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word论文】我国超常儿童教育的现状和对策【教育理论专业论文】.doc
3页1我国超常儿童教育的现状和对策摘要:对超常儿童的教育家庭、学校、社会都负有责任国家应该成立专门的机构负责对超常儿童的鉴别和教育;家庭学校的地位应得到法律支持承认;相关部门应该制定相关配套措施,使其教学更完善 关键词:超常儿童;学校教育;家庭学校;个性化教育 20 世纪初心理测验兴起以后,人们提出以智商(Io)作为定义“天才”儿童的标准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特孟认为“天才”儿童是那些智商超过 140 的儿童我国大陆的心理学家首先于 1978 年提出了“超常儿童”(supemor-realchildren)术语它一方面指这些儿童的非凡表现不完全是天生的,而是先天因素和后天教育培养两者交互作用的结果;另一方面,超常儿童只是儿童群体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完全不同于儿童群体的独立群体 “超常”一词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低常”、 “常态”和“超常”构成了一个连续的整体超常儿童是那些比总体平均水平高出两个标准差的儿童根据这个标准,一般来说,比总体平均成绩高出两个标准差的儿童占总数的 3%左右根据 3%的比例,我国现有 14 岁以下超常儿童约800 多万 一、我国超常儿童教育的现状 我国的超常儿童教育尚处在起步阶段,对超常儿童的培养还没有正式的法律规定,国家并没有针对超常儿童制定的教学计划、教学要求和教材,对超常儿童进行专门鉴定、教育、评估的机构也比较少,大部分的中小学没有专门针对个别超常儿童制定的教学计划,培养措施以及专门的教材、课程;对于那些被父母送进学校的超常儿童应进行哪一年级的教育。
学校也并没有进行严格、科学的鉴定评估虽然有些学校也有所谓的“培优班” 、 “实验班” ,但这与超常儿童的教育在意义上并不完全相同许多超常儿童在学校并没有接受到能最大程度开发其潜力的课程虽然对超常儿童的教育,是教育体系应该承担的义务,但是实际上,很多学校对超常儿童教育缺乏行之有效的可操作的程序、规则和个性化教育方式,这些超常儿童的培养实际仍然依靠父母我们的教育是“为了一切孩子、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 为了一切孩子,意思就是要使每一个孩子得到良好的教育,也就是提供适合其发展规律、特点和需要的教育形式和机会超常儿童的情况千差万别,智力基础各不相同,他们需要的是有针对性的个别化的教育但是,目前我们的学校教育由于师资、配套措施等原因根本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超常儿童往往有各方面发展不平衡性的特点,他们的智龄与实际年龄有差距,智力、情绪、身体发育不同步,而这个特点往往与学校的规章制度发生矛盾例如,按照身体发育的情况,10 岁儿童如果上小学也许上午下午各上三节课,但是如果他上初中上午下午就要各上四节课如果上高中的话,在校时间会更长能不能提前离校?体育课超常儿童如何上?这些看起来很琐碎的问题给学校管理带来了很多挑战。
·而且由于超常儿童的年龄在班级中偏小社会化程度和心理发育远不如智力发展的快,极容易被大孩子欺负,给孩子的成长带来阴影周围的人的赞誉,无形中会助长超常儿童自以为是的性格,使他们容易养成优越感,形2成畸形自尊心,养成懒惰、自私的心理这样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也使孩子产生适应社会和交际的困难儿童期的同伴关系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一般孩子来说很容易的交朋友对超常儿童来说则要困难的多在班里,他周围的同学年龄比他大,觉得他太幼稚,没有共同话题而和他同龄的孩子则不同班、不在一起学习生活因此超常儿童几乎总是孤独的,他们最亲密的伙伴就是父母 综上所述,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学校不可能做到对超常儿童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育,而一般的学校教育也未必是超常儿童成长的最佳方式 二、对我国超常儿童教育的建议 (一)制定针对超常儿童教育的法律法规 在国外,如美国、加拿大、以色列、俄罗斯等国相关法律制度与规章上都有针对超常儿童的专门规定而在我国,由于超常儿童的教育刚刚起步,还没有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我国专门从事超常儿童心理研究的人数很少,开展超常教育的学校也非常少因此,国家教育管理部门必须加强对超常儿童教育的研究投入,以保证对实践有力的指导。
