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换所内部培训课件-工程设计类-2g3g核心网工程(电路域).ppt
68页2G/3G核心网工程设计-电路域,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交换所 邱钧 陈健 2010年,,网络目标架构,,,本文介绍,课程目录,,,设计概述,1,,,2,,,3,,,4,核心网网络架构,电路域网络组织及路由计划,,,5,中继带宽及信令计算,电路域网元设置原则,,,6,电路域统一站点接入,,,7,网管、计费、同步,,,8,图纸及附件,设计概述-设计依据,设计委托函 项目可研 可研批复 技术体制 设备规范 相关技术要求 设备供货合同 甲方提供资料数据 设计人员现场勘察资料 设计概述-设计范围与责任分工,设计范围: 负责交换子系统及相应交换配套的设备安装、设备配置、机房平面布置设计; 负责交换网络建设方案、话路网网络组织、信令网网络组织结构设计; 负责网管接入系统网络设备扩容、计费采集接入系统网络设备扩容、CE接入IP承载网网络设备扩容设计; 负责交换设备至交换DDF(ODF)、软交换设备至CE设备、CE设备之间、CE设备至交换ODF的布缆设计等设计概述-设计范围与责任分工,设计分工: 与无线专业设计分工 本设计与无线专业以A-bis或Iub接口为界交换专业负责交换子系统(NSS)的设计和基站子系统(BSS)中安装在交换机房内的基站控制器(BSC)或RNC的平面布置,以及A接口或Iu-cs的线缆布放;无线专业负责基站设备、无线分区的设计。
无线专业负责向交换专业提供基站及无线分区的相关数据 本设计与无线专业以A接口为界交换专业负责交换子系统(NSS)的设计以及A接口的线缆布放;无线专业负责基站子系统(BSS)中安装在交换机房内的基站控制器(BSC)的平面布置,负责基站设备、无线分区的设计无线专业负责向交换专业提供基站及无线分区的相关数据 上述两种方式的选择请根据项目实际确定 与传输专业设计分工 本设计与传输专业以交换DDF/ODF为分工界面本设计负责交换设备至交换DDF/ODF(立板)的线缆连接和布放的设计,负责交换DDF/ODF端子的分配,并开列交换DDF/ODF(立板)至传输DDF/ODF(横板)的跳线,传输DDF/ODF的端子分配由传输专业负责设计概述-设计范围与责任分工,设计分工: 与电源专业设计分工 本设计与电源专业以交换设备或电源头柜设备侧电缆连接头为分工界面电源专业负责将电力电缆布放至交换设备或电源头柜,交换专业负责电源头柜设备侧电缆连接头的分配主设备接地由电源专业负责 与承载网专业设计分工 本设计与承载网专业以交换ODF为分工界面,交换专业负责将CE至AR的尾纤布放至交换ODF,承载网专业负责分配数据用ODF的具体位置。
本工程各专业设计分工示意图参见图纸1234567Y-JH-XX 设备厂商责任分工、建设单位责任分工、施工单位责任分工、监理单位责任分工略设计概述-工程总体概况及主要建设规模,XX公司GSM XX期扩容工程整体满足期为XX年XX月,采用3GPP R4标准的体系架构,实现2G与TD-SCDMA融合组网,实现TD/2G 用户号码混用,支持2G用户“不换号、不换卡、不登记”方式使用2G业务和TD特色业务充分利用现有2G用户资源,迅速发展TD用户 本工程仍采用MSC-Server或GMSC-Server与MGW分离架构设置方式, MSC Server、GMSC-Server相对集中设置,MGW分别设置在各本地网内 根据本期工程满足期网络容量需求,确定XX业务区核心网主要建设规模如下: MGW:本期工程新建MGWXX个,扩容MGW XX个,搬迁MGW XX个 MSC Server:本期工程新建MSC ServerXX个,扩容MSC Server XX个,搬迁MSC Server XX个,并对XX个MSC Server所带的XX个MGW归属关系进行调整 TDM端局:本期工程共有XX个TDM端局退网。
