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格林卡作品及音乐成就.ppt

14页
  • 卖家[上传人]:
  • 文档编号:57118318
  • 上传时间:2018-10-19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005.50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格林卡作品及音乐成就,,格林卡的主要作品,歌剧 《为沙皇献身》 《鲁斯兰与柳德米拉》 管弦乐 《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 《马德里之夜》 《阿拉贡霍塔》 歌曲 《云雀》 《夜莺》,格林卡的创作初期,1824年,20岁的格林卡在彼得堡交通部就职,进入了创格林卡虽然出任公职,但是他的绝大部分精力和全部热情却投入了业余的音乐活动他听音乐会;向意大利歌唱家学习声乐, 格林卡参加重唱、合唱和钢琴重奏等业余音乐小组;出人音乐沙龙,参与演出活动,广泛结识音乐和艺术界的朋友……在紧张的音乐生活中,格林卡逐渐成为一名出色的钢琴家和歌唱家,从而使他 在彼得堡的音乐沙龙中博得很高的声誉,被人称为“天才的业余 音乐活动家”就在这个时期,格林卡的兴趣逐渐从演奏转向作曲,音乐对于他已不仅是沙龙的娱乐,他开始认真地学习作曲理论,投入创作实践在交响曲、奏鸣曲以及重奏曲等大型习作中,作为学习,格林卡有意识地模仿西欧古典音乐大师的风格进行创作以海顿──莫扎特的风格写成的《F大调弦乐四重奏》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同时,格林卡还写了一些具有较高演奏技巧水平和独创性的钢琴作品,如《F大调钢琴变奏曲》等,这些作品已显示出格林卡钢琴音乐的技巧特征。

      然而,在格林卡的早期作品中,为数最多的还是一些不成熟的浪漫曲,这些浪漫曲基本上没有摆脱当时城市浪漫曲感伤主义的传统主题和习惯音调,如《可怜的歌手》、《安慰》等这一时期格林卡的器乐作品多数也与沙龙的音乐娱乐有关,主要是以柔和的曲调和优雅的风格为特色的钢琴变奏曲、舞曲和抒情曲,如《降E大调夜曲》等1825年12月彼得堡爆发了十二月党人起义十二月党人在俄国唤起的爱国主义热潮,使得包括格林卡在内的优秀艺术家,受到了强烈的鼓舞,它不仅对格林卡的早期创作,而且对他一生的创作道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彼得堡创作初期,除了前面提过的那些具有较多习 作怪和模仿性的作品之外,格林卡还创作了一些具有不同于贵族 奴化艺术的新因素的作品尤其是他在音乐沙龙中以俄罗斯民歌 主题所作的即兴变奏,以及自编、自弹、自唱的浪漫曲,更突出 地显示了他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卓越的创作才能浪漫曲《不要诱 惑我吧》是格林卡早期的成功之作这首歌创造性地运用了俄罗 斯浪漫曲的传统手法,第一次表现了格林卡的个人风格格林卡真正的创作生涯,1830年格林卡出国深造在国外的四年生活中,格林卡掌握了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作 曲技巧,熟悉了意大利和浪漫源的音乐风格,这给他的创作带来 了新的特点。

      从浪漫曲《威尼斯之夜》、《胜利者》和《降E大调 钢琴弦乐六重奏》等作品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意大利音乐,特别 是声乐艺术对他的影响;在锅琴、黑管、巴松的《悲壮三重奏》 等作品中,则可以看到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格林卡在意大利的创作,特别是那些采用意大利题材和风格 写成的作品,如根据贝利尼和唐尼采蒂的歌剧主题所写的变奏曲 和小夜曲等,受到了当地听众的高度评价和欢迎但是,对西欧 音乐研究得越深入,格林卡对自己──一个俄国音乐家──的使 命就认识得越清楚他在创作中得不到真正的快乐和灵感,一种 不安的情绪经常在折磨着他他认为他不应该按照意大利的风格 为俄罗斯写作,他觉得自己那些迎合意大利居民趣味的作品途经德国时,格林卡在意大利时还比较模糊的创作思想,变 得越来越清晰了,他要写一部“不但题材是民族的,而且音乐也 是民族的”就在德国,格林卡写了两部对实现他的歌剧创作计划具有特殊意 义的作品 ,管弦乐《俄罗斯主题随想曲》和《交响序曲》这两部 作品虽然没有最后完成,但是,格林卡在创作中,不仅表现了俄国 人民的生活,而且还尝试了他从俄罗斯民间音乐中学来的所有作 曲手法,可以说,格林卡后来在成熟时期创作中所运用的民族技 法,在这里都已初步实践了。

