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语小古文.docx
14页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鹬蚌yù bàng相争朝代:两汉 作者:原文: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 译文 赵国将要出战燕国,苏代为燕国对惠王说:“今天我来,路过了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干死你’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不取,明天你的嘴不取,就会饿死你’两个不肯互相放弃,结果一个渔夫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现在赵国将要攻打燕国,燕赵如果长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会疲惫不堪,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就要成为那不劳而获的渔翁了所以我希望大王认真考虑出兵之事赵惠文王说:“好吧于是停止出兵攻打燕国 注释专心---专注---专业方:刚刚 蚌:贝类,软体动物有两个椭圆形介壳,可以开闭 曝:晒 支:支持,即相持、对峙 鹬:一种水鸟,羽毛呈茶褐色,嘴和腿都细长,常在浅水边或水田中捕食小鱼、昆虫、河蚌等。
箝:同“钳”,把东西夹住的意思 喙:嘴,专指鸟兽的嘴 雨:这里用作动词,下雨 即:就,那就 谓:对……说 舍:放弃 相舍:互相放弃 并:一起,一齐,一同 禽:同“擒”,捕捉,抓住 且:将要 弊:弊病;害处,这里指疲弊的意思 禽:通“擒”,捕捉 恐:担心 为:替,给两小儿辩日 / 两小儿辩斗朝代:先秦 作者:原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日,问其故辩日 一作:辩斗)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译文孔子向东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问他们在争辩的原因一个小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子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远,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近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时像车的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子一般小了,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凉爽,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手伸进热水中,这不是近的就感觉热,而远就觉得凉的道理吗?”孔子听了之后不能判断他们俩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子笑着对孔子说:“是谁说你智慧多呢?” 注释东:东方游:游历、游学见:看见辩斗:辩论,争论.辩:争其:代词,他们故:缘故,原因以:认为始:刚刚,才去:离;距离日中:正午初:刚刚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盘盂:盛物的器皿圆者为盘,方者为盂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沧沧:寒冷的意思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汤,热水,开水古时还特指沐浴时用的热水在文中的意思是天气很热决:决断,判定,判断为:同“谓”,说,认为知:zhì,通假字知”通 “智”聪明、智慧笑:在这里不是嘲笑,在这里突出了孩子们的天爱沧沧凉凉:形容清凉而略带寒意《两小儿辩日》表现了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实事求是的精神;同时阐述了“学无止境”的道理孔子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揠苗助长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原文: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闵 通:悯) 译文 有个担忧他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春秋宋国人,一天下来十分疲劳地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小步奔去看那禾苗的情况,禾苗却都枯萎了。
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这个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注释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长(zhǎng):生长,成长揠(yà):拔茫茫然:疲惫不堪的样子谓:对,告诉其人:他家里的人病:疲劳,困苦,精疲力尽,文中是引申义予(余):我,第一人称代词趋:快步走往:去,到..去槁(gǎo):草木干枯,枯萎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不译耘苗:给苗锄草非徒:非但徒,只是益:好处孟子:战国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有“亚圣”之称启示1、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这一寓言还告知一具体道理:"欲速则不达"2、人们对于一切事物都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把事情做好反之,单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去做,即使有善良的愿望,美好的动机,结果也只能是适得其反3、要按照自然规律做事,不要急于求成,否则,只能是适得其反 愚人食盐朝代:南北朝 作者:僧伽斯那原文: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
