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财政作业.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kms****20
  • 文档编号:41133677
  • 上传时间:2018-05-2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8.50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财政作业财政作业税负转嫁与商品供求弹性税负转嫁存在于商品交易之中,通过价格的变动而实现课税如不导致课税商品价格的提高,就没有转嫁的可能,税负就由卖方自己承担;课税之后,若价格提高,税负便有转嫁的条件究竟税负如何分配,要视买卖双方的反应而定并且这种反应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商品的供求弹性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上,商品课税后价格能否增高,不是供给一方或需求一方愿意与否的问题,而是市场上供求弹性的压力问题下面从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两方面分析税负转嫁一、税负转嫁与需求弹性的关系需求弹性是指需求量对价格的升降所作出的反应程度它用弹性系数来表示:需求弹性系数=需求变化百分比/价格变化百分比其绝对值大于 1,为富有弹性(弹性大或高);小于 1 为缺乏弹性(弹性小或低);等于 1 为有弹性;等于 0 为完全无弹性一般来说,税负能否转嫁及转嫁多少,要看商品需求弹性如何,需求数量对价格变化越是敏感,则通过提高卖价把税负向前转嫁就越困难;反之,需求数量对价格变化不敏感或无弹性,则税负越有可能向前转嫁准确地说,需求弹性大,则税负转嫁就很困难,且向前转给消费者的少,向后转给原供应者的多;需求弹性小,则税负容易转嫁,且向前转给消费者的多,向后转给原供应者的少;需求完全无弹性,税负可能全部向前转嫁给消费者;需求完全有弹性,税负可能全部向后转嫁给原供应者。

      需求弹性越大,转嫁的可能性越小;需求弹性越小,转嫁的可能快越大,税负转嫁与需求弹性成反比二、税负转嫁与供给弹性的关系供给弹性是供给量对价格变动所作出反应的程度,即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对价格变动的百分比的比率弹性系数表示如下:供给弹性系数=供给变化百分比/价格变坳百分比如果供给弹性系数绝对值大于 1,为富有弹性;小于 1 为缺乏弹性;等于 1 为有弹性;等于 0 为完全无弹性从供给弹性方面看,产品供给弹性越大,其税负越不容易转嫁,且向前转嫁给消费者的大,向后转嫁给原供应者或生产要素者的小;供给弹性小,其税负则易于转嫁,且向前转给购买者或消费者的小,向后转给原供应者或生产者要素者的大;供给完全无弹性,其税负只能向后转给原供应者或生产要素者;供给完全有弹性,税负可以通过涨价向前全部转嫁给购买者供给弹快越大,税负转嫁的可能性越大;供给弹性越小,税负转嫁的可能性越小税负转嫁与供给弹性成正比当某种商品的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时,说明当某种商品由于政府征税而价格变动时,其需求量的变动幅度大于供给量的变动幅度在这种情况下,税负前转较困难,会更多地向后转嫁或不能转嫁,税负会更多地由生产要素提供者或生产者自己承担。

      当需求弹性小于供给弹性时,说明当某种商品由于政府征税而引起价格变动时,其需求量的变动幅度小于供给量的变动幅度在这种情况下,税负前转比较容易,会更多地由消费者(购买者)承担总之,商品的供求弹性是制约税负转嫁的形式及规模的关键因素税负通常是一部分通过提价形式向前转给消费者,一部分通过成本减少(或压价)向后转给原供应或生产要素者究竞转嫁比例如何,根据供需弹性而定2. 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主要是指个人所得税,因为它是对个人收入的一种扣除,而收入是决定劳动者劳动努力程度的重要因素征收个人所得税至少会产生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1)收入效应由于个人所得税会直接减少纳税人可支配的所得,人们为了维持以往的收入或消费水平,就需要更为努力的工作,从而课税就产生了一种刺激人们去做更多工作以获得更多的税前所得的动力,促使人们减少闲暇等方面的享受,这就是所得税对劳动供给的收入效应换句话说,政府征税会促使劳动投入量增加收入效应的大小,则由纳税人的总收入与其缴纳税款的比例(即税率)决定在图 3. 1 中,S 表示劳动的供给曲线在开始阶段,工资水平提高后,劳动力供给倾向于增加,但工资水平上升到一定限度之后,劳动者对增加工资收入的要求就不像起初那么迫切了。

      工资水平再上升,劳动力的供给便不再倾向于增加,而趋向于减少因此,劳动力的供给曲线先是递增,然后向后弯曲,是一条呈弓形的曲线假定政府决定对劳动者的工资收入征收所得税凡}z,那么纳税人可支配收入便由原来的 E,下降为}z随着纳税人税后可支配收入的下降,劳动力供给倾向于增加劳动时间会从原来的增加到 LZ这就表明,如果劳动力的供给曲线是向后弯曲的,政府征税将可能促使纳税人增加劳动投入量在这种情况下,税收对劳动投入的影响,表现为收入效应这是所得税对工作的有利影响替代效应由于并不是所有的个人行动都会被课税(如工作所得会被课税,闲暇不会被课税),并且即使要纳税,不同的所得也会适用不同的税率,所以,个人的行动就可以区分为纳税的行动与免税的行动;纳税的行动之间又有税率的差别上述差别会导致个人为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从纳税活动领域转向免税领域、从税率高的活动领域转向低税领域,这就是所得税的替代效应 按照西方财税理论,所得税对劳动供给的替代效应,是指所得课税使劳动和闲暇两者的得失抉择发生变化,从而引起纳税人以闲暇代替劳动也就是说,所得课税后造成劳动投入下降所得税替代效应的大小由所得税边际税率决定可以从劳动力市场均衡的角度说明税收对劳动投入的替代效应(见图 3. 2 } o 假定厂商对劳动力的需求曲线 D 在既定的工资水平 s 上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线。

