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2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docx

21页
  • 卖家[上传人]:1768****007
  • 文档编号:244283650
  • 上传时间:2022-01-2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2.72KB
  • / 2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22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篇一:中西方饮食文化异同比较 中西方饮食我文化异同比较 [摘要]: 在悠悠历史长河中,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造就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本论文通过主要介绍中西方各自不同的风俗,地理,材料,观念,习惯的差异而造成的中西方不同的饮食文化差异餐饮产品由于地域特征、气侯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在原料、口味、烹调方法、饮食习惯上的不同程度的差异正是因为这些差异,餐饮产品具有了强烈的地域性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来自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西方人注重“以人为本” [关键词]: 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 西方饮食 差异 融合 一、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一)中西方饮食结构的差异 中国人的主食以谷类及其制品如面食为主,副食则以蔬菜为主,辅以肉类据西方的植物学者的调查,中国人吃的蔬菜有600多种,比西方多六倍西方人的主食以肉类、奶类为主故有人根据中西方饮食的明显差异这一特点,把中国人称为植物性格,西方人称为动物性格中国人每天进食的蔬菜比西方人多得多,而西方人虽每天进食大量蛋白质,但肠胃功能却因进食纤维素太少而受到影响,因此消化系统的患病率及患癌率均大大超过中国;中国人喜爱粗粮,而西方人偏爱精白粉等细粮。

      而实际上,粗粮所含营养物质要比细粮多;中国人爱吃植物油,而西方人做菜喜用含胆固醇较高的动物油,此外每天还摄入大量黄油怪不得美国人心血管发病率特别高:中国城乡居民都喜爱豆浆、豆腐、豆芽等豆制品,而西方人却往往“敬而远之”其中一个最大的差异就是西方人不吃动物内脏,不吃动物头尾与皮,这在中国是难以理解的;而在中国,鸡脚则为鸡身上相当贵重的部位,可以做“泡椒凤爪”;鸭掌可以做“金鱼鸭掌”;用鱼头可以做“砂锅炖鱼头”;用猪肠可以做“九转大肠”;用猪脚可以做“白云猪手”,连猪心上的血管,也可做“烩管廷” (二)中西方烹饪方式的差异 中国饮食“蒸、煮、焖、炖、煨、烧、爆、烤、煎、炒、烹、炸、拌” 等样样精妙不同的厨师有自己的做菜风格,就是同一个厨师做同一个菜也会因自身情绪的变化或者其时间场合不同,即兴发挥,做出来的菜的品味也会不一样对厨师来说,烹调是一种艺术,千变万化中却符合科学,体现着严密性与即兴性的统一而西方烹调讲究规范, 烹调的全过程都严格按照科学规范行事在实践操作中按科学要求或菜谱对调料的添加量精确到克, 烹调时间精确到秒《海外文摘》曾刊登的《吃在荷兰》一文,文中仔细描述了荷兰人的家中厨房有天平秤、液体量杯、定时器、刻度锅,调料架上排着整齐大小不一的几十种调料瓶,就像一个化学实验室。

      从烹饪过程来看,中国人爱加醋、姜、蒜、葱辣椒等佐料,可以杀菌、消脂、增进食欲,帮助消化等作用西方人虽佐料单调,可也不乏优点,他们烹饪时不爱放味精,因为味精含钠,摄入过量有损健康;许多中国人习惯每日购买新鲜食品烹饪;西方人往往一次性购买一周的食 品贮存在冰箱里,每日食用冷冻食品,且食用的罐头和腌制品分别为中国人的八倍和六倍,要知道它们含较多的防腐剂和色素等化学品,均对身体不利中国人炒菜时多用大火,因而油烟多,加上多不注意厨房的通风设备;而西方人不爱用大火炝锅,且厨房通风条件相当注意因而烹饪人员及家庭主妇中患肺癌率中国人明显高于西方人 (三)中西方用餐方式的差异 在中国,只要一有宴席,就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筵席桌是圆,中间放着美味佳肴,用餐使用的是筷子,汤匙,吃饭用碗盛,人们相互敬酒、相互让菜、劝菜,在美好的事物面前, 体现了人们之间相互尊重、礼让的美德而西方流行自助餐,即将所有食物一一陈列出来,大家各取所需,不必固定在位子上吃,走动自由还有一种聚会,称之为“Party”,主人只提供饮料、酒和一些简单的食物,如奶酪、炸薯条、三明治等,并不提供饭菜这种方式便于个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表现了西方人对个性、对自我的尊重,但这种方式缺少了中国人联欢共 乐的情调。

