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日》古诗.docx
3页《春日》古诗 春日 宋代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注释 1、春日:春天 2、 胜日:指春光明媚的好日子 3、 寻芳:春游赏花 4、 泗水:水的名字,在某省中部,源于泗水县,流入淮河 5、 滨:水边;河边 6、 光景:风光景物 7、 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 东风:春风 赏析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咏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
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识别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似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访”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万紫千红总是春”赏析 首句点明出游的时令、地点,下三句写“寻芳”的所见所识春回大地,诗人耳目一新正是这新鲜的感受,使诗人认识了东风仿佛是一夜东风,吹开了万紫千红的鲜花;而百花争艳的景象,不正是生机勃勃的春光吗?诗人由“寻”而“识”,步步深化,统率全诗的则是一个“新”字但泗水在**,孔子曾在泗水之滨讲学传道;而南宋时那地方早已沦陷于金国,朱熹怎能去游春呢?原来这是一首哲理诗。
诗中的“泗水”暗喻孔门,“寻芳”暗喻求圣人之道,“东风”暗喻教化,不露说理的痕迹这是朱熹的***之处 第 3 页 共 3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