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支付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docx
27页移动支付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 徐嘉营摘 要:移动支付技术的发展通过扩大交易边界,提高了居民的金融可得性,间接促进了家庭的金融行为本文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7年的数据,选取是否拥有智能作为工具变量,利用Probit和2SLS模型研究了移动支付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并控制了区县固定效应研究发现,移动支付的使用显著推动了家庭进入金融市场、持有多种金融资产、并有利于家庭积累更多财富,其中移动支付对家庭进入股票、基金等高风险市场的促进作用明显高于低风险市场异质性分析表明,年龄、教育水平、城市化水平、城市经济水平的差异影响了移动支付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促进作用加强移动支付平台建设有利于促进我国居民金融资产结构优化,推动金融市场发展完善,促进经济长期有效发展基于此,本文从平台、市场、居民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Key:移动支付;家庭金融资产;分散化投资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三十年的经济飞速发展和金融市场的持续完善,公众对金融产品的认识不断加深,金融市场的复合性逐渐升级,市场交易活跃度也不断提高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金融体系发展仍不成熟,整体呈现出居民的金融市场参与度较低,购置金融产品的种类单一,倾向于购买低风险资产,股票、基金等风险资产的配置较少(甘犁,2012)、资产组合盈利不足(胡珺,2019)的现象。
因此,研究我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问题,探究其影响要素及优化路径,有利于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建设移动支付作为互联网时代一种新型的支付方式,以移动终端(主要指智能)为中心对商品进行结算,其便携、快捷、跨空间、可追踪、覆盖广的特点在居民消费方式中掀起了一场改革,从原本的现金、刷卡、网上银行转为利用移动终端支付而作为最大的移动支付市场,中国在移动支付市场的用户体量、交易规模及渗透率等方面的发展在全球已独占鳌头,截至2018上半年,我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已超8.9亿,在用户中的渗透率高达92.4%作为中国的“新四大发明”之一,移动支付对社会的影响远不止改变支付习惯借助其庞大的用户人群和广泛的影响场景,移动支付催生了一系列全新的商业模式和产业链条,如以无人超市为代表的“新零售”产业、以云平台为基础的电子政务、以信用数据关联为基础的普惠金融体系等移动支付的普及推动了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联动发展,通过线上线下的互通融合拓展了现有产业链的宽度和广度,有助于我国经济由投资、出口驱动向消费创新驱动转型,为中国经济的新常态找到新动力移动支付的普及还更新了居民的理财观念,进一步推动了互联网技术在传统金融市场的运用,使市场出现了一系列服务于个人和小微企業的新型金融产品。
与社交平台紧密结合的“余额宝”“理财通”等活期资金管理产品的火爆充分反映了居民理财观念的转变,对传统银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倒逼商业银行进行金融产品与新兴技术的融合笔者认为,移动支付的普及扩大了交易边界(刘海二,2013),变相增强了金融的可得性,从而间接促进了家庭进入金融市场投资(尹志超,2015)然而,由于移动支付在世界上仍属于一个较新的领域,目前相关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移动支付的概念界定、用户接受程度、运营商业模式、与传统银行的交互行为等,关于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研究较少通过研究二者的关系,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移动支付对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影响,完善家庭金融理论,进一步建设完备中国金融市场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CHFS 2017年的数据具体探究了移动支付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本文首先通过引言部分对研究目的、动机和大体思路进行了概括性的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引出本文的第二部分文献综述,介绍了移动支付和家庭金融领域的相关理论本文的第三部分为模型与变量,详细介绍了本文的理论模型及相关变量的选择本文的第四部分为实证结果及分析,利用CHFS数据对移动支付及家庭金融资产选择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合理论与实际做出了具体的分析。
本文的第五部分为异质性检验,通过细分样本,对数据进行了分组检验,进一步论证了前文的检验最后,本文在第六部分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结论与建议二、文献综述(一)移动支付理论发展目前移动支付仍属于一个较新的概念,相关文献仍处于对概念的定性阶段,拓展性研究较少移动支付最初是第三方支付的衍生品(杜星澜,2019),特指利用移动终端发出付款指令,实现资金从消费者向销售商的转移(徐显峰,2013)Dennis(2007)认为移动支付是利用移动终端(如、掌上电脑)进行交易,通过支付载体实现资金转移;吕斯佳和赵霞(2019)认为移动支付是以移动终端为中心对交易商品进行结算支付,主要表现为支付孔令妤(2019)则强调移动支付是指使用,而非现金、刷卡或支票完成的支付根据现有文献,移动支付的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个人特征(如年龄、收入、教育、工作性质等)、易用性、感知安全、社会影响等(Rousseau et al,1998;Gefen D,2000;吴丽,2004;Brown,2003;Linck et al,2006;Kim et al,2009;Dong-Hee,2009;马涛,2005;施华康,2003)。
