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四节隋唐制度的革新教学设计.doc

16页
  • 卖家[上传人]:wd****9
  • 文档编号:318544309
  • 上传时间:2022-06-2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5.50KB
  • / 1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四节 隋唐制度的革新教学设计  第四节隋唐制度的革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三省六部制的形成、内容和积极作用  2.掌握科举制的形成、发展和进步作用  3.掌握隋唐两代对府兵制的改革和府兵制的作用、弊端及其崩溃;掌握募兵制的形成、特点及其对封建统治的利弊;掌握府兵制与募兵制的异同点  4.掌握隋唐时期租庸调制的调整及其进步作用  5.掌握两税法产生的历史背景、内容和结果、影响  德育目标  1.通过学习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完备和科举制的形成、发展,分别认识我国封建社会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和选官制度的重大进步进一步认识它们都因曾在历史上发挥过进步作用,而被历朝历代所沿用  2.通过学习府兵制崩溃的原因,认识到均田制是府兵制赖以推行的经济基础,均田制遭到破坏是府兵制崩溃的根本原因,从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作用  3.学习两税法产生的历史背景、内容和结果、影响,认识到两税法的推行表明封建政府对农民人身控制有所松弛,但是唐朝实行两税法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财政困难,客观上导致土地兼并日益严重,从而激化了阶级矛盾,也使唐朝的统治日渐衰败  4.隋唐的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唐朝基本沿袭隋朝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制度,但隋朝短期而亡,唐朝却繁荣强盛认识一个盛世社会的出现需要一个统—、安定的社会环境,需要统治者注意发展生产,休养生息,勤政爱民  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分析隋唐时期实行的各项制度对封建统治的利弊,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多角度观察和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2.指导学生分析隋唐各项制度的内容及其作用,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3.指导学生对比分析租庸调制和两税法的不同之处,培养学生用比较法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完备和积极作用与意义  2.科举制的创立、发展及其作用和意义  3.租庸调制的进步作用  4.两税法的特点、作用和意义  难点  1.府兵制的崩溃  2.两税法的局限性  3.唐朝基本沿袭隋朝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制度,但隋朝短期而亡,唐朝却繁荣强盛的原因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主要叙述隋唐两代的统治制度,内容比较散,涉及政治上的官制、选官制;经济上的赋役制度和军事制度  1.本节内容分两课时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注意详略得当  2.对一些重点、难点以讨论法和讲解法为主。

      尽量多设计一些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然后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老师再做讲解  3.对一些有继承、发展的事件,如科举制的发展,以及一些联系比较的问题,可适当制作一些图表,既帮助学生记忆,又可以使所比较事件的异同点显得一目了然  4.在教学过程中还可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题,使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  教学媒体  1.投影仪  2.自己课前制作的投影图片《唐朝历史发展情况表》《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的演变》《府兵制、募兵制对比表》《北魏、隋唐赋税制度简表》  教学方法  1.讨论法:组织学生对府兵制崩溃的原因、府兵制与募兵制的比较、两税法的局限性、唐朝基本沿袭隋朝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制度,但隋朝短期而亡,唐朝却繁荣强盛的原因等问题展开讨论  2.讲解法:对于一些理性内容,在指导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再做讲解  3.联系比较法:在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对一些问题展开比较如:府兵制与募兵制、租庸调制与两税法、科举制与九品中正制等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结构和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之一:内容概括式导入  [师]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第四章,封建社会的繁荣阶段——隋唐的前三节,我们知道,隋朝建立于581年,589年统一中国,虽然隋炀帝残暴的统治,使隋朝只存在了30年,但是却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唐建立于618年,经过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到唐玄宗统治前期进入开元盛世,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世局面755年到763年的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而衰唐朝后期的统治出现了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等现象,严重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进一步促使唐朝的衰弱经过唐末农民起义的打击,唐政府从此分崩离析、名存实亡繁盛的唐王朝统治了中国近300年,是封建王朝统治时间最长的朝代  一个30年一个近300年,但是他们的统治制度却基本相同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第四节,隋唐制度的革新  之二:复习提问式导入  [师]前两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唐朝从建立到灭亡的发展过程我们先来回忆一下这个过程  [生]唐建立于618年,经过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到唐玄宗统治前期进入开元盛世,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世局面755年到763年的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而衰唐朝后期的统治出现了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等现象,严重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进一步促使唐朝的衰弱经过唐末农民起义的打击,唐政府从此分崩离析、名存实亡  [师]回答得非常好我们可以把唐朝历史的发展情况总结为下列图式  [投影显示]  [师]大唐王朝是我国历史上最繁荣强盛的王朝,也是当时世界上最繁荣强盛的王朝。

