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血液常规检查.ppt

32页
  • 卖家[上传人]:g****
  • 文档编号:53670221
  • 上传时间:2018-09-03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08MB
  • / 3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血液常规检查,,1.白细胞(WBC或LEU) 单位:个/升(个/L) 正常值:成人白细胞数为(4.0-10.0)×109/L ;儿童随年龄而异,新生儿为(15.0-20.0) ×109/L 6个月-2岁为(11.0-12.0) ×109/L; 4-14岁为8.0×109/L左右 临床意义:(1)增多:常见于急性感染 、严重组织损伤、大出血、中毒和白血病等2)减少:常见于某些病毒感染、血液病、物理及化学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脾功能亢进等2.白细胞分类(DC) 单位:百分比 正常值:(1)嗜中性粒细胞(N)成人0.4-0.75(40%-75%), 儿童0.3-0.65(30%-65%)(2)嗜酸性粒细胞(E)0.005-0.05(0.5%-5%)(3)嗜碱性粒细胞(B)0-001(0-1%)(4)淋巴细胞(L)成人0.2-0.45(20%-45%)儿童0.3-0.56(30%-56%)(5)单核细胞(M)成人0.02-0.06(2%-6%)儿童0.02-0.08(2%-8%) 临床意义:(1)嗜中性粒细胞(N)增多或减少,同白细胞(WBC).(2)嗜酸性粒细胞(E)增多 常见于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某些皮肤病(如湿疹,牛皮癣等),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淋巴肉瘤,鼻咽癌,肺癌等. 减少 常见伤寒\副伤寒早期,大手术,烧伤等应激状态及长期应用肾糖皮质激素后.(3)嗜碱性粒细胞(B)增多 常见于白血病,某些转移癌,骨髓纤维化,脾切除后及铅,锌中毒等.,(4)淋巴细胞(L) 增多 见于某些病毒或细菌所致的传染病,急慢性血液病,药物反应,变态反应,溶血性贫血等.减少 见于淋巴细胞破坏过多(如X线照射,化疗,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或淋巴细胞毒素等)免疫缺陷,何奇金病及尿毒症等.(5)单核细胞(M) 增多 常见于感染,血液病,胶原性疾病等.减少无临床意义.,3.嗜中性粒细胞(N)核象变化 单位:百分比 正常值:周围血液中幼稚的中性杆状粒细胞(如晚幼粒,杆状核)应为0.01-0.05(1%-5%),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分叶少于4叶,为0.5-0.7(50%-70%). 临床意义:(1)核左移:幼稚中性粒细胞超过正常中性粒细胞的5%,表示中性粒细胞生长旺盛。

      常见于急性传染病或体内有炎症病灶者中度感染时,白细胞数超过10×109/L时,中性杆状粒细胞大于6%,为轻度左移; 大于10%为中度左移;大于25%,为重度左移2)核右移:为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大部分为4-叶或更多(甚者15叶)表示衰老白细胞增多,造血功能减退,如疾病进行期突然出现核右移(5叶核白细胞大于3%),则为疾病的危险预兆,预后不良 4.嗜酸性粒细胞(E)直接计数 单位:个/L 正常值:(50-300)×106/L 临床意义:同白细胞分类,5.红细胞(RBC或BLC) 单位:个/L 正常值:成年男性为(4.0-5.5)×1012/L 成年女性为(3.5-5.0) ×1012/L 新生儿为(6.0-7.0) ×1012/L 婴儿为(3.0-4.5) ×1012/L 儿童为(4.0-5.3) ×1012/L 临床意义:(1)增多:分为相对增多(呕吐、腹泻、多汗、多尿、大面积灼伤等所致),绝 对增多(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代偿性增多(缺氧等) (2)减少:常见于缺铁性、溶血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及急、慢性失血等6.血红蛋白(HB或HGB) 单位:克/升(g/L) 正常值:成年男性为120-160g/L 成年女性为110-150g/L 新生儿170-200g/L 婴儿为100-140g/L 儿童为120-140g/L 临床意义:同红细胞 7.红细胞压积(HCT) 单位:百分比(%)正常值:男性为 0.40-0.50(40%--50%) 女性为0.37-0.48(37%--48%)新生儿为0.49-0.60(49%--60%) 临床意义:同红细胞 8.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单位:飞升(fl) 正常值:80—95飞升 临床意义:增多:常见于大细胞性贫血。