而其造成的具体经济影响主要体现在:移动支付和电子货币的发展减少了人们的交易性货币需求(刘海二,2013);通过缓解流动性约束和降低支付痛感,移动支付对居民消费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刘向东,2019;裴辉儒,2020);移动支付有效推动了家庭进行创新、创业活动(尹志超,2019);通过加强金融可得性移动支付促进了家庭的财富创造和小微企业的业务扩张(Safavian,2018)二)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理论综述自Campell在2006年提出“家庭金融”(Household Finance)后,家庭成为了独立的金融决策单元,吸引了众多学者对家庭资产配置、消费偏好、投资组合等方面的研究研究表明,家庭成员拥有的金融知识、风险态度、交易成本、家庭人口特征等要素均显著影响了家庭进行金融决策其中,关于金融知识的过往研究表明,专业性金融知识的缺失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家庭进入风险性金融市场(甘犁,2012;Rooij et al,2011);高金融素养的人群进行退休储蓄的动机更强(Lusardi & Mitchell,2011),参与股票、基金等风险市场(Christelis,2010;Müler & Weber,2010),并且可以实现更高的金融性收益率(Abreu M &Mendes V,2010)。
相比于教育水平,金融知识的增加更显著提高了家庭财富规模,带来财富累积的超额回报(Lusardi A,2011;Olivia S. Mitchell & David Bravo,2010);金融可得性和以往投资经历的增加对家庭参与金融市场有明显的正向激励(尹志超,2014、2015)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对其投资组合的结构和比例有显著影响(Gollier,2001)风险偏好增加了家庭配置的风险投资广度,但风险厌恶系数决定了家庭资产的最优比例(Dow & Werlang,2010)邓可斌2006年的研究表明我国居民相较西方国家而言更偏好于低风险资产组合;路晓蒙利用CHFS2011、2013、2015的数据进一步研究显示,在中国目前的金融市场中保守型家庭和冒进型家庭呈两极分化,二者的资产配置行为要么过于追求回报,要么过于追求稳定,导致家庭面临着财富水平波动过大或投资收益过低的困境根据马科维茨的经典投资理论,风险资产的占比只与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有关,在此基础上,Heaton和Lucas(1997)、Vissing-Jorgensen(2002)、Cocco et al.(2005)等人的研究相继表明投资的交易摩擦,如固定成本、每期交易成本、比例交易成本、税收成本等,很大程度上约束了居民的投资行为,使居民的投资集中于少量股票(Nieuwerburgh & Veldkamp,2009)。
众多关于家庭人口特征和其他影响因素的研究显示:家庭财富和金融市场参与度呈相互促进关系,拥有较多财富的家庭更可能拥有更优的多元投资组合(吴卫星等,2015);家庭在风险市场的投资行为与年龄结构的变动呈钟形分布(Mccarthy,2004);家庭中老人和子女的数量增加导致了风险资产的占比的下降(Vicki,2015);居民幸福感提高了家庭储蓄、保险、捐赠等投资支出,降低了博彩、股市等冒险行为(叶德珠,2014;Cahit Guven,2015);健康状况不佳导致家庭持有的金融资产,尤其是风险资产的比重降低(胡振,2015);社会互动降低了投资者对风险的感知程度,推动了风险市场的参与度(李涛,2009)三)文獻评述通过整理以往关于移动支付和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文献,我们发现目前学界对二者之间联系的研究较少,移动支付与家庭金融资产配置之间的影响关系尚不明朗因此,本文将移动支付作为切入点,对使用移动支付会如何影响中国家庭进入金融市场进行了探究,并进一步讨论了移动支付对中国家庭分散化投资、对不同风险市场的进入情况及家庭财富规模的影响三、模型与变量(一)模型设定为深入探究移动支付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情况的影响,本文依据家庭对金融市场、股票市场的进入情况,分散化投资水平,风险金融资产的选择等金融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根据被解释变量的数据差异,分别引入了Probit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本文利用Probit模型研究移动支付对家庭进入金融市场的影响,具体模型显示为:其中,Financial market表示“家庭是否进入金融市场”,Stock表示“家庭是否进入股票市场”,进入为1,不进入为0Payment表示“家庭是否使用移动支付”,使用为1,不使用为0X表示其它控制变量,包含受访者个人及其所在家庭的各项特征变量,包括年龄、教育、婚姻状况、风险态度、生活幸福感、家庭年收入等ε表示随机误差项为进一步分析移动支付对家庭的分散化投资水平以及家庭财富规模的影响,本文利用线性回归的方式进行了研究,具体模型如下:其中,Diversity表示家庭拥有的金融资产种类数,Asset表示家庭财富规模其余变量与之前相同二)内生性分析移动支付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了交易便利性,促进了金融市场的产品创新,从而引发了家庭金融资产的结构性调整,推动家庭进入金融市场进行分散化投资但在实际中,已进入金融市场、拥有分散化投资组合的家庭居民出于提高线上投资的便利性的目的,更倾向于使用移动支付,此时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之间存在反向因果的关系其次,根据过往研究,存在大量影响居民金融资产配置的因素,本文虽然引入了部分控制变量,但不能保证包含所有影响要素,因此可能存在遗漏变量问题。
并且,虽然本文运用的微观调查数据样本量较大,调查方式较为规范,仍无法保证实验数据满足估计误差为同方差的分布假设,此时样本异质性影响结果准确性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参考尹志超老师的做法,引入了“是否拥有智能”作为工具变量,利用工具变量最小二乘法重新估计方程,用于解决相对应的内生性问题理论上,使用移动支付的家庭需要拥有智能,但是否拥有智能并不会对家庭在进行金融资产配置时产生影响,因此该工具变量可行三)数据来源本文使用的数据来自中国家庭调查与研究中心(CHFS)于2017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第四轮中国家庭金融调查采用了多层次、多阶段的抽样方式,样本规模总计达到40 000余组家庭的微观金融数据,涵盖了中国29个省(市、自治区)、353个县、1417个社区(村)本文利用stata14.0,对样本中与家庭基本情况、金融资产配置情况、支付习惯相关的三部分数据进行了处理四)变量描述解释变量:移动支付以移动终端(主要指智能)为中心,通过移动终端对所购买的产品进行结算支付出于研究目的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