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夯地基处理技术规范-山东.doc
38页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强夯地基处理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Foundation Treatment of Dynamic Compaction(征求意见稿)2018 济 南前 言本规范是根据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印发2018年第二批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的通知》要求,由山东大学和山东省机械施工有限公司组织成立标准编制组,经过广泛调查研究,依据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规范,结合我省实际,编制了本规范本规范主要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设计、施工、质量检测及验收等内容,系统地对强夯施工技术做出了具体的技术要求和规定本规范由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山东大学和山东省机械施工有限公司负责具体内容的解释 本规范在使用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及时将修改意见寄送至山东省机械施工有限公司(地址:济南市槐荫区经十路中光明街15号,邮编:250021,联系:87913899,:87931708,电子邮箱sdjs1960@),以便今后修订本规范主编单位:山东大学 山东省机械施工有限公司本规范参编单位:济南黄河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潍坊市市政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青岛海德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百士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正元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姚占勇 周 冲 崔新壮 周广泉 任宗福 高遵斌 徐世立 崔瑞文 冠媛嫒 郑全明 何东林 姜正璟 韩 民 陈明本 陈正阳 孙梦林 卢 途 李宏伟 顾学军 高风顺 孙永华 丁德利 袁培民 王 猛 张文星 王文明 卢留英 盛承宝 张义强 刘广庆 秦晓玉 郄钉堂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目 次1 总则 12 术语、符号 22.1 术 语 22.2 符 号 43 一般要求 54 设计 74.1 一般规定 74.2 普通强夯处理地基的设计 84.3 置换强夯 94.4 坑内深层强夯 104.5 降水强夯 105 施工 125.1 施工准备 125.2 主要施工机具、设备 125.3 施工程序 136 施工质量标准及工程质量检测验收 166.1 施工过程中的监测 166.2 工程质量检测和验收 166.3 工程资料 17本规范用词说明 18引用标准名录 19附:条文说明 20Contents1 General rule 12 Terminologyandsymbol 22.1 Terminology 22.2 Symbol 43 Generaldemand 54 Design 74.1 Generalprovision 74.2 Design of foundation with ordinary dynamic compaction 84.3 Dynamicreplacement 94.4 Deepdynamic consolidation in pit 104.5 Pumpinganddynamic consolidation 105 Construction 125.1 Construction preparation 125.2 The main construction machines and equipment 125.3 Construction procedure 136 Construction quality standard and acceptance of engineering quality 166.1 Monitoring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166.2 Inspection and acceptance of engineering quality 166.3 Engineering information 17AppendixA Specification of words 18AppendixB Normative references 19Addtiom: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2031 总则1.0.1 为规范强夯地基处理的设计、施工和质量检测,提高强夯地基处理的技术水平,保证强夯地基处理安全经济和工程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天然地基、人工填土地基和I级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强夯地基处理的设计、施工和质量检测1.0.3 强夯地基处理应符合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原则1.0.4 强夯地基处理工程除应符合本规范外,还应符合现行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2 术语、符号2.1 术 语2.1.1 有效加固深度和影响深度 Effective Reinforcement Depth and Influence Depth夯后地基强度或设计指标达到设计要求的深度为有效加固深度;力学指标有所改善的深度称为影响深度2.1.2 单击夯击能 Energy of Single Rammer 锤重与落距的乘积称为单击夯击能落距一般指夯锤重心到起夯面的垂直距离2.1.3 夯击次数 Tamping Times对单个夯点连续或分遍施加的累计夯击次数2.1.4 强夯遍数 Number of Dynamic Compaction采取隔行或隔点的顺序分遍强夯的次数,称为强夯遍数;因对单个夯点不能一次性全部施加夯击次数而采取的分遍夯击次数称为复夯遍数2.1.5 单位面积平均夯击能 Per Unit Area of Average Ramming Energy地基单位面积上接受的夯击能量总和。