二)成立专门的教育机构 在印度,有专门的天才管理机构,叫做“新黎明学校组织机构” ,学生一切生活费用都由中央政府负担,除了泰米尔纳杜邦外,每个区都有一所这样的天才儿童学校印度 70%的人口在农村,农村儿童占青少年的大多数,天才儿童学校保证了农村天才儿童像城市儿童一样获得高质量的教育,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实现教育公平同样是人口大国,我国不仅没有专门的官方的教育机构,非官方的类似科技大学少年班这样的学校和机构也很少我国和印度的经济状况、人口状况相似,可以学习他们的做法成立专门的超常儿童教育机构,进行超常儿童的鉴别、教育在这样的学校,超常儿童能够与同龄人生活在一起更有利于心理的健康成长 (三)给予家庭学校明确的法律、政策支持 在美国,据专家估计,有学龄人口 2%的儿童是在自己家里接受系统教育的,而且这个数字以每年 15%-20%的速度递增家庭学校已经成为了家庭对教育类型的合法选择,因为 10 年前美国国会正式确认家庭学校的合法性,并特别指出,在家里教孩子的父母无需取得教师资格证书 而在我国,根据《义务教育法》 ,学龄儿童必须接受义务教育,也就是说父母不将学龄儿童送进学校读书是违法行为我国法律这样的规定主要目的在于确保适龄儿童接受教育,保障儿童的受教育权。
然而我国经济、社会、教育水平发展并不平衡,地域间存在很大差别,而且我国对超常儿童的研究与教育相对落后,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专业人员也比较少,像科大少年班这样专门进行超常儿童教育的机构数量偏少,鉴于地域、经济等的限制,不可能每个超常儿童都有条件进入这样的专门机构学习,而在一般学校内又缺乏针对超常儿童的专门的培养计划、措施,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父母有能力有资质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教育,应该说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在我国目前的状况下,超常儿童的培养工作仍然主要是靠家庭来完成的因此,希望国家尽快对家庭学校的合法性、父母的教学3资格作出明确规定,以使家庭学校在超常儿童或非超常儿童的教育中获得合理的地位 美国的家庭学校不仅获得了合法地位,国家也有配套措施发展家庭学校美国有专供家庭学校使用的课本在一些州还专为这些家庭学校孩子开设网上课堂,无论他们是在农村地区还是城市地区,他们可以在家做作业,参加网上的讨论会还有的社区设立了资料信息中心,为家庭学校的孩子提供帮助,他们可以在中心选修一至两门学科家庭学校的父母会共同分担一些学科的教学任务,他们还常常联合,组织学生上体育课,或去博物馆等历史名胜参观访问,可以说,美国的家庭学校已经有了跟进配套的管理措施和更成熟的运行模式。
因此美国家庭学校取得显著的成绩也不足为怪了:小学阶段在家上学的学生掌握的知识往往比公立或私立学校的同级生高出一个年级的水平到了八年级,更是高出了四个年级的水平对于刚毕业的第一代家庭学校的孩子,数以百计的大学在查阅了他们的论文、讲义和试卷后录取了他们 在我国,尽管家庭学校也一样的承担了培养超常儿童的责任,但发展却远没有美国成熟,国家政策支持和社区服务建设远未跟上家长们往往是单打独斗,没有相应的教材和咨询机构,因此,在教育中出现各种偏差也就毫不奇怪了尽管中美两国的经济、文化背景有着巨大的差异,但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我们可以借鉴他们成功的管理措施 三、结束语 尽管超常儿童与残疾儿童一样是儿童中的少数,但他们有权力要求与其他儿童一样得到适合自己发展需要的教育形式和机会教育公平的真正含义是根据每个人与生俱来的素质去促进他们的最佳发展,每个人都是有差异的所以教育应该给每个人均等的机会,这与我们素质教育和民主社会的核心理念相一致而最大限度的开发超常儿童的潜力,是家庭、学校、社会应当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对超常儿童的教育不仅关系到超常儿童个人而且与国家的建设发展息息相关如何促使超常儿童健康全面的成长,使他们能够拥有健全的人格,智力资源又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应该成为全社会重视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