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列夫·托尔斯泰》疑难解析.docx
2页《列夫·托尔斯泰》疑难解析 1、第1段主要写托尔斯泰的须发的特点在浓墨重彩的描绘中,主要使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如脸庞多毛,用“植被多于空地〞来比喻,黝黑脸膛是“皱似树皮〞,大胡子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这些句子中不仅有比喻,而且比喻中有夸张,比喻和夸张联袂运用,不仅使“画面〞气韵生动,而且使人产生美的遐想2、第5段写托尔斯泰的外貌会令拜访者感到失望让我们对托尔斯泰的形象的认识又加深了一层同时这一段又是过渡段,自然过渡到对托尔斯泰眼睛的描写上来3、本文在艺术手法上的独特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者写出自己心中伟人的平庸粗陋的一面,二是大量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写托尔斯泰外貌平庸、普通的一面,不仅是对托尔斯泰肖像真实的刻画,同时也揭示了他是俄国人民群众的一员;写他面容粗俗、丑陋的一面,实际上是反衬了他眼睛的无比精美托尔斯泰就是这么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如果进一步探究,可以认为,写他形貌的矛盾统一,实质上也是写他的人生追求、人生态度与自己的阶级和身份的矛盾统一,以及他本身的思想也是矛盾统一的,列宁就说过,他既是伟大的,又是可笑的〔这可能不是课文作者的本意〕本文的重心是落在写他的眼睛上,通过写眼睛来写他的敏察、深刻,写他作为伟大作家的杰出才能,写他是时代的透视镜和多棱镜。
本文是用文字给人画肖像画,运笔在方寸之间,却洋洋洒洒,数千百言在不算短小的篇幅里,作者又并非面面俱到,而是突出重点,大肆铺排,有时,某一部分,数十句、数百言精雕细刻,给读者留下深刻强烈的印象之所以能尺水兴波,纵横捭阖,主要得益于比喻、夸张的妙用比喻不是追求形似,而是追求神肖;夸张更加突显托翁的形貌特征因此,本文的比喻和夸张把我们带进无穷想像的空间,让我们尽情玩味其情趣,揣摩其含义可以说,本文比喻和夸张的艺术效果,不仅在于形象鲜明,特征突出,更在于喻意深刻,韵味无穷4、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作者说,“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这就是说这样的人可以成为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的主宰和主人这句话与“他肯定短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并不矛盾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常是痛苦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智者的痛苦,如果他既是智者又是仁者,则痛苦将是双倍的托尔斯泰正是这样的人,他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尽自己毕生努力去改变它,但总是事与愿违,这才是最大的痛苦。
晚年的托尔斯泰厌弃贵族生活,决然放弃财产,以致和家人产生矛盾,最后毅然离家出走,而客死途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