      减少:常见于小细胞性低色素性贫血9.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 单位:皮克(pg) 正常值:27—32皮克 临床意义:升高:常见于大细胞性贫血 降低:常见于小细胞性贫血 10.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单位:百分比(%) 正常值:0.32—0.36(32%--36%) 临床意义: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 11.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单位:百分比(%) 正常值:0.109—0.157(10.9%-15.7%) 临床意义: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增大时有意义,常见于各种类型的营养缺乏性贫血目前Bassmen提出了平均红细胞体积(或容积)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分类法,在临 床上应用价值较大,见表1-1 表1-1几种贫血的MCV和RDW变化 MCV RDW 正常人 正常 正常 缺铁性贫血 降低 升高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升高 升高 再生障碍性贫血 正常 正常 溶血性贫血 升高 升高 铁幼粒细胞贫血 正常 升高 单纯小细胞贫血 降低 正常,12.嗜碱性点彩红细胞计数 单位:百分数(%) 正常值:约0.0001(0.01%) 绝对数 <300/109红细胞 临床意义:明显增多可见于铅、汞、硝基苯、苯胺等中毒,增多可见于溶血性贫血、巨幼红 细胞性贫血、白血病、恶性肿瘤等。

      13.网织红细胞(RC或RET) 单位:个/升(个/L) 或百分比数(%) 正常值;成人绝对数为(24-84)×109/L ;百分数为0.005-0.015(0.5%-1.5%); 新生儿绝对数为(144-336) ×109/L ;百分数为0.02-0.06(2%-6%) 临床意义:增多:常见于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大出血减少:常见于急、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等14.血沉(ESR) 单位;毫米/小时(mm/h) 正常值:男性为0-15 女性;0-20 临床意义:增快:常见于各种炎症、结核病和风湿病活动期、组织损伤、贫血和高球蛋白血症、恶性肿瘤等减慢:常见于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肝损害、脱水有使用抗炎药物等 15.血小板(PLT) 单位:个/升(个/L) 正常值:(100-300)×109/L ;(旧制单位:10-30万/mm3). 临床意义:增多:常见于急性感染、失血、溶血、骨折、脾切除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等16.血小板平均体积(MPV) 单位:飞升(fl) 正常值:6.3-10.1飞升 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血小板破坏过多、骨髓纤维化、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管性疾病及血栓前状态、脾切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巨大血小板综合征、镰状细胞性贫血等。

      17.红斑狼疮(LE)细胞 正常值:为阴性,即未找到LE细胞 临床意义:阳性,常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急性期阳性率可高达80%),亦可见于一些结缔组织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电解质正常值及意义,血液电解质检查: 1、钾(K) [正常参考值] 3.6-5.5mmol/L [临床意义] 增高 见于肾功能衰竭、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症、休克、组织挤压伤、低醛固酮血症、重度溶血、口服或注射含钾液过多等 减低 见于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严重呕吐、腹泻、服用利尿剂和胰岛素、钡盐中毒、代谢性碱中毒、低钾饮食等2、钙(Ca) [正常参考值] 2.1-2.6mmol/L [临床意义] 增高 见于维生素D过多症、结节病、急性骨萎缩、甲状旁腺机能亢进、多发性骨肿瘤、血液中二氧化碳张力增加等3、钠(Na) [正常参考值] 135-145mmol/L [临床意义] 增高 见于垂体前叶肿瘤、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严重脱水、中枢性尿崩症、过多输入含钠盐溶液、脑外伤、脑血管意外等 减低 见于糖尿病、肾上腺皮质机能不全、消化液丢失过多(如呕吐、腹泻)、严重肾盂肾炎、肾小管严重损害、应用利尿剂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尿毒症的多尿期等。

