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病理学0201.doc
6页口腔病理学口腔病理学 02010201第十二单元 口腔粘膜病 第一节 基本病理变化 第二节 常见口腔粘膜病病理 大纲要求: 1.基本病理变化 1)过度角化和角化不良 2)上皮异常增生 3)基底细胞空泡性变及液化 4)疱 5)丘疹 6)糜烂和溃疡 2.常见的口腔粘膜病病理 (1)口腔白斑 (2)口腔扁平苔藓 (3)慢性盘状红斑狼疮第一节 基本病理变化一、过度角化和角化不良 (一)过度角化:也称角化亢进,指粘膜或皮肤的角化层过度增厚在口腔粘膜,指正常情况下有角化的区域角化层增厚或正常时无角化的区域出现角化分为两种: 1.过度正角化:细胞界限不清, 细胞核消失 ,形成角化物,伴有粒层增厚且 透明角质颗粒异常明显 ; 2.过度不全角化:增厚的角化层中尚见残留的细胞核,粒层不明显二)角化不良:也称 错角化 ,是指在 上皮的棘层或基底层 出现个别或成群的细胞角化有两种情况: 1.良性角化不良,多在高度增生的上皮钉突中出现,细胞分化好; 2.恶性角化不良,有时可见细胞核,细胞形态有异型性,见于重度异常增生、原位癌及鳞状细胞癌二、上皮异常增生 非典型性:与癌前病变有关的个别细胞改变 上皮异常增生: 上皮总的紊乱 上皮异常增生可发生以下变化(了解): ①上皮基底细胞极性消失;②出现一层以上基底样细胞;③核浆比例增加;④上皮钉突呈滴状;⑤上皮层次紊乱;⑥有丝分裂相增加,可见少数异常有丝分裂;⑦上皮浅表 1/2 出现有丝分裂;⑧细胞多形性;⑨细胞核浓染;⑩核仁增大;⑾细胞粘着力下降;⑿在棘细胞层中单个或成团细胞角化。
并不是以上 12 项均出现才诊断为上皮异常增生,根据以上项目出现的数目,而分为轻、中、重度上皮异常增生三、疱 粘膜或皮肤内贮存液体而成疱 疱的内容物有浆液(水疱) 、血液(血泡)及脓液(脓疱) 直径 超过 5mm 者称大疱小的水疱直径在 1~3mm 左右 若聚集成簇,称为疱疹 口腔粘膜的疱由于经常接受机械刺激,所以疱形成后很快就破裂,且不结痂皮,这是由于口腔内经常有唾液湿润的缘故组织学上,根据疱形成的部位可分为: (一)棘层内疱 疱在上皮的棘层内或在基底层之上,有棘层松解,上皮细胞失去粘附力而彼此分离 见于天疱疮,也见于病毒性水疱 (二)基层下疱 疱在基底层之下,基底细胞变性,使上皮全层与固有层分离 见于粘膜良性类天疱疮、多形渗出性红斑 四、基底细胞空泡性变及液化 基底细胞内水肿较轻时,细胞稍增大,胞浆呈空泡状,称空泡性变;水肿严重时,基底细胞即发生液化溶解破碎,基底细胞排列不齐,基底膜不清,甚至消失 此种病变 常见于扁平苔藓和红斑狼疮 五、糜烂和溃疡 糜烂的定义: 上皮浅层破坏,未侵犯上皮全层 可由机械刺激或药物烧伤而引起,也可继发于水疱破溃后,如疱疹糜烂面一般鲜红,表面平滑而湿润,可有疼痛。
由上皮细胞增生而痊愈,并不遗留瘢痕 溃疡的定义:粘膜或皮肤表层坏死而脱落形成凹陷按其破坏的程度,可分为浅层溃疡和深层溃疡 1.浅层溃疡只破坏上皮层,愈合后不留瘢痕,如复发性阿弗他溃疡2.深层溃疡则病变波及粘膜下层,痊愈后遗留瘢痕,如复发性坏死性粘膜腺周围炎 检查溃疡时要注意边缘是否整齐,有无倒凹;溃疡面有无假膜形成;底部是平坦,还是有颗粒结节;基底部有无硬结;是否向内周浸润这些现象对于确定诊断及分析粘膜病特别是早期发现恶性病变都很重要 六、丘疹 丘疹为粘膜或皮肤上凸出的小疹,大小不等,一般为针头至粟粒样大小,红色或灰白色,质较硬丘疹的基底为圆形或椭圆形,顶端尖、圆或扁平,形态不一,消失后不留痕迹丘疹在显微镜下表现为:上皮增厚,其表层可能有过度正角化或过度不全角化,固有层内浆液渗出,炎症细胞浸润第二节 常见口腔粘膜病病理(1)白斑 (2)口腔扁平苔藓 (3)慢性盘状红斑狼疮 一、白斑 白斑(leukoplakia)是指在粘膜表面发生的显著的白色斑块,不能擦掉,在临床和病理上都不能诊断为其他疾病者 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 上皮增生,有过度正角化或过度不全角化 ,或两者同时出现为混合角化 当白斑癌变时,表面出现过度不全角化层。