      (四) 饮食观念的差异 对比注重“味”的中国饮食,西方的饮食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西方人喜好小而精对于烹饪食物,营养性和美味性就是他们的出发点和目的地他们全力开发和研究食物在不同状态下的营养差异,即便口味千篇一律,也一定要吃下去———因为有营养而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对“味”的追求往往大于对“营养”的追求,饮食的美性追求显然压倒了理性———从餐桌上各式各样的菜色中就不难看出这种价值理念的差别形成了中餐过分注重饭菜色、香、味的特点,而西方人则自始至终坚持着从营养角度出发,轻视饭菜的其他功能 (五) 用餐礼仪: 在礼仪方面,中西两者更显不同在中国古代,在用餐过程中,就有一套繁文缛节《礼记·曲记》载:“共食不饱,共饭不择手,毋放饭,??毋固获,毋扬饭,??卒食,客自前跪,撒饭齐以授相者,主人辞于客,然后客坐这段话大意主要是:大家共同吃饭时,不可以只顾自己吃饭如果和别人一起吃饭,必须检查手的清洁不要把多余的饭放回锅里,不要专占着食物,也不要簸扬着热饭吃完饭后,客人应该起身向前收拾桌上的盘碟,交给主人,主人跟着起身,请客人不要劳动,然后客人再坐下这些礼仪有的在现代也是必要的礼貌在西方宴席上,主人一般只给客人夹一次菜,其余由客人自主食用,若客人不要,也不便硬让人家再吃,也不要按中国人的习惯频频给客人劝酒,夹菜。

      吃东西时,也不要发出响声,但客人要注意赞赏主人准备的饭菜若与人谈话,只能与邻座的交谈,不要与距离远的交谈 (六)各宗教的饮食差别 1.基督教 基督都创新于公元1世纪,创始人是耶酥,地点在当时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基督教在饮食上没有太多禁忌,只是在节日时对饮食有一些规定 2.犹太教 犹太教是古老的宗教,公元前2000年中叶,犹太人进入巴勒斯坦地区,公元前11世纪形成以色列和犹太两个国家开始他们信仰氏族祖先和自然精灵,到公元7世纪由魔西创立了犹太教,并成为他们的国教,奉主神耶和华为万能的上帝 3.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伊斯兰”是阿拉伯语译音,原意为“顺服”,指顺服唯一的神安拉我国习惯称为“回教”或“清真教”公元7世纪初,由穆罕默德创立于阿拉件半岛,以后逐渐发展为世界性宗教伊斯兰教的饮食禁忌较多,主要是不食不洁之物,这包括猪肉、狗肉、驴肉、马肉、兔肉、无鳞鱼及动物的血和非阿訇宰杀的动物和自死的动物,同时还禁止饮酒伊斯兰教的主要节日有: 4.佛教 佛都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是于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由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净饭王之子,乔达摩悉达多创立的从公元前3世纪始不断向境外传播,我国佛教是在公元1世纪时传入的,以后逐渐形成了饮食禁忌;一是不吃荤,“荤”包括一切动物性食品和葱、蒜、韭等辛香味食物;二是不饮酒。

