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陕西小雁塔导游词(21篇).docx

28页
  • 卖家[上传人]:工****全
  • 文档编号:589689867
  • 上传时间:2024-09-1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4.79KB
  • / 2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陕西小雁塔导游词(21篇)陕西小雁塔导游词(精选21篇) 陕西小雁塔导游词 篇1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雁塔晨钟:荐福寺的钟楼悬有一口金明昌三年(1192年)铸造的大铁钟,高3.5米,口径2.5米,周长7.6米,重10吨它原是武功崇教禅院故物,后来流失沉落河底清康熙年间,有农妇在河畔捣衣,忽然听见石中发出金属声响人们掘开石头,重新发现这口巨钟,于是移入西安荐福寺清代每天清晨敲钟,声闻数十里,钟声嘹亮,塔影秀丽,“雁塔晨钟”遂成“关中八景”之一清代诗人朱集义题诗写道:“噌弘初破晓来霜,落月迟迟满大荒枕上一声残梦醒,千秋胜迹总苍茫这就是著名的长安八景之一“雁塔晨钟”的生动写照  义净法师:如同慈恩寺与玄奘关系密切一样,荐福寺则使人想起唐代另一位高僧义净义净也曾游学印度多年,不过,他由海路自广州离开中国公元671年,义净只身搭乘波斯商船出国,先到印尼苏门答腊,后转抵印度,也在佛学中心那烂陀寺留学11年,又游学印度各地,经历30余国,于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回到祖国,带回梵文经典400余部义净回到长安后,在荐福寺主持怫经译场,共译经56部,230卷,是玄奘之后在佛经翻译上取得成就最大者。

      他还将途经海道诸国和所闻赴印度求法高僧的情况,撰成《南海寄归内法传》和《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是研究中印文化交流史的珍贵资料 陕西小雁塔导游词 篇2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大雁塔位于南郊大慈恩寺内,是全国著名的古代建筑,被视为古都西安的象征相传是唐僧从印度(古天竺)取经回来后,专门从事译经和藏经之处因仿印度雁塔样式的修建故名雁塔由于后来又在长安荐福寺内修建了一座较小的雁塔,为了区别,人们就把慈恩寺塔叫大雁塔,荐福寺塔叫小雁塔,一直流传至今大雁塔平面呈方形,建在一座方约45米,高约5米的台基上塔七层,底层边长25米,由地面至塔顶高64米塔身用砖砌成,磨砖对缝坚固异常塔内有楼梯,可以盘旋而上每层四面各有一个拱券门洞,可以凭栏远眺长安风貌尽收眼底塔的底层四面皆有石门,门桅上均有精美的线刻佛像,传为唐代大画家阎立本的手笔塔南门两侧的砖龛内,嵌有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书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和《述三藏圣教序记》两块石碑唐末以后,寺院屡道兵火,殿宇焚毁,只有大雁塔巍然独存  另一说:大雁塔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因坐落在慈恩寺内,故又名慈恩寺塔慈恩寺是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太子李治为了追念他的母亲文德皇后而建。

      大雁塔初建时只有五层武则天时重修,后来又经过多次修葺现在的塔是七层,共64米,呈方形角锥状塔身为青砖砌成,各层壁面作柱枋、栏额等仿木结构每层四面都有券砌拱门这种楼阁式砖塔,造型简洁,气势雄伟,是我国佛教建筑艺术的杰作大雁塔底层南门两侧,镶嵌着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书写的两块石碑一块是《大唐三藏圣教序》;另一块是唐高宗撰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侧蔓草花纹,图案优美,造型生动这些都是研究唐代书法、绘画、雕刻艺术的.重要文物大慈恩寺是唐长安城内最著名、最宏丽的佛寺,它是唐代皇室敕令修建的  唐三藏——玄奘,曾在这里主持寺务,领管佛经译场,创立佛教宗派寺内的大雁塔又是他亲自督造的所以大慈恩寺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一直受到国内外的重视  寺门内,钟、鼓楼东西对峙钟、鼓是寺院的号令,俗有"晨钟暮鼓"之说东侧钟楼内悬吊明代铁钟一口,重三万斤,高三米多唐代学子,考中进士后到慈恩塔下题名,谓之"雁塔题名",后沿袭成习唐代画家吴道子、王维等曾为慈恩寺作过不少壁画,惜早已湮没但在大雁塔下四门洞的石门楣、门框上,却保留着精美的唐代线刻画西石门楣上的线刻殿堂图尤为珍贵  大雁塔东南侧,有和尚墓塔群其中六座是清代建造的。

