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坝的工程地质研究.ppt
81页第五章 坝基岩体稳定性的工程地质分析µ 坝基岩体的压缩变形与承载力µ 坝基(肩)岩体稳定性分析µ 坝基岩体抗滑稳定计算参数的选取µ 降低坝基岩体抗滑稳定性的作用µ 坝基处理各种坝失事百分率统计概述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实践表明,工程地质条件不仅影响到坝址、坝型的选择,而且关系到工程的投资、施工工期、工程效益和工程安全在大坝发生毁坏的事故中,因地质问题而引起的最多,因此在大坝的设计和施工中,对坝基或坝肩的岩体进行工程地质条件的分析研究是非常重要的①①坝基在承受荷载作用下不会发生滑动失稳;②②坝基各部位的应力及变形值要在学科范围之内,避免产生过大的局部应力集中和严重的不均匀变形;③③坝基在渗流水的长期作用下,保持力学上和化学上的稳定,渗漏量和渗流压力都应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主要解决问题:n通常100m100m高的混凝土重力坝,传到坝基上的自重压力可达2MPa2MPa以上n导致坝基破坏的岩体失稳形式:W第一节 坝基岩体的压缩变形与承载力第一节 坝基岩体的压缩变形与承载力一、坝基岩体的压缩变形 (1 1)岩性软硬不一,变形模量值相差悬殊,引起较大的不均匀沉陷,导致坝体发生裂缝。
如粘土页岩、泥岩、强烈风化的岩石以及松散沉积物、尤其是淤泥、含水量较大的粘性土层,是容易产生较大沉陷变形的岩层 一、坝基岩体的压缩变形 (2 2)坝基或两岸岩体中有较大的断层碎带、裂隙密集带、卸荷裂隙带等软弱结构面,尤其是张性裂隙发育带且裂隙面大致垂直于压力方向,易产生较大的沉陷变形 (3 3)岩体内存在溶蚀洞穴或掏空现象,产生塌陷而导致不均匀变形 上述软弱岩层和软弱结构面的产状和分布位置对岩体变形也有显著影响二、坝基岩体承载力容许承载力:在保证建筑物安全稳定的条件下,地基能够承受的最大荷载压力包括过大沉陷变形引起的破坏,也包括剪切滑移导致破坏如何确定地基承载力?三种方法: :(1 1)现场荷载实验法按岩体实际承受工程作用力的的大小和方向进行原位实验获得岩体弹性模量、变形模量、泊松比指标复杂、费用高在大中型工程中采用2 2)经验类比法根据已建成的工程经验数据、工程特征、地质条件进行比较选取二、坝基岩体承载力岩体级别 ⅠⅡⅢⅣⅤf0(MPa)>7.07.0~4.04.0~2.02.0~0.5<0.5基岩承载力基本值(f 0) 风化程度岩石 类别全风化强风化中等风化微风化硬质岩石200~500500~10001000~25002500~4000软质岩石200~500500~10001000~1500岩石容许承载力表(KPa)(3)以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Rb)乘以折减系数(φ)求承载力的方法是最广泛应用的简便方法。
