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172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ppt
9页沙皇的抉择,亚历山大二世上台后面临着及其严峻的形势他意识到,只有通过改革,废除农奴制,才能化解日益激化的矛盾,巩固统治,增强国力,重振俄国的大国威望当时俄国资产阶级十分软弱,对沙皇政府有较大的依赖性;无产阶级也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探究: 为什么俄国最终选择了改革方式变革社会?,废除农奴制进行改革 原因 国内: 经济-俄国农奴制危机深重,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萌芽 政治-在农奴制下备受压迫的人们,不断发起农民运动,沉重打击了沙皇专制,动摇了农奴制的基础 思想-民主革命思潮席卷全国,动摇沙皇政府的统治,引起统治者震动 同时在部分地主看来,农奴制剥削比不上资本主义剥削有利可图 国际: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遭到惨败使统治者惊醒希望通过改革使落后的俄国强大,以便与西欧国家竞争 立足于贵族、地主利益 为了挽救统治危机, 沙皇做出了什么抉择?有哪些因素促使沙皇做出这样了抉择? 改革立足于谁的利益? 目的是什么?,俄国1861年改革,原 因,1、经济上:封建农奴制度严重阻碍了俄国 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 2、政治上:农奴制引发尖锐的阶级矛盾 3、思想上:出现反对农奴制和专制统治的 新思潮 4、军事上: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使社会 矛盾尖锐化直接原因,统治者必需改革,1、改革的酝酿,目的:,化解统治危机,增强国力,重振大国威望,亚历山大酝酿改革,借鉴历史:吸取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尼古拉一世改革的经验教训,大造舆论:借助报纸舆论宣传,化解改革阻力,组织措施:成立各层次的专门的委员会,讨论、草拟改革方案,个人决心:亚历山大二世决心通过改革解决农奴制的问题,1、主要内容:,(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享有公民权利,(3)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2)土地仍属地主所有,能决定农民份地大小和好坏 能决定农民应承担的义务,农民赎买份地的条件 A、要交付赎金 B、承担各种义务 C、服从地主关于份地的决定 D、由村社负责控制农民,首先现金支付赎金的20%-25% 余款在49年内对政府逐步还本付息 还清本息后才合法拥有土地 付清赎金前,须服劳役,付代役租,不能随意离开赎地,(二)“二一九法令”的颁布,(P98-99),2、对“二一九法令”的评价,(1)进步性,地位:动摇了俄国的封建生产关系,促进了资本主 义的发展,成为俄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作用:扩大自由劳动力来源,利于工业革命发展 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国家经济发展,(P99),性质:资产阶级性质,但也是地主阶级对农民一次公开、野蛮的掠夺,(2)局限性,2、对“二一九法令”的评价,不彻底性:A、改革后,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 等方面仍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B、尤其是农民基本被束缚在土地上; 掠夺性:“解放”后的农奴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欺骗性:改革后的农民为生计重新受盘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 材料二农民这样地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地主领地上现存的秩序应维持到应有的准备工作完成,新办法开始实行时为止 解放农奴宣言 材料三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的劳役的办法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2)据材料二,改革后俄国农民的地位有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 (4)据上述材料分析这场改革的意义和实质答案: (1)为了挽救统治危机,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 (2)农民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能买卖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民通过赎买获得一些份地 (3)改革加重了农民负担,农民十分不满 (4)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但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它是对农民的一场掠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