上皮单纯性增生是良性病变,除上皮过度角化外还有粒层明显和棘层增生,没有非典型细胞上皮钉突虽伸长且变粗,但仍整齐,基底膜清晰固有层和粘膜下层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上皮疣状增生见于疣状白斑,上皮表面高低不平呈刺状或乳头状增生,棘层增生,表层有过度角化,粒层明显 上皮异常增生是指一片上皮组织发生紊乱,如上皮钉突呈滴状或藕节状,核分裂相增加,基底细胞极性改变,细胞异型性及错角化等在电镜下看到上皮异常增生的白斑有基底膜断裂、移位或形成复层;上皮异常增生是白斑和癌之间的过渡阶段分为轻、中、重三级,而 重度上皮异常增生实际上就是原位癌 原位癌是指上皮层内细胞恶变,而基底膜尚完整,未侵犯结缔组织二、口腔扁平苔藓 是一种皮肤粘膜病,大约有 44%的扁平苔藓患者伴有口腔粘膜病变 口腔扁平苔藓临床上主要表现为 粘膜的白色或灰白色网状或线状条纹 ;舌粘膜主要表现为浅白色斑块 镜下所见: 在粘膜的白色条纹处,上皮有不全角化层;在粘膜发红区则无上皮角化棘层增生者较多,也可见棘层萎缩 上皮钉突不规则延长,少数钉突尖端变成锯齿状 基底细胞层液化变性,因此基底细胞排列紊乱,基底膜界限不清,液化明显者可出现上皮下疱 固有层见淋巴细胞浸润带 ,浸润范围一般不达到粘膜下层。
在上皮的棘层、基底层或固有层可见 胶样小体 (colloid body)或称 Civatte 小体,呈圆形或卵圆形,平均直径为 10μm,为均质嗜酸性, PAS 染色阳性 其来源可能是变性的上皮细胞 三、慢性盘状红斑狼疮 红斑狼疮为结缔组织病的一种,分为慢性盘状型、急性系统型和亚急性型 慢性盘状红斑狼疮皮肤和口腔粘膜病变为主 临床表现为皮肤在红斑的基础上覆盖白色鳞屑,当揭去鳞屑时,可见扩大的毛孔,在鳞屑的内膜有棘刺状的角质栓; 口腔粘膜则为 红斑、糜烂、出血 ,在唇红部可出血结痂,陈旧性病变有萎缩、角化并出现 放射性条纹 镜下所见: 上皮表面有过度角化,多为过度正角化粒层明显,角化层可有剥脱,有时可见 角质栓塞 ; 棘层萎缩变薄 有时可见上皮钉突增生、伸长; 基底细胞发生液化变性 ,上皮与固有层之间可形成裂隙和小水疱,基底膜不清晰; 上皮下结缔组织内有淋巴细胞浸润,毛细血管扩张,管壁不整, 血管内可见玻璃样血栓,血管周围有 PAS 阳性类纤维蛋白沉积 ,管周有淋巴细胞浸润;胶原纤维发生类纤维蛋白变性,纤维水肿、断裂;基底膜可增厚上述病理变化不一定同时存在,但有诊断意义 口腔病变组织的上皮基底膜区域有免疫球蛋白、补体沉积,形成一条翠绿色的荧光带,称为 狼疮带 ,其出现具有重要意义。
【习题】 9.女,45 岁,颊黏膜有红斑样病损,表面糜烂,周围有白色放射状条纹鼻梁两侧皮肤有蝴蝶斑镜下可见上皮层萎缩变薄,表层过度角化,可见角质栓,基底细胞层液化变性,固有层浅层胶原纤维水肿,变性小血管周围有慢性炎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为主病理诊断是( ) A.白斑 B.扁平苔藓 C.天疱疮 D.红斑 E.慢性盘状红斑狼疮 [答疑编号 111020201] 『正确答案』E35.女,38 岁,双颊粘膜白色病变 1 年活检标本见上皮萎缩,表面不全角化,上皮钉突呈不规则延长,基底细胞层液化变性,液化明显者可出现上皮下疱,固有层内近上皮区域见淋巴细胞浸润带病理诊断应为( ) A.慢性盘状红斑狼疮 B.寻常性大疱疮 C.扁平苔藓 D.良性粘膜类天疱疮 E.念珠菌病 [答疑编号 111020202] 『正确答案』C36.女,40 岁,下唇反复糜烂、出血、结痂 1 年活检标本见上皮表面过度正角化,粒层明显,角化层可有剥脱,有时可见角质栓塞,上皮钉突增生、伸长,基底细胞发生液化变性,上皮与固有层之间可形成裂隙和小水疱,基底膜不清晰,上皮下结缔组织内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血管周围有 PAS 阳性类纤维蛋白沉积,管周有淋巴细胞浸润。
病理诊断应为( ) A.肉芽肿性唇炎 B.糜烂型扁平苔癣 C.慢性盘状红斑狼疮 D.非特异性肉芽肿 E.慢性唇炎 [答疑编号 111020203] 『正确答案』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