承载力 f = φ Rb折减系数选取:微风化 0.2~0.33; 中等风化 0.17~0.25.只考虑风化因素,且只有二个档次,不易掌握.岩石名称节理不发育(间距1.0m)节理较发育(间距1~0.3m)节理发育(间距0.3~0.1m)节理极发育(间距<0.1m)坚硬和半坚硬岩石(Rb>30MPa)1/7Rb(1/7~1/10) Rb(1/10~1/16) Rb(1/16~1/20) Rb软弱夹层(Rb<30MPa)1/5Rb(1/5~1/7) Rb(1/7~1/10) Rb(1/10~1/15) Rb《岩石坝基工程地质》,适用于初期设计阶段或中、小型水利工程中第二节 坝基(肩)岩体的抗滑稳定分析Ø坝基岩体抗滑稳定性指的是坝基岩体在筑坝后的各种工程荷载作用下,抵抗发生剪切破坏的性能Ø不同坝型对坝体和地基接触面或地基岩体中是否可能产生滑动的要求是各不相同的Ø坝基抗滑稳定问题是重力坝设计和重力坝工程地质勘查研究的主要课题Ø对于重力坝而言,很少有由于坝身受到剪切破坏的坝,但是多数坝基岩体中总是存在着风化岩体Ø软弱夹层、断层裂隙、地下水等不利地质条件,在不利条件组合下造成坝基滑动,使大坝遭受破坏。
一、坝基岩体抗滑动破坏的类型图3-5 3-5 坝基滑动破坏的形式o(a)表层滑动 (b)浅层滑动 (C)深层滑动1 1、表层滑动 指坝体沿坝底与基岩的接触面发生剪切破坏所造成的滑动滑动面大致是平面 坝基岩体坚硬,地基岩面处理不好或混凝土浇注不好 主要发生在坝基岩体的强度远大于坝体混凝土强度,且岩体完整、无控制滑移的软弱结构面的条件下此时,混凝土基础与基岩接触面常称为薄弱且可能滑动的面,接触面的摩擦系数值,是控制重力坝设计的主要指标坝体必须具有足够的重量,以便使接触面上的摩擦阻力大于作用在坝体上的总水平推力一、坝基岩体抗滑动破坏的类型2 2、浅层滑动 当坝基表层岩体的抗剪强度低于坝体混凝土时,剪切破坏往往发生在浅部岩体之内,造成浅层滑动滑动面常参差不齐 坝基岩体软弱,或岩体虽坚硬但表面部风化破碎层没有挖除干净一、坝基岩体抗滑动破坏的类型1)坝基岩体的岩性软弱,岩石本身的抗剪强度低于坝体混凝土与基岩的接触面.故在库水推力作用下,易于沿表层岩体的内部发生剪切破坏 从产生条件来看,这种浅层滑动可能有三种主要类型:从产生条件来看,这种浅层滑动可能有三种主要类型:坝基浅层滑动示意图 2 2 2 2)由近水平产出的薄层状岩层( (特别是夹有软弱层者) ) 由近水平产出的薄层状岩层( (特别是夹有软弱层者) )组成的坝基在库水推力作用下产生滑移弯曲。
这类变形破坏的产生主要是因为薄层状结构岩体的抗弯折变形能力很低,在平行于层理方向的荷载作用下,易于产生突向临空面方向的弯曲变形,故在水平荷裁作用下,坝趾下游岩层往往因发生隆起而丧失对坝基沿软弱层滑动的抗力,于是促进了坝基整体滑动的发生下图所示) 3)3)是碎裂结构岩休组成的坝基 碎裂结构岩休组成的坝基在坝体推力作用下发生的剪动滑移破坏3 3、深层滑动Ø 在坝基岩体的较深部位,沿软弱结构面发生剪切破坏滑动面由两三组或更多的软弱结构面组合而成,只有当地基岩体内存在有软弱结构面,且按一定组合能构成危险滑移体时,才有发生深层滑动的可能Ø 是高坝主要破坏形式一、坝基岩体抗滑动破坏的类型 坝基岩体表层滑动边界条件比较简单,主要取决于坝体混凝土与基岩接触面的抗剪强度浅层滑动近似一平面,抗滑稳定性取决于浅部岩体的抗剪强度坝基的深层滑动比较复杂,它必须有滑动面、切割面和临空面,下面着重讨论二、坝基岩体滑动破坏的边界条件分析二、坝基岩体滑动破坏的边界条件分析ABCD是滑动面; ABFE是被拉开的张裂面;ADE、BCF和ABFE是切割面;HDCG是临空面。