TDM关口局:本期工程共有XX个TDM关口局退网 XX期工程结束后,XX业务区交换网络容量达到XXErl,用户容量XX万,所用交换子系统设备为XX厂家设备;XX业务区共有基站XX个,载波XX个,无线有效话务量为XXErl,无线网络通话用户容量XX万,所用基站子系统设备为XX厂家设备设计概述-工程预算总投资,本单项工程一阶段设计预算总投资为××××××元,未超过本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的投资额 本工程预算投资情况汇总表:,课程目录,,,设计概述,1,,,2,,,3,,,4,核心网网络架构,电路域网络组织及路由计划,,,5,中继带宽及信令计算,电路域网元设置原则,,,6,电路域统一站点接入,,,7,网管、计费、同步,,,8,图纸及附件,核心网网络架构,核心网采用3GPP R4版本架构,由电路域(CS)和分组域(PS)组成 电路域包含MSC server/VLR、MGW/SG、GMSC server、GMGW/SG、HLR/AUC等网元 分组域包含SGSN、GGSN、CG、BG、DNS等网元 电路域和分组域网络共用HLR/AuC功能单元 另外,由于各省软交换的VOIP改造进度不一,目前大部分省份现网仍存在部分基于TDM的MSC或GMSC网元。
基本组成如图所示:,,,,核心网电路域现状,交换网(核心网电路域)——主要承载GSM语音业务和CSD(电路交换数据)业务;目前有TDM交换和IP软交换两种架构并存TDM交换,,,,,,,,,,,,,,,,,,,,,,,,,,,,,,,,,,,,,,,,,,,,,,,,,,,,,,,,,,,,,,,,,,,,,,,,,,,,,,,,,,,,,,,,,,,,,,,,,,,,,,省际汇接,省内汇接,本地网,,,MGW,,,,,,,,IP专网,MSC Server,,,,,,,TMSC Server/CMN,,,,,,,,,,,MGW,TMG,软交换,TMSC Server升级兼做CMN,三级结构、两级路由,控制面分级组网、承载面平面组网,省内集中设置,软交换长途汇接网,TDM长途汇接网,MSC Server,TMSC1,TDM MSC、GMSC,TMSC Server,TMSC2,电路域核心网演进,省际层面,,,,,TDM长途汇接网,,MSC,MSC,MSC,,,,省内及本地层面,,,,MSC SERVER,MGW,IP承载网,传统TDM交换网,,IP承载的软交换汇接网,,TDM承载的软交换端局,,IP承载的 软交换端局,,MSC,MSC,,,,MSC,TDM本地网,TDM本地网,TMG/SG,TMG/SG,TMSC Server,软交换长途汇接网,MGW,MGW,,TMG/SG,TMG/SG,TMSC Server,软交换长途汇接网,MSC,MSC,TMG/SG,TMG/SG,TMSC Server/CMN,,软交换长途汇接网,TDM本地网,,,,,,MSC SERVER,MGW,IP承载网,MGW,MGW,,MSC,MSC,全IP化核心网,,CMN,信令汇接,,,MSC SERVER,MGW,IP承载网,MGW,MGW,,阶段一(电路域话务网演进步骤),2004年,汇接层面引入软交换 2005年,端局层面引入软交换 2006年,软交换端局大量引入 不再新建传统TDM端局 2007年,VoIP试点并投入商用 IP专用承载网延伸到地市 核心网内形成TDM、IP两个域 初期,TMG做TDM-IP互通网元 逐步引入IP关口局做互通网元 TMSS升级改造兼做CMN功能 软交换端局IP化改造 软交换关口局IP化改造 逐步引入统一软交换站点接入方案,阶段一(电路域信令网演进步骤),TDM信令网 采用二、三级的混和组网结构 按省划分31个信令汇接区,各设一对HSTP 31对HSTP分为A、B平面 LSTP负责转接省内信令 信令网采用TDM承载方式 信令主要包括MAP信令和CAP信令 IP信令网测试及试点 信令承载的IP化 技术成熟,国际上已经有标准和产品 信令量越大,成本优势越明显 已完成IP信令网相关规范撰写 信令网测试分功能、协议、性能等几部分 积极推进试点,探索大规模组建IP信令网网的经验,阶段二(电路域话务网演进步骤),端局扩容引入IP承载的软交换 软交换端局(TDM承载)逐步IP化 软交换关口局( TDM承载)逐步IP化 部分传统交换机退网 部分传统GMSC退网 剩余的TMG的TDM资源迁移至关口局 TDM域的网元数量、规模逐步萎缩 IP域的网元数量、规模逐渐扩大 网络的维护、管理模式随之调整,阶段二(电路域信令网演进策略),按需引入IPSTP,解决TDM信令网容量瓶颈问题,逐步实施信令承载IP化。