      这就意味着,如果工资超过 s 的水平,厂商对劳动力的需求就为零政府征税之前劳动力的供给曲线 S 向上方倾斜,它与需求曲线 D 在 s,点相交,由此决定的劳动时间为 L,a 假定政府对劳动者的工资收入征收所得税,税率为 t,如果厂商支付的工资仍维持在‘的水平,劳动者实际得到的税后收入为((1-O:由于劳动者供给劳动是根据其实际得到的工资水平决定的,随着实际工资水平降低,劳动的供给倾向于减少,劳动供给曲线逆时针旋转至 S', S'与 D 在}z 点相交,由此决定劳动时间为,劳动时间由原来的 L,减少 Lz,表明所得课税对纳税人的劳动投入发生了替代效应这是所得税产生的不利影响所得税与劳动供给量关系的统计验证纯粹的经济理论演绎很难制定所得课税的确切影响,我们有必要进行一定的经验验证迄今为止西方财税理论界对此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询问劳动者对于增加个人所得税的反应从 20 世纪 50 年代至今有 100 多名西方学者进行了这方面的调查1956 年布雷克对英格兰 306 名自营律师和会计的调查;1964 年巴洛、布雷泽、摩根对美国年收入 1 万美元以上 957 个人的调查;1969 年查移吉和罗宾逊对加拿大的 103 个“自由职业者”和 266 个“非自由职业者”的调查;最有代表性的一次是 1974 年英国斯特林大学教授 C“V“布朗与 E“莱林主持对名英国工人进行的问卷调查,核心问题是:个人所得税使你加班加点多干活,还是少干活,或者没有什么变化?对回答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表明大约 74%的工人认为征税后自己的工作没有什么变化,15%左右的工人认为征税后自己的工作时间增加了,11%的工人认为征税后自己的工作时间减少了,显然征税后自己的劳动时间增加的人比征税后自己的劳动时间减少的人要多一些。

      他们通过调查所得的结果是基本一致的,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是微小的,征税只会使总的劳动供给时间大约增加 196,即总体上征收个人所得税对劳动供给具有收入效应二是通过经济计算方法从公布的统计资料中研究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1953 年英国经济学家布雷克,1975 年美国经济学家迪克森,1978 年凯恩·瓦茨和布朗,分别用这一方法实证分析了对具有不同劳动供给价格弹性的工资收入征收所得税影响劳动供给的收入效应,他们得出的一致结论是,如果劳动价格弹性为负,并且弹性的绝对值较大,则说明这时的工资率较高,提高工资率劳动供给会减少,这时征收个人所得税等于降低工资率会增加劳动的供给量;反之,如果劳动价格弹性为正,并且弹性的绝对值较大,则说明这时的工资率较低,提高工资率劳动供给会增加,这时征收个人所得税等于降低工资率会减少劳动的供给量年 1 月开始中国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到月收入 1600 元,大部分劳动者月收入很难达到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个人所得税对工薪收入者的劳动供给的影响不大中国人口众多,劳动力特别是低职业技术教育和低文化素质的劳动力趋向于无限供给, “无形”失业严重,就业的人们一般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工作,对工作职位的竞争也削弱了所得税对劳动供给的不利影响。

      中国目前能够获得高工薪收入的劳动者一般具有较高的职业技能和文化程度,这部分人只是社会的少数,获得较高收入尽快成为中产阶级是他们的目标,他们不太在乎收入高要交纳个人所得税,征收个人所得税对这部分高工薪收入的劳动者的劳动供给影响极小中国的高收入者一般多是私营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据有关部门对全国 19 个城市近个私营企业主或个体工商户的调查,他们对税收的态度是比较消极的,大都不将纳税看成是公民应尽的任务;加之个人所得税征管不健全,私营企业主或个体工商户的实际个人所得税率较低,纳税后收入仍然远远高于一般工薪阶层的收入水平,但中国目前的私营企业主或个体工商户的资产规模普遍比较小,他们大多认为需要努力工作、加班加点才能保证有较多的收入,积累更多的财富调查结果显示,私营企业主或个体工商户在创业阶段劳动强度大,投入的劳动时间也多,但随着收入的增加,特别是当他们的资产规模达到他们自己的理想目标时,劳动时间有下降的趋势据本人对长株潭近百个私营企业主或个体工商户的调查,有 40%以上的私营企业主或个体工商户已不直接参与经营管理,而由他人代为管理业务,而他们则是各类高级娱乐场所的常客由此可粗略推知中国劳动力供给曲线也是内曲的,呈图的形状。

      当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为月收入 1600 元时,通过个人收入纳税申报制度,对私营企业主或个体工商户等高收入阶层征收累进的所得税,能够促使高素质的劳动者(如科技工作者、企业家等)更为努力的工作他们增加劳动时间不但不会减少低素质劳动者的就业,更多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带来的经济高速增长,反而会增加低素质劳动者的就业1987 年中国开征私营企业主或个体工商户所得税后,从事私人经营的劳动者仍呈高速增长,说明课征个人所得税对绝大多数私营企业主或个体工商户的劳动努力程度影响不大,甚至会促使他们更为努力的工作。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