这些界面构成滑移体的边界条件CAEFGHBD滑动面:如缓倾的页岩夹层、泥化夹层、节理、卸荷裂隙、断层破碎带等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由两组或更多组的结构面组成的楔形、梭柱形、锥形 切割面:将岩体切隔开来,形成不连续块体的结构面通常由较陡的软弱结构面构成如各种陡倾的断层和裂隙等如ABEFABEF面,受拉应力而破碎临空面: : 滑移体与变形相临的面,是指滑移体可向之滑动而不受阻碍或阻力很小的自由面坝基深层滑移类型楔形体锥形体棱柱体方块体 坝基滑移体形状示意图二、坝基岩体滑动破坏的边界条件分析常见的几种滑移破坏形式:1 1、岩层产状平缓当坝基岩性软弱或软弱夹层埋藏较浅时,在水平推力作用下,下游岩层容易弯曲,形成浅层滑移砂岩泥化夹层薄层泥岩水平岩层的滑动破坏二、坝基岩体滑动破坏的边界条件分析2 2、软弱结构面倾向上游(倾角小于30° 30° )坝基下软弱结构面的产状愈平缓,由坝体自重力W W和水平推力H H组成的合力R R作用在其上的向下游的滑力愈大,抗滑力愈小,对稳定愈不利HWR当坝基下有贯通的倾向上游的缓倾角结构面时, ,最易与坝基附近的横向切割面和平行于河流方向的侧向切割面组成楔形体, ,直接由河床面滑出. .二、坝基岩体滑动破坏的边界条件分析3 3、软弱结构面倾向下游(倾角小于30°30°)坝基最大剪应力方向常与软弱面近于平行,所以最危险。
当坝趾附近有深层槽、洞穴或冲刷面直接滑出当坝趾下游有倾向上游的软弱面,则组成楔形体,自河面滑出当存在有较厚的软弱岩层或破碎带时,可因产生较大的压缩变形而起到临空面的作用,导致坝基滑动 岩性不均匀的坝基剖面断层泥化夹层构成滑动面冲刷坑二、坝基岩体滑动破坏的边界条件分析4 4、陡倾层状岩体一般不利于形成单一的滑动面,但可与层间法向裂隙或延续性裂隙组成阶梯状,或近似弧形的滑动面 陡倾层状岩体的滑移破坏F三、边界条件的阻滑因素1 1、滑动面的阻滑作用 滑动面的f f、c c值是决定岩体抗滑能力的主要因素但当滑动面的起伏差大,连续性差、夹泥层灭尖或被其他断裂错动时,则可提高其抗滑能力2 2、侧向切割面的阻滑作用 抗滑稳定分析是不计岩体的侧向抗滑作用的,只是把它作为安全储备但实际上是客观存在3 3、坝下游抗力体的阻滑作用 坝基软弱夹层倾向下游,若下游无冲刷坑或可压缩的断层破碎带作为临空面,则下游岩体有一定的抵抗滑动作用三、边界条件的阻滑因素3、坝下游抗力体的阻滑作用 有滑动面且无临空面时,必须有倾向上游的滑动面与之组合bc面上的摩擦力,除抗力岩体的自重外,还有坝体传来的水压力和坝体的自重等合力,合力的作用方向与bc面垂直,所以摩擦力较大。
f1,c1f2,c2pabcb′图5-12 5-12 抗力体的阻滑作用ab-滑动面;bc-第一破碎面; bb ′-第二破裂面四、坝肩岩体滑动的边界条件分析Ø对重力坝,坝肩部分库水水头变低,水平推力减小Ø对拱坝,坝身所受的水压力,通过拱圈传递到两岸岩体上另一方面,拱坝对坝肩岩体的变形非常敏感,稍有位移即可引起拱圈产生超出允许范围的拉应力,从而发生裂缝,甚至导致溃坝 四、坝肩岩体滑动的边界条件分析Ø侧向滑动面,3 3,4 4Ø切割面:1 1,2 2Ø临空面:当下游河谷变窄、地形收缩时,滑动面增长,对岩体稳定不利在坝下游河流急转且岸坡陡峭突出或有冲沟切割,两面临空现象,对稳定不利EVHO1234AN 拱坝坝肩岩体稳定分析示意图拱坝切割面滑动面四、坝肩岩体滑动的边界条件分析几种可能引起坝肩岩体发生滑动的地形地质条件a1a2a3a a、由一组软弱结构面构成的不利条件四、坝肩岩体滑动的边界条件分析几种可能引起坝肩岩体发生滑动的地形地质条件b1b2b