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食已口爽,反为其患 译文 从前有个愚蠢的人,到朋友家,主人给他食物食物嫌淡而无味主人知道之后,于是添加盐吃的,很美,于是自言自语说:“之所以味道鲜美,是有了盐的缘故很少就如此,何况又多了?”这个愚蠢的人没有智慧,就只吃盐味觉败坏,反而成为他的祸患天下的事情都是这样,经过则不但没有好处,反而是有害的注释1 食:食物2 闻已:听罢3 更:再次4 益:增加5 既:已经6 空:空口7 口爽:口味败坏8 所以:……的原因9 复:再10爽:差、败坏11智:智慧12故:缘故13反:反而14患:祸患画蛇添足朝代:两汉 作者:原文: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译文楚国有个祭祀的官员,给手下办事的人一壶酒和酒具门客们互相商量说:“几个人喝这壶酒不够,一个人喝这壶酒才有剩余请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成的人喝酒一个人先把蛇画好了。
他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就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我能够给蛇添上脚!”没等他画完,另一个人的蛇画成了,夺过他的酒说:“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添上脚呢?”于是就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掉了那壶酒注释舍人:门客,手下办事的人乃左手持卮:古代饮酒用器具赐其舍人卮酒,夺其卮曰:一杯酒相谓:互相商议请画地为蛇:要求大家在地上画蛇画地:在地面上画(画的过程)为蛇:画蛇引酒且饮之: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引:拿,举且:将要蛇固无足:蛇本来就没有脚固:本来,原来子:对人的尊称,您;你安能:怎能;哪能为:给;替遂:于是;就赐:赏给,古代上给下,长辈给晚辈送东西叫赐为之足:给它画上脚足:画脚终:最终、最后引:拿起成:完成余:剩余足:(画)脚亡:丢失,失去为:给,替乃左手持卮:然后夺其卮曰:他的,指代先成蛇者遂饮其酒:他的,指示代词终亡其酒:那,指示代词谓:对......说祠:祭祀周代贵族一年四季都要祭祀祖宗,每个季度祭祀都有专门的称呼,春天祭祀叫“祠”终亡其酒:失去寓意 以后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画蛇添足"这句成语,比喻有的人自作聪明,常做多余的事,反而把事情办糟了 杨氏之子朝代:南北朝 作者:原文: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译文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孔君平来拜见杨氏子的父亲,可是父亲不在,于是便叫杨氏子出来杨氏子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氏之子,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注释孔君平:孔坦,字君平,官至延尉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姓夫子: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设:摆放,摆设甚:非常诣:拜见未闻:没有听说过示:给……看惠:惠同“慧”,智慧的意思乃:就;于是未:没有人有亡斧者朝代:先秦 作者:吕不韦 撰原文: 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人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视其颜色,窃斧也;听其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者也俄而掘其沟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之子,其行动、颜色、动作皆无似窃斧者也 译文 有个人丢了一把斧子,他怀疑是他的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他看到那人走路的样子,像是偷斧子的;看那人脸上的神色,像是偷斧子的;听他的言谈话语,像是偷斧子的;一举一动,没有一样不像是偷斧子的人不久,他挖掘山沟时却找到了自己的斧子。
之后有一天又看见他邻居的儿子,就觉得他的行为、表情、动作,都不像偷斧子的人注释者:有个丢掉斧子的人亡:丢掉,丢失意:同"臆",估计,怀疑,猜想谷:山谷,地窑其:指代邻人之子窃:偷盗无为而不窃斧也:没有一样不像偷斧子的人他日:另一天复:再,又无似窃斧者:没有一点像偷斧子的样子俄而掘其沟而得其斧:不久,(他)挖掘那山谷却找到了自己的斧子俄:一会儿,不久行动:走路的姿势颜色:表情这则寓言说明,主观成见,是认识客观真理的障碍当人以成见去观察世界时,必然歪曲原来客观事物的原貌准确的判断来源于对客观事实的调查,而不是主观的猜想 不要多疑,重要的是要从实际出发,摆正自己的心态 不要随便猜疑别人父善游朝代:先秦 作者:吕不韦 撰 《吕氏春秋》原文: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 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译文 有个经过江边的人,看见一个人正带着一个小孩想把他投到江里,小孩吓得直哭这人问他原因,那人回答:“这孩子的父亲擅长游泳 孩子的父亲虽然擅长游泳,这个小孩难道也立即会游泳吗? .用这种观点对待事物,也一定是违反常理的。
注释1.善:擅长 2.岂:难道 3.这:的人 4.方引:正带着,牵着方,正在 5.遽急:立即 6.以此任物:用这种观点来对待事物任,对待任物:对待事物 7.悖:违反 8.过于江上:经过江边 9.引:带着,抱着 10.之:代词,指婴儿故事告诉我们,知识与技能是无法遗传的一个人单纯强调先天智力和体能因素的作用,而忽视后天刻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