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风格36班小学建筑设计方案设计说明.doc
26页晋江市大山后小学 建筑方案设计说明第1章 、建筑设计说明(一)总体规划设计一、项目概况本项目位于晋江市灵源街道大山后社区,大山后社区位于晋江市中部,东与永和镇菌边村、垵内村、上宅村接壤,西与灵源街道灵水社区、大布林社区交界,南与安海镇的社坛村、田坑村、后林村衔接,北与灵源街道的小布林社区、英塘社区、林格社区毗邻项目所在地周围是规划道路,交通较为便利本工程规划规模36班,总学生数为1620人规划占地面积2644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9349平方米,主要校舍建设包含教学综合楼建筑面积约9884㎡、教师宿舍及食堂建筑面积约2643㎡、学生宿舍建筑面积约2240㎡、体育馆建筑面积约2048㎡,活动中心建筑面积2410㎡等五部分组成,建筑高度均≦六层,并配套建设校园广场、田径运动场、篮球/排球场、绿化等基础设施项目规划容积率为0.71,建筑密度为20.0%,绿地率为28.8%.二、设计依据:1、国家及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设计规范;2、国家及泉州市现行建筑、结构、设备、电气等各专业设计规范、相应法规、政府主管部门的具体要求及规定3、《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细则》;4、《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5、《防汛条例》、《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48号);6、《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7、《福建省义务教育校舍建设标准》(试行)、《福建省示范小学评估标准》;8、《泉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0版)》三、规划设计条件:以《建设项目所在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
4、 总体规划 1、 总体构架该工程位于大山后村,红线内部现状为空地,场地较为平坦,适宜建设规划建设一栋5层教学综合楼、一栋6层教师宿舍及食堂、一栋6层学生宿舍楼、一栋6层活动中心和一栋2层体育馆教学综合楼为回字型布局,通过连廊连接,交通极为方便运动区布在地块西侧,教学区处地块正中,生活区位于地块东侧,各区相位独立,又有序连接,组成一个有机合理的现代化校园2、 规划原则(1)整体性原则:校区的用地功能、道路、景观环境等系统有机的形成一个整体性的布局,充分考虑空间过渡及区域联系的合理性2)空间的整合与配置与配置原则:各种功能空间按照人的行为习惯及工序要求进行优化配置,建筑形态配合功能要求穿插设置,不但突现群体建筑的有序空间变化,同时也便捷各功能区块的联系与交流宿舍不能与教学楼接一起,走廊尽量向南)(3)文化导入原则:加强文化设置的合理配置,营造校园的文化氛围和文化内涵,并在功能配置,整体环境等方面均体现深厚的文化积淀,使文化底蕴含和现代气息达成有机的统一4)以人为本的原则:强调校园、人与环境的和谐,以提高校园环境质量为目标,充分考虑人的活动需求,创造人性化的交往空间5)超前设计原则:按照国家建筑设计规范和国家实施工程规划细则,确保建筑使用寿命在50年以上,3、交通人流组织(1)交通组织 校园内交通组织为人车分流,车行宽度均为4.0米,环绕外围一圈,尽量避开学生人行,合理布置停车位,同时各功能区之间流线尽量简短,符合小学学生特点。
设置三个出入口,主入口设置在城市干路上,通过入口广场的设置减少校园产生的人流对城市道理的压力 (2)停车位 根据泉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本项目规划学生人数1620,需机动车位16位,非机动车位320位,本案规划机动车位32位,非机动车位320位,均能满足相关规划要求3、建设理念(1)满足晋江市城市总体规划、大山后社区规划及可持续发展要求;满足使用功能要求;对绿化、建筑、装饰内外空间和色彩等做综合性处理以符合设计要求2)功能分区合理,建筑布局紧凑,交通便捷,管理方便3)满足建设标准及规模要求,基本功能及配套设施齐全4)充分利用地形、防护间距和其他空地布置绿化,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5)充分体现生态、环保、节能、低碳理念,确保建成后实成为标志性的绿色建筑6)设计执行现行相应的建筑设计规范、《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等国家和专业部门颁发和有关设计标准、规范和规定7)学校内部布置符合消防及卫生要求,并合理地进行内部的交通组织,尽量避免人流、车流互相干扰8)满足分期建设要求,分期建设不互相影响,相对独立4、空间布局设想建筑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它要达到使用和美观两个目的建筑空间组成一般可分为建筑外空间和建筑内空间两个部分。
对建筑外空间进行统筹规划设计,注重场地设计和环境设计建筑内空间设计应根据对本项目的各种功能进行综合分析后,按功能分区和使用要求进行平面和竖向设计1)建筑物与周围生态环境及景观相协调、融合在主体景观上实用、安全、有没,视觉感官良好既体现教育部门的教学特点,又体现环保、健康、舒适的生态环境2)在结构设计上,考虑节能、隔热、防尘、防噪音等需要,利用自然通风来改善空气质量,采用环保性强的建筑材料等3)室内装饰简洁实用、自然光线充足,普遍安装节水、节电器具,墙体隔声性良好4)有足够的户外活动空间,注意总体绿化空间布局,其层次、风格与主建筑物交相辉映,通过园林空间植物配置、小品等营造良好的生态视觉景观享受和环保文化品味欣赏5、建筑单体与造型初步设想 在建筑风格上,从闽南地方传统建筑文化中提取一定的元素,在转化为现代建筑语言用于建筑形象的塑造上,使中心建筑风格既传承了地方传统建筑文化又具有现代建筑的气息,独具一格建筑立面设计充分考虑到晋江当地的气候条件和人文特质,以传统建筑材料与现代建筑材料进行对话,和谐并处,在现代环境布局中融入传统设计手法,使历史与现代之美淋漓展现切入点—现代与传统的结合地域性的特征是可识别性的基础,既是形象基础亦是情感基础,乡土的气息是积淀的文化,是人文的关怀。