b、由两组软弱结构面构成的不利条件四、坝肩岩体滑动的边界条件分析几种可能引起坝肩岩体发生滑动的地形地质条件 CDE第三节 坝基岩体抗滑稳定计算1、表层滑动稳定性计算 式中: nK——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取1.0~1.1;nf ——滑动面的抗剪摩擦系数n∑V——作用在滑动面以上的力在铅直方向投影的代数和n∑H——作用在滑动面以上的力在水平方向投影的代数和nK′——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取≧≧2.5;nf′——滑动面的抗剪摩擦系数nc′——滑动面的抗剪断粘聚力;A——滑动面的面积一、坝基岩体抗滑稳定计算(极限平衡)∑H∑VU 对中小型工程中的中、低坝,若无条件进行试验时,也允许按纯抗剪公式计算。
荷 载 组 合 坝 的 级 别 123基 本 组 合1.101.051.05特殊组合(1)1.051.001.00特殊组合(2)1.001.001.00不同情况下Kc的大小要求不同,如下表注:表中基本组合是指正常水位下的各种荷载组合;特殊组合(1)是在校核洪水位情况下的荷载组合;特殊组合(2)是包括地震荷载下的各种荷载组合 HH2 2)深层滑动抗滑稳定计算(1)(1)单滑动面倾向下游, 下游有陡立临空面时:α(2)(2)单滑动面倾向上游时:α α一、坝基岩体抗滑稳定计算(3)(3)双滑动面或仅有倾向下游的滑动面,下游无陡立临空面时( (剩余推力法):一、坝基岩体抗滑稳定计算二、地质因数对f f、c c值的影响1 1、滑动面的影响滑动面的起伏差越大,粗糙越不平,软弱夹层越薄,抗剪强度越高充填度(充填厚度t/t/起伏差h h)与f f的关系起伏值(cm)夹泥厚(cm) f C(KPa)0.5~20.05~20.82570.5~20.05~20.6352层面平直0.5~10.426层面平直2~100.2710 起伏值与夹泥厚对f f的影响0.60.4t/h0.20.4 0.8 1.2 1.6 2.0f充填度(充填厚度t/t/起伏差h h)与f f的关系2 2、地下水循环渗流的条件地下水的渗入可之间降低滑动面上的f f、c c值,或促使软弱层泥化3 3、坝基岩性不均时f f、c c的确定面积加权法:应力加权法:f1f2f1f3 多种岩层组成的坝基二、地质因数对f f、c c值的影响三、抗剪强度指标的经验数据 坝基岩体力学参数参考值(建议值)岩体分类混凝土与岩体岩体变形模量f′C′ (MPa)f′C′ (MPa)E0×104(MPa)Ⅰ1.5~1.31.5~1.31.6~1.42.5~1.3>2.0Ⅱ1.3~1.11.3~1.11.4~1.22.0~1.52.0~1.0Ⅲ1.1~0.91.1~0.71.2~0.81.5~0.71.0~0.5Ⅳ0.9~0.70.7~0.30.8~0.550.7~0.30.5~0.2Ⅴ0.7~0.40.3~0.050.55~0.40.3~0.050.2~0.02《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19931993)中提供的适用于规划、可行研究设计阶段的参考数据表三、抗剪强度指标的经验数据 结构面、软弱层、断层抗剪强度参考表(建议值)类型f′C′(MPa)节理面0.8~0.60.25~0.1层面0.7~0.50.15~0.05岩块与岩屑型0.55~0.450.25~0.1岩屑夹泥型0.45~0.350.1~0.05泥夹岩屑型0.35~0.250.05~0.02泥0.25~0.180.02~0.01第四节 坝基渗透稳定性与冲刷1 1、坝区渗漏条件的分析①①渗漏通道 渗漏通道一般指具有较强透水性的岩土体,可分透水岩层、透水带和透水喀斯特管道。
