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词大全中国古典诗词散文 全唐诗卷 卷095沈佺期.doc
7页全唐诗《全唐诗》是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彭定求、沈三曾、杨中讷、汪士鋐、汪绎、俞梅、徐树本、车鼎晋、潘从律、查嗣瑮等十人奉敕编校,“得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共计900卷,目录12卷 [1] 曹寅奉旨刊刻《全唐诗》,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三月始编,次年十月,全书即编成奏上全书架构在明代胡震亨《唐音统签》和清代季振宜《唐诗》的基础上,旁采残碑、断碣、稗史、杂书,拾遗补缺,巨细靡遗 全书以《帝王》、《后妃》作品列首,《乐章》、《乐府》次之,又以年代为限﹐列出唐代诗人,附以作者小传接着是《联句》、《逸句》、《名媛》、《僧》、《道士》、《仙》、《神》、《鬼》、《怪》、《梦》、《谐谑》、《判》、《歌》、《谶记》、《语》、《谚谜》、《谣》、《酒令》、《占辞》、《蒙求》,最后为〈补遗〉、〈词缀〉 中华书局编《全唐诗外编》,收集了日本人上毛河世宁(市河宽斋)的《全唐诗逸》3卷,王重民辑《补全唐诗》,收诗104首,孙望《全唐诗补逸》20卷、童养年《全唐诗续补遗》21卷等4种另外,刘师培有《全唐诗发微》,岑仲勉有《读全唐诗札记》张忱石编《全唐诗作者索引》 卷一百一十三 卷113_1 【敬酬张九龄当涂界留赠之作】裴耀卿 茂先实王佐,仲举信时英。
气睹冲天发,人将下榻迎 珪符肃有命,江国远徂征九派期方越,千钧或所轻 高帆出风迥,孤屿入云平遄迈嗟于役,离忧空自情 饰簪陪早岁,接壤厕专城旷别心弥轸,宏观义转倾 徒然恨饥渴,况乃讽瑶琼主 卷113_2 【酬张九龄使风见示(时为宣州刺史)】裴耀卿 兹地五湖邻,艰哉万里人惊飙翻是托,危浪亦相因 宣室才华子,金闺讽议臣承明有三入,去去速归轮斋 卷113_3 【赠张丞相】宋鼎 汉上登飞幰,荆南历旧居已尝临砌橘,更睹跃池鱼 盛德继微渺,深衷能卷舒义申蓬阁际,情切庙堂初 郡挹文章美,人怀燮理馀皇恩傥照亮,岂厌承明庐斋 卷113_4 【酬故人还山】宋鼎 举棹乘春水,归山抚岁华碧潭宵见月,红树晚开花 肃穆轻风度,依微隐径斜危亭暗松石,幽涧落云霞 思鸟吟高树,游鱼戏浅沙安知馀兴尽,相望紫烟赊斋 卷113_5 【和张荆州九龄晨出郡舍林下】崔颂 优闲表政清,林薄赏秋成江上悬晓月,往来亏复盈 天云抗真意,郡阁晦高名坐啸应无欲,宁辜济物情古 卷113_6 【奉酬张洪州九龄江上见赠】孙翃 受命谳封疆,逢君牧豫章於焉审虞芮,复尔共舟航 怅别秋阴尽,怀归客思长江皋枉离赠,持此慰他乡知 卷113_7 【古意赠孙翃】徐仁友 南望缑氏岭,山居共涧阴。
东西十数里,缅邈方寸心 云日落广厦,莺花对孤琴琴中多苦调,凄切谁复寻主 卷113_8 【奉和姚令公驾幸温汤喜雪应制】苏绾 汉主新丰邑,周王尚父师云符沛童唱,雪应海神期 林变惊春早,山明讶夕迟况逢温液霈,恩重御裘诗斋 卷113_9 【咏月】康庭芝 天使下西楼,光含万里秋台前疑挂镜,帘外似悬钩 张尹将眉学,班姬取扇俦佳期应借问,为报在刀头古 卷113_10 【山行见孤松成咏】张宣明 孤松郁山椒,肃爽凌清霄既挺千丈干,亦生百尺条 青青恒一色,落落非一朝大厦今已构,惜哉无人招 寒霜十二月,枝叶独不凋古 卷113_11 【使至三姓咽面】张宣明 昔闻班家子,笔砚忽然投一朝抚长剑,万里入荒陬 岂不服艰险,只思清国雠山川去何岁,霜露几逢秋 玉塞已遐廓,铁关方阻修东都日窅窅,西海此悠悠 卒使功名建,长封万里侯斋 卷113_12 【新都南亭别郭大元振】卢崇道 竹径女萝蹊,莲洲文石堤静深人俗断,寻玩往还迷 碧潭秀初月,素林惊夕栖褰幌纳鸟侣,罢琴听猿啼 佳辰改宿昔,胜寄在暌携长怀赏心爱,如玉复如珪斋 《全唐诗》又称《钦定全唐诗》,是一部范围较广的唐诗总集全书以明胡震亨《唐音统签》及清季振宜《唐诗》为底本,又旁采碑、碣、稗史、杂书之所载拾遗补缺而成,共收录唐、五代350年间诗歌48900余首,收入作家2246人。
其内容包括帝王、后妃、宗室诸王、公主宫嫔的作品,乐府诗(不包括新乐府),历朝诗,无姓氏可考者之诗,之后为联句、逸句、名媛,僧、道、仙、神、鬼、怪、梦、谐谑、判、歌、语、谣、古辞、词等全书以人系诗,按时代先后排列,对可考稽的作者多附小传《全唐诗》共收集有唐一代2200余位诗人的48900多首诗歌唐诗的作家上有帝王将相、下有渔夫樵人、僧道伶工;唐代诗坛上不仅涌现了初唐四杰、陈子昂、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白居易、韩愈、孟郊、柳宗元、刘禹锡、李贺、李商隐、杜牧等璀灿的群星,而且升起了“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两位光照千秋的诗坛巨星唐诗在诗体上日臻完善,以五七言为主,四言、杂言的古体诗、乐府诗乃至律诗、绝句无不具备,许多诗人对近体诗体制的掌握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唐代诗歌流派众多,风格多样著名诗派有山水田园派、边塞派、韩孟派、元白派等,风格上呈出雄浑、冲淡、纤禾农、高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疏野、清奇、飘逸、旷达等多姿多态之景象,唐诗意象的选择、摄取极为广泛,举凡社会生活、人物内心世界无不涉及,真实记录了有唐一代的社会史实,表达了不同阶层人物的情感和愿望唐诗以其意象的组合、意境的开拓,创造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最高审美境界,取得了后人难以逾越的艺术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