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豪放词欣赏.ppt
37页宋词名作欣赏北宋豪放词作者小传l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四川眉州眉山人l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 一,世称“三苏”,21岁苏轼中进士 l苏轼一生处于北宋新法与旧党之间的斗争、 倾轧激烈时期l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先后被贬官 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作者小传l后谏官弹劾他在诗文中有诽谤朝廷之语,被 捕下狱,出狱调黄州团练副使l宋哲宗元佑年间,旧党执政,苏轼曾内调任 翰林学士等职,又因与司马光为首的旧党发 生一些政见分歧,再次贬谪杭州l后来新党重新上台,苏轼受到更大打击,远 调惠州(贵州省惠阳县)、琼州(今海南岛 ),l宋徽宗即位,大赦天下,在遇赦北还途中死 于常州(今江苏省武进县) 作者小传l苏轼政治上思想保守,反对新法,但后期态度有 所转变,和旧党又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矛盾,造成 一生受排挤抑郁不得志,但在各地方官任上,他 同情人民饥苦,办了不少有益人民的事,在诗词 中也有所反映 l苏轼在文学艺术上是一位全才,不仅散文是北宋 最杰出的大家,l而且诗词也有很高的造诣,开宋代“豪放派”词风 l此外在书画方面也有突出成就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q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 ,右擎苍l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l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 ,看孙郎l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 ,又何妨l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l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 ,射天狼江城子 赏析l这首词是苏轼豪放词中较早之作,l作于熙宁八年(1075)冬,l当时苏轼知密州(39岁)苏轼在此词写就后数日,给他的朋友 鲜于子骏 的信中说:l“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l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l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江城子 赏析l前段———— 着力描写出猎的阵势,豪兴勃 发,气势恢宏l“狂”字是核心,虽是聊发,却缘自真实l后段 ————从打猎引申到“天狼”,表现出作 者抗击敌人的壮志和决心l全篇————气概都很豪放,大有“横槊赋诗”的 气概 把词中历来香艳的吴侬软语,变成可报国立功的黄 钟之音,拓展了词的表现范围,提高了词的意境 念奴娇娇·赤壁怀怀古 苏轼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l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l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l羽扇纶(关)巾,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l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l人生如梦,一樽还酹(类)江月译文l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 ,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 的赤壁 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 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 祖国的江山啊,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 l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 峻 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 ,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 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该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 致过早地生出白发 l人的一生就象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 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 赏析上阕:写景:大江乱石惊涛雪 联想:风流人物周郎多少豪杰 下阕:抒情:公瑾雄姿英发 联想: “我” 早生花发 所谓“人杰地灵”,如此美丽江山该有英雄豪杰,周瑜算是个人物? 更是苏东坡,这个年近半百的“老人”,夹在王安石与司马光之 间,屡受排挤,至直乌台案发,被贬黄州,深感壮志不 酬啊,所以下文“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花发” l其实“小乔”在这儿有个暗示作用,杜牧的《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l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l(暗示:若不是巧借东风,难免会有东吴残败的结局) 这个暗示在词中起什么作用呢?苏东坡还是苏东坡,他是失意,他的惆帐都还是大丈夫 气概l的确是功业无成,但绝不在失意中了却残生,他看得开 ,周瑜年轻有为,但还占有天时地利l晚年苏东坡有了道学思想,精神境界旷远霍达,这是一 种雄浑高远的人生状态, l据说, “狗啃河上(和尚)骨,水流东坡诗(尸)”是苏东坡 有名的典故) 解说l这首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作,是宋词中流传最广、 影响最大的作品,也是豪放词最杰出的代表l开篇即景抒情,时越古今,地跨万里,把倾注不尽的 大江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 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l以上写周郎活动的场所赤壁四周的景色,形声兼备, 富于动感,以惊心动魄的奇伟景观,隐喻周瑜的非凡 气概,并为众多英雄人物的出场渲染气氛,为下文的 写人、抒情作好铺垫 江城子------别徐州l天涯流落思无穷 既相逢,却匆匆 l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 l为问东风余如许?春纵在,与谁同?l 隋堤三月水溶溶 背归鸿,去吴中 l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 l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赏析此词作于元丰二年(1079)三月l苏轼由徐调知湖州途中。