n透水层: :主要透水层位第四纪的砂层、卵砾石层、胶结不良的砂岩、砾岩层等n透水带:断层破碎带和裂隙密集带是基岩中主要渗漏通道n喀斯特管道:坝区有可溶性岩体存在时,由于强烈喀斯特发育,在岩体中产生溶洞、暗河及溶隙等相互连通而构成喀斯特管道,可能造成严重的坝区渗漏 ② ②渗漏通道的连通性n 第四纪松散沉积地层渗漏通道的连通性主要取决于地层结构特征,与地貌发育情况密切相关n 基岩透水层、透水带基喀斯特管道的 连通性则受岩性、地质构造、地形地貌、覆盖层特征等因素控制,情况比较复杂2 2、坝基的渗透稳定性分析n渗透水流作用于岩土上的力,称渗透压力或动水压力n渗透压力达到一定值时,土中的某些颗粒就会被渗透水流携带和搬运,这种地下水的侵蚀作用称为潜蚀n潜蚀使得岩土中一些颗粒甚至整体就会发生移动而被渗流携走,从而引起岩土的结构变松,强度降降低,甚至整体发生破坏这种工程动力地质作用或现象称之为渗透变形或渗透破坏 ① ①渗透变形的类型n管涌:即土体中一部分小颗粒被渗透水流携出,较普遍发生在不均质砂层中(如下页图)n流土:即土体表层某一部分土粒在垂直土层的渗透水流作用下全部浮动和流走。
常发生在大坝下游坡脚有渗透水流逸出的土层中n接触流土:即渗透水流近于垂直土层运动,当由颗粒粗细相差悬殊的细粒土进入粗粒土中时,细粒土被水流带入粗粒土中n接触冲刷:渗透水流方向与土层平行,细粒土与粗粒土接触面上的土粒受粗粒土中流速较大的水流所冲刷并被它带走管涌破坏示意图(a a)斜坡条件时 (b b)地基条件时1-1-管涌堆积颗粒; 2-2-地下水位; 3-3-管涌通道; 4-4-渗流方向 流入: 流出: 渗透压力:单位土层浮容重:动水压力(D):单位体积土层所受的渗透压力 水流由下往上渗透时一旦当动水压力与土体的水下重量相等时,土体将处于悬浮状态而发生流土 ② ②渗透变形的水动力条件 地下水在松散土体中渗流时,土颗粒在水头差作用下承受了来自水流的渗透力即动水压力--------太沙基公式 即:土粒的密度愈大,孔隙率愈小,则临界水力梯度愈大,也即土体愈 不易发生渗透变形(流土)若砂土粒密度ρs =2.65,n=50%~30%,则: 若dpdp=dqdq: 即:临界水力梯度IcrIcrn太沙基公式 未考虑土体本身的抗剪强度,所以实测的各种土的临界梯度往往较上述公式计算结果相差很大。
所以有必要进一步分析土的结构特性管涌的Icr的求取较为复杂,通过试验测定 ③③土体性质与渗透变形 土体抗渗强度取决于其本身的结构,制约渗透变形发生的土体结构特性,包括土中粗细颗粒直径比例,细粒物质的含量和土的级配特征,颗粒形状及排列方式等因素n n粗细粒径比例粗细粒径比例 1 .