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望原文及翻译.docx
4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野望原文及翻译 《野望》是隋末唐初诗人王绩的作品此诗描写了隐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孤独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为大家共享了野望译文,接待借鉴!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 入夜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调,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山野秋景的五言律诗诗风质朴自然,于平淡词句中流露出诗人的抑郁苦闷自齐梁以来,诗文讲究辞藻绮丽,而此诗洗尽铅华,为唐初诗苑吹来一股新颖的气息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入笔即破题,点出是在野外借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躬耕东皋之意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诗句。
这两句诗以平平淡淡的语气表达,在薄薄暮色之中,诗人兀立在东皋之上,举目四望,一种莫可名状的孤寂无依的愁绪涌上心头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这是诗人对眼前景观的粗线条描绘,写野望之景层层树林已染上金黄的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山峦起伏,这是多么恬静、开阔、美观的画面在淡淡的暮霭之中,山野间树色与夕辉交相辉映两句如放在盛唐诗中,简直太司空见惯但这是初唐,整个诗坛还在六朝文风的掩盖之中这两句近乎口语的简朴和自然,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前面的树和山是静态,接着,诗人的笔锋又转向动态的叙写,“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写视野所见山野放归的生动场景,为整个静谧的画面,注入一股跳动的情致和欣然的意趣动词驱、“返、带”、“归”,用得自然而精警这种动态式的描写愈发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恬静,诗人于一静一动的描写之中,把山山树树、牛犊猎马交织成一幅绝妙的艺术画卷光线与色调的调和,远景与近景的搭配,都显得那么自然和谐,令人不能不产生某种遐想,甚至忘情在安逸闲适的田野之中 前面写野望之景,末尾处露野望之情身临其境的王绩,展望这浓浓秋色,身处这恬静的山林之中,他的感受远不能得到精神上的抚慰,油然而生的却是某种茫然若失、孤独无依的心绪。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山薇”,这结果两句完全道出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怅惘既然在现实中找不到相知相识的挚友,那就只好追怀伯夷、叔齐那样不食周粟,上山采薇的隐逸之士 全诗语言质直新颖,自然流畅,言浅味深,句句有力,意味深长周氏《涉笔》云:“旧传四声,自齐、梁至沈、宋,始定为唐律然沈、宋体制,时带徐、庾未若王绩剪裁磨练,曲尽情玄,真开迹唐诗也 此诗可谓代表 简介 王绩(约590年一644年),字无功,号东皋子,山西人王绩是隋唐之际的文学家,医生,诗人他曾任太乐丞后来弃官回家,在东皋隐居 王绩自幼好学,博闻强记,十五岁时就被长安公卿大夫们称为“神童仙子性格清高,好酒如命,且酒量惊人,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撰《酒经》、《酒谱》他的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律体诗成型于隋唐之际,王绩是山水田园诗的先驱,被后世公认为是五言律诗的奠基人他扭转齐、梁余风,为开创唐诗做出重要付出,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分外重要的地位 — 4 —。





