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整版)初中生物课程标准《人教版》.pdf
24页初中生物课程标准人教版第一部分 前言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发展最为迅速的科学之一一、课程性质生物科学是 自然科学 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 一门科学它是农、林、牧、副、渔、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其他有关应用科学 的基础生物科学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并与工程技 术相结合,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 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 的的必修课 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二、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 标准 的设计是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 面发展和 终身发展的需要标准 提出了全体学生通过努力都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有较大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学校的条件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因材施 教,促进每个学生的 充分发展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 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 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本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该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 生物科学不仅是众多事实和理论,也是一个不断探究的 过程。
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 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 能力的培养三、设计思路标准的设计遵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基本精神,在全 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重视对学 生进行全面的科 学素养教育,体现国家对学生在生物科学知识和技能、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体现义务教育阶段生物 课程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综合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社会需求和生物科学发展三个方面,标准选 取了 1010 个主题:科学探究,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与环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生物的多样性,生物技术,健康地生活考虑到具有关心、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是九年义务教育重要的培养目标,结合 生物学科特点,内容标准突出了人与生物圈植物和人是生物圈中两类作用最大 的生物,因此,将生物圈中的植物和生物圈中的人各列为一个主题动物和细菌、真菌等生物在生物圈中也具有重要作用,考虑到各门类动物形态结构和生理知识 比较繁多,其中很多生理知识和人体生理知识有较大的相似性,因此,除了将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单列为一个主题外,其他知识主要分散在相关主题中。
考虑到生物技术发展迅猛,已经显现出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并正在越来 越多地影响每 个普通公民的生活和发展,因而安排“生物技术”主题考虑到使每个学生学会健康生活是义务教育阶段培养目标之一,也是生物课程的 一项重要任务,因而单列“健康地生活”主题标准规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和能力的目标,需要通过学生主动 的、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才能逐步达到,因此,课程内容标准还安排了多种形式的活动建议和案例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一、课程总目标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方面得到发展:(1)(1)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 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2)(2)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 学思维的习惯3)(3)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4)(4)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 的基础二、课程具体目标知识 获得有关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命活动、生物与环境、生物进化以及生物技 术等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基础知识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能力(1)(1)正确使用显微镜等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工具和仪器,具备一定的实验操 作能力2)(2)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3)(3)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 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在科学探究中发展 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4)(4)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 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1)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和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与责任感2)(2)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 意识3)(3)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 新意识4)(4)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5)(5)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内容标准是(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 10 个 一级主题:一、科学探究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三、生物与环境四、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五、生物圈中的人六、动物的运动和行为七、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八、生物的多样性九、生物技术十、健康地生活每个一级主题一般由 若干二级主题及具体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 组成。