粗细颗粒直径比例细粒从空隙中流动最优比例:d0/d >= 8d0 :孔隙直径d:细颗粒直径D:粗颗粒直径天然无粘性土 n=0.395 D/ d0 =2.5D/d >= 20 有利于管涌 土体的排列方式决定着D / d0 的值: 当排列疏松时, D / d0 减小, 有利于渗透变形 当排列密实时, D / d0 增大, 不利于渗透变形 n n细颗粒含量细颗粒含量 只有较多量的粗大颗粒构成骨架,才能形成直径较大的孔隙,易于产生潜蚀如细颗粒达到一定含量致使颗粒间不能相互接触,不能由它构成骨架,则孔隙大小取决于细颗粒,则比较难以潜蚀 实验资料证实:当细粒含量达20%-30%时,产生渗透变形所需的水力梯度值急剧增大;用细颗粒含量来判别双峰型砾土的渗透变形型式:>35% 流土<25% 管涌=25%~35% 流土或管涌,取决于砾土的密实度及细颗粒的组成 中等以上密实度、不均匀系数较小的细粒土,发生流土; 细颗粒成分中粘粒含量增加,可增大土的凝聚力,土的抗渗强度增加,不易发生渗透变形。
n n土的级配特征土的级配特征 土的级配特征可用土的不均粒系数Cu表示(Cu =d60/d10) Cu值愈大,说明土愈不均匀,级配愈好 Cu<10------流土 Cu >20-----潜蚀 Cu 在10-20之间-----两种均可能发生 研究临界水力梯度与不均粒系数之间的关系表明:砂土的Cu值愈小(土粒愈均匀)则Icr值愈大,即产生流土的临界水力梯度较潜蚀的要大n n压密固结程度压密固结程度 经过压密固结的土不仅孔隙度有所降低,粒间嵌合力也有所增强,必然要经过渗流力浮动以后才能悬浮其临界梯度和允许梯度显著高于颗粒成分相近但未经固结的土n n粘粒含量粘粒含量 粘粒含量增多增加土的内聚力,增加土的抗潜蚀能力n n渗流出口条件渗流出口条件 对于由渗流出口朔源发展的潜蚀 — — 管涌型渗透变形,渗流出口有无适当保护,对渗透变形的产生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地层组合关系:单一型:多位于河流的上游,一般为砂卵(砾)石层,一般发生管涌,随着细粒成分的增多,可能流土双层型:主要考虑表层粘性土的性质、厚度、完整程度多层型:除考虑表层粘性土层外,还考虑砂层透镜体或粘性土层透镜体或相变等造成水力梯度的突变等原因工程因素施工等破坏了表层具有防渗作用的弱透水层。
地形地貌条件沟谷切割等改变了渗流的补给、渗流的长度、出口条件等3 渗透变形的防治措施 渗透变形的防治,通常采用三方面的措施: Ø改变渗流的动力条件;Ø保护渗流出口;Ø改善土石性质 (1)建筑物基坑:Ø人工降低潜水位Ø板桩防护墙 ⑵土石坝防治渗透变形的措施 ①垂直截渗:粘土截水槽、灌浆帷幕、混凝土防渗墙等 ③③排水减压 在坝后的坝脚附近设置排水沟和减压井,它们的作用是吸收渗流和减小溢出段的实际水力梯度 ② ② 水平铺盖④反滤盖重 反滤层是保护渗流出口的有效措施,它既可以保证排水通畅,降低溢出梯度,又起到盖重的作用 n1 1、冲刷坑n从坝、闸或溢洪道溢流宣泄下来的水流具有很大的能量,对下游河床常发生严重的冲刷作用,尤其是采用挑流消能形式时,将在坝(闸)下游的河床中形成冲刷坑形成临空面四 坝下游河床冲刷作用LHhd 挑流示意图四、坝下游河床冲刷作用LHhd图5-24 挑流示意图2 2、冲刷坑是否会危及大坝的安全?一般采用挑射距离(L L)与冲刷坑的位置(d d)的比值来估计岩层倾角较陡的基岩: L/d>2.5L/d>2.5,安全;岩层倾角较缓的岩层: L/d>5.0L/d>5.0,安全。
