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班角色游戏中教师语言有效回应策略的探究.docx
14页小班角色游戏中教师语言有效回应策略的探究 童凌云【Summary】语言回应是小班角色游戏中教师最常用的回应,但现实中教师的不适宜回应情况经常发生,严重影响了幼儿角色游戏的深入推进和师幼关系的良好发展本文基于教师在小班角色游戏中的语言回应,进行分析、思考,对提升教师语言有效回应的能力进行了初探,试图寻找到一种科学、有效的回应策略Key】小班幼儿 角色游戏 语言回应小班幼儿对角色游戏有着很大的热情,角色区经常成为他们持续玩的时间最长的区域,也是师幼互动、幼幼互动发生最频繁的地方而语言回应作为小班角色游戏师幼互动中的教师的主要互动行为,其适宜性直接影响师幼互动的质量《指南》中指出“要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创造一个充满爱和尊重、富于理解和激励、宽松而安全的、积极互动的环境,引导幼儿在生活与游戏中快乐地动手动脑、感知体验、交往合作、探索创造”但是在小班角色游戏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幼儿兴致勃勃地开始游戏,但玩了一会儿就没了开始的兴趣,有时候是因为材料不足,有时候是因为与同伴发生了矛盾,有时候是因为缺乏生活经验等等,种种困难迫使幼儿放弃了继续游戏而教师的语言支持,能够增加幼儿自信心,解决实际困难,助推角色游戏进程,提高角色游戏水平。
一、小班角色游戏中教师语言回应现状分析日常带班过程中,教师重视集体教学中的有效回应,在集体教学中会有意识地思考如何有效回应但在角色游戏中,很多教师没有思考过有效回应的问题,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很多回应是不适宜的、无效的即使有些教师认识到角色游戏中语言回应的重要性,但由于角色游戏的不确定性,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发起的互动往往比集体活动和生活活动更加频繁、更加灵活和不可预测,教师往往不能进行有效回应基于这样的思考,在实践观摩活动中,笔者观察记录了近一年小班角色游戏中30名教师语言回应的情况其中,入职1-5年的青年教师10人,入职6-15年的中青年教师10人,入职15年以上的中老年教师10人现截取几个经典的片段:镜头一:敷衍式回应小朋友们在娃娃家用各种材料烧饭做菜萌萌烧好后,一蹦一跳地把饭菜端给老师,声音洪亮地说:“老师,你看!这是我烧的菜老师看了一眼,面无表情地回应:“嗯,好的!真棒!”果果、小七、小澄等5、6个孩子看到了,一哄而上拿了自己烧的菜挤到老师面前:“老师,这是我烧的”“我也烧了菜老师一边回应:“好的,好的”,一边摆了摆手,“拿回去吧!”幼儿低着头脸拿回了“菜”镜头二:粗暴式回应小越、琪琪和晨晨正在玩医院游戏。
晨晨当病人,小越和琪琪都想当医生穿白大褂但是,白大褂只有一件小越说:“我是医生,要我穿琪琪说:“我也是医生,我要穿两人拿着白大褂拉扯起来,互不相让琪琪眼看就要被小越抢走白大褂了,大声哭起来老师闻声走过去,“别抢了,怎么回事呀?”琪琪边哭边说,“小越抢我的医生服小越赶忙哭起来:“是我先拿到的,是她抢我的老师说:“那你们轮流当医生吧!”两人不依不饶,继续抢白大褂老师见状:“好了,好了,那你们两个都不要当医生了,去玩其他的说着,拿走了白大褂镜头三:空洞式回应梓欣和悦悦在玩烧饭游戏,梓欣拿到了奶粉罐当锅子用悦悦手里拿着铲子,她看到梓欣的奶粉罐,就想用铲子去搅拌梓欣抱住奶粉罐,大哭起来:“这是我的”悦悦边哭边说:“我没位置了,给我玩一下老师走过来问:“怎么啦?你们都想要这个奶粉罐吗?”两人点头,“那怎么办呢?想想办法看悦悦说:“我大,给我玩!”梓欣抱着奶粉罐继续哭能不能你玩一下我玩一下,轮流玩呢?”老师说梓欣摇摇头继续哭我们玩玩具要分享!”老师继续劝说但是10分钟过去了,两个孩子还是不愿意一起玩,不愿意轮流玩,一脸茫然地看着老师镜头四:激发式回应菡菡站在午睡室和教室的通道上,伸直了一条手臂对跑过来的牛牛说:“进门请刷卡!”牛牛楞了一下,右手伸进口袋,假装摸出一张门卡,在菡菡的手掌上刷了一下。