      大雄宝殿是寺院的中心建筑,殿内有三身佛、菩萨和罗汉泥塑像是礼佛诵经之所法堂是讲经说法的地方堂内有阿弥陀佛铜像  今日的慈思寺是明代以来的规模,而寺内的殿堂则是清代末年的建筑现在大雁塔经过修复,古塔雄伟,寺殿香火缭绕,庭院鲜花争艳,是一处特别吸引国内外游人的游览胜地 陕西小雁塔导游词 篇3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小雁塔建于唐景兔年间(707—709),是唐代著名佛教寺院献福寺的佛塔,位于大荐福寺内荐福寺的原址在唐长安城的开化访,创建于公元684年,原名献福寺,建于唐睿宗文明元年,是唐高宗生日,宗室皇族为他“献福”而建造的唐代高僧义净曾居此译经她曾是唐太宗的女儿香橙公主的住宅,睿宗文明元年(公元684年)立为大献福寺,武则天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改称大荐福寺  唐中宗再次登基后,在开化坊南面的安仁坊西北角修建了寺塔,塔园大门向北开,正好与荐福寺门隔街相望后荐福寺搬到了塔院中,塔寺和一,也就是今天的小雁塔所在地这座密檐式砖塔略呈梭形,原高十五层,现余十三层,高4338米,共15级,现存13级,其平面呈正方形,底边各长11.56米,每层迭涩出檐,南北两面各开一门底层南北各有券门,上部各层南北有券窗。

      底层南北券门的青石门相门框上布满精美的唐代线刻,尤其门媚上的天人供养图像,艺术价值很高塔身从下面而上,每一层都依次收缩,愈上则愈细,整体轮廓呈自然圆和的卷刹曲线,显得格外英姿飒爽塔底南门入口的石质弓形门上,刻有阴文蔓草花纹和天人供养的图像,与大雁塔的门楣相同但因年久及保护不善,已残缺不全,模糊不清  小雁塔建于唐景兔年间,塔形似大雁塔,因塔身小,故称“小雁塔”,比大雁塔年小55岁,小雁塔在一千二百多年漫长的岁月里,经受了风雨的侵蚀和70余次地震考验,历史上曾经历过三次离合,这种现象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迄今未得到十分令人满意的解释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陕西地震,据民间传说,塔身裂缝从上到下宽约尺余,第一次自裂自合,可数了几十年,又一次大地震,竟使原来的裂口“神合”了在小雁塔门楣刻石上有记叙:“明成化末,长安地震,塔自顶至足,中裂尺许,明澈如窗牖,行人往往见之正德末,地再震,塔一夕如故,若有神比合之者其后又有两次这样的现象发生一个砖塔经过6次地震不倒塌,反而自然复合起来,确是一件奇事 陕西小雁塔导游词 篇4   小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雁塔即荐福寺塔,位于西安城南荐福寺内,与大雁塔相距三公里。

      因低于大雁塔,故称小雁塔 建筑特色  玲珑秀丽的小雁塔与雄伟庄严的大雁塔风格迥异这座密檐式砖塔略呈梭形,高43.38米,建造时共15级,现存13级塔的底层最高,以上逐层递减,整体轮廓呈自然圆和的卷刹曲线每层皆有迭涩出檐,檐下砌有两层菱角牙子,形成重檐密阁、飒爽秀丽的美感效果底层南北各有券门,上部各层南北有券窗门框上布满精美的唐代线刻 小雁塔的历史  小雁塔建于唐景猪年间(707-709),是唐代著名佛塔,位于大荐福寺内荐福寺的原址在唐长安城的开化访,创建于公元684年,原名献福寺,建于唐睿宗文明元年,武则天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改称大荐福寺唐中宗再次登基后,在开化坊南面的安仁坊西北角修建了寺塔,塔园大门向北开,正好与荐福寺门隔街相望后荐福寺搬到了塔院中,塔寺合一,成为了今天的小雁塔所在地 关中八景之雁塔晨钟  荐福寺的钟楼悬有一口金明昌三年(1192年)铸造的大铁钟,高3.5米,口径2.5米,重10吨它原是武功崇教禅院故物,后来流失沉落河底清康熙年间,有农妇在河畔捣衣,忽然听见石中发出金属声响人们掘开石头,重新发现这口巨钟,于是移入西安荐福寺清代每天清晨敲钟,声闻数十里,钟声洪亮,塔影秀丽,雁塔晨钟遂成 关中八景之一。