      因而,这两部作品被人称作是“歌 剧《伊万·苏萨宁》和交响幻想曲《卡玛林斯卡亚》的特殊草稿”创作民族歌剧的想法使格林卡激动不已回到祖国不久,格 林卡便开始了歌剧《伊万·苏萨宁》的创作在创作过程中,他 产象着魔一样”,灵感不断涌现,以至于整个歌剧的细纲,甚至许 多主题,都在脑子里“一下子发作了”(见自传《札记》)1837年春,格林卡开始了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的创 作这是一部根据普希金的同名长诗构思的神话歌剧1842年首演 后的几十年内,在俄国音乐界引起了激烈的争论人们对该剧脱 离现实的倾向,以及脚本缺乏统一构思等问题,提出了批评,同 时,也对歌剧的成就做出了中肯的分析,指出它在俄国音乐史上 的重要地位这部歌剧具有鲜明的民族民间音乐特色,高度的艺 术技巧和英雄主义与乐观主义的主题它与《伊万·苏萨宁》一 起,为俄国古典歌剧的两个基本分枝──神话史诗剧和人民历史 剧──奠定了基础格林卡自1834年回国至1844年,除了两部歌剧之外,还写了 许多优秀作品,这十年是他创作的成熟和全盛时期 它不但直接影响了后来俄国交响音乐和歌剧1839年,他在著名的管弦乐曲《幻想圆舞曲》中,将俄罗斯 舞曲交响化,预示了舞曲因素在俄国交响音乐、歌剧中的特殊地 位。

      中的舞曲创作, 而且也推动了俄国舞剧音乐的创作柴科夫斯基、格拉祖诺夫等 人的舞剧、歌剧和交响曲创作,受到他这方面的影响最显著 1840年,格林卡为伊·库科尔尼克的悲剧《霍尔姆斯基》配 乐这些配乐为俄国戏剧音乐的交响化,以及交响音乐的戏剧性 发展,都提供了宝贵的创作经验夜莺,这首钢琴曲是格林卡在1833年根据俄罗斯歌曲作家阿拉比耶夫(Aliabiev)的歌曲《夜莺》创作的主题旋律根据俄罗斯民间音调写成,朴素生动四个变奏中,主题旋律以不同面目在不同声部出现 引子宽广响亮,从强到弱,结束在三级和弦上 主题为二段体,A:行板,优美纯朴;B:稍快,较活泼同样结束于三级和弦 第一变奏,A1开始主题在低声部,高声部犹如夜莺啼鸣继而主题移到高声部B1也结束于三级和弦; 第二变奏,A2过段,头两句上方声部的六连音模仿夜莺啼鸣,后两句如歌的主题移至低声部上方声部的三连音音型为B2作了准备B2为12/16拍,速度稍快,主题在上方声部; 第三变奏,转入同名大调,回到2/4拍,A3如歌的旋律好比对唱B3主题在上方声部模仿夜莺啼鸣; 第四变奏,又转回原调,6/8拍A4过段,主题在高低声部交替出现,坚定有力尾声,采用了主题的素材,由小调转至同名大调后,又回到原调。

      逐渐增速至极为活泼地,最后以丰满响亮的和弦结束《伊万·苏萨宁》,《 伊万·苏萨宁》以史实为依据,写的是十七世纪初波兰封 建主入侵俄国,农民苏萨宁为保卫祖国而捐躯的故事在格林卡 之前,十二月党人雷列耶夫在诗作《沉思》中,曾以苏萨宁的献 身精神来唤醒民众而沙皇尼古拉一世对这个题材也很感兴趣 尼古拉政府利用十二月党人的爱国主义思想的社会影响,提出了 忠于沙皇、地主和东方正教的“官方爱国主义”理论,极力搜索 鼓吹这种反动理论的艺术题材、于是,当时身为宫廷诗人的茹科 夫斯基,了解到格林卡的创作欲望之后,便向他提供了“苏萨宁” 的题材并根据尼古拉一世的旨意,委任御用文人罗中创作脚 本,改定作品名称为《为沙皇献身》,使歌剧贯穿着忠君思想 当时,这部歌剧受到了皇室的欢迎,并被定为节日上演的官方剧 目造成歌剧中的这些问题,对于格林卡来说,当然也不是偶然 的,反映了他作为一个贵族知识分子的局限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俄国M.I.格林卡创作的5幕歌剧作于1842年,同年在圣彼得堡首演剧本是由作曲家等7人根据诗人普希金的同名长诗的梗概集凑而成歌剧描写武士鲁斯兰为解救身陷魔窟的未婚妻柳德米拉公主,在巫士的帮助下,历尽艰险,最后救出公主。

      该剧充满离奇的幻想和神秘的历险,在运用民间创作原则、掌握奏鸣曲式及其主题发展规律,写出具有俄罗斯风格的合唱、独唱和咏叹调等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 1842年上演李斯特将歌剧中的选段《杰诺莫尔进行曲》改变成钢琴曲,到处演奏,这部歌剧现在上演不多,它的序曲已成为经典第一主题与第二主题对比鲜明第二主题轻松展开部和再现部后变还有一段终曲,其中使用了全音音阶,是妖魔杰诺莫尔的主题,全音音阶的使用对后来的印象派和强力集团有影响卡玛林斯卡亚,十八世纪末叶,俄罗斯正好处于民族意识觉醒的时代,民族音乐该如何发展?创造出既具有民族风格,又同欧洲古典音乐传统有联系的俄罗斯民族交响音乐,成为当时进步音乐家们探求的一个课题格林卡就利用这两个作品鲜明的对比性,并且还找到了两个旋律结构的共同特点, 创作了被誉为是俄罗斯民族交响乐奠基之作的《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这首作品是用二首俄罗斯民歌发展而来的是一首具有民间气息的管弦乐小品变奏”手法在这首作品中发挥的很精彩对比鲜明,这部作品有俄罗斯交响乐的“种子”之称。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