见没动静,有刷了一次,只听到菡菡发出“滴-滴”的声音,伸直的手臂缓缓放了下来这时,轩轩也跑了过来,她试图推开菡菡的手菡菡大声说:“进门请刷卡!”轩轩眼睛看向老师老师问:“轩轩,菡菡在玩刷卡通行游戏,你以前在哪里见过吗?”“我们小区就有的除了刷卡,还可以怎么通过呢?”轩轩在菡菡手掌上轻轻按了几下,边摁边说:“我有密码!”菡菡发出“滴-滴”的声音,大门打开了轩轩笑着进了门基于对这30名小班教师常态下角色游戏的观察分析,敷衍式和空洞式语言回应经常出现,偶尔也会看到粗暴式回应而激发式回应在小班教师中并不多见教师在角色游戏中会出现以上不适宜回应,主要原因有:(一)感情投入少开展角色游戏时,投入感情多的教师,会对幼儿有更大的耐心,能满腔热忱地对幼儿的互动行为进行回应而投入感情少的教师,会消极对待幼儿与教师的互动行为,甚至会不理不睬比如镜头一,小班幼儿年龄小,经验浅,在老师与同伴的模仿中学习、成长看到同伴烧的“菜”得到了表扬,也希望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会一个一个跑到老师面前,把自己烧好的菜给老师看但老师的语言回应是简单、敷衍的“好的,好的”老师对幼儿角色游戏的重视不够,没有去关注幼儿的游戏,也没有去思考幼儿语言和行为背后的原因及心理需求。
二)認知不明确随着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年轻的幼儿教师越来越多,往往会因为教育经验不足,在角色游戏中回应幼儿时,只注意到幼儿争抢玩具的表面行为,没有全面分析幼儿求助行为的内在需求,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而部分中老师教师会凭借自己的感觉和经验进行不适宜的回应,导致幼儿对回应的满意度不高,产生不良的情绪情感体验比如镜头二,当孩子发生冲突或争抢的时候,教师希望快速平息、解决但是由于教师缺乏对小班幼儿年龄特征的认知,不知道该怎么回应,只能通过自己的权威制止游戏的继续,而这一回应,幼儿的社会交往技能不能得到学习,也阻碍了角色游戏的发展三)专业素质不过硬在角色游戏中,有的教师虽然能够用心观察孩子的游戏行为,捕捉到需要回应的时刻,也进行了回应但缺乏回应技巧,影响了回应效果这些和教师的专业素质有关比如镜头三,3岁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使得他们对物品的所有权建立概念,加之高度的自我中心,使得他们非常珍视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大部分小班幼儿虽然萌发了分享的意识,但其认知和行为严重脱节,在行为上很难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分享而教师讲“要分享要轮流玩”的大道理是没有用的,需要用实实在在的具体方法来帮助幼儿如果用 “你遇到困难了,先不哭,我们一起来想办法。
可以和小朋友说,你可以借我玩一会儿吗?”教给小班孩子具体的解决办法,比空洞地说“要分享,要轮流玩”有用多了二、不同语言回应对幼儿的影响基于以上30位教师语言回应后幼儿的行为表现,不难发现,教师不同的语言回应,不仅会给孩子带来不同的感受,传递给孩子不同的信息,让孩子产生截然不同的自我评价,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影响角色游戏的开展和推进如下图:三、角色游戏中教师语言有效回应策略在角色游戏中,教师采取的语言回应策略适宜与否直接影响了游戏活动的成功与衰败,教师适时地提供适当的回应策略支架,给幼儿“适宜的唤醒”,让幼儿掌握必要的关键经验的同时,也让幼儿在宽松愉悦的游戏环境中充满自信、快乐地发展通过年级组对“教师在角色游戏中的回应”的多次研讨和班级实践,重点探究以下几种回应策略:(1)赏识式回应教师用赏识的语言进行回应,可以激发幼儿的自信心,提高参与角色游戏的积极性,提升交往能力但赏识需要一定的技巧,以免变成“你真棒,真能干”空洞式回应赏识一定是教师发自内心认同幼儿的结果,在观察、了解幼儿游戏情况的基础上,及时发现并反馈幼儿游戏中的行为,对幼儿的行为做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鼓励,充分调动幼儿角色游戏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例如: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小班幼儿把自己烧好的“菜”拿给老师看老师要抓住孩子“烧菜”的兴趣点,进行回应可以通过询问的方式“你烧的是什么菜?”“你是怎么烧的?”