      小雁塔与义净法师  大慈恩寺与玄奘关系密切,而荐福寺则与唐代另一位高僧义净有关公元671年,义净只身搭乘波斯商船由海路自广州离开中国,转抵印度,在佛学中心那烂陀寺留学20__年之后又游学印度各地,经历30余国,于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回到祖国,带回梵文经典400余部义净回到长安后,在荐福寺主持怫经译场,翻译经文,是玄奘之后在佛经翻译上取得成就最大者他还将途经海道诸国和所闻赴印度求法高僧的情况,撰成《南海寄归内法传》和《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是研究中印文化交流史的珍贵资料 奇闻轶事  小雁塔在漫长的岁月里,经受了1200多年风雨的侵袭和70余次地震的考验,历史上曾经历过三次离合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陕西地震,塔身裂缝从上到下宽约尺余,第一次裂开过了几十年,又一次大地震,竟使原来的裂口神合了在小雁塔门楣刻石上有记叙:明成化末,长安地震,塔自顶至足,中裂尺许,明澈如窗牖,行人往往见之正德末,地再震,塔一夕如故,若有神比合之者其后又有两次这样的现象发生一个砖塔经过6次地震不倒塌,反而自然复合起来,确是一件奇事 陕西小雁塔导游词 篇5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小雁塔与大雁塔东西相向,是唐代京师长安保留至今的两处重要地标。

      小雁塔在唐、宋朝时期一直叫“荐福寺塔”,“小雁塔”之名和“大雁塔”有关  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朝廷资助在长安大慈恩寺西院建造用于安置玄奘由印度带回经籍的佛塔,此塔名雁塔唐中宗景龙元年(707年),由皇宫中的宫人集资、著名的道岸律师在荐福寺主持营造了一座较小的佛塔后来,为了区别两塔,慈恩寺塔名为“大雁塔”,而荐福寺塔外形似雁塔又小于大雁塔,故名“小雁塔”,一直流传至今  小雁塔建于唐中宗景兔年间(707—710年),是为了存放唐代高僧义净从天竺带回来的佛教经卷、佛图等而建小雁塔所在塔院是荐福寺的一部分,不过塔院并不在当时的荐福寺内,而是与寺门相对塔院位于安仁坊,与位于开化坊的荐福寺门隔街相望唐末战乱,荐福寺屡遭破坏,寺院毁废,只有小雁塔得以保存  宋哲宗元祐年间(1086—1094年)的文献记载,当时的荐福寺已从最初的开化坊迁入了安仁坊的塔院内,与小雁塔成为整体宋徽宗政和六年(1116年),一位自称“山谷迂叟”的信士发愿修缮小雁塔,将风化严重的塔檐、塔角修好,以白土粉饰,至今塔身可见白土粉刷的痕迹  明、清两朝对荐福寺和小雁塔进行过多次修缮明代曾有五次大规模的整修,基本上保留先有的格局。

      明宣宗宣德元年(1426年),陕西西宁卫弘觉寺番僧勺思吉蒙钦锡度牒,到荐福寺住坐,见这里殿堂荒废,遂发愿重修明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年)大修竣工后,向朝廷乞赐寺名敕赐荐福寺”匾额就是明英宗的御笔明宪宗成化末年(1487年),西安地区发生地震,小雁塔的塔身震裂后来重修时在塔的底部砌了一层包砖,但没有修复塔身的裂缝(至1965年经过一次整修,才修复了地震震裂的裂缝)小雁塔原有15层,明世宗嘉靖三十四年(1556年),遇到华县大地震时塔顶两层被震毁,现存13层  清朝时荐福寺又多次修缮,以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的整修规模最大晚清时期还建造了藏经楼和南山门等  辛亥革命以后,1926年—1949年5月荐福寺长期被占驻小雁塔还曾成为军事指挥部到国民党撤离西安后,小雁塔的地宫已填满了垃圾 陕西小雁塔导游词 篇6   小雁塔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安市南门外友谊西路东段南侧的荐福寺内,是一座典型的密檐式佛塔,与大雁塔东西相向,因规模小于大雁塔,故称小雁塔,是唐代古都长安保留至今的两处重要标志之一,雁塔晨钟也是清代关中八景之一小雁塔虽不及大雁塔规模宏大,但这里环境清幽,风景优美,在古城中别有一番韵味。

        荐福寺创建于唐代,初名献福寺,为唐文明元年(公元684年)睿宗李旦为其父高宗死后献福而建,武则天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改名为荐福寺,寺内有佛殿、佛塔、金像、壁画寺内还保存一口重达一万多公斤的金代明昌三年(公元1192年)铸的巨大铁钟,每天早晨寺内会定时敲钟,钟声清亮,数十里内都可听到  著名的小雁塔建于唐景猪年间(。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