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公基常考知识点.doc

15页
  • 卖家[上传人]:鲁**
  • 文档编号:402287055
  • 上传时间:2022-08-1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6.50KB
  • / 1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公共基本知识》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法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行政管理、事业单位概况、职业道德、公文与论文写作、科技常识和环保、文史知识、地方省情知识和时事政治等方面的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哲学概述1.哲学的概念2.哲学的基本问题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4.辩证法与形而上学5.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同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斗争的关系二)马克思主义哲学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性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三)物质和意识1.物质的概念2.物质的存在形式: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物质运动的规律性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4.意识的来源与本质:意识的来源;意识的本质5.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地结识世界;意识能动地改造世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6.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四)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1.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2.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3.质量互变规律4.否认之否认规律5.对立统一规律五)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1.现象和本质2.内容和形式。

      3.因素和成果4.必然性和偶尔性5.也许性和现实性六)结识、实践、真理1.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2.实践及其基本形式3.实践和结识的辩证关系:结识的主体和客体;实践对结识的决定作用;结识的发展过程;结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4.真理的客观性和辩证性:真理及其客观性;真理和谬误;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与价值5.实践是检查真理的唯一原则:实践原则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实践原则与逻辑证明;马克思主义结识论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基本七)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与社会基本矛盾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社会意识2.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与经济基本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本和上层建筑八)阶级、国家、社会革命1.阶级和阶级斗争2.国家与社会革命:国家;社会革命;国内现阶段的两类社会矛盾;国内的人民民主专政九)群众、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发明者2.个人的历史作用3.人的本质和人生价值4.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毛泽东思想概论(一)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2.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有关党的建设学说。

      3.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与动力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程5.新民主主义的基本大纲: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大纲;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大纲;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大纲6.农村包围都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发展道路7.有关农民革命的理论问题8.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的重要阵线三)毛泽东军事思想1.人民军队的性质与宗旨2.人民军队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3.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4.人民战争的思想5.人民军队的战略战术四)人民民主专政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1.人民民主专政理论2.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是历史的必然:新民主主义的性质和特点;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3.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4.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毕及其伟大意义;摸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基本方针;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学说五)有关党的建设学说1.对的结识与解决党内矛盾2.着重于从思想上建设党3.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4.哺育党的优良作风5.用无产阶级世界观武装全党。

      6.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主线宗旨7.维护党的团结统一8.努力培养和造就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与重要内容1.邓小平理论是现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3.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二)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内容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大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大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大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大纲三)社会主义的主线任务和发展战略1.社会主义的主线任务2.完毕社会主义主线任务的途径3.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的4.战略思想和政策:确立战略重点;科教兴国战略;“两个大局”思想与西部大开发战略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性: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派为主、多种分派并存;保障人民利益,发挥筹划和市场长处;坚持社会主义方向3.中国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的模式:坚持公有制为基本,多种经济所有制共同发展;建立市场经济所规定的现代公司制度;哺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建立重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建立健全政府宏观调控体系,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和完善以按劳分派为主体的个人收入分派制度;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五)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1.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国内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和内容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辩证关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引思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引方针和重要目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4.社会主义中国的外交战略与对外开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对外开放是国内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坚持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统一5.实现祖国统一的科学设想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与形成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规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迈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主线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辩证统一关系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线规定1.坚持与时俱进2.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3.坚持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主线利益4.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5.不断增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6.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7.必须以改革的精神建设党。

      八)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1.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观点和自觉性2.坚持体制创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4.积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不断加强国家宏观调控5.理顺分派关系,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6.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巩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7.又好又快地发展国民经济8.不断扩大内需,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9.走新型工业化道路10.大力实行科教兴国战略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的十)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历史地位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2.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3.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十一)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1.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必须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发展应当是又好又快发展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主线利益为本;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规定;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托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增进经济社会发展与增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十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规定和主线措施1.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规定2.科学发展观的主线措施十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的和任务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原则4.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法律(一)法的概述1.法的概念2.法的本质与特性3.法的分类4.法与其她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法与经济基本的关系;法与政治的关系;法与政策的关系;法与道德的关系二)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1.社会主义民主概念2.社会主义法制概念3.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规定4.依法治国三)中国社会主义法的制定、实行与监督1.法的制定的含义2.国内制定法的基本原则:以宪法为根据,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保障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从实际出发,总结实践经验与科学预见相结合;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保持法的稳定性、持续性与法的及时立、改、废相结合3.法的制定权限4.法的制定程序:法律案的提出;法律案的审议;法律案的表决;法律的发布5.法的实行6.违法及其责任7.法律的实行监督:法律实行监督的含义;法律监督体系四)宪法概述1.宪法的概念与重要特性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四部宪法;国家性质。

      3.国家构造形式:国家构造形式的概念与分类;国内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单一制国家4.国内的政权组织形式:政权组织形式的概念;国内的政权组织形式5.国内的国家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6.国家象征五)国内宪法的基本制度1. 政党制度:政党制度的含义;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伙和政治协商制度;统一战线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2.选举制度:选举制度的含义;国内选举制度重要内容3.经济制度:经济制度的含义;国内《宪法》规定的经济制度的内容4.文化制度:文化制度的含义;国内《宪法》规定的文化制度的内容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与特点;国内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6.国内的特别行政区制度六)国内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1.公民的概念2.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的概念;国内《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国内《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七)刑法概述1.刑法的概念2.刑法的分类3.刑法的基本原则:罪刑法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罪刑相适应4.刑法的合用范畴:刑法对地区的效力;刑法对人的效力。

      八)犯罪1.犯罪的概念与特性2.犯罪构成的概念3.犯罪预备、未遂和中断4.共同犯罪:共同犯罪的概念;有组织的共同犯罪5.单位犯罪的特性及其刑事责任6.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合法防卫;紧急避险九)刑罚1.刑罚的概念及其特性2.刑罚的种类:主刑;附加刑3.刑罚的运用:量刑;累犯;自首;立功;数罪并罚;缓刑;减刑;假释;追诉时效十)国内刑法规定的犯罪种类1.危害国家安全罪2.危害公共安全罪3.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4.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5.侵犯财产罪6.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7.危害国防利益罪8.贪污贿赂罪9.失职罪10.军人违背职责罪十一)民法概述1.民法的概念2.民法的基本原则:民事主体地位平等;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合法民事权利受法律保护;权利不得滥用3.民事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4.民事权利与民事义务:民事权利的概念;民事权利保护的含义;民事义务的概念;民事义务的分类十二)民事法律关系主体与民事法律行为及代理1.自然人: 自然人的概念;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2.法人:法人的概念;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3.民事法律行为。

      4.代理:代理的概念及。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