具体内 容标准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所要达到的基本的学习目标举了有利于学习目标达成的观察、调查、资料的收集和分析、讨论、实验、实践 等活动建议一、科学探究生物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科学探究通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将科学探究引入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内 容标准,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创新精神科学探究能力和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是在学生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形成的,需要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因此,本标准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之中教师应积极提供机会让学生亲自尝试和实践,并将科学探究的内容标准尽可能渗 透到各主题内容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时不仅应让学 生参加科学探究的某些方面的活动,也应该注意让学生有机会参与若干完整的探究活动,培养科学探究能力1.1.理解科学探究 2.2.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案例: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1.1.理解科学探究(1 1)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
2 2)意识到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基础,解决科学问题常常需要作出假设3 3)意识到科学探究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多种途径来获得事实和证据4 4)意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实验、调查,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5 5)体会到科学探究需要正确地表达、需要与人交流和合作2.2.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基本要求科学探究过程提出问题尝试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或学习中发现与生物学相关 的问题尝试书面或口头表述这些问题描述已知科学知识与所发现问题的冲突所在作出假设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估计假设的可检验性拟定探究计划列出所需要的材料与用具选出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进行观察、调查和实验收集数据评价数据的可靠性描述现象处理数据得出结论得出结论撰写探究报告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表达、交流案例: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课时:1 1 课时目的:探究哪些环境因素影响鼠妇的分布材料器具:培养皿,吸水纸,纸板等方法步骤:(1 1)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在课前观察鼠妇的生活环境,捕捉鼠妇若干个(注意:不能破坏学校或社区的草坪或花坛等)针对鼠妇的生活环境提出问题提出问 题)通过交流自己是在什么地方捕捉到鼠妇的,对影响鼠妇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 作出假设。
作出假设)(3 3)利用教师提供的器具和实验室可利用的其他器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用以验 证自己的假设制定计划)(4 4)根据自己的实验设计,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鼠妇在一定时间内的活动变化实施计划)(5 5)各组交流实验数据分析小组和全班的数据,讨论实验数据是否支持假设得出结论)讨论“环境中的阳光、温度、水分等因素对于鼠妇的分布有什么影响”问题 后,交流与撰写探究报告表达、交流)活动完成后将鼠妇放回大自然中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体有一定的结构层次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的分 裂、分化和生长是细胞重要的生理活动细胞经过分裂和分化形成生物体的各种 组织,由功能不同的组织形成器官,完成特定的生理功能多细胞生物体依靠细胞、组织、器官之间的协调活动,表现出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理解有关细胞的知识是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基础,教师应提供机会,引导学生探究 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初步学会显微观察的方法和技能,激发探究的兴趣1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具体内容标准说明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使用显微镜和模仿制作临时装 片阐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 功能单位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元成生 命活动活动建议用显微镜观察一滴池塘水中的微小生物。
给学生提供多种动植物材料,通过模仿 制作临时装片,进行观察、比较和归纳观察某种原生动物(例如草履虫)的取 食、运动、趋性区别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 同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指导学生从网络中 查找有关方面的资料描述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 功能2 2 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具体内容标准活动建议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概述生物体的各种组织是由细胞 分裂、分观察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的切片(注意细 胞化形成的分裂过程中有染色体的变化)识别人体的几种基本组织识别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3 3.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具体内容标准活动建议描述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 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的 结构层次通过植物器官的角色扮演,理解植物体 各描述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的相互联系器官、系统、个体的结构层 次案例:观察细胞的基本结构(图)课时:1 12 2 课时目的:观察细胞的基本结构;练习制作临时装片和使用显微镜;初步学会画细胞结构图材料用具:洋葱鳞片叶,水绵或其他动植物材料,人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或其他 动植物装片和切片,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刀片,镊子,牙签,滴管,生理盐水,清水,碘液,解剖针,干净的纱布等。
方法步骤:(1)(1)参照图,利用洋葱鳞片叶、水绵或其他动植物材料,制作临时装片,或者寻 找几种永久动植物装片和切片2)(2)取出显微镜,进行显微镜的对光操作3)(3)用显微镜观察制成的临时装片或永久装片注意先用低倍镜观察,后用高倍 镜观察4)(4)认识细胞的基本结构:动物细胞表面一层很薄的膜是,植物细胞之间有细胞壁隔开,植物细胞的细胞膜紧贴在细胞壁内侧动植物细胞内部近似球形的结构是位于细胞膜和细胞核之间的结构称为初步学会并绘出观察到的动物和植物细胞的结构图讨论:(1)(1)细胞的基本是:_、_ 和_2)(2)动植物细胞结构上有哪些主要的区别三、生物与环境任何生境中都有多种多样的生物每种生物都离不开它们的生活环境,同时,又能适应、影响和改变环境生物与环境保持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并形成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对一片草地、一个池塘、一块农田等生境的研究,学习 调查和观察的方法,加深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知识,对 学生形成热爱大自然,爱护生物的情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以及提高 环境保护意识十分重要1 1 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2 2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3.3.生物圈是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案例:探究酸雨的危害1 1.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