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第一阶段检查表格.docx
22页版本E/修改1GZCC/HXS-04E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检查表中鉴认证有限责任公司(原广东质量体系认证中心) 食品评审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检查表(GMP)(第一阶段)审核员: 审核日期:序号部门项 目符 合不 符 合不适 合本 项采购1.米购原材料应按该种原材料质量卫生标准或卫生要求进行2.购入的原材料应具有一定的新鲜度,具有该品种应有色、香、味和 组织形态特征,不含有毒有害物,也不应受其污染3.某些农、副产品原料在米收后,为便于加工、运输和贮存而米取的 简易加工应符合卫生要求,不应造成对食品的污染和潜在危害,否 则不得购入4.米购人员应具有简易鉴别原材料质量、卫生的知识和技能5.盛装原材料的包装物或容器,具材质应无毒无害,不受污染,符合 卫生要求6.重复使用的包装物或容器,其结构应便于清洗、消毒运输7.运输工具(车箱、船仓)等应符合卫生要求,应备有防雨防尘设施, 根据原料特点和卫生需要,还应具备保温、冷藏、保鲜等设施8.运输作业应防止污染,操作要轻拿轻放,不使原料受损伤,不得与 有毒、有害物品同时装运9.建立卫生制度,定期清洗、消毒、保持洁净卫生贮存10.应设置与土产能力相适应的原材料场地和仓库11.新鲜果蔬原料应贮存于遮阳、通风良好的场地,便于清洗、排水12.各类冷库,应根据/、同要求,按规定的温、湿度贮存13.其他原材料场地和仓库,应地面平整、便于通风换气,有防鼠、防 虫设施14.原料场地和仓库应设专人管理,建立管理制度定期检查质量和卫生 情况,按时清扫、消毒、通风换气15.各种原材料应按品种分类分批贮存,每批原材料标有明显标志,同 一库内不得贮存相互影响风味的原材料16.原材料应离地、离墙并与屋顶保持一定距离,垛与垛之间还应有适 当间隔17.先进先出,及时剔出不符合质量和卫生标准的原料,防止污染补充记录:工厂设计与设施的卫生要求18.凡新建、扩建、改建工程项目有关食品卫生部分均应按本规范和各 该类食品厂的卫生规范的有关规定,进行设计和施工19.各类食品厂应将本厂的总平面布置图,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质 量和卫生标准,生产工艺规程以及其他有关资料,报当地食品卫生 监督机构备查选址20.要选择地势干燥,交通方便、有充足的水源的:地区,厂区不应设 于受污染河流的下游21.厂区周围不得有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性污染源22.不得有昆虫大量孳生的潜在场所,避免危及产品卫生23.厂区要远离宿害场所,土产区建筑物与外缘公路或道路应有防护地 带总平囿布置(布局)24.各类食品厂应根据本厂特点制订整体规划25.要合理布局,划分生产区和生活区;生产区应在生活区的下风向26.建筑物、设备布局与工艺流程三者衔接合理,建筑结构完善,并能 满足生产工艺和质量卫生要求27.建筑物和设备布置应考虑生产工艺对温、湿度和其分工艺参数的要 求,防止比邻车间受到干扰道路28.厂区道路应通畅,便于机动车通行,有条件的应修环行路且便于消 防车辆到达各车间29.厂区道路应米用便于清洗的混凝土,沥青及其他硬质材料辅设,防 止积水及尘土飞扬绿化30.厂房之间,厂房与外缘公路或道路应保持一定距离,中间设绿化带一一31.厂区内各车间的裸露地面进行绿化给排水32.给排水系统应能适应生产需要,设施应合理有效,经常保持畅通, 有防止污染水源和鼠类、昆虫通过排水管道潜入车间的有效措施33.生产用水必须符合 GB5749之规定34.污水排放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净化和排放设施不得位于生产 车间主风向的上方污物35.污物(加工后的废弃物)存放应远离生产车间,且不得位于生产车 间主风向的上风向36.存放设施庆密闭或带盖,要便于清洗、消毒补充记录:烟尘37.锅炉烟筒高度和排放粉尘量应符合 GB3841的规定,烟道出口与引风机之间须设置除尘装置38.其他排烟、除尘装置也应达标准后再排放,防止污染环境39.排烟除尘装置应设置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季节性生产厂应设置在 季节性风向的下风向40.实验动物待加工禽畜饲养区应与生产车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且不得 位于主导风向的下风向设备、工具、管道41.