l词中化用李商隐《无题》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 灰泪始干”句意,l将积郁的愁思注入即事即地的景物之中,l抒发了作者对徐州风物人情无限留恋之情,并 在离愁别绪中融入了深沉的身世之感l别恨是全词主旨,上片写别时情景,下片想象 别后境况 醉落魄 离京口作l轻云微月,二更酒醒船初发 l孤城回望苍烟合l 记得歌时,不记归时节l 巾偏扇坠藤床滑,觉来幽梦无 人说 l此生飘荡何时歇l 家在西南,长作东南别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 不觉已而遂晴,故作 此词 l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l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l一蓑烟雨任平生l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l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赏析l宋人笔记中传说,苏轼作了上词之后,l“挂冠服 江边,拏舟长啸去矣l郡守徐君猷闻之惊且惧,以为 州失罪人, 急命驾往谒,l则子瞻鼻鼾如雷,犹未兴 也”,根本未去“ 江海寄余生”定风波赏析l东坡在黄州时作此乃写途中遇雨之事中途遇雨 ,事极寻常,东坡却能议论生辉l上片可见作者修养有素,履险如夷,不为忧患的动 摇之精神l下片则显其对人生经验之深刻体会,而表现出忧乐 两忘之胸怀。
也无风雨也无晴,是生命通悟,是大 智慧l“此足征是翁坦荡之怀,任天而动琢句亦瘦逸,能 道眼前景,以曲笔写胸臆,倚声能事尽之矣朝中措l平山栏槛(见)倚晴空,山色有无中 手钟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l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 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朝中措赏析l北宋仁宗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欧阳修任 扬州太守,l在扬州城 西北五里的 大明寺 西侧 蜀岗 中峰上,l修建了一座 “平山堂”,据说壮丽为 淮南 第一l堂建在高岗上,背堂远眺,可以看见江南数百里的土地,真州( 今江苏仪征)、润州(今江苏镇江)和金陵(今南京市)隐隐在目l由于堂的地势高,坐在堂中,南望江南远山,正与堂的栏杆相 平,故名“平山堂”l每当盛夏,欧阳修常和客人一起清晨就到堂中游玩,饮酒赏景 作诗l欧阳修调离扬州几年之后,他的朋友 刘原甫 也被任命为扬州 太守l欧阳修给他饯行,在告别的宴会上,做了一首《朝中措》相送西江月l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 上蛇龙飞动.l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休言万事转头空,未 转头时皆梦.l“欲吊”、“仍歌”均用欧词原句,既重现当日欧公 风流自赏之态,又有欧公手植杨柳、所题诗词仍留存 世间,可堪告慰之意。
l然深想一层,欧公已去,而树犹青青如此,不由得生 出“万事转头空“的叹息赏析l苏轼第三次到扬州平山堂,缅怀恩师欧阳修,同时也 蕴自身的人生感叹l到作此词为止,苏轼共三次到过扬州第一次,1071由京赴杭任通判,南下经扬州;第二次,1074由杭州移知密州,北上途经扬州;第三次,1079从徐州移知湖州(今浙江吴兴)l“三过平山堂下”实质上浓缩了苏轼近十年间南迁北 调的动荡生涯l此时 42 岁的苏轼,顿生“弹指之间,半生已过”的感 慨苏幕遮 范仲淹 l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l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注释: ①苏幕遮: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②山映斜阳:斜阳照山的意思天接水:天际 ,水天相连之处 ③斜阳外:斜阳照不到的地方 ④黯(àn)乡魂:因思念家乡而忧伤黯,内心 忧郁凄惋的样子 ⑤旅思(sì四):羁旅中的情思 元代杂剧家王实甫的《西厢记》之长亭送别 [正宫] 端正好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 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l借秋日萧瑟景致,写别离的凄苦,寥寥几句,表 现崔莺莺和张君瑞的离愁别恨,l反映“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的送别 主题,情节并不复杂l但情感幽深且意境绝佳,堪称经典 苏幕遮 范仲淹l这是一首描写羁旅乡愁的词乡魂、旅思、愁肠、 相思泪,l映衬出触景生情、夜不能寐的客子离恨,秋景的动 人足以反衬出客愁的深长l全词意境壮阔,构思谨严情景交融,缠绵婉曲l“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欧阳修《六一诗话》)l对宋代豪放派词作和元曲的创作都有较大影响,l是一篇流传千古的名作 集评:l许昂霄云:“铁石心肠人亦作此消魂语 l邹祗谟云:“范希文《苏幕遮》一词,前段多入丽语, 后段纯写柔情,遂成绝唱l黄蓼园云:“文正一生并非怀土之士,所为乡魂旅思以 及愁肠思泪等语,似沾沾作儿女想,何也?l观前阕想其寄托开首四句,不过借秋色苍茫以隐抒 其忧国之意;l‘山映斜阳’三句,隐隐见世道不甚清明,而小人更为 得意之象;芳草喻小人,唐人已多用之也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 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
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桂枝香·金陵怀古》赏析l这是视野开阔、识度高远的 怀古 名作l上片描绘金陵山河的清丽景色,大笔挥洒 ,气象宏阔下片对六朝统治者竞逐繁花 ,亡国覆辙相蹈的可悲历史发出浩叹,并 寓谴责之意,又暗含伤时之慨l据《古今词话》,当时“诸公寄调桂枝香者 三十余家,惟王介甫为绝唱”,东坡赞叹其 为“野狐精”,不为无因一 、奇特的个性 1 l贺铸(1052~1125)l是一位个性和词风都非常奇特的词人,l截然对立的两面l在他身上和词中都能得到和谐的统一l他长相奇丑,身高七尺,面色青黑如铁,眉目耸拔 ,人称“贺鬼头”;l其词却“雍容妙丽,极幽闲思怨之情”l为人豪爽精悍,如武侠剑客, l“少时侠气盖一座,驰马走狗,饮酒如长鲸”;l却又博闻强记,于书无所不读,家藏书万卷, l “反如寒苦一书生” l——以上材料见于程俱《贺方回诗集序》 《六州歌头》上 贺铸l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l肝胆洞,毛发耸立谈中,死生同l一诺千金重l推翘勇l联飞鞚(念控,带嚼子的马笼头)l轰饮酒垆,春色浮寒瓮。
吸海垂虹l间呼鹰嗾犬,白羽摘雕弓狡穴俄空l乐匆匆 似黄梁梦漾孤篷 《六州歌头》 下 贺铸l官冗从,怀倥偬,落尘笼l鹖(年何,善斗的鸟)弁(念变,低级武官) 如云众,供粗用,忽奇功l笳鼓动,渔阳弄,思悲翁l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剑吼西风l恨登山临水,手寄七弦桐,目送归鸿《六州歌头》写作背景l北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秋,l贺铸在和州(今安徽和县)任。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