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陷入大乱局的11个征兆.docx
6页世界陷入大乱局的11个征兆世界陷入大乱局的11个征兆 作者: 江凌飞 2011年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动荡加剧、乱象纷呈这是大家的共识但这个“乱”是一种局部的、短时期的或是震荡程度有限的乱,还是全局性、长时段的和剧烈震荡的乱呢?笔者的看法是后者也就是说,世界的大变局将要经历一场大动乱这个判断直接关系到中国对国际形势总体趋势的把握,关系到中国根本性的战略应对2011年的国际形势已经显露出了强烈的征兆第一个征兆,全球持续恶化的经济危机与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动叠加发生,国际经济政治秩序的基本盘面严重不稳世界陷入乱局第一位的原因是经济世界经济现在患了“心脏病”美国次贷危机和西方国家主权债务危机这两个接踵而至的冲击波,很可能推导全球经济步入双底衰退双底衰退,指的是在一个经济周期内,两次经济衰退如果出现双底衰退,第二次衰退往往更持久,负面影响更大,将导致世界经济陷入长期停滞的局面王岐山副总理说:“不确定之中可以确定的是,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世界经济衰退将长期化这代表了中国政府对今后一个长时段国际经济形势走向的基本判断与经济危机的严峻形势相叠加的是国际政治格局的大变动。
这个大变动在2011年表现得尤为突出美国和西方在国际格局中的支配性地位下落、国际权责体系的调整加快、欧洲一体化进程严重受挫、中东地缘结构发生重大变局、美国重返亚洲迈出实质性步伐、欧盟在西亚北非事变的国际干涉和治理中走到前台、俄罗斯推出自己的欧亚联盟构想,总的来说就是单极体制坍塌,世界正根据新的力量关系消长重组格局,政治格局重组和经济金融危机深化相互激荡,致使国际经济政治秩序的基本盘失去了稳定第二个征兆,国际力量对比旧的平衡被打破,权力政治博弈影响大国关系走向的确定性在治理全球经济金融危机的努力中,美国说得最多的一个词是“再平衡”,这个概念不光是在经济意义上使用的,它实际反映了美国应对整个危机的战略考虑这就是国际力量对比在原有平衡被打破的形势下,美国全球战略将以修复失衡的面貌出现美国今后的主导作用就体现为它要当国际政治的平衡手为此,美国的战略目标现在是重振美国国力、重拾美国的世界领导地位服务于这两个目标,它的对外战略重心一个是要开拓最有发展前景的新兴市场,一个是要重点加强对中国的战略管理这两个目标的指向都是亚太地区美国全球战略的主观投向将大幅度地向亚太和中国周边转移这种战略意向正在化为美国一系列政策行动逐项展开。
这将给中美两个大国的关系注入新的不确定性与中美关系相类似,旧的大国政治力量和新兴发展中力量的相互关系及这两大力量内部的关系都处于重大的调适和整合当中,大国关系的这种新的不确定性不仅表现在中国与西方大国的关系面临变数,而且也存在于中国与俄印东盟等新兴力量国家的竞争关系中,中国已进入到自身的成长利益与外部大国碰撞加剧、摩擦增多、磨合加深的特殊时段第三个征兆,全球性的贫富两极分化加剧,中间层分化,政治极化导致对抗因素显著上升全球性的贫富两极严重分化和对立是贯穿于从“阿拉伯之春”到“伦敦之夏”再到“华尔街之秋”的整个危机链条的一个核心因素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它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横向的贫富悬殊(国与国),但大大加剧了纵向的贫富悬殊(人与人)所以,当今世界两极分化,不仅是富国与穷国的矛盾,更是富者与穷者的矛盾贫富差距不仅存在于穷国与富国“之间”,而且深入到穷国与富国“之中”,它不光是国家外部关系的不平等,更是国家内部关系的不平等,是遍及全球社会的不平等所以,这样的动乱因子不是哪一类型国家所特有的,而是各类国家都普遍存在的处理不好,“稳定压倒一切”就会反转成“一切压倒稳定”社会中间阶层急剧分化,致使两端势力坐大,维系稳定的橄榄型社会结构遭致破坏,社会的鸿沟和裂痕越来越深,极化现象严重,政治诉求极端对立,对抗性显著上升。