四、坝下游河床冲刷作用3 3、河床岩石冲刷破坏机理 由于挑射水流在岩石裂缝间产生脉动压力,使裂缝张开,岩块松动,直到岩块被水冲走 (1 1)地质方面: 岩块的大小、重度、几何形状、相互位置以及岩块间充填物的性质有关岩块的磨损和破坏又取决于岩石的性质和强度2 2)水力方面: 挑流形式、单宽流量、入水流速和水垫厚度等四、坝下游河床冲刷作用4 4、地质条件对冲刷坑的影响,归纳为下列三方面(1 1)断裂破碎带往往控制着局部最大冲坑位置、形状和范围2 2)缓倾的软弱结构面及软弱夹层较陡倾者,易于形成较深的冲坑当岩层倾向下游时,更易使冲坑上游侧坍破坏,并溯流向坝址发展,危及坝基稳定当岩层倾向上游,或倾角较陡时,一般冲刷坑较轻3 3)节理裂隙的密度愈大,岩块体积愈小,愈易形成较深的冲坑4 4)岩石的性质和分化程度对坝其岩体的稳定性也有显著的影响四、坝下游河床冲刷作用5 5、冲刷坑深度的确定 水工模型试验 经验公式估算: d=d=αqαq0.50.5H H0.250.25-h-hnαα为冲坑系数,坚硬完整岩石0.9~1.20.9~1.2,软弱破碎、裂隙发育岩石1.51.5~2.02.0;nq q为单宽流量(m m3 3/s·m/s·m);nH H上下游水位差;nH H下游水深。
LHhd图5-24 挑流示意图第五节 坝基处理一、清基定义:将坝基表面的松散软弱、风化破碎及浅部的软弱夹层等不良的岩层开挖清除掉,使坝体放在比较新鲜完整的岩体上1.1.大坝地基开挖深度,是设计和施工中的一个重要问题Ø费用问题,工期问题,基坑排水问题,基坑边坡稳定,地应力问题2.2.以风化程度或岩体质量级别为依据来确定坝基开挖深度Ø一般情况下,高坝建在坚硬岩石的微风化或弱风化带下部,经过论证和处理,也可部分建在弱风化带的中部Ø中坝建在弱风化带中部或部分建在上部Ø两岸地形较高部位可适当放宽一、清基3.3.中、高坝最低要求为: : 岩块饱和抗压强度R Rb b≧30MPa≧30MPa; 声波纵波速V Vp p≧3000m/s≧3000m/s; 变形模量E E0 0 ≧5000MPa≧5000MPa 低坝和中坝最低要求为: : 抗压强度Rb≧15MPaRb≧15MPa; 声波纵波速Vp≧2000m/sVp≧2000m/s; 变形模量E E0 0 ≧2000MPa ≧2000MPa。
4.4.土坝的清基,要求低5.5.对于风化速度较快的岩层,预留保护层或采取保护措施二、坝基加固措施(一)固结灌浆n 通过在基岩中钻孔,将适宜的具有胶结性的浆液(大多为水泥浆)压入到岩基的裂隙或孔隙中,使破碎岩体胶结成整体以增加基岩强度n 灌浆孔一般布置成梅花型,孔距1.51.5~3.0m3.0m孔深度5 5~8m8m,最大深度15m15m二、坝基加固措施(二)锚固 当地基岩石中发育有控制岩体的滑移面的软弱面时,为增加岩体的抗滑稳定性,可采用预应力锚杆( (或钢缆) )进行加固处理 预应力钢筋或钢缆锚固 大口径钢筋混凝土管柱锚固 坚固岩层夹层建筑物底板锚固段 锚固结构二、坝基加固措施(三)槽、井、洞挖回填混凝土 当坝基下有规模较大的软弱破碎带时,如断层破碎带、软弱夹层、泥化夹层、泥化层等1 1、高倾角软弱破碎带的处理n混凝土土塞是将软弱夹层带挖除到一定深度后回填混凝土,以提高地基的强度开挖深度可取宽度1.01.0~1.51.5倍n软弱夹层破碎带岩性疏松软弱,强度低且宽度较大时,可采用梁或拱的形式跨过。
再配合灌浆、水平防渗等处理措施破碎带混凝土塞 坝基处理混凝土拱破碎带坝体二、坝基加固措施2 2、缓倾斜软弱破碎带的处理n埋藏浅时,全部挖掉,回填混凝土n部分挖除每隔一定距离挖一个平洞,洞的顶部和底部均嵌入坚固完整的岩层中,然后回填混凝土,形成混凝土键大坝夹层混凝土键 缓倾斜软弱破碎带的处理 三、防渗和排水处理 一般原则,在大坝迎水面或其上游部位设置防渗措施,如灌浆帷幕,尽量降低坝基的渗透水流而在迎水面下游的坝基部分则设置排水措施,如排水井、孔等,以便降低渗透压力三、防渗和排水处理1 