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二语文模拟试卷(2022年整理).pdf
4页- 1 - 【模拟试题】【模拟试题】 一、基础知识一、基础知识 1. 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雕阑玉砌(q) 骤雨(j) 暮霭 (i) 樯橹(qing) B. 乍暖还寒 (hi) 槛菊(jin) 凝噎 (y) 都门(d) C. 良辰美景(chn) 舞榭 (xi) 彩笺 (jin) 不谙(n) D. 寒蝉凄切(q) 将息 (jing) 豆蔻 (ku) 苍陌(m) 2.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 A. 婉约 沦陷 愤激 凄切 帐蓬 B. 颓废 良晨 樯橹 迢迢 韵脚 C. 暮蔼 鹊桥 苍陌 仓皇 豆蔻 D. 飘零 烽火 不虞 芍药 贬谪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指南唐都城金陵南京) B. 便总有千种风情(情意) C. 槛菊愁烟兰泣露(栏杆边的秋菊) D.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不好的房子) 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歌、行、引、吟为古代诗歌体裁,其间无严格区别,音节、格律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B. 诗的风格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两大派别,前者的代表人物如杜甫、白居易、陆游等,后者代表人物如屈原、李白等。
C. 中国古典诗歌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主要指唐代以前的诗歌,近体诗指唐初形成的,在字数、对仗、声韵等方面有严格规定的一种格律诗体 D. 词,原名曲子词,来自民间,源于乐府,兴与中唐,盛在两宋,题材较自由,依字数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木兰辞即属此类 5. 书面表达 学校举行“我最喜欢的一篇高中课文”的推荐活动,请你推荐一篇课文,并写清理由表达要简明连贯,突出课文特点 - 2 - 6. 日常交际中,注意礼貌用语,讲究措辞文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请你按一般说法和文雅说法表达下面内容 示例:探望朋友,可以说“特意来看看您” ,更文雅一点,可以说“特意登门拜望” (1)想托人办事,可以说“_” ,更文雅一点,可以说“_” (2)请人原谅,可以说“_” ,更文雅一点,可以说“_” (3)询问长者年纪,可以说“_” ,更文雅一点,可以说“_” 二、阅读实践二、阅读实践 (一)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 对这首词文句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风住尘香花已尽”说盛开的花朵因受狂风的摧残已委身于泥土; “尘香”即后来陆游卜算子词“零落成泥碾作尘”的意思。
B. “日晚倦梳头”说的是日色已高,倦意难消,强打精神梳妆打扮, C. “物是人非事事休”说的是事物依旧而人事已非 “事事”如国破、家亡、夫死等 D.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写出了词人心中无比深重的愁苦 “舴艋舟” ,狭长小船,形如“舴艋” 2. 对这首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上片直接写愁情的深重, 下片婉转地从欲遣泄忧而不能的角度, 进一步表现愁情深重 B. 这首词集中抒写离情别绪,主题鲜明,凄婉动人 C. 全词想象惊人,化无影无形的愁绪为有重量的实体,造意新奇,极富创意 D. 全词格调十分凄苦忧伤,体现了浅显而又凝练、含蓄而不深涩的艺术风格 (二)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 3 - 忆江南 李煜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绿,满城飞絮滚轻尘忙杀看花人 1. 对这两首词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白居易的词中, “风景旧曾谙”的“谙”字,说明江南春天的特点,不是听人说的,而是亲身感受到的 B. 在李煜的词中, “南国正芳春”的“芳”字,写出了春天的特点,使人如见百媚千娇的花容,如闻馥郁的花香。
C. 两首词中的“绿”都是既写水色,也写春色,与红日,江花互相衬映,把江南的春天渲染的妩媚动人 D. 两首词都表现了对春景的赞美之情,但结尾抒情方式不同,白居易的词用反问句直抒胸臆,李煜的词用叙述句间接抒情 2. 对这两首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白居易的词开篇即扣住“忆”字,先总提一笔,然后以“江”为中心,描写耀眼的红日、 “红胜火”的江花, “绿如蓝”的江水 B. 李煜的词从“闲梦”起笔,先概括描写,后用白描手法勾勒春江、乐声、飞絮、轻尘和观赏群芳的“看花人” C. 两首词写景如画,景中含情,但写的都不是眼前的实景:白居易的词是忆中之景,李煜的词是梦中之景 D. 两首词都通俗明快感情真挚,音韵悠扬,白居易的词带有浓郁的民歌风格 三、写作实践三、写作实践 任选一首词,读熟,理解后将其改编成其他文体 要求:诗词自选 文体不限 内容主题、表达正确、合意 示例: - 4 -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场景剧: 场景:清明时节,路上雨纷纷,杏花村 人物:行人、牧童 行人: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 (遥指) “杏花村” 【试题答案】【试题答案】 一、1. C 2. D 3. D 4. D 5. 略 6. 略 二、 (一)1. A 2. B (二)1. C 2. C 三、略 w.w.w.k.s.5.u.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