“你是和谁一起烧的?”,在了解游戏情节的基础上,用肯定的方式:“你烧的菜颜色真好看,味道肯定不错!”“你的菜一定很美味,小朋友肯定喜欢吃在角色游戏中多用赏识式回应可以满足幼儿当前希望被肯定、赞赏的心理需求,同时可以助推角色游戏进一步发展,达到丰富游戏情节的效果角色游戏中多用赏识式回应,还可以促进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及规则意识的形成比如,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不爱整理,也不愿意分享教师可以用赏识式的正面语言回应如“××小朋友已经在整理玩具啦!她收拾玩具的动作比以前快多了!”、“××愿意和小朋友轮流当医生,你们的游戏更有趣啦!”(2)启发式回应孩子的角色游戏情境是多种多样的,游戏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出乎意料的困惑或疑惑,教师要捕捉既能满足孩子探索欲望又能增加孩子经验的问题,及时做出回应,启发幼儿思考并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玩医生游戏时,铭铭的听诊器,一头挂在胸口,另一头按在铛铛的脸上,然后又按在手上旁边的月月看见了,大声喊起来,“明明,这个东西不是这样用的。
放这里!”说着,月月指着铛铛的胸口,示意听一听胸口铭铭不顾月月的建议 ,继续按照自己的办法给铛铛看病月月跑来,告诉老师,“铭铭不会玩铭铭一脸疑惑,“就是这样玩的呀!”此时,老师对孩子的困惑进行启发式回应:“铭铭用的这个工具叫什么?是用来干什么的呢?”“你去医院的时候,医生给你用过吗?是怎么用的?”通过这样的回应,既让幼儿认识了听诊器,帮助幼儿回忆起医生使用听诊器给他看病时的经历,又满足了孩子探索听诊器的欲望启发式回应看起来是在问幼儿问题,实质上是把幼儿面临的问题描述出来,启发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寻求解决的途径,可以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3)建议式回应小班幼儿年龄小,缺乏沟通交往的技能,因此很多矛盾无法自己解决,需要教师委婉地给幼儿提出建议比如角色游戏中,小米、一鸣、小旭都想当妈妈来烧饭,但是娃娃家只有1把铲子小米拿到了铲子,一鸣和小旭都想抢,但是抢不过来一鸣开始哭起来老师回应:“老師知道你很难过,有困难,我们可以帮助你等一鸣不哭了,然后问她:“你也想烧饭,对不对?”“如果你让小米先玩一会,等一下再去借,说不定她会同意借你哦!”一鸣听到老师这么说,对小米说:“你先玩,等会儿给我玩,行吗?”小米点点头。
告诉孩子,老师是理解他的,愿意帮助他的,孩子才愿意来听老师的建议教师利用假设的语言提出建议,创造了完整的情景和换位思考的机会,从而有效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激发幼儿进一步交往、表征或创造采用这种语言回应时,教师的语言要通俗易懂,尽量用口语化的方式,便于小班幼儿理解建议式回应在角色游戏中,还主要应用于幼儿的游戏情节发展停滞不前或发展情节有困难的时候此时,教师不是给予幼儿直接的指导,要怎么做而是用建议的方式“这样试试……”“如果不行,我们想想别的办法”“肯德基没有蛋糕,要不我们开个蛋糕店吧!”这种回应方式就,幼儿能感受到自主和尊重,比较容易接受4)指令式回应当幼儿在游戏中严重违反规则或出现攻击性行为时,教师的回应,首先是强行制止,用指令性语言:“请停下来”“不能这样”,然后明确告诉幼儿这样做的后果,以保证游戏的健康和安全比如:“你这样拉衣服,衣服会破的 “你用玩具打别人的头,这样会很痛的比如:然然和壮壮在扮演消防员,两人都拿到了同一个头盔壮壮力气大,抢了过去然然大哭,“我的!”壮壮直接拎起头盔,要打然然此时,老师就要用指令式回应:“停下来,你这样打然然,他会很痛的!”以免发生危险然后再用其他方式,比如建议式或启发式等进行再回应。
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除了用以上几种回应方式外,还可以用询问式、选择式、追问式等回应方式,而且多种回应方式可以交叉使用不管用哪种方式,其实都是有流程的,我们认为,有效回应首先是精神层面的回应,幼儿在交往与互动中,教师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