1、帷幕灌浆n在大坝上游地基中,布置1 1~2 2排钻孔,以一定压力将水泥压入基岩的裂缝或断层破碎带形成不透水帷幕帷幕的深度,到不透水层不透水层很深,到隔水层3 3~5 5米高坝可设两排钻孔,中低坝一排钻孔孔距1.51.5~4.04.0米. .2 2、排水措施n在帷幕下游坝基中设排水孔,2 2~3 3排,并设排水管道、廊道或集中井,将水排出坝体以外浆液扩散范围灌浆廊道 帷幕灌浆钻孔排水孔及廊道 防渗帷幕示意图第六节 各种坝型对地质地形条件的要求 1、土石坝对地质地形条件的要求 土石坝泛指由当地土料、石料或混合料,经过 抛填、辗压等方法堆筑成的挡水坝。
当坝体材料以土和砂砾为主时,称土坝、以石渣、卵石、爆破石料为主时,称堆石坝;当两类当地材料均占相当比例时,称土石混合坝 土石坝对地质地形条件要求低,从岩石地基到土质地基,都可修建土石坝岩石地基对任何坝型一般都适应但对于强烈喀斯特岩体、大的断层破碎带、强透水或抗剪强度低的软弱夹层、泥化夹层的岩体、基岩面起伏太大的岩体,宜避开或加强处理土质地基,程度不同的会存在沉陷、变形、滑动、渗漏和渗透变形、振动液化等问题 土石坝适应于各类地形条件n 高山深谷地形:河谷窄,山坡陡峻,山脊高,坝轴线短,如把土石坝布置在顺直河段,则引水洞、泄洪洞要拐弯,洞线长,溢洪道开挖边坡高,工程量大,而且溢洪道紧接土石坝,施工干扰大应选择弯曲河段,把坝布置在弯道上,则凸岸布置引水洞、泄洪洞、溢洪道,可大大缩短长度,减少工程量;但如凸岸山梁单薄,便应对山梁的边坡稳定、渗透稳定、挡水后的抗滑稳定作计算论证n 丘陵地形:河谷宽,山坡平缓,枢纽布置条件好,建筑物可在坝的两端布置互不干扰,布置溢洪道最好利用有垭口的地形平原地形,一般河道顺直,无弯道可利用,常采用河岸式布置2、重力坝对地质地形条件的要求n 重力坝是由砼或浆砌石修筑的大体积档水建筑物,其基本剖面是直角三角形,整体是由若干坝段组成。
n 重力坝主要依靠坝身自重与地基间产生足够大的摩阻力来保持稳定,故重力坝对地基要求比土石坝高,一般修建 在基岩上低坝也可修在较好的土质地基上重力坝对地质地形条件的要求主要有:n①具有足够的抗滑能力,满足抗滑稳定的要求;n②坝基应有足够的抗压强度和与坝体混凝土相适 应的弹性模量,有较好的均匀性和完整性;n③坝基、坝肩应具有良好的抗渗性;n④两岸山体必须稳定,没有难处理的滑坡体和和潜在的不稳定滑移体;n⑤下游河床岩体应具有对高速水流抗冲能力;n⑥坝区附近有足够的、合乎要求的混凝土骨料3、拱坝对地质地形条件的要求n 拱坝平面上呈拱形并在结构上起拱的作用的坝拱坝的水平剖面由曲线形拱构成,两端支承在两岸基岩上竖直剖面呈悬臂梁形式,底部座落在河床或两岸基岩上拱坝一般依靠拱的作用,即利用两端拱座的反力,同时还依靠自重维持坝体的稳定 n拱坝地质地形条件的要求:n两岸地形完整性和岩体稳定性要求高,要求两岸拱座岩体稳定,包括拱座的抗滑稳定、变形稳定和渗透稳定两端拱座岩体应新鲜、完整,强度高而均匀,透水性小,耐风化、无较大断层,拱座山体厚实稳定,不致因变形或滑动而使坝体失稳滑坡体、强风化岩体、具软弱夹层的、易产生塑性变形和滑动的岩体均不宜作为拱坝两端的拱座。
4、支墩坝对地质地形条件的要求n支墩坝:由一系列支墩和斜倚于其上的面板组成的坝面板直接承受上游水压力和泥沙压力等荷载,通过支墩将荷载传给地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