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学习习惯及其形成的影响因素.doc
6页论学习习惯及其形成的影响因素一、学习习惯的概念及其作用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个体的一种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由于学习习惯的自动化活动性质,有关行为的意识控制水平降到了最低限度,从而使得学习习惯与一般学习行为有着本质的区别科学地认识学习习惯及其养成规律,需要澄清学习习惯概念与其他相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首先,学习习惯与学习技能是两个紧密相关的概念,学习技能中包含有许多习惯,它们的共同点是都需要经过反复练习才能形成区别在于学习习惯形成以后,如果得不到满足或行为模式受到破坏,个体会产生不愉快的感觉而学习技能形成以后可以根据活动的需要可利用也可不用它们此外,学习习惯有好坏之分,而学习技能只有水平高低之分其次,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学习习惯不等于学习方法学习方法的概念要比自动化的学习习惯范围广泛学习方法可以有长期、稳定、系统的特点,也可以有临时特用的性质不过,如学习方法更多地转化为不再需要意志努力的学习习惯,可以更为充分地发挥学习方法的作用再次,学产习惯与学习风格是两个相近而又容易混淆的概念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倾向它具有稳定性,很少因学习内容、学习环境等因系的改变而变化。
在这一点上,它们是相同的,二者的一个实质区别是,学习风格与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关系,它能回答为什么有些人学习习惯形成较快,而有些人则较慢而学习习惯则完全是经由后天学习经验积累养成的,不受遗传因素的影响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和学会生存,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特点布鲁姆认为,学业生学好的先决条件有两个:第一是“认知前提能力”,即学习新学科相应的知识基础及预习课程的学习习惯等;第二是“情感前提能力”,即学习兴趣和自信心,这一观点准确指明了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在学生有效学习中的地位有关习习惯的研究,需要从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发挥学习习惯在学习中积极作用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的角度来认识实际上,学习习惯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是明显的,它是提高学习质量的诸多重要条件之一,是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指示学会学习指个体在以往活动中学到的态度、习惯、方法、学习技能等综合经验运用到新学习情境,使学习变为容易的能力学会学习是使学习成绩得以提高的一个重要途径学习习惯对学习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习惯有利于学习策略的形成,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珀金斯认为培养运用策略性知识的能力是学校教育的重点之一,策略性知识的能力包括学习的学习技能及运用各种学习方法的能力,而学习习惯是学生运用策略性知识的重要基础从学习能力的角度说,学习习惯养成是带有根本性的学习策略2、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效益的重要条件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形成学习组织性和系统性的最重要途径,也是保证学习高效益的具体操作方式学习缺乏组织性和系统性,学习活动就不能有效地形成结构化的智力活动和知识结构,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学习3、从学生心理发展过程来看,是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会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发生深刻的影响在学习早期阶段,如果学习习惯在一定途径下得到顺利发展,并形成个体的一种需要,将会在以后的学习活动中发挥深刻的影响并成为导致学生在社会结构中位置分化的重要条件因此,从小培养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身心的良好发展二、学习习惯的养成及其与认知因素的关素由于学习活动自身的复杂性,学习习惯在形成方面与其他习惯有很大区别一般说来,某些习惯既可以在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中形成,也可以在无意识状态中形在但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在有意识的系统训练中塑造,不允许也不可能在无意识中自发地形成,这是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一个重要特点。
通常,自发形成的许多学习习惯往往是不良学习习惯习惯是个人内部自相适应的一种自动化行为动力系统一种习惯一旦形成,人们的优势心理反应是维持一种习惯而不是去改变这种习惯学习习惯同样遵循这一心理规则不良学习习惯形成后,改变它的过程十分困难在不良学习习惯改变的初期,会引起学生心理上的不适应感这种不适应感会阻碍不良学习习惯的改善因此,老师和家长一开始就注重养成学生良的学习习习惯是学生学习生涯具有重要意义的大事学校和家庭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同时避免他们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是促生有效学习和获得成功学习经验,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操作化途径之一所谓元认知,指个体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自觉的了解和控制个人的认知经验是学习习惯形成的基础因此,探讨学习习惯的形成,首先需要讨论个人的认知特点对于学习习惯的影响研究表明,个人人元认知水平与认知方式,直接影响学习习惯的形成,元认知水平越高,学习习惯也就越容易形成,而认知风格决定学习习惯形成快慢,使学习习惯具有独特的个人色彩三、个性因素与社会背景因素对学习习惯养成的影响除认知因素之外,还有很多个人的与社会背景的因素影响学习习惯形成其中动机是影响学习习惯形成的首要因素。
动机对学习习形成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动机强度的大小,自我效能感的高低来实现的从学习习惯的养成机制看,动机强度不仅影响学习习惯的形成,而且影响其长期发展的历程一方面,动机越强烈,学习习惯形成应越容易研究表明,如果个体对学习习惯作用的认知明确,可以很好地帮助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因此,老师或家长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时,要引导学生认识学习习惯的重要性,懂得良好学习习惯是成功学习的基础通过对学习困难学生的研究发现,他们的学习动机和自我效能感水平都较低,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对学习活动结果进行归因上,自我效能感强的优秀学生倾向于将学习成败的主要原因恨结为能力、努力、兴趣和学习方法等内部原因,而学习困难的学生将学习成败更多地归因于外部因素,这对形成积极、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消极影响性格是影响学习习惯形成的另一个内在个人因素学习习惯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形成过程中需要克服许多的因难,这就要求这生对学习习惯有一个正确态度、良好的坚持性的毅力良好的性格品质是学习习惯形成的重要条件在整个性格结构中,意志特征的影响尤为明显如果说动机是学习习惯形成上具有情绪色彩的暂时动力,那么良好的性格品质则对学习习惯的形成提供长期保证。
在影响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各外部因素中,教师和家长的引导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和家长通地导不仅影响学生学习习惯的内容和性质,而且通过榜样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习习惯形成的过程班杜拉认为,行为获得的一个重要途径是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结果在家庭中,父母被作为榜样模仿,并通过潜移默化地方式对学生行为发生引导作用在观察和模仿过程中,学生可以抽象出榜样的行为特征,形成规则,并通过对这些规则的重新组织,形成全新的行为教师是系统化影响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首要途径,在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教师对学习习惯作用的认识直接制约着学生对这个问题的重视程度,而且教师所提出的要求、监督和评价,对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快慢、性质有着直接的影响一位教师如果在教学和学生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不能有效地建立促使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环境,那么他很难充分发挥教师的职能教师的教学风格是构成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学风格是教师道德修养、知识结构、能力水平、认知策略、对学生的态度及教师的主观追求等方面的综合反映教师的教学风格构成了学生课堂环境的基本倾向,对学生学习习的形成及至整个社会化进程有着重要影响。
此外,教师需要有在教学和与学生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自觉意识,教给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具体方法,在课程中进行实际训练,在给学生课后的学习行为方式给予及时反馈,才能构成最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环境许多教师任由学生通过“尝试”的方式形成自己的学习行为模式,教育上是违背学习习惯形成的心理学原则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