第四个征兆,西方国家陷入多重危机,面临体制和结构变革的震荡,并把危机转嫁到发展中地区现在看得很清楚,西方国家的这场危机不是周期性和政策性层面出了问题,而是结构性、体制性、制度性的危机此次西方国家深重的金融危机和社会危机,源于西方资本扩张在长期运行中不断推高资本收益的人员成本、投入成本和税收成本,大大挤压了资本的盈利空间,从而促使追逐高额利润的资本退出制造业领域,而集中于金融领域这种趋势导致了西方国家普遍的产业空心化和外包化,实体经济萎缩、虚拟经济膨胀、货币和金融投机泛滥这是西方失业顽症和金融寡头与社会大众极端对立的根源,由此而生的另一个恶果则是西方国家财政和税收的严重萎缩,从而无法支撑过度消费的生活方式和继续维系高福利的社会保障制度结果引发一连串危机尽管欧债与美债的成因有所不同,但本质却是一样的这个危机的实质是资本生产的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危机问题出在根本制度上,修复需要动大手术这急需具有远见的变革措施和强有力的政治决断,但西方多党竞选政治在危机治理过程中的表演,凸显出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和潜力在全球化时代的重大挑战面前已无能为力西方国家普遍陷入到经济、社会、政治制度叠加的多重危机之中。
民族主义、仇外主义和民粹主义肆虐,右翼极端势力、政治保守主义抬头、民主制度剧烈动荡整个西方世界从国际社会的稳定力量蜕变为动荡之源,并将动荡的影响通过危机转嫁,向广大的发展中地区辐射第五个征兆,伊斯兰国家对社会现代性的诉求出现无序化状态,正在酿成地区规模级的持续动乱并严重外溢2011年爆发的西亚北非事件正在整个大中东地区扩大蔓延这个事件的性质,是处在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中国家,其社会内部要求实现社会现代性的强烈诉求,在外部危机的激发和外部势力的助推下,由累积状态转为喷发状态西亚北非的一些经济上已开放、而政治制度严重滞后、形成对现代性严重阻碍的阿拉伯国家,在这场社会剧变和社会革命中首当其冲正像有的研究者指出的:“当今世界上,阿拉伯民族面临的发展困境可能是绝无仅有的,简单地说,(这场社会危机)是极端僵化的政治体制、极端畸形的经济结构、极端年轻化的人口结构遭遇到全球金融危机冲击的结果事变的演进表明,由于这场大范围的社会变革事起仓促,缺乏组织性和发育准备不成熟,加之又掺杂着中东地区特有的复杂矛盾和外部势力的插手,因此,事变呈现出解构性强、建构性弱的特点,它的第二幕很可能陷入长期的无序化状态,酿成地区规模级的持续动乱并严重外溢。
形成从北非、经西亚一直延伸到南亚的伊斯兰动荡带,并有可能使中东和平进程遭致严重阻滞、发生严重倒退第六个征兆,全球普遍工业化进程推动海洋工业文明时代开启,基于物质资源利益的海上争夺与对抗凸起随着全球化将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卷入现代化和工业化的潮流,对物质资源的需求空前增长,世界正面临承受两个地球和三个美国的需求压力而人类陆地生存环境的急剧恶化和陆地资源的几尽枯竭导致全球工业化向海洋方向寻找出路,标志着海洋工业文明时代的来临海洋工业文明与即将成为历史的海洋商业文明的区别在于,后者是通过海上贸易的方式为陆地工业文明提供服务,而前者是直接把海洋作为工业化的场所来进行开发生产最近发生的墨西哥湾、中国渤海湾、巴西沿海的大规模油井漏油事件展示的就是未来海洋工业文明的一幅图景人类发展的地缘空间向海洋的战略性转进,导致了地缘政治博弈的大转移和海洋争端的突起各个国家的核心利益在海洋上发生激烈碰撞海权较量的中心正从海上交通线转入滨海地带在联合国193个成员国中有145个沿海国家当前世界各滨海国的海土都存在重叠部分,约有380多处各种性质的海洋边界有待划定,而新加入的大陆架划分无疑又成了海土纠纷的放大器中日之间、俄日之间、韩日之间岛屿纠纷的蜂起、南海海域归属争端、中国与相向滨海国家的渔业纠纷不断、北冰洋划界危机接连发生,这些事件只是全球海洋大争夺刚刚拉开的序幕。
