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特点趋势及政策取向.docx

8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305369393
  • 上传时间:2022-06-0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8.71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特点,趋势及政策取向    金三林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不断增加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一工作组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升高了0.3℃—0.6℃,海平面平均升高了10-25厘米尽管目前对气候变暖的成因解释上还存在分歧,但温室气体特别是二氧化碳(C02)浓度增加导致气候变暖的观点已经成为全球共识研究表明,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及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不断加强对大气C02浓度的升高和全球气候变暖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是大气C02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发展取得显著绩效的同时也出现了资源消耗、碳排放增加等问题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从1978年的1483万吨增加到2008年的6896万吨,年均增长5.2010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从1978年的1.5吨增加到2008年的5.2吨,年均增长4.1%这一期间,二氧化碳排放也呈现出较强的阶段性特0.9%;第三阶段是2003-2008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快速增长,年均增长11.3%,2003-2005年增速分别达到17.4%、15.%7和10.2%,远高于其他国家增长速度。

      这一期间,二氧化碳排放也呈现出较强的阶段性特征,总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8-1996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呈平稳增长态势,年均增长4.9%;第二阶段是1997-2002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基本稳定,年均增长0.9%;第三阶段是2003-2008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快速增长,年均增长11.3%,2003-2005年增速分别达到17.4%、15.%7和10.2%,远高于其他国家增长速度二、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总体不断下降尽管二氧化碳排总量在增长,但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总体呈较快下降趋势从现价看,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从1978年的40.7吨下降到2008年的2.3吨,年均下降9.1%;从不变价(1978年价格)看,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从1978年的40.7吨下降到2008年的12.3吨,年均下降4.1%从时间看,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变化可分为两个阶段:1998年以前基本上是稳定下降,但1999年以后下降速度放缓,2003和2004年还出现反弹,“十一五”以后下降速度明显低于历史其他时期三、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明显高于国际水平按汇率法和不变价美元计算,2008年我国亿美元二氧化碳排放量是26.5吨,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4倍,是日本的9.9倍,德国的6.4倍,巴西的5.2倍,美国的4.8倍,印度的1.5倍。

      从动态来看,2003-2008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了3.7%,也低于日本、德国、美国和印度按PPP法和不变价国际美元计算,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显著低于现价,但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008年,我国亿国际美元二氧化碳排放量是9.4吨,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9倍,是日本的2.7倍,德国的3.0倍,巴西的3.9倍,美国的1.9倍,印度的2.1倍从动态来看,2003-2008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了3.70/0,不仅低于日本、德国、美国和印度,甚至低于世界平均降速即使考虑PPP法对人民币汇率有高估的因素,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在全球也是较高的,下降速度也是较慢的四、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是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围绕碳排放及其影响因素的关系问题,国外已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这些研究的共性结论是:经济发展是二氧化碳排放增长的重要原因;能源效率提高对二氧化碳排放水平的增长有抑制作用,但由于能源技术进步的长期性,能源效率对于碳排放增长的抑制贡献率会减弱;能源结构对二氧化碳排放水平有显著影响我们用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基本公式来分析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该公式如下:式中,C为碳排放量,C.为第i种能源的碳排放量,E为一次能源的总消费量,E.为第i种能源的消费量(i_3),Y为国内生产总值( GDP),P为人口。

      S.=E./E为能源结构因素,即第i种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份额;F,=C./E.为各类能源排放强度,即消费单位量的第i种能源的碳排放量;I=E/Y为能源效率因素,即单位GDP的能源消耗;R=YP为经济发展因素,即人均GDP人均碳排放量A可以写为:Si、F,、I、R分别表示能源结构、能源排放强度、能源效率、经济发展对人均碳排放变化的贡献由于各类能源排放强度F.是固定的,因此影响二氧化碳排放的因素主要为能源结构变化、能源效率变化以及经济发展变化本文用1978-2008年的数据,计算了78年价GDP、1978年不变价能耗、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工业占GDP的比重(反映产业结构水平)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相关系数,如下表所示:计算结果表明,二氧化碳排放量与GDP高度相关,相关系数达到了0.98;与能耗水平高度负相关,相关系数达到了-0.82,与煤炭占能源消费比重的相关系数为-0.58对二氧化碳排放量与78年价GDP、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进行回归分析也表明,经济增长是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长的最主要因素,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过高对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长有重要影响进一步看,经济增长因素的影响不仅和我国GDP增长速度过快有关,也和我国经济增长结构不合理有关:从需求结构看,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出口,净出口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占到排放总量的20%-30%;从产业结构看,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工业、尤其是重化工业,工业能源消耗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占到排放总量的70%以上。