一般不叠加满夯能量2.1.6 饱和夯击能和饱和夯击次数 Saturated Ramming Energy and Tamping Times在土质和单击夯击能一定条件下,当提高夯击次数和强夯遍数,而加固深度不再增加或增加不明显时,称之为饱和夯击能或饱和夯击次数 2.1.7 布点间距及夯间距 Points Setting Spaces and Tamping Points Spaces 布点间距是指在所处理范围之内所布置的全部夯点间的相邻距离而夯间距则是指实施(分遍)强夯时的夯点间隔距离2.1.8 满夯 Full Tamping点夯完成后,用低于点夯的能量对地基表层进行最终处理的措施2.1.9 平均夯沉量 Settlement of Dynamic Compaction 是指强夯前、后场地平均高程之差反映了强夯对地基土的有效夯实率2.1.10 夯锤锤底静压力 Static Pressure of Rammer Bottom锤重除以夯锤底面积称为锤底静压力,其大小取决于被夯土的性质和工艺要求2.1.11 置换深度 Displacement Depth形成置换墩体的深度称之为置换深度。
2.1.12 扰动(保护)层 Disturbance (Protection) Layer满夯后接触夯锤底面的地表松散部分称之为扰动层其厚度与地基土性质、含水量,以及夯击能有关,一般厚20cm左右在基础垫层施工前,可起到保护地基的作用2.1.13 遍间隔时间和时效时间 Intervals of Each Time and Aging Tim两遍夯击之间的时间间隔称为遍间隔时间时效时间是指夯后至开始检测的间隔时间主要考虑夯后地基土中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和触变恢复2.1.14 坑内深层强夯 Deep Dynamic Compaction in Pits用柱型锤先在地面夯出较深的夯坑,然后向其底部填料,反复夯填,对深部土进行处理这种在孔内强夯的方法与普通强夯的主要区别是:人为降低起夯面,以达到提高加固深度的效果 2.1.15 降水强夯 Dewatering Dynamic Compaction 对地基实施降水作业,将地下水位降至一定深度后再进行强夯施工的一种作业方法2.2 符 号 —— 加固深度修正系数; ——复合土层压缩模量; —— 墩间土压缩模量; —— 强夯置换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 置换墩承载力特征值; —— 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 —— 夯锤落距; —— 面积置换率; —— 桩土应力比; —— 夯锤质量。
3 一般要求3.0.1 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杂填土、素填土、砂土、粉土,低饱和度的粘性土、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及黄河冲积成因的饱和粉土与粘土互层等地基采用强夯置换法可处理饱和软粘土、淤泥质土等地基3.0.2 强夯地基处理应根据所加固地基土质类型、周边环境条件、建筑物荷载压力、基础形式等提出如下技术要求:1 夯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2 有效加固深度;3 夯后地基土压缩模量;4 处理范围;5 夯后地基均匀性及加固效果检测方法、数量等3.0.3 当强夯施工振动对邻近建筑物、仪器设备以及施工中的工程结构等产生有害影响时,应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程度进行评估,明确施工安全距离和减振措施必要时应设置监测点3.0.4 施工前,应进行试夯或试验性施工试夯区数量应根据建筑场地的复杂程度、建筑规模及建筑类型确定试夯区应具有代表性,其面积不宜少于400m2和44排夯点当地质条件和设计要求与已有工程类同时,可参照成熟施工经验施工,不进行专门试夯 3.0.5 当地表土软弱时,宜铺填一定厚度的粗颗粒材料垫层或采用低能量预夯;地下水位高于起夯面以下1.2倍夯锤直径深度时,宜采用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对于饱和软粘土宜采用强夯置换法。
3.0.6 强夯地基的变形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有关规定夯后有效加固深度内土的压缩模量,应通过原位测试或土工试验确定当受力层范围内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尚应验算下卧层的地基承载力和变形对强夯置换墩下土体的变形,可按置换墩材料的压力扩散角计算传至墩下土层的附加应力计算确定3.0.7 强夯置换地基承载力应按复合地基评价,墩与墩间土的承载力可分别通过现场静载荷试验确定除应采用静载荷试验进行承载力检验外,尚应采用重型或超重型圆锥动力触探等有效手段查明置换墩底情况,以及承载力与密度随深度的变化情况3.0.8 强夯置换复合地基承载力可按下式计算: (3.0.8)式中:——强夯置换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置换墩承载力特征值(kPa);——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kPa); ——面积置换率(%)3.0.9 强夯置换复合土层的压缩模量可按下式计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