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杂技《对手滚杯》的独创之处.doc
4页浅谈杂技《对手滚杯》的独创之处我国杂技历史悠久,虽经苍海桑田,却久胜不 衰,特别是近一二十年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而它能 如此深受广大观众喜爱,是演员在舞台上对身体极限 的挑战及高难动作的表演形式,是它深深吸引观众的 魅力所在,杂技的艺术是挑战自我、无畏艰难、战胜 困难,以肢体语言叙述人生赞美生命的艺术表现杂技《对手滚杯》是福建杂技舞台的一个精品金 奖节目,也是杂技在“滚杯”领域的一次突破与创新滚杯”是杂技与柔术相结合的节目柔术,是中华 民族源远流长的一朵艺术奇葩,它正式形成于春秋战 国时期,成熟于隋代,唐代进入宫廷,汉代柔术曾经 一度鼎盛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正式命名为杂 技柔术”柔术,作为杂技家族中一个传统项目,被誉 为超越极限的人体艺术,其中蕴涵着中华民族对圆文 化的理解现代柔术也称之为软功杂技中的软功强 调肢体活动的范围,尽可能地达到和突破人体关节活 动的极限,尤其是腰椎、骯关节等躯干的主要活动枢 纽传统"滚杯”多为一人表演的方式,演员四肢各 托起数层玻璃杯塔,在保证杯塔平稳的同时做出各种 动作优美的软功技巧对手滚杯”的出现打破了这一 传统,不仅在演员的人数上有了突破,在动作技巧上 也进行了各种大胆尝试、创新与提高,开辟了该领域 的新纪元。
对手滚杯”是一个动作优美,刚柔相济,寓动 于静,行云流水,极至精美的一个节目也是一个极 其讲究默契与配合的节目它的创新与突破主要体现 在三组技巧动作上第一组“单腿站肚平腰起拧跨单 手托举后滚翻”在训练这组技巧时,尖子单脚平腰站 立在底坐的肚子上,尖子的另一只脚上和额头上还要 顶着两算玻璃杯塔,底座的额头上也同样顶着玻璃杯 塔,在保证玻璃杯塔平衡不滑落的同时要不停的变换 动作姿势在训练中需要克服的第一难点就是底座平 腰起时有一个向前惯性,这时尖子一定要跟上这个向 前的劲,上下要保持一个整体,否则就会出现底座向 前起来了,而尖子留在原地,两人一前一后散开第 二个就是“单腿站肚拧跨这动作”尖子单脚立于底坐 肚子上,顶杯子的脚要从正面运用软功的技巧拧转 180度;接着“底座单手托举后滚翻”,杂技舞台上常 见的都是单人后滚翻,而“对手滚杯”是底座额顶杯 子单手托举尖子的同时再后滚翻,尖子也要在迅速变 换的动作中保证玻璃杯塔的平稳,动作的难度和训练 中需要克服的障碍不言而喻第二组“侧滚拉元宝”, 这组动作是最为优美玻璃杯塔最多也最具观赏性的 底座和尖子所顶的杯塔一共有7座之多,额头、脚上、 手上、嘴上都有杯子,在看似优美的动作下,是最考 验演员功底和耐力的时候,险中求稳,动中求静,在 “拉元宝”的这一刻所有玻璃杯子都聚集在一起,在 灯光的烘托下,玻璃杯折射出的五颜六色的光芒真是 美轮美奂,就像一尊工艺精美的雕塑。
最后一组“对 口倒挑咬花”是把整个节目推向高潮的点睛之笔,动 作设计独特、新颖、造型优美,既是首创也是独创底座下腰口咬架子,尖子一脚顶玻璃杯塔口咬咬花架 子屁股落于头顶,底座双脚挑起离开地面尖子双手放 开这个动作极其讲究配合,因为如果底座脚离开地 面多了,尖子把整个劲推的太前了,整个架子就会翻 过去,尖子将会受伤,后果不堪设想,如果底座脚不 离开地面,尖子的动作太压后,双手也将无法放开, 因此差之分毫都将决定动作的成败,所以在训练中, 尖子和底坐要不断磨合调整,思想高度集中,身心达 到高度一致,使二者真正成为一个整体,才可能很好 的完成这个高难度动作对手滚杯”以惊,险,奇,美著称于世表演 过程中,演员展现出的纤纤软体,软而不屈,刚柔相 济,坚韧十足对手滚杯”险中求稳,寓动于静,极 至精美于毫厘之中沉默的毅力之间,有掩饰不住的 智慧和超越,尽显杂技艺术家们的创新精神和对高难 艺术的不懈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