      4、血清磷 [正常参考值] 0.87-1.45mmol/L [临床意义] 增高 见于慢性肾炎尿毒症、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维生素D过多症、多发性骨髓瘤及骨折愈合期等 减低 见于佝偻病、软骨病、糖尿病、肾小管病变、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维生素D过少症、长期吸收不良及腹泻致磷摄入减少等疾病5、镁(Mg) [正常参考值] 0.8-1.2mmol/L [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阿狄森病、肾功能衰竭、多发性骨髓瘤、严重脱水症、关节炎、镁制剂治疗过量、糖尿病昏迷等 减低见于呕吐、腹泻、使用利尿剂、慢性肾功能衰竭、甲状腺机能亢进、甲状旁腺机能亢进、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高血钙、糖尿病酮中毒、低白蛋白血症、长期使用氨基糖类抗生素等 6、铁(Fe) [正常参考值] 男:8.95-28.64μmol/L;女:7.16-26.85μmol/L [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贫血、急性病毒性肝炎、肝坏死、维生素B6缺乏症、铅中毒、雌激素及铁剂治疗时 减低缺铁性贫血、感染、尿毒症、痔疮、溃疡病、子宫功能性出血、饮食中缺铁或铁吸收障碍、恶性肿瘤等7、锌(Zn) [正常参考值] 7.65-22.95umol/L。

      [临床意义] 减低青少年可产生生长迟缓、贫血;成人可见于急性心肌梗塞、乙醇中毒性肝硬化、慢性感染、胃肠吸收障碍、肾病综合征、急性传染病、急性白血病、长期多汗、反复失血等 增高见于急性锌中毒、溶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尿常规化验单上各指标临床意义尿常规化验单上的指标包括:白细胞、酮体、亚硝酸盐、尿胆原、胆红素、蛋白质、葡萄糖、尿比重、隐血、PH、维C这十一种具体临床意义如下:1、尿白细胞(U—LEU) 正常人尿中有少数白细胞存在,离心尿每高倍镜视野不超过5个异常时,尿中含有大量白细胞,表示泌尿道有化脓性病变,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及尿道炎等正常参考值:<5个/HP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急‘吐肾炎、肾盂肾炎、膀肮炎、尿道炎、尿道结核等2、尿酮体(U-Ket)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糖尿病酮症、妊娠呕吐、子痫、腹泻、中毒、伤寒、麻疹、猩红热、肺炎、败血症、急性风湿热、急性粟粒性肺结、惊厥等此外,饥饿、分娩后摄入过多的脂肪和蛋白质等也可出现阳性3、尿亚硝酸盐(NIT)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膀肮炎、肾盂肾炎等4、尿胆原(URO或UBG) 正常参考值:弱阳性临床意义:阳性,见于溶血性黄疽、肝病等。

      阴性,见于梗阻性黄疽5、尿胆红素(U-BIL)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胆石症、胆道肿瘤、胆道蛔虫、胰头癌等引起的梗阻性黄疸和肝癌、肝硬化、急慢性肝炎、肝细胞坏死等导致的肝细胞性黄疽6、尿蛋白(R-PRO)正常参考值:阴性(-)临床意义:阳性‘见于各种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盂肾炎、多发性骨髓瘤、肾移植术后等此外,药物,汞、铺等中毒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也可见阳性7、葡萄糖(U—Glu)正常参考值:阴性(-)正常人尿内可有微量葡萄糖,每日尿内含糖量为0.1~0.3克,最高不超过0.9克,定性试验为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垂体前叶机能亢进、嗜细胞瘤、胰腺炎、胰腺癌、严重肾功能不全等此外,颅脑外伤、脑血管意外、急性心肌梗塞等,也可出现应激性糖尿;过多食入高糖物后,也可产生一过性血糖升高,使尿糖阳性。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