接触食品物料的设备、工具、管道,必须用无毒、无味、抗腐蚀、 不吸水、/、艾形的材料制做42.设备、工具、管道表面要清洁,边角圆滑,无死角,不易积垢,不 漏隙,便于拆卸、清洗和消毒43.设备设置应根据工艺要求,布局合理,工序衔接要紧凑44.各种管道、管线尽可能集中走向,冷水管不宜在生产线和设备包装 台上方通过,防止冷凝水滴入食品,其他管线和阀门也不应设置在 暴露原料和成品的上方45.安装应符合工艺卫生要求,与屋顶(天花板) 、墙壁等应有足够的距离,设备一般应用脚架固定,与地面应有一定的距离,传动部分 应有防水、防尘罩,以便于清洗和消毒46.各类料液输送管道应避免死角或盲端,设排污阀或排污口,便于清 洗消毒,防止堵塞建筑物和施工47.生产厂房的高度应能满足工艺、卫生要求,以及设备安装、维护、 保养的需要48.占地面积生产车间人均占地面积(不包括设备占位)不能少于1.50m2 局度/、彳2 3m地面49.生产车间地向应使用小渗水, 不吸水、无毒、防滑材料(如耐酸醇、 水磨石、混凝土等)铺砌,应有适当坡度,在地面最低点设置地漏, 以保证不积水,其他厂房也要根据卫生要求进行50.地面应平整、无裂隙、略高于道路路面,便于清扫和消毒屋顶51.屋顶或天花板应选用不吸水、表面光洁、耐腐蚀、耐温、浅色材料 覆涂或装修,要后适当的坡度,在结构上减少凝结水滴落,防止虫 害和霉菌孳生,以便于洗刷、消毒墙壁52.生产车间墙壁要用浅色、不吸水、不渗水、无毒材料覆涂,并用白 瓷砖或其他防腐蚀材料装修,高度不低于 1.50m的墙裙53.墙壁表面应平整光滑,其四壁和地卸交界囿要呈漫弯形,防止污垢 积存,并便于清洗补充记录:门窗54.门、窗、天窗要严密/、艾形,防护门要能两面开,设置位置适当, 并能便于卫生防护设施的设置55.窗台要设于地面1m以上,内侧要卜斜 45056.非全年使用空调的车间、门、窗应有防蚊蝇、防尘设施,纱门应便 于拆下洗刷通道57.通道要宽畅,便于运输和卫生防护设施的设置58.楼梯、电梯传送设备等处要便于维护和清扫、洗刷和消毒通风59.生产车间、仓库应有良好通风,米用自然通风时通风面积与地面积 之比不应小于1: 16;采用机械通风时换气量不应大于每小时换气 三次60.机械通风管道进风口要距地面 2m以上,并远离污染源和排风口,开口处应设防护罩61.饮料、熟食、成品包装等生产车间或工序必要时应增设水幕、风幕 或空调设备采光、照明62.车间或工作地应有充足的自然米光或人工照明车间,米光系数不应低于标准IV级、检验场所工作面混合照度不应低于 5401x,加工场所工作面不应低于 2201x,其他场所一般不应低于 1101x63.位于工作台、食品和原料上方的照明设备应加防护罩防鼠、防蚊蝇、防尘设施64.建筑物及各项设施应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和原材料贮存等特点,相应 设置有效的,防鼠、防蚊蝇、防尘、防飞鸟、防昆虫的侵入、隐藏 和孳生的设施,防止受其危害和污染卫生设施65.洗手设施应分别设置在车间进口处和车间内适当的地点66.要配备冷热水混合器,其开关应米用非手动式,龙头设置以每班人数在200人以内者,按每10人一个,200人以上者每增加 20增设 1个67.洗手设施还应包括干手设备(热风、消毒干毛巾、消毒纸巾等) ;根据生产需要,有的车间、部门还应配备消毒手套,同时还应足够 数量的指甲刀、指甲刷和洗涤剂、消毒液等68.生产车间进口,必要时还应设有工作靴鞋消毒池(卫生监督部门认 为无需穿靴鞋消毒的车间可免设)69.消毒池壁内侧与墙体呈 45坡形,其规格尺寸应根据情况务使工作 人员必须通过消毒池才能进入目的地70.更衣室应设储衣柜或衣架, 衣柜之间要保持一定距离, 离地面20cm以上,如采用衣架应另设个人物品存放柜71.更衣室还应备有穿衣镜,供工作人员自检用72.淋浴室可分散或集中设置:淋浴器按每班工作人员计每 20-25人设置1个补充记录:73.淋浴室应设置天窗或通风排气孔和米暖设备74.厕所设置应有利生产和卫生,其数量和便池坑位应根据生产需要和 人员情况适当设置75.生产车间的厕所应设置在车间外则,并一律为水冲式,备有洗手设 施和排臭装置,其出入口不得正对车间门,要避开通道;其排污管 道应与车间排水管道分设76.设置坑式厕所时,应距生产车间25m以上,并应便于清扫、保清洁, 还应设置防蚊、防蝇设施工厂的卫生管理77.食品厂必须建立相应的卫生管理机构,对本单位的食品卫生工作进 行全面管理78.管理机构应配备经专业培训的专职或兼职的食品卫生管理人员79.宣传和贯彻食品卫生法规和有关规章制度,监督,检查在本单位的 执行情况,定期向食品卫生监督部门报告制定和修改本单位的各项卫生管理制度和规划80.组织卫生宣传教育工作,培训食品从业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