      在前面两小节,我们已学习了唐朝繁荣强盛的原因大家是否还记得贞观之治的表现  [生]政治方面,一是知人善任,虚怀纳谏;二是革新政治经济方面,——是轻徭薄赋,劝课农桑;二是戒奢从简文化方面,兴科举,以儒为师,大办学校  [师]很好今天我们具体来学习唐太宗是怎样革新政治的  [板书]第四节 隋唐制度的革新  一、三省六部制  [教师提问]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推行的一种官制,请大家回忆——下隋唐以前的官制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秦朝设“三公”“九卿”制,“三公”分别是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太尉负责管理军事三公”以下设”九卿”,分掌政务  [教师提问]好这是秦朝,那么汉朝呢?  [学生补充]两汉基本沿袭秦朝的官制,但汉武帝以后,实行了一套比秦朝更为严密的监察制度,建立了刺史制度东汉时期,刺史的监察权进一步加强,并逐步增加了地方行政权和军权东汉末年,执掌州的军政大权,成为州的最高长官  [教师提问]很好那么大家有没有思考过,隋唐为什么要改革原来秦汉的官制呢?大家可以讨论讨论  [学生甲回答]原来的官制容易形成丞相专权。

        [学生乙回答]原来的官制分工不明确,导致办事效率低  [教师讲述]常好从我们学到的丞相的职能、刺史权力的演变,我们可以看出原来的官制有容易形成丞相专权、分工不明确,导致办事效率低等缺点所以,隋文帝综合汉魏以来的官制,在中央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唐太宗时进一步明确划分了三省的职权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看书,然后来说说三省及其长官的职能  [学生回答]三省分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有不可行的应驳回尚书省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教师提问]六部是哪六部?他们的职责分别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六部为尚书省下设机构,包括吏、户、礼、兵、刑、工吏部主管官吏的考核和任免,户部主管户口、赋税等,礼部主管国家礼仪制度,兵部主管军政,刑部主管刑法,工部主管国家的工程建设  [教师讲述]大家—定要把三省和六部的职责记清楚,不可搞混淆中书省在隋朝时称内史省,负责草拟政令,是决策机构门下省掌政令政策的审核,是审核机构尚书省负责执行,即为行政机构,—下设六个部六部用通俗的话讲就是具体做事的机构吏即官吏;户即户籍;礼即礼仪;兵即军事;刑即刑法;工即工程。

      其中户还要管理赋税,这是因为古时收税是根据户口的为了方便记忆,我们可以把三省六部制制作成下列图表  [投影显示]  [教师提问]三省六部制的推行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回答]第一,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第二,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三省长官的品级又较低,这就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教师讲述]在秦汉,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处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每当皇帝无能,丞相就可能专权三省六部制的设立,三分相权,有利于: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加强了皇权;同时扩大了议政人员的名额,收到了集思广益的效果;第三,各部职责有明确的分工,有利于皇帝的集权与政令的贯彻执行,提高了行政效率,充分发挥了国家机构的效能  三省六部制是我国官制史:的重大变革,它标志着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此后,历朝基本上沿用这种制度  [教师过渡]隋唐不仅改革了官制,还改革了选官制度  [板书]二、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  1.科举制形成的原因  [教师提问]大家回忆一下以前所学的内容,我们曾经学到哪些选官制?  [学生回答]汉朝时建立了察举制,是一种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魏晋以后形成士族制度。

        [教师提问]这几种选官制度有什么局限性呢?  [学生回答]察举制主要根据人才在地方上的声望随着地方豪强势力的发展,封建国家的行政组织日趋瘫痪,声望影响逐渐被官僚家族所支配,门第族望成为选举的主要依据,累世公卿的世家地主因此形成并发展起来以后,进一步促进了汉魏之际士族的形成以及西晋以后:上族制度的巩固与发展  士族是以家族为基础,以门第为标准,在社会上形成的地主阶级中的特权阶层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等方面都享有特权东晋末年以后,士族在奢侈腐化中开始走向衰落,于是庶族地主代之而起  [教师讲述]对原来的选官制度,发展到士族制度时,危害已经很严重了一方面出现了危及统治的特权阶层——士族,另一方面政府也难以找到真正的有用人才,而且还会激化社会矛盾这样就促使统治者改变选官制度,同时,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阶级关系的变动也导致了科举制度的推行  自从北魏以来,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庶族地主阶级也相应得到发展,形成了一种社会力量他们要求在政治上得到应有的地位这样,随着士族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原来的选官制度已经无法推行下去,科举制就形成了  [板书]  1.科举制形成的原因:士族的腐朽导致衰落  农业生产的发展导致庶族地主的兴起  2.科举制的形成和发展  [教师讲述]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到隋炀帝时形成制度。

      这种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称为科举制度到唐朝科举制度发展到完善唐太宗时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还首创了武举和殿试唐玄宗时,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以后成为定制  [教师板书并讲述]  [教师提问]我们一起来看课本第二目,来归纳一下科举制的作用  [板书]3.科举制的作用  [学生回答]科举制的作用可以归纳为(1)起到抑制门阀的作用;(2)扩大了官吏来源和封建统治基础;(3)有利于提高官吏的文化素质;(4)大大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  [教师提问]归纳得非常好除了这四点外,联想唐朝文化发展中的特色,科举制还可以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