      而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高则与我国以煤炭资源为主的能源资源禀赋有关,这种能源资源禀赋直接决定了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供应结构:卜.世纪80年底初期,煤炭占我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的70%左右,此后逐步上升,到1996年上升到75%,随后开始下降,2002年下降到72%左右,但2003年后又快速上升,2008年达到7 6.7%由于单位标准煤炭燃烧产生的C02是等标量石油排放的1.3倍,是等标量天然气排放的1.7倍以煤为主的能源资源结构和能源生产结构,直接导致我国单位能源使用产生的C02量高于其他国家五、我国二氧化碳排放还处于较快增长阶段,“十二五”期间二氧化碳减排形势仍不容乐观1995年,美国经济学家格鲁斯曼( Crossman)和克鲁格( Krueger)受到库兹涅茨曲线的影响,根据经验数据提出了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问的倒U型关系,提出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的概念它假定,如果没有一定的环境政策干预,一个国家的整体环境质量或污染水平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而恶化;当该国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环境质量的恶化或污染水平的加剧速度开始保持平稳;进而随着国民收入的继续增加而逐渐好转,即环境污染变动趋势与经济发展变动趋势间呈现倒“U”型关系。

      本文用1978年价的人均GDP数据和人均二氧化碳排放水平数据,拟合了1978-2008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上图表明,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高度正相关,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随着人均GDP的提高而增加,目前还处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倒U型)的上升阶段,拐点还没有出现而且,从趋势看,如果没有环境政策的干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太可能会随着经济的增长而自动下降由于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取决于经济规模和万元GDP排放水平,因此可以通过对这两个指标的预测来分析“十二五”期间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形势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仍可能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年均经济增长率有望达到8.8%,低于“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率1个百分点左右但由于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较多,“十二五”期问我国年均经济增长可能在一定区问内波动,因此本文对“十二五”期间的GDP增长率分别做出7%,8%,9%的假设,并以8%作为基准情景同时,我国已将应对气候变化纳入国家战略国家已决定,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 -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

      预计“十一五”期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将下降18%左右,考虑到“十三五”基数辕大的原因,“十二五”排放强度下降幅度应高于“十三五”本文以2020年单位国内牛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5%这一高目标来考虑,2015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将比2010年下降19%基于上述假设对“十二五”期间我国能源消费及二氧化碳排放情况进行预测,结果如下表所示从上表可知,2015年二氧化碳排放量预测值在8228.O百万吨到9050.8百万吨之间,基准情景为8639.4百万吨,远远高于2008年的6896.5百万吨,二氧化碳减排形势仍不容乐观,实现减排目标的任务非常艰巨六、减缓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路径是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加快提高能源技术效率二氧化碳排放问题本质上是一个能源问题在能源排放强度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减缓二氧化碳排放的路径主要有两个:一是减少能源的消费,二是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在我国以煤为主的特定资源禀赋条件下,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减缓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路径是减少能源消费,即节能节能的主要路径又有三个:控制经济增速,优化经济结构,提高能源技术效率我国还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就业压力较大,经济增速不可能太低,结构升级不可能太快,节能的主要着力点在于提高能源技术效率。

      加快提高能源技术效率,则需要在制度层面做出安排,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一)深化能源产品定价机制改革,使能源产品价格能真实反映能源生产成本、资源稀缺性和环境社会成本主要内容包括:完善资源资产管理体制,切实解决资源所有权的“虚位”问题;对能形成有效竞争的能源产品推行市场定价,以及时、合理地反映市场的供求关系;对具有自然垄断特性的环节实行有效的价格监管,主要是输配电网和天然气管网;形成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资源价格结构和比价关系二)加强政府的社会性管制,使环境社会成本充分内部化依据国家能源巾长期发展的战略和目标,对能源的持续利用、环境保护、生产安全、能源安全等社会性目标进行管制,建立统一有效的临管体系,遏制生产者的违规行为核心是推动技术标准化,制定相关工业用能产品和家用电器、办公设备强制性能效标准,完善主要耗能行业节能设汁规范,对重点用能工业部门实施对标管理,通过监管标准的实施和提升来加速新技术的应用三)建立绿色税收体系,用财税手段支持低碳经济发展提高资源税和环境补偿标准,将环境损害成本和资源耗竭成本反映到能源价格中;降低高能耗产品的出口退税甚至征收出口关税,减少能源以载能产品的形式出口;提高能源消费税,增加能源使用成本,引导节约型的能源消费方式;研究开征碳税,为低碳技术创新和大规模应用提供稳定的价格信号;通过政府采购、税费减免等措施,支持节能、可再生能源、低碳技术的发展。

      四)培育碳排放交易市场,通过市场的激励机制调动企业减排的积极性在现有环境交易所的基础之上,构建自愿碳交易登记注册、撮合交易以及清算和结算系统,设立排放量审计、报告以及确认规则同时,引入第三方排放认证机构,对参与企业的基准排放量以及减排量进行确认,通过认证的多余排放量可以在交易所上市进行交易在征收碳税的同时,允许能源密集型企业可以选择自愿减排协议进行减排,不能完成协议量的企业可以通过碳交易系统来购买碳排放充分利用CDM机制,获取国际减排资金,承接节能减排技术的转移和扩散逐步引入碳银行制度,为地区和重要企业建立碳账户,发现碳的远期价格作者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