      而南传佛教和西传佛教饮食禁忌较少 小结与展望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归根结底还是感性与理性的差异,尽管不同的哲学理念和不同的地域特征造成这样的饮食文化背景,但从本质上讲,“吃”的内涵并不会因为这些差异而改变,这种差异似乎正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而变得越来越模糊就当前国际饮食业的发展趋势来看,中西方都在扬长避短,逐步走上互补的道路讲究品种多样、搭配合理、营养平衡、重视健康已成为中西方饮食科学的共识,这是中西方饮食文化交流融合最重要的基础只有通过中西饮食文化的交流,才可能在文化碰撞中不断的发展、融合,这对中国乃至世界来讲,都是关键的一步,尤其是中国入世之后,将迎来有史以来中西方饮食文化最大程度的交融,并将在中国乃至东方引发一场“吃”的革命这是因为,入世必使 国际经贸来往更加频繁,外国食品将大量倾销到中国市场而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产生巨大冲击,这就把严峻的挑战摆在中国食品企业面前同时,把握国际食品发展趋势,把中国美食推向全球,让世界人民更加了解中国饮食文化,促进中国食品和世界食品的共同发展, 二 、中西方饮食的跨文化融合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世界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中西方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国与国之间不再是“老死不相往来”的地理标志,而成为“共住地球村”的一员。

      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的沟通、交流不断增多,中西方饮食文化呈现出跨文化融合的趋势这一趋势在中国饮食文化的变化发展中,主要表现为: (一)饮食搭配更加合理传统中国饮食往往忽略食物的搭配,不注意营养搭配的具体比例,往往是几种食材经验性的放在一起烹饪,看似荤素结合,搭配较为合理,但却没有具体的营养分析受西方饮食文化影响,现代中国饮食越来越注重食材之间的科学搭配,越来越重视饮食的营养和安全,只要营养充足,也不会太在意食物的单一、味道的贫乏此外,具有微观具体、定量监测等特点的西方现代营养学也被引进中国,与传统的食疗养生学说并存,为菜点的营养健康提供了充分的保证 (二)烹饪过程更加简化西方饮食强调效率,这与当前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现实需求不谋而合受其影响,中餐也更加强调效率要求,主要体现为快餐文化的蓬勃发展以及烹饪过程的不断简化西方烹饪方式崇尚材料简便,制作简 便,携带简便,注重食物的营养,而弱化了烹饪带来的乐趣,烹饪方法常以煎、 炒、蒸、冷拼为主,蔬菜通常切成大块大块的,然后生吃 (三)饮食标准更加科学西方人强调科学与营养,因此烹调的全过程都严格按照科学规范行事烹调之前,有详细的菜谱可供指导,无论食材的选择、配比、烹调的程序都有较为严格和明确的要求,规范化的烹调甚至要求配料的准备、调料的添加精确到克,烹调时间精确到秒。

      现在有很多中国家庭受其影响,厨房日益变成“化学实验室”,当然,这也反应了现代人对食物营养的重视 (四)餐桌礼仪更加自由传统中国的餐桌上,虽然觥筹交错、相互劝酒让菜,但实际上却有尊卑之分,座位的排序体现了身份和等级区别,而西方的餐桌上,虽也有位次排序,但更多的反映的是主人和宾客之别,而非显著的身份之别随着国人平等意识的逐渐增强,餐桌礼仪更加倾向于西化,更加崇尚自由、平 等和个人独立 参考文献: [1]蔡华《试论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2). [2]张大超.论中西文化传统与社会生态的差异与整合[J].莆田学院学报,2003. [3]蒋艳.中西饮食文化差异的原因分析及其研究意义[D].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22. [4] 蒋艳,2022,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的原因分析及其研究意义,《湖北教育学院学报》第4期 篇二:中西方饮食文化产生差异的原因 1. 中西方饮食文化的渊源 Why the difference is so great in the food culture between western and China. Actually, no matter western countries or china, the food culture is deeply influenced by its culture respectively. (1)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文化还具有另外的两大特征:一是追求适用,杜绝一切不实用的东西历史上,所有的实用的技术十分发达,如农业科技和医学十分发达,而有关的非实用的一些东西则无法发展;二是中国文化表现出特有的仁爱特征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者爱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 (2)西方文化 在征服自然、培养科学意识的过程中,西方人特别重视发展理性思维,理性成了西方文化的典型特征理性就是在探索自然的过程中,进行冷静的思考、分析和严密的逻辑推理,行事力求符合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同时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人也不断地认识自己西方文化的另一个主要特征:就是以个人为社会本位,以自我为中心,注重人格的尊严众人之间利益界限划分明显,各人有各人的生活空间,互不干涉 2. 哲学差异影响饮食差异 饮食观。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