在进行大规模的学校与新区扩建与新建工程时,我们不能简单地以单一性、规则性地搞单调的形象建设,应当以当地的本土乡情为人性出发点,以坡屋顶等造型元素结合其它构件,造就既符合现代化学校精神风貌又别具乡土特色的整体造型与意境五、景观设计采用庭院式的园林规划手法,即规则中溶合自然,自然中点缀规则,力求营造一种活泼、轻松的氛围以自然的线条柔化建筑生硬的外轮廓,通过对空间的巧妙分割,在引导分流的前提下,为学生们课间活动创造了更多、更丰富的园林小环境,绿化种植以乡土树种,遮荫力强的树种为主,局部视线交汇处适当点缀些观赏性植物,以丰富四季的季象景观变化,并结合园林小品等一系列要素更好地满足了不同校园人群的视觉享受和心理需求六、生态环境分析1、尊重环境建筑尊重周边环境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有序、合理增长,减少对环境及场地产生的负面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如日照分析图所示,各个教室及办公用房南向全年保证良好的自然采光各建筑及活动场地也都不会做遮挡,可获得充足的日照条件2、尊重健康教学楼与主要噪声源之间都种植足够的绿化,减少噪音,保证教学质量学校与城市道路也拉开足够距离,并布置绿化隔离,使两者不会互相干扰屋顶由框架及特殊的绿化种植系统组成,起到保温隔热之用,节约建筑能耗。
二)建筑设计一、平面布局1、教学综合楼平面布局教学综合楼一层平面图:南侧布置7间普通教室,1间年级办公室,1间教师休息室,北侧部分布置了1间合班教室、2间普通教室、3间专用教室及卫生间,西侧为入口门厅,设有宣传栏教学综合楼二层平面图:南侧布置7间普通教室,1间年级办公室,1间教师休息室,北侧部分布置了1间合班教室、2间普通教室、3间专用教室及卫生间,西侧设有书库、学生阅览室、教师阅览室教学综合楼三层~四层平面图:南侧布置7间普通教室,1间年级办公室,1间教师休息室,北侧部分布置了1间合班教室、2间普通教室、3间专用教室及卫生间,西侧设有校长室、副校长室、行政办公室、广播室、档案室、心理室等 教学综合楼五层平面图:西侧布置了1间陈列室和和两间活动室2、体育馆平面布局体育馆一层布置游泳池、卫生间、值班室、更衣室、休息室等 ,二层布置篮球场、看台、器材室、休息室、主席台等 3、教师宿舍及食堂平面布局教师宿舍及食堂一层平面图:设有架空活动空间及消控室教师宿舍及食堂二层平面图:设有师生共用食堂教师宿舍及食堂三~六层平面图:均为教师宿舍 4、学生宿舍楼平面布局一层为架空停车,主要停放非机动车,二~六层为学生宿舍。
5、活动中心平面布局活动中心设有舞蹈室、台球练习室、乒乓球练习室、健身房、休息室、办公室、更衣室、大型活动室、卫生间等二、装修材料本方案设计选材是根据建筑材料的耐久性和价格此外,选择的材料考虑到以当地材料为主,而成为一所经久不衰的标志性学校1) 外墙贴方块形或条形仿石材面砖及局部红砖;(2) 室内地板铺防滑地砖,走廊、楼梯铺地砖;(3) 教室内墙、走廊及楼梯两面墙均贴白瓷砖;(4) 楼梯及走廊设铸铁栏杆;(5) 铝合金窗,一层左右两面的窗户均加满框不锈钢栅栏;(6) 教室前面为无尘磁性黑板,后面为学生作品展示板;三、室外照明在绿化内提供弱光灯,而在车道,出入口等处提供强光灯根据城市管理要求,在建筑的顶部等处适当设置建筑形体照明如在学校的入口广场处,成排的设置灯柱,蕴涵了建筑的风韵,当夜幕降临,此灯徐徐增亮,使校园成为名副其实的标志建筑四、楼房标志标记包括楼房标志、基地标记及指示牌,楼层公共区域的指示牌,建筑使用要求设置的指示牌等三)消防设计拟建的教学用房消防类别属多层公共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按照《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进行消防设计一、总图布置1、 各单体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大于6m2、 消防车道的宽度不小于4m。
二、建筑单体建筑物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按照规范中相应等级进行设计建筑内部的楼梯宽度,疏散距离均满足《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四)经济技术指标见总平面图第二章、结构设计说明本工程规划规模36班,总学生数为1620人规划占地面积2644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9292平方米,主要校舍建设包含教学综合楼建筑面积约9752㎡、教师宿舍及食堂建筑面积约2643㎡、学生宿舍建筑面积约2240㎡、体育馆建筑面积约2048㎡,活动中心建筑面积2410㎡等五部分组成,建筑高度均≦六层 设计依据1、自然条件:a、基本风压 按50年一遇取值:W0=0.70kN/m2 ;b、地震烈度 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特征周期为0.45s,场地类别为II类工程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2、设计遵循的主要规范及规定: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 50068-2001)2)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 50223-2008)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09-2012)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2010)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2010)6)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3-2010)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J50007-2011)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2008)9)碳素结构钢(GB700)10)厚度方向性能钢板(GB5313)11)低合金高强度合金钢(GB/T1591)12)热扎H型钢和剖分T形钢(GB/T11263-98)13)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14)网壳结构技术规范(JGJ 61-2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