,转向器和转向传动机构 57. 转向半径转向半径:由转向中心 O 到外转向轮与地面接触点的距离转向器的角传动比转向器的角传动比:转向盘 的转角增量与相应的转向摇臂转交增量之比转向系统角传动比转向系统角传动比:转向盘的转角增量与 同侧转向姐相应转角增量之比。
58. ““轻轻””与与““灵灵””的矛盾:的矛盾:转向系统角传动比越大,则为了克服一定的地面转向阻力矩所 需的转向盘上的转向力矩便越小,从而在撞向盘直径一定是,驾驶员应驾驭转向盘的手 里也越小但转向系统角传动比过大,将导致转向操纵不够灵敏,即为了得到一定的转 向姐偏转角,所需的转向盘转交过大股选取转向系统角传动比应适当兼顾转向省力和 转向灵敏的要求59. 转向器传动效率:转向器传动效率:转向器的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之比转向盘自由行程转向盘自由行程:转向盘在空转 阶段的角行程 60. 循环球式转向器:循环球式转向器:有两级传动福,第一级是螺杆螺母传动副,第二季是齿条齿扇传动副61. 转向盘,转向柱管,转向轴,上万向节,下万向节,转向传动轴 62. 转向摇臂,转向直拉杆,转向节臂和转向梯形臂 63. 转向加力装置:机械转向器,转向动力缸和转向控制阀 64.制动系功用制动系功用:使行驶中的汽车减速甚至停车,使下坡行驶的汽车速度保持稳定,以及使 已停驶的汽车保持不动组成组成:制动器和制动驱动机构 65. 制动系统分类:制动系统分类:按功用:行车制动系统,驻车制动系统,第二制动系统,辅助制动系统。
按制动能源:人力制动系统,动力制动系统,伺服制动系统 66. 鼓式制动器,盘式制动器 67. 领从 68. 领蹄:前制动蹄的支撑点在其前段,制动轮缸所施加的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