阶段三(电路域话务网演进步骤),传统TDM端局逐步退网 传统TDM关口局逐步退网 西门子汇接平面逐步退网 TMG逐步改造为关口局 TMSS逐步改造为CMN 信令由IP专网直接疏通或由CMN转接 媒体面由IP专用承载网直接疏通 电路域内逐步实现全IP化 TDM资源逐步迁移至电路域边缘,GMSS (IP承载),,CMN,MSS (IP承载),TDM域,IP域,核心网架构图,阶段三(电路域信令网演进步骤),TDM信令网逐步萎缩至退网,信令网逐步完成IP化课程目录,,,设计概述,1,,,2,,,3,,,4,核心网网络架构,电路域网络组织及路由计划,,,5,中继带宽及信令计算,电路域网元设置原则,,,6,电路域统一站点接入,,,7,网管、计费、同步,,,8,图纸及附件,总体建设原则,中国移动引入TD-SCDMA网络后,核心网采用改造现有2G核心网,实现TD/2G核心网融合的建设方式,在建设过程中应遵循以下总体原则: TD-SCDMA核心网电路域与GSM共用“R4软交换网”,采用控制与承载相分离的软交换架构、基于IP承载语音TD-SCDMA与GSM之间的互通话务按统一的R4软交换组网原则互通R4软交换网由IP专用承载网进行承载。
lu-CS、A接口初期分别采用ATM和TDM承载,后续逐步支持Iu –CS接口IP化和A接口IP化 3G用户与2G用户共用号码资源,包括MSISDN、IMSI等,支持2G用户“不换号、不换卡、不登记”使用2G和TD业务,充分利用2G客户资源,迅速发展TD用户 核心网络支持对于TD-SCDMA和GSM用户按照接入方式进行统计和计费,TD-SCDMA与GSM/GPRS融合的核心网应能区分2G/TD的计费信息、区分2G/TD的接入方式信息、区分2G/TD的话务统计信息 实现TD/2G核心网网元及网络组织的融合,降低网络综合运营成本,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TD/2G 服务 继续全面推进核心网IP化进程,加快IP化改造进度 切实提高核心网络利用率,降低核心网络建设成本交换端局建设原则,R4版本的MSC Server处于核心控制层面,主要处理呼叫和移动性管理相关的信令消息,媒体流则由MGW来处理根据中国移动现有网络架构原则,MSC Server应以省为单位设置,并采用集中化的建设原则,MGW分散设置在各地市: (1)根据2G和TD网络容量需求并结合网络利用率确定建设规模,进行适度扩容或新建 (2)新增容量完全由软交换端局解决。
新建软交换端局采用分离构架,SERVER集中设置,MGW分布于容量需求的各地市;严禁TDM设备的扩容 (3) 新建及扩容软交换局,在方案规划时需充分考虑MSC POOL引入后的区域划分,尽量保持同厂家软交换局的覆盖区域的连续,以便于一旦引入MSC POOL时,不需对网络做大的调整并且考虑到目前不同厂家无法组成同一个POOL,所以同一本地网建议不要引入过多厂家 (4)本期工程原则上不新建TD-SCDMA专用设备,利用现有GSM网内软交换端局进行升级改造. (5)优先选择语音IP承载的软交换MSC SERVER进行改造,优先选择TD业务需求较大的软交换MSC SERVER进行改造,并尽可能实现TD和2G覆盖相同区域的无线网由同一MSC SERVER负责业务处理,减少2G与TD间的局间切换 (6)对RNC上连的MGW进行改造,支持同时接入2G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