20世纪上半叶欧洲工业化时期,西方列强为争夺物质资源打了两场世界大战,今天更多的国家进入工业化,会不会重蹈历史覆辙,为争夺海洋资源大打出手呢?第七个征兆,地球生态持续恶化,各国对自然灾难的社会负荷几近极限,自然危机正向社会危机演化2011年全球性大规模的自然灾难和生态灾难比往年有增无减春季日本大地震、大海啸及其引发的福岛核电站核泄漏和核污染事故表明,自然危机已成为人类安全的第一杀手据联合国2011年5月的一份报告称:自然灾害给全球经济造成的损失,40年前为5257亿美元,如今增加了两倍,达到1.58万亿美元,水灾给富裕国家――经合组织(OECD)成员造成的经济风险,在过去30年里增加了160%,热带气旋带来的风险增加了262%灾难毁掉财富的速度超过人们创造财富的速度秋季泰国首都曼谷被淹提前上演了海平面上升、全球陆沉的一幕重大自然灾害光顾各个国家的频率连年上升,破坏程度急剧增长,各国政府应对生态和自然灾害疲于奔命、耗费巨大,后遗症长期发酵,已接近社会负荷的极限自然生态屡遭破坏给人类安全带来威胁的比重显著上升呈现出常态化、加剧化和向社会危机转化的趋势自然生态危机强化无疑给麻烦丛生的世界雪上加霜。
第八个征兆,网络传媒的消极作用发酵,网络安全的脆弱性暴露,公民社会利用网络劫持和挑战国家权力的危险性陡增,网络战争与核扩散危险双双升级,并列成为最现实的大规模杀伤性威胁阿拉伯之春”和“伦敦之夏”给予世界各国公共权力机关最深刻的教训,就是网络在社会变革和社会动乱中的超级动员力在革命时代需要秘密串联、建立组织、积聚力量、广泛发动、长期等待才能掀起一场社会运动的传统程序在网络的动员力面前几乎都可以省略掉我们正处在个人公共能力被空前放大的时代过去,国家的政治权力对个人具有压倒优势,而如今,个人的公共行为能力逐渐被扩大到可以挑战国家政治议程的程度在今天,能够调动美国的力量未必是中国、俄罗斯,但拉登这一小撮人却改变了美国的战略方向这种极不对称攻击者的巨大能量是由全球化的自由物流、日益紧密的相互依存关系和互联网技术的传播、放大、再现的功能所赋予的互联网技术“武装”人的速度太快,再自由的社会也管理不了一个“人人都能够挑战国家”的状态公民社会利用网络劫持和挑战国家权力的危险性陡增各国都没有有效的治理工具对其进行控制和规范科技扮演了毁灭我们的角色”,起到了撕裂社会的作用在信息社会,信息网络及其系统已成为许多国家经济、社会活动的“基础性平台”和“联结中介”,信息资产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资产,网络的正常运行招致破坏、或致信息受损、丢失、被窃、被毁,将直接影响整个社会和国家的安危。
由此空前暴露了网络安全的脆弱性也使互联网同时成为一种新型的作战平台、攻击性武器和打击目标,具有了大规模毁伤性武器的特质,网络空间日益成为有关国家安全的主战场美国政府在2011年中发布《网络空间国际战略》,明确提出可以认定某种规模的网络攻击为国家战争,开启了由虚拟世界的战争向现实世界的战争转换的大门在网络作为战争武器升级的同时,核武器的危险性也在加剧尽管国际社会做出了重大努力,东北亚局势因朝鲜半岛的僵局依然处于复杂而紧张的状态,以致六方会谈反复启动多次,不仅没有实质性进展,反而使朝鲜半岛事实上完成了有核化围绕伊朗拥核问题的风波急剧升级,中东波斯湾地区极有可能再燃战火,伊朗和以色列之间爆发核战争的可能性已不再虚幻,巴基斯坦反恐局势动荡,美巴矛盾突起,给南亚地区的核扩散前景也蒙上了阴影第九个征兆,美国霸权稳定体系严重动摇,影响国际公共物品供给缩减,缺乏管理的国际权力真空地带增多2011年的国际危机进一步考证了美国的相对衰落这一年,在几乎需要世界权力中心和霸权国家出面领导和出手相助的诸多重大问题上,美国都表现得虚多实少,成为了事实上的“旁观者”美国相对于新兴国家的力量增长,相对于它在“9?11”和金融危机前的状况,相对于霸权管理要应付的问题,相对于美国社会深层的矛盾和麻烦,它的实力地位的下降是显见的事实,建立在这个底气不足基础之上的美国全